1、- 1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 2019 届高三语文 10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应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什么是读书的心态呢?其实它就是与人的灵魂律动_的心理状态。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等等,都是一种令人_的高节奏_。至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而临阵磨枪的学生们,表象是在埋头读书,实为一种苦海心理的挣扎。A. 体戚相关 心跳目眩 律动B. 息息相关 心跳目眩 躁动C. 休戚相关 目眩神迷 躁动D. 息息相关 目眩神迷 律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
2、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材料中无“忧喜祸福” ,不用“休威相关” 。心跳目眩:心脏因兴奋或紧张而加快跳动,眼昏花。目眩神迷:神迷,心神摇荡,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与“神迷”无关。律动: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躁动:浮躁好动。与“急功近利”等呼应,用“躁动”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 (1)逐字解释词语,
3、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A. 脉冲星导航团队还计划用 5 至 10 年的时间,持续探测 26 颗脉冲星以建立精确的脉冲星导航数据库将是他们的主要任务。B. 行为矫正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对儿童、青少年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干预,以降低这些不良行为的出现。C. 一张小小的第二代身份证,竟被汉语言专家们挑出了四个值得商榷的语病。面对如此混乱的
4、用语、用词、用字的状况,让人忧虑。D.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鉴往知来,为推动共同发展开出中国良方,向世界释放出团结合作、共创未来的积极信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去掉句中的“以”字;B搭配不当, “降低”与“出现”不搭配,应改为“减少” ;C成分残缺,后一分句缺少主语,可以去掉“面对”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我们,家何尝不是一只船? 。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
5、不感到陌生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以判断句的“这”指代“家何尝不是一只船” ,然后根据段末的句式与剩余的四句形式判断剩下四句应为两两对应的转折句式,由句末尾的“岁月”判定后面应为,由句内的“陌生”判断转折句为,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 C 项。- 3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B.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C.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
6、未磨。D.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是考查学生理解判断诗句中修辞手法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 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B 项,“红巾翠袖”是借代;C 项,比喻,将“潭面”比作“镜” ;D 项,拟人, “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咆哮发怒,如人生气,尽显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故选 A。5.下列是给一位老人的生日祝辞,其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 室有芝兰春自韵,人如松柏岁常新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运用得体,要审清题目,抓关键信息,本题要抓住“一位老人的生日祝辞” 。A 项,正确。B 项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 项,借“落红”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形象地表达作者为国效力献身精神。D 项,是说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故选A。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叶嘉传苏轼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
8、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 ”- 4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
9、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 ,嘉之谓也。 ”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由是宠爱日加。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
10、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选自东坡全集 ,有删改)6.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B. 吾久饫卿名 饫:饱。指所闻已多C. 计欲倾之 倾:倒下D. 神苶思困 茶:疲倦7. 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给传:传,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古者以车驾马,秉诣京师,称传车。给传,即提供传车。B. 郡守:指郡的行政长官。始于战国,秦实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每郡置守,- 5
11、 -治理民政。汉改称太守。C. 书指尚书,与“尚书,朕喉舌之任也”中“尚书”意义相同,中国古代官。D. 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和“致仕” “乞骸骨” ,意义大致相同。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2)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9. 本文表面写人,实写茶叶,根据全文,概括说明这样说的根据。【答案】6. C 7. C 8. (1)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能忍受呢!(2)就给他的儿子封赐爵位,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9. 命名(叶嘉) 生活环境(名
12、山) 外形(面目较黑、气质如铁) 品性(遗香、言苦、其气飘然,若浮云、刚正不阿) 功用(令人清醒) 他人态度(陆羽为著其行录、殊令人爱) 。【解析】【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计欲倾之”意思是“谋划着要排挤他” , “倾”意思是“倾轧,排挤” 。故选 C。【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C 项, “书指尚
13、书,与后文尚书,朕喉舌之任也中尚书意义相同,中国古代官”说法错误, “书”指尚书 ,史书名;后文“尚书” ,才是官名。故选 C。【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句中:“司” ,管理;“苦辞” ,难听的- 6 -话;“堪” ,忍受。 (2)句中:“爵” ,封赐爵位;“宗支” ,家族;“宗支之良者”定语后置,品行优良的家族中弟子;“贡” ,推荐给朝廷。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
14、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9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本文表面写人,实写茶叶,根据全文,概括说明这样说的根据” ,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读懂文章,然后圈出文章文中关键词句,根据关键词句进行信息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通读文章,在文中筛选圈出能体现
15、写人其实是写茶叶的信息,然后进行概括即可。通读文章,文章为叶嘉写的一篇传记,实际上是为茶叶立传。首先传主名字“叶嘉”暗含茶叶,生活的环境“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外形“容貌如铁,资质刚劲” ,品性“其气飘然,若浮云” “遗香后世” “其气飘然” “言苦” ,功用“不觉洒然而醒” ,以及他人对叶嘉的态度“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等方面可以看出本文表面写人,实写茶叶。参考译文: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了武夷山,很喜欢这里,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培植功德
16、,虽然不被当世的人所采用,却给后世留下了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 ”等到叶嘉出生后,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作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行止的文章,并流传于后世。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用传车送他到京城来。太守这才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 ”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
17、以急用,必须让他经过锤炼挫折才可以。 ”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忽然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皇上选拔- 7 -到这里, (如果)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 ”皇上听罢笑了,把叶嘉安排到重要的部门,让他掌管机要事务。皇上于是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脸色并未改变。皇上责备欧阳高,喜欢叶嘉,看着他的颜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 ”于是邀
18、请他一起宴饮。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少好感,回味他的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 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 ,说的就是叶嘉啊。 ”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 ”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 ”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甜言蜜语口齿伶俐的人才喜欢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于是皇上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
19、远了他。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 ”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三、古诗词鉴赏 (10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 郊韦应物吏舍局 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 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 真可庶 。【注】局:拘束。事:指政事。陶:陶渊明。庶:庶几,差不多。10.
20、 作者在东郊获得了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解释。- 8 -11. 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在诗中有哪些心情变化。【答案】10. 在郊外,杨柳、和风、青山能够使“我”的思绪变得澄明;可以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可以欣赏芳香的原野落着述蒙的细雨,谛听大地上的春鸪鸣啼。 11. 开头作者拘束于“吏舍” ,即“官府” ,心情烦闷;到东郊之后,看到优美的景色,心情舒畅;最后要决心学习陶渊明,归隐东郊。【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作者在东郊获得了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解释” ,这就要求考
21、生梳理诗歌的内容,圈出诗歌中写作者在东郊获得乐趣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并结合诗句解释。本诗写春日郊游情景,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一二句意思是说诗人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三至八句写东郊之游的快乐,诗人来到东郊,看到杨柳依依,在和风里摇曳不定,青山如画,淡泊了诗人的尘念俗情。诗人斜倚树丛休息,感觉是多么安宁;沿着山涧,继续信步前行。微雨过后,芬芳的原野更加滋润清新,斑鸠声声,却不知在哪里欢鸣,但毕竟诗人是个做官的人,心中时时要冒出公务之念,因此最后四句诗人指出自己向来喜爱幽静,可惜总难以遂心。公务缠绕,生活常感迫
22、促不宁,所以自己终将辞谢官职,去营造茅屋一进,追随陶潜的步履,过着像陶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但愿得到那清雅的风情。所以作者在东郊获得的乐趣在诗歌的三至八句,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在诗中有哪些心情变化” ,这就要求考生结合诗中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人的心情变化。从诗中来看,作者在诗中的心情变化,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一二句“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写诗人困守官舍终年感到烦闷,漫步郊野,感觉曙光荡涤了
23、自己的胸襟;然后三至八句具体写到东郊看到的美景和自己的感觉,诗人来到东郊,看到杨柳依依,在和风里摇曳不定,青山如画,感觉淡泊了诗人的尘念俗情,诗人斜倚树丛休息,感觉是多么安宁,沿着山涧,继续信步前行。微雨过后,芬芳的原野更加滋润清新,听到斑鸠声声,却不知在哪里欢鸣,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看到美景时的舒畅心情。最后四句“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 9 -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写诗人虽然游东郊心情舒畅无比,可是诗人毕竟是个做官的人,心中时时要冒出公务之念,因此决心以后能摆脱官职,结庐此地,希望能过上像陶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
24、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大直若屈,_,大辩若讷。 (老子 )
25、(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 (论语 )(3) _ ,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4)积善成德,_ ,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5)_ ,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6)最爱湖东行不足,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峰回路转,_ ,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8)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 (1). (1)大巧若拙 (2). (2)既往不咎 (3). (3)汩余若将不及兮 (4). (4)而神明自得 (5). (5)蚕丛及鱼凫 (6). (6)绿杨阴里白沙堤 (7). (7)有泉翼然临于泉上者 (8). (8)行拂乱其所为【解析】
2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拙” “咎” “汨” “丛” “凫” “阴” “翼然” “拂”等。五、现代文阅读(一) (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10 -羊来羊去阿慧我的第一次呼吸就有着羊味,羊的记忆里留有我的第一声啼哭。妈生我在羊圈,确切地说,羊圈就在妈的床边。冬夜里,人和羊相互温暖,我在这温暖里势不可挡地来到人世,迎接我的是奶奶。还有,就是那只年轻的山羊。 。山羊不再年轻的时候,我常常端着小碗一路撒着面条来到它跟前。这时,已是老羊的它,会缓慢地站起
27、来,会轻柔地叫两声,会把它的大嘴伸进我的小碗里。老羊呼出的热气弄得我双手痒痒,我忍不住想笑。我朝灶房看了看,还是忍住了,我担心我的声音会引出暴躁的奶奶。老羊吃面条时呱唧有声,这往往会勾起我的饥饿,肚子里的鸣叫提醒我,我还在饿着。我努力把小碗从老羊嘴巴下抢出,羊嘴下悬了几棵柔白的面条,滴着汤水晃晃着缩进它的嘴里。老羊只留下一口稀汤给我。我仰着脸喝下,低着头在嘴里抠摸许久,最后抠出一两根白毛在手上,那是老羊的胡须。我曾一度迷惑,那老羊同我一样是个女的,为什么下巴上挂着爷爷一样的胡子?爷爷在一个冬天来临时,在老羊身边蹲了半个时辰。他摸摸老羊的胡子,又摸摸自己的胡子说,它老了,卖了吧。早上一打开门,浓
28、雾像几只雪白的羊羔骨碌碌滚进屋里。我爷把一条长带紧系在腰间,将一顶白色礼拜帽戴在头上,说,走吧。身后就跟了我和羊。老羊它出门时,回头看了看我们的院子,我也回头,看见人和羊生活过的日子。老羊一走出村子,它的脚步出奇的敏快,牵在我手里的那根麻绳被拉得绷直,我被它拉着疾跑,雾被我们冲开一条灰白的道路。老羊在地头停下,低头嗅着土地的气息,爷爷抚摩着它的头,它伸出舌头舔爷爷粗糙的手,舌头和手在白雾里发出粗糙的声音,我的心开始变得粗糙。爷爷知道,这是老羊年轻时活跃的地方,羊的记忆就像脚下的麦苗一样年轻。老羊的眼睛里掠过几个矫健雪白的身影,有一个终于成了它孩子的父亲。老羊这样想时,就拉着我趟进麦田,小麦苗的
29、清香迷蒙了我的世界。我听见老羊咀嚼麦苗的声响,我的耳边响着年轻羊们欢腾的声音。接近集市的时候,大雾散了,人和羊脚步在街上显得零乱。阳光把羊照得明亮,老羊嘴角的一抹绿,绿了一个寒冷的冬晨。当爷爷把老羊栓在树桩上时,它开始不停地叫唤。它的每次竭尽全力的挣脱都是徒劳,它开始变得无望和无力,它灰褐色的眼睛朝我投来无助的光芒,我的眼泪滚落出一片凄凉。一个买主向爷爷神秘地伸出指头,俩人悄声嘀咕了一阵,那人付了钱,捏了捏老羊的脊背说,又老又瘦,只配卖皮。那人拉起老羊走时,羊的四只蹄子将土地蹬出四个小坑,又变成两道一丈长的小沟,像地里播种时耧脚划过的迹痕。老羊把- 11 -那人拖得脸像猴子屁股一样红。老羊的叫
30、声被喧闹的集市淹没,它苍老的胡须在寒风中抖动。我站在羊站过的地方哭泣,我的泪水不断在地上砸落,那两道被羊蹄犁开的土沟,更如两道新鲜的刀口。爷爷和我在城北的路上走着,新买的盖头在我的头上飘飞,飘飞成一朵火红的云彩,冰糖葫芦熔化成满口的甜蜜。羊的叫声凄然响起,我站住四处寻找那声音。有人骑着自行车赶路,车后的大柳条筐里,我家的老羊被捆了四蹄仰面装着,它是老远认出我们的,它的喊叫带着血的颜色,变成一条细碎抖动的声音频率远去。我扔掉那半串糖葫芦,追着那人疯跑,我喊:不卖了,俺不卖了,回来呀!那人像没听见一样竟自走远。当婆婆丁、苣荬菜等野花在田埂上竞相开放的时候,那只老羊的女儿悄然发育成一只俊俏的小山羊。
31、羊的脸总是一副温和善良的模样,从不见有生气的时候。13. 请概括文章前两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14. 第三段画线句中三个“粗糙”的含义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5. 请简要赏析第五段的表达效果。16. 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多重作用。【答案】13. 我出生在冬夜,年轻的羊温暖过我,表现我对羊的深厚感情由来已久;在贫穷生活中,我常省下自己吃的面条喂给老山羊,表现我对老山羊的疼爱与不忍。 14. 因劳作而产生的粗糙,是对勤劳的爷爷的赞美;老山羊舔舐声音的“粗糙” ,是羊对主人的善和亲近的表现,也是羊能到野外去自由欢快心情的展现。心开始变得“粗糙” ,是因爷爷将要卖羊而羊依然亲近爷爷,
32、内心开始难受起来的形象化反映。 15. 用拟人的手法,从声音、表情、动作等角度,细致地描写老羊在卖出时的种种挣扎,展现了生命的生存本能欲望和反抗力量的弱小,表现我对老羊的离去无力相助、无可奈何的痛苦心理。 16. 羊总是温和善良,从不见有生气的时候,表现了动物生命的宽容大度,表达了对美好天性的赞美,以此来反衬人性中的残忍与无视;照应文题“羊来羊去” ,小山羊的命运可能还是“羊来羊去”的轮回,引发读者思考;野花竞放,小山羊长大,是蓬勃生命力的象征,也表现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的主题。【解析】【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情节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33、,如本题要求“概括文章前两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 ,考生要先概- 12 -括前两段的内容,然后再分析其中的情感。概括情节的时候要按照“何人何事”的模式来概括,从文中来看,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主要人物是“我” ,第一段是写“我”的出生,出生在“冬夜里,人和羊相互温暖,我在这温暖里势不可挡地来到人世” , “我的第一次呼吸就有着羊味,羊的记忆里留有我的第一声啼哭” ,这写出人与羊关系的紧密, “我”对羊的感情由来已久;第二段是写“我”把自己碗中的面条给羊吃, “山羊不再年轻的时候,我常常端着小碗一路撒着面条来到它跟前” , “老羊吃面条时呱唧有声,这往往会勾起我的饥饿,肚子里的鸣叫提醒我,我
34、还在饿着老羊只留下一口稀汤给我” ,这表现出“我”对羊的深厚感情,对羊的疼爱,也就为下文卖羊后“我”的伤心难过埋下伏笔。考生可以先圈出第一、二段中的人物,然后从人物的角度概括情节。【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第三段画线句中三个粗糙的含义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这是分析词语的含义,一般先理解该词语的字典意,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语境意。从文中来看,第三段最后说“它伸出舌头舔爷爷粗糙的手,舌头和手在白雾里发出粗糙的声音,我的心开始变得粗糙” ,这是卖羊前爷爷来看老羊,第一处“粗糙”是
35、形容“爷爷的手” ,这应是“粗糙”的本义,即“不精细,不光滑” ,是因劳作而产生的粗糙,表现出爷爷的勤劳,句中包含对爷爷勤劳的赞美;第二处“粗糙”是形容羊舔爷爷的手发出的声音,这说明羊和人的亲近,同时从前面“羊”一走出村子的表现来看, “它的脚步出奇的敏快,牵在我手里的那根麻绳被拉得绷直,我被它拉着疾跑,雾被我们冲开一条灰白的道路” ,这表现出老羊此时内心的自由欢快;第三处“粗糙”是形容“我”的心情,结合上下文来看, “我”知道爷爷要卖掉老羊,而此时的老羊却依然亲近爷爷,两相反差让“我”的内心非常难受。考生结合语境分析即可。【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
36、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看题干有没有对赏析有明确的指向,如本题要求“简要赏析第五段的表达效果” ,题干没有设定指向,考生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解答本题,可以先找到第五段,这一段主要是写老羊被卖掉时的表现和“我”内心的感受, “它开始不停地叫唤。它的每次竭尽全力的挣脱都是徒劳,它开始变得无望和无力,它灰褐色的眼睛朝我投来无助的光芒” “羊的四只蹄子将土地蹬出四个小坑,又变成两道一丈长的小沟,像地里播种时耧脚划过的迹痕。老羊把那人拖得脸像猴子屁股一样红。老羊的叫声被喧闹的集市淹没,它苍- 13 -老的胡须在寒风中抖动” , “无望” “无助” “苍老的胡须”等使用了拟人
37、的手法,主要描写老羊被卖掉带走时的声音、表情以及动作,这些描写刻画出老羊面对被卖的命运时的挣扎,这是生存的本能的欲望和反抗,但这一力量是那么弱小;“我的眼泪滚落出一片凄凉”表现出“我”无力帮助老羊,无法改变老羊命运的难受痛苦。【1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多重作用” ,这其实是考查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作答,但因是结尾段,故还要考虑文章的主旨。文章最后一段写老羊的女儿, “那只老羊的女儿悄然发育成一只俊俏的小山羊。羊的脸总是一副温和善良的模样,从
38、不见有生气的时候” , “总是” “温和善良” “从不见有生气”表现出动物的和善,表达作者对这美好天性的赞美,与上文人性的残忍形成反衬,这是内容上的作用;上文写老羊的“去” ,结尾写“小羊”的来,这与文章标题“羊来羊去”形成呼应,而这小山羊最终也逃不过“羊来羊去”的命运,这就引发读者的思考,这是结构上的作用;“当婆婆丁、苣荬菜等野花在田埂上竞相开放的时候,那只老羊的女儿悄然发育成一只俊俏的小山羊” ,野花的盛放,小山羊的长大,都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凸显了文章尊重和敬畏动物生命这一主题,这是主题上的作用。解答本题,考生从结构上、内容上以及主旨上分析作答即可。【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
39、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修辞手法(优先) ;表现手法(次之) ;表达方式(其次) ; 文章章法;语言表达(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解答段落作用这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
40、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 。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 ,与下- 14 -文形成对比(反衬) ,照应下文。如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与标题的呼应、与上文的照应以及在主旨上的凸显等几个角度分析作答。六、现代文阅读(二) (18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封寿炎最近
41、,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这个耗资上亿元的大项目,被人公开批评质量堪忧。有业内人士还提出了更为严重的质疑在数字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极其珍贵的原声母带竟然毫无保留地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至今未见权威的结论认定。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曾经说过,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对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进行抢救整理,通过数字化方式使其得到永久性保存,毫无疑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问题在于,在获得永久性保存之后,这些音像历史资料,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
42、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的悖论。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但与此同时,全球化时代又特别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时尚潮流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社会,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地方性经验。但是,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人,尤其是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
43、来严重威胁,同时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了契机。为什么从前的人们喜欢看戏,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看戏了?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活动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之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举例来说,当人们打开手里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好莱坞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流行音乐,就可以跟天南- 15 -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的时候,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
44、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完全可以为传统文化所用,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受限于交通和传播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地域里生存发展,但信息化、技术化的技术力量,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毫无障碍地聚集,形成独特的文化群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举例来说,在 2013 年启动的“京剧电影工程”先后确定了 10 部经典篇目。其中首部完成的 3D 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 ,从 2014 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首映,两年多来一直热度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
45、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再如,秦腔是典型的地方性剧种,流行歌手谭维维跟华阴老腔合作推出的音乐作品,却使秦腔在短时间内引爆微信朋友圈,引发现象级的关注。这些成功经验,完全有可能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契机。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1
46、7.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18. 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19.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这句话?【答案】17. 17. 首先,由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引出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这个话题。其次,传统文化转为活的文化过程中面临的悖论。最后,写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具体方法。 18. (1)接续传统文化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2)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力量(3)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4)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活跃文化形态(5)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成为大众审美的一部分。 19. “音像遗产”代指
47、传统文化, “成为集体记忆”代指传承传统文化。记忆是永存脑海的,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活的文化才是传承的精髓。【解析】【17 题详解】-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看文章是考查全篇的思路,还是考查局部的思路,如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这是考查全篇的思路,考生就要明确本文一共是几段文字,圈出每段文字的开头和结尾句,再看这些文字与文章标题的关系。从文章的标题来看, “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这是文章的话题,即在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第一段说“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
48、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 ,这是叙述事实,第二段说“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由此可知,文章用第一段的事件引出本文的话题,即“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 ;第三段结尾说“关键问题在于,在获得永久性保存之后,这些音像历史资料,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 ,第四段开头说“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的悖论” ,第五段开头说“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了契机” ,由此可知,在论述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时,作者先分析传统文化转为活的文化过程中面临的悖论;最后两段指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具体方法。【1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这就要到文中圈出直接指出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措施的文字,还可以圈出成功的经验,然后进行概括。分析文章可知,本题的答题区域主要在四、五、六、七段,如第四段“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五段“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了契机” ,最后一段“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