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教案.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924584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中外关联 横向扫描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总述先秦(远古公元前 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 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 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2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

2、发展思想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考 点 一 先 秦 至 秦 汉 时 期 的 政 治 一、夏、商、西周政治制度1夏(约公元前 2070约公元前 1600年)夏启开创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2商朝的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商朝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3西周(公元前 1046公元前 771年)(1)分封制:以同姓王族为分封主体,分配土地和人口的制度,形成了以周王为“天下共主”的制度。(2)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公元前 770公元前 221年)1由分裂到统一: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

4、制原则不断遭到破坏;秦灭六国,政局由分裂渐趋统一。2封建制度确立: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逐步废除,封建制度逐步确立。三、秦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 221公元前 207年)1统一全国:相继攻灭六国,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3权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权力,具有皇位世袭、皇权独尊的特点。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权专制。(2)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限制,彼此分权,官僚政治取代了

5、贵族政治。(3)颁布秦律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垄断教育,文化专制。四、两汉时期的政治(公元前 202公元 220年)1中央集权巩固:汉初郡国并行,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在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东汉时演变为州一级行政区划。2君主专制强化:汉承秦制;汉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得以强化。3选官制度:先秦实行世卿世禄制;汉朝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4教育制度:中央设太学,地方设郡(国)县学,学习儒家经典,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1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周至秦汉政治的 10大变化(1)地方单位:封国郡县。(2)地方基础:血缘地域。(3)行政特点

6、:分权集权。(4)官员身份:贵族官僚。(5)产生方式:世袭任命。(6)选官标准:血缘才能。(7)任职时间:终身任期。(8)经济来源:封邑俸禄。(9)高度集权:没有实现。(10)历史影响:造成割据巩固统一。点拨:变化的关键是权力和血缘。权力分散权力集中,顺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贵族政治官僚政治,顺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需要。2认识中国历史上的外戚干政、宦官专权(1)外戚指封建社会中君主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宦官又称“太4监” ,指中国古代专供皇室役使的人员。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是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皇帝年幼时,外戚、宦官往往干政擅权。(2)外戚干政以汉

7、代为甚,明代宦官为害最烈,二者出现实际上是专制皇权异化的结果。外戚干政导致政权不稳,危害社稷安定,因而后世君主通过采取不与权势贵族结亲的措施来防止外戚干政。3汉朝政治的特点汉朝基本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是,也有自己独特一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环境。(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 ,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 。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3)儒士受到

8、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 ,但是,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4)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4 “汉承秦制”汉代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朝制度,又对秦制做了某些调整和变化。主要表现为:(1)承袭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等制度。(2)承袭了秦朝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制。西汉建立后至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汉武帝时出现了由皇帝的侍从、秘书组成的内朝,宰

9、相职权逐渐转移到尚书令手中。 (3)承袭了秦朝的监察制度。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的监察事务;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武帝时期,废除了监郡御史,把全国分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负责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查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刺史的设置,使皇权监控从中央波及地方。东汉时,刺使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4)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同时又兼有封国制,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 ,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东汉时期,监察区的州,变成了郡以上的地方政权,郡县二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5)承袭秦朝的上计制,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和控制

10、;承袭秦朝的田租、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6)在货币使用上,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继续使用圆形方孔钱。 “汉承秦制”有利于两5汉的政治统治与巩固,有利于地主阶级专政。它既稳定了汉朝初年的统治,又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起了一定作用。【典例 1】 (2018新课标全国卷)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 “乃去其三面” ,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题干三看一

11、看时间空间:夏商时期二看关键信息:商汤反对四面设网猎杀鸟兽获得诸侯拥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三看答题方向:这说明了什么选项排查选项 判断理由 设障方法 查错补短A()材料意在通过商汤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这一历史事件体现商汤的成功缘于其“仁德”之心B()材料中没有捕猎与其他生产活动进行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捕猎是夏商主要经济活动提出与材料主旨不符的信息夏商时主要的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C()材料未体现商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夸大其辞不能由商汤反对将鸟兽赶尽杀绝就得出当时商朝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结论,要注意看材料的主旨D()材料不能体现资源争夺 顾左右而言他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残暴统治历史追问上题材料

12、中提到了夏朝与商朝的更替,那么中国古代历史上王朝灭亡的原因6一般有哪些?提示:统治残暴导致人民的反抗,暴政而亡;生产力发展受到破坏,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武将、外戚等夺权;少数民族的进攻;农民起义;等等。(言之成理即可)练习 1 (2018江苏卷)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 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 “爵”相通, “猴” “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B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解析:通过观察题中图片可知,树下两个

13、人持弓仰射树上的雀和猴,而雀与“爵”谐音,猴与“侯”谐音,意思是他们两人都想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依据对东汉画像石寓意的理解,仰射树上的雀、猴,并非要抑制王侯势力,而是要获得这些,故 A项错误;由雀、猴与“爵”“侯”谐音,由此可以看出时人热衷于追求显贵地位,所以 B项符合题意。射杀动物,无法体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所以 C项错误;图文未体现出尚武健身的信息,D 项排除。练习 2 (2018浙江卷)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D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

14、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解析:调用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贵族政治,故 A项错误;分封制下,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 B项错误;分封制下,中央政权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管理,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故 C项错误;分封制的基础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解读题干材料“新建之国皆其昆弟甥舅” “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知,分封7制所封诸侯主要是周王的同姓子弟,这说明国家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十分明显,故选项 D正确。练习 3 (2018北京卷)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

15、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史记体例 篇目举例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 高祖(刘邦)本纪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有书(重要制度变迁) 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材料

16、二:在欧洲,19 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 ,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

17、注。1850 年,斯坦因的1789 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材料三:“历史有什么用呢?”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8(2)阅读材料二,概括 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要求:从“能力或方法” “价

18、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1)不同之处: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 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简述社会状况(答案要点示例):高祖本纪: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恢复;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其统治。儒林列传: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大宛列传:记载汉朝通西

19、域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2)特点: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关注民族历史研究;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分析:17 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人类走向科学时代。18 世纪的启蒙运动弘扬科学与理性。19 世纪,推崇科学成为欧洲的潮流,推动史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法国大革命对 19世纪的欧洲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拿破仑战争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各国历史学家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强调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工业革命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工人运动兴起。史学家开始重视对社会下层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3)略。解析:第(1

20、)问,第一小问,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描述的史书体例、记载的不同时段,再结合所学的两大史书的内容等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如本纪中的高祖本纪、列传中的儒林列传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其反映的社会状况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 “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等归纳。第二小问,注意联系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属于开放性探究题,解答时,一要有明确的观点,二要从“能力或方法” “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三要注意总结归纳。

21、练习 4 (2018浙江卷)阅读文本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9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材料二:谈到中国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不能不提及 44年前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刷子和棉签打开

22、已尘封两千多年的黄土,一个排列严整、气势恢宏的神秘地下军阵重现世界。谜一样的秦陵,谜一样的始皇帝。有学者认为兵马俑生动传神,兵器与雕塑技艺高超;有学者则从历史认识入手,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帝国复杂而高效的管理系统的象征,并分析秦朝立下的行政系统,从上到下要经过两层或三层的金字塔结构。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等整理(1)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秦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价值意义和陶俑群塑所反映的制作艺人之精神。秦帝国“有功者必赏”的制度依据和造成“金字塔”结构的行政系统。(只作选择不

23、作阐述者,不得分)答案:(1)特点: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守法。观点:肯定秦始皇功绩。(2)选择阐述,价值意义:突出的普遍价值;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不同国家、民族相互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精神:工匠精神。选择阐述,制度依据:军功爵制。行政系统:郡县制。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秦皇以断天下”可得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一“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等可得出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根据材料一“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 “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可得出平政守法。第二小问综合材料一信息以及第一小问的回答

24、不难得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肯定秦始皇的功绩。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答题时考生应该先选择一种自己比较拿手的观点,然后再根据题目进行史论结合的阐述。选择,主要从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等方面阐述秦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价值意义, “制作艺人之精神”回忆所学可得出工匠精神;选择根据“有功者必赏”并回忆所学知识可得出制度依据是军功爵制,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是郡县制可回答其行政系统。10周公杀武庚,灭奄国,开始大封建。据说,周公姬诵建立七十一国,其中兄弟十五人,同姓四十人,周子孙不是发狂生病,都有封做诸侯的权利。(秦朝)从李斯议,改封建诸侯为郡县。全国分 36郡,郡各辖县若干,郡守

25、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调动,防止割据互斗。郡县制确比诸侯制优良,所以成为历代不变的定制。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问题设置】 据材料指出西周和秦朝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秦朝这一制度。西周制度:大封建。(或:诸侯制。再或:分封制。再再或:封建诸侯)秦朝制度:郡县制。评价:郡县长官由皇帝(朝廷)任命,不得世袭;由皇帝调动,有利于防止割据互斗;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其他言之有理的也视为正确) 考 点 二 中 国 古 代 经 济 模 式 的 形 成 与 发 展1农业(1)生产工具: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转变;汉代出现犁壁和二牛一人

26、犁耕法。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经营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过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态。(3)土地制度:历经原始社会氏族公有、商周时期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4)租佃关系:战国时期产生,汉代较普遍。2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西汉时期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2)民营手工业:经历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家庭手工业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3.商业

27、(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2)秦汉时期商业发展艰难,商业活动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4经济政策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限制工商业发展;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11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实行物价管理,并向工商业者征重税。1先秦时期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变化及内在联系(1)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耕作方式(经营方式)的进步。原始社会至春秋以前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夏、商、周三代有少量青铜工具用于生产,这就决定了其耕作技术是“刀耕火种”或“石器锄耕” 。落后的工具需要集中更多的劳动力,所以春秋以前的耕作方式是集体耕作。

28、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劳动效率大大提高,这就使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成为可能。(2)耕作方式(经营方式)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和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紧密相连。小农户个体经营是建立在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基础之上的。点拨:生产力的进步是贯穿这一变化的主线。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反映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耕作方式 经营方式 、土地制度的变化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2综合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1)政治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

29、工商业,防止工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3)科技文化上: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4)民族心理上: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性的不足。(5)家庭伦理观念上:小农经济条件下,导致“重男轻女” “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加强邻里和家庭和睦的观念。123中国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及转换原因(1)地位(2)转换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

30、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点拨:官营手工业产生最早且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生产工艺的最高水平,私营手工业自明朝中期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4中国古代庄园经济(1)土地来源:古代中国的庄园主要是由商人、豪强地主、官僚等用威胁、欺骗、敲诈、权威、买卖、强占等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的土地,形成大土地私有制。(2)经济形态: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庄园主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布置庄园

31、,使耕种与纺织等手工业结合,把庄园建成一个独立而封闭的世界。(3)剥削方式:庄园除有一部分奴仆劳动外,大多由徒附、宾客、族人通过租佃的方式来耕作,他们一般向庄园主交纳实物地租。除实物地租外,他们也须无偿地为庄园主服一些劳役,如砍伐林木、看家护院、充当“部曲”等。(4)管理形式:中国古代庄园主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没有司法管辖权,唐代以后庄园主对庄园劳动者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削弱。【典例 2】 (2018新课标全国卷)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

32、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13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西汉文景时期二看关键信息: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重了农民负担三看答题方向:这反映了什么问题选项排查选项 判断理由 设障方法 查错补短A()自商鞅变法以来到晚清,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改变提出与史实不符的结论重农抑商政策一定时期内有利于巩固王朝统治,也基本适应了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B()材料反映了西汉百姓要缴纳高额人头税,在将粮食换钱币时受到商贾盘剥,许多人出卖土地流亡,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材料没有提到农民生

33、产积极性受到打击提出与材料主旨不符的结论农民的生产热情受到收入多少、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D()材料无法得出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的结论用“操纵”一词设障税收政策是由封建政府制定,富商大贾无权干涉,况且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也很低历史追问上题提到西汉文景时期,当时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况,为何许多农民还是失去土地流亡呢?提示:土地税即田租,虽然少但是人头税高;还要把粮食换成钱币,受到商贾盘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小农经济自身具有脆弱性的特点,难以抵抗天灾人祸;等等。(言之成理即可)练习 5 (2018浙江卷)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 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34、 ”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B )A战国 B西汉14C南北朝 D北宋解析:回忆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故选项 B正确。战国时期还没有使用煤做燃料,故 A项错误;南北朝、北宋晚于汉代,故 C、D 项错误。练习 6 (2018江苏卷)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 “以左右望” ,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D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解析:材料中民间商人由“不能到城里市场

35、上去交易”到“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 ,即由“最初是不合法的”到后来纳过税就“合法” 。民间商人从“在野外找个土岗”交易到在城里的市场上公开交易,可见“纳过税”后他们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 D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从战国到清末,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所以 A、C 两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商业市镇的发展情况,排除 B项。练习 7 (2018新课标全国卷)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D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

36、度解析:根据地图可知,铁器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新疆地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是先进的生产工具,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当时是比较发达的地区,由此可知,铁器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当时铁器及冶铁技术没有普遍使用,故选 D项,可排除 A、C 项。仅凭新疆和中原地区铁器分布情况,不能得出两地联系密切,可排除 B项。15中国大通史从夏到清统称“农耕文明” ,其中从夏到春秋战国为“宗法集耕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 ,从秦到清代中期为“专制个体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 ,这一长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小段:确立与反复(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与成熟(唐宋明中期)、传统中的变异:走

37、向近代(明中后清中期)。曹大为中国大通史曹大为教授:高考历史命题专家组成员,全国卷历史命题人。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文化史、社会史。注意把社会与文化联系起来考查,注重剖析传统文化的成因、特点、类型、文化精神与民族性格,以及诸方面的具体表现。【问题设置】 用所学知识论证“从夏到春秋战国为宗法集耕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这一论断。(1)政治上,实行宗法分封制,诸侯在国家范围内是大宗,在宗族范围内是嫡长子,构成了“家” “国”一体。统治者依据势力及血缘关系来维系统治。(2)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单位。 考 点 三 先 秦 至 秦 汉 时

38、 期 的 文 化一、商周时期1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殷周时期出现了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2夏商时期产生了宫廷舞蹈,周朝制定出包括舞蹈在内的礼乐制度,即周礼。3 “学在官府” ,即官府垄断教育。二、春秋战国时期1百家争鸣162.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申的原书虽然失传,但后人据此辑成石氏星表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筹算计算法。3文艺: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分别开创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流派。帛画人物龙凤图等。4教育:“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出现,游士游学现象活跃。三、秦朝1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受到严重打

39、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严控教育: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人讲学。四、两汉时期1思想17(1)汉初推崇黄老之学,适应了恢复发展经济、巩固统治、 “无为而治”的时代需要。(2)汉武帝时期,董仲舒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时代之需,新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科技(1)造纸术:西汉初年出现,东汉蔡伦改进。(2)数学:九章算术总结了先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3)天文: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4)医学: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华佗发明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 。3文学:汉赋以楚辞为基础形成半诗

40、半文综合体,西汉司马相如、东汉张衡等佳作表现出了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气度。4教育:官方儒学教育体系化、制度化。1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汉代新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仁” “仁政” “礼” “为政以德” “民本”等思想。 (2)发展 增加了“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理论,更加强调“君本”思想;又增加了“大一统、中央集权”思想,这些都符合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兼收并蓄,融合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两者区别:孔孟儒学强调“教化” “个人思想修养” ,而汉代儒学则逐渐官方化,成为官方哲学,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思想工具。点拨:理解从先秦儒学

41、到汉代儒学的变化抓住三个关键点:思维模式 先秦世俗化,汉代神学化 、关注重心 先秦民本,汉代君本 、秩序追求 先秦君主施仁政爱民,教化百姓;汉代百姓守人伦纲常,敬天尊君 。2对三纲五常的认识(1)孔子虽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但目的是“正名” ,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不是无条件的谁以谁为纲;孟子更是直言“民贵君轻”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同则去” 。(2)董仲舒认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君、父、夫为阳,臣、子、妻为阴” 。所以从董仲舒开始,严重歪曲了孔孟思想。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消极作用。但维护了社会秩序,规范了人际关系,对塑造

42、民族性格有积极的作用。183外儒内法(1)是一种从汉到清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实际上也结合法家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政治事功与伦理劝导是历代统治者稳固其统治的两大核心手段,也是构成外儒内法这一中华文化的重要成因。一般而言,儒学重仁政,讲究以伦理劝导实施统治,而法家则讲法制,重在政治事功。但这两种思想在汉代时即彼此糅杂,形成了互补的统治术。(2)外儒内法的统治术,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治而非法治因为从外表上看,一切法都被规范在仁德的范围之内。法外有情是封建统治者为自己标榜的资本,而不是破坏法制的依据,就很能说明问题。4儒家学

43、派的历史观(1)“春秋笔法”:儒学思想家只重视政治变迁而忽略社会经济基础。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的真正原因经济运行。因此他们只能用他们那套陈腐的仁义道德观念去剪裁历史事实。所以一旦王朝兴盛,他们便齐声赞皇上英明,大臣贤良,是施行儒家的仁义礼教的结果;一旦王朝灭亡,他们便咒骂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是仁义不施的结果。因此,儒家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是经过裁剪的历史,是不完整的。(2)厚古薄今:孔子主张“厚古薄今” ,他要求人们效法夏商周的奴隶制“法先王” ,要人们“克己”以恢复夏商周三代的“礼” 。 (3)道德理想主义: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以“内圣外王

44、”为君主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虽然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无法实现。但是,它却为一代代儒家知识分子提供了批判现实的精神力量,使中国古代君主制带有“开明”的色彩。5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1)对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对王朝:统一了国家主流思想,稳定统治秩序,神化皇权。(3)对社会:“三纲五常”成为个人修养的价值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4)对选官:儒学家得到重用,促进了整个社会研习儒学经典氛围的形成。(5)对法律:以儒入法,法律的制定和案件的审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6)对教育:儒学垄断教育,从中央到地方形成系统的国家教育体系。 (7)对科技:一方

45、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典例 3】 (2017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19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西周与战国时期的中国二看关键信息:文字书写由繁到简三看答题方向: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选项排查选项 判断理由 设障方法 查错补短A()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文化交流增多,西周复杂的字体不适应

46、现实需要B()西周时期文字主要写在青铜器上,春秋时期竹木简牍盛行,书写材料变化,使文字书写更容易,不会是推动文字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不构成原因的选项逻辑思维欠缺导致误选。在学习中应关注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外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C()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主要是为了富国强兵,对文字的影响较小用选项与材料主旨的关联紧密程度设障选择次要、片面的选项导致误选。各国变法即使会有一些推动文字变革的努力,但也只是文字简化的一个原因,“文字的频繁使用”表述更全面D()“书同文”在全国的推行是秦统一六国之后,时间不符运用时空观念设障时空知识记忆不牢导致误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鉴于各国文字不同影响经济、文化等方

47、面20的交流,规定了统一的文字,即秦国的小篆,这叫作“书同文”历史追问上题中提到了“书同文” ,那么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古代汉字演变的基本趋势是什么?提示:原因: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保持政令的畅通;巩固国家统一。基本趋势:由繁到简,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练习 8 (2018浙江卷)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B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尚贤” “尚同” “节用” “节葬”等可知,材料所述为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主张,其

48、思想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故选项 B正确。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故 A项错误;孔子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 ,推行“德治” ,故 C项错误;老子和庄子崇尚自然,其主张具有超越功利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故 D项错误。练习 9 (2018新课标全国卷)墨子中有关于“圆” “直线” “正方形” “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C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由材料可知, 墨子中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记载未涉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故排除 A项;墨子并非古代中国科技方面的专著,它只是记载了一些具体的科技成就,谈不上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排除 B项;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故墨子并不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排除 D项;古代中国的科技属于应用性科学,是对生产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 C项正确。练习 10 (2018北京卷)“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C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解析:孟子所说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ECMA PREN 3114-4-1997 Aerospace Series Test Method Microstructure of (a + b) Titanium Alloy Wrought Products Part 4 Microstructure of Sheet for Superplastic Forming Edition P 1《航空.pdf AECMA PREN 3114-4-1997 Aerospace Series Test Method Microstructure of (a + b) Titanium Alloy Wrought Products Part 4 Microstructure of Sheet for Superplastic Forming Edition P 1《航空.pdf
  • AECMA PREN 3115-2007 Aerospace series Aluminium alloy 7050- T73 Wire for solid rivets D Less than or Equal to 10 mm Edition P 2《航空航天系列.7050-T73型铝合金.实心铆钉用线材.直径小于等于10MM.版本P2》.pdf AECMA PREN 3115-2007 Aerospace series Aluminium alloy 7050- T73 Wire for solid rivets D Less than or Equal to 10 mm Edition P 2《航空航天系列.7050-T73型铝合金.实心铆钉用线材.直径小于等于10MM.版本P2》.pdf
  • AECMA PREN 3119-1995 Aerospace Series Titanium Alloy TI-P46001 not Heat Treated Grade 2 Forging Stock for Solution Treated and Aged Forgings a or D Less Than or Equal to 360 mm Edi.pdf AECMA PREN 3119-1995 Aerospace Series Titanium Alloy TI-P46001 not Heat Treated Grade 2 Forging Stock for Solution Treated and Aged Forgings a or D Less Than or Equal to 360 mm Edi.pdf
  • AECMA PREN 3120-2005 Aerospace series Titanium alloy TI-P64003 Cold worked and stress relieved Seamless tube for pressure systems 4 mm Less than or equal to D Less than or equal ton.pdf AECMA PREN 3120-2005 Aerospace series Titanium alloy TI-P64003 Cold worked and stress relieved Seamless tube for pressure systems 4 mm Less than or equal to D Less than or equal ton.pdf
  • AECMA PREN 3122-1988 Aerospace Series Aluminium Alloy AL-C27 Solution Treated and Artificially Aged (T6) High Strength Structural Precision Castings Issue P 1《航空航天系列.铝合金 AL-C27 溶液处.pdf AECMA PREN 3122-1988 Aerospace Series Aluminium Alloy AL-C27 Solution Treated and Artificially Aged (T6) High Strength Structural Precision Castings Issue P 1《航空航天系列.铝合金 AL-C27 溶液处.pdf
  • AECMA PREN 3123-1988 Aerospace Series Aluminium Alloy AL-C27 Solution Treated and Artificially Aged (T6) Structural Precision Castings Issue P 1《航空航天系列.铝合金 AL-C27 溶液处理和人工老化(T6)高强度精.pdf AECMA PREN 3123-1988 Aerospace Series Aluminium Alloy AL-C27 Solution Treated and Artificially Aged (T6) Structural Precision Castings Issue P 1《航空航天系列.铝合金 AL-C27 溶液处理和人工老化(T6)高强度精.pdf
  • AECMA PREN 3124-2001 Aerospace Series Aluminium Alloy AL-C42201 T6 High Strength Castings a Less Than or Equal to 20 mm Issue P 2《航空航天系列.铝合金 AL-C42201 T6 高强度精确铸件 a小于或等于20mm.P2版》.pdf AECMA PREN 3124-2001 Aerospace Series Aluminium Alloy AL-C42201 T6 High Strength Castings a Less Than or Equal to 20 mm Issue P 2《航空航天系列.铝合金 AL-C42201 T6 高强度精确铸件 a小于或等于20mm.P2版》.pdf
  • AECMA PREN 3125-2001 Aerospace Series Aluminium Alloy AL-C42201 T6 Investment Casting a Less Than or Equal to 20 mm Issue P 2《航空航天系列.铝合金 AL-C42201 T6 高强度精确铸件 a小于或等于20mm.P2版》.pdf AECMA PREN 3125-2001 Aerospace Series Aluminium Alloy AL-C42201 T6 Investment Casting a Less Than or Equal to 20 mm Issue P 2《航空航天系列.铝合金 AL-C42201 T6 高强度精确铸件 a小于或等于20mm.P2版》.pdf
  • AECMA PREN 3136-1990 Aerospace Series Rivets Solid Universal Head in Corrosion Resisting Steel FE-PA92HT Passivated Issue P 1《航空航天系列实心平头柳钉防腐蚀钢l FE-PA92HT钝化处理》.pdf AECMA PREN 3136-1990 Aerospace Series Rivets Solid Universal Head in Corrosion Resisting Steel FE-PA92HT Passivated Issue P 1《航空航天系列实心平头柳钉防腐蚀钢l FE-PA92HT钝化处理》.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