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57定滑轮及其工作的特点(含解析).docx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92508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57定滑轮及其工作的特点(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57定滑轮及其工作的特点(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57定滑轮及其工作的特点(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57定滑轮及其工作的特点(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57定滑轮及其工作的特点(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定滑轮及其工作的特点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三个滑轮拉同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滑轮的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所使用的拉力分别为 F1、F 2和 F3 , 则( ) A.F2F1F3C.F1F2F3D.F1F 乙 、P 甲 =P 乙 B. F 甲 F 乙 、P 甲 P 乙 C. F 甲 L2,平衡时 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 1=L2,平衡时 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2、)12.【答案】B 9【解析】【解答】乙为动滑轮,所以手的拉力为 ,A 不符合题意。BA、B 两物体都做匀速运动,都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都为 0,即 A 物体受到的合力与 B 物体受到的合力相等,B 符合题意。C两物体的重力相等,提升高度相等,由 W 有用 =Gh 可知,两次所做有用功相等,C 不符合题意。D不计绳重和摩擦, A、 B 两物体都被提升 0.5m,所做有用功相等,由于 F 乙 还要提升动滑轮,要做一部分额外功,所以手的拉力 F 乙 做的功多,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

3、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由 W 有用 =Gh 可知,两次所做有用功的关系.13.【答案】A 【解析】【解答】 A、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A 错误,符合题意;B、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使用前指针要校零,才能保证读数的正确,B 不符合题意;C、根据功的原理和杠杆原理可知,省力的机械一定多移动距离,故钢丝钳在使用时能省力,但多移动距离,C 不符合题意;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叫做力的三要素,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分析】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

4、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 1L2,平衡时 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 1=L2,平衡时 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14.【答案】B 【解析】【解答】解: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

5、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15.【答案】D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图中滑轮是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所以 F1、F 2、F 3都与物体重力相等,所以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故答案为 D。【分析】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16.【答案】D 【解析】【解答】A 图是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F 1=G,;B 图是斜面,斜面的高 h= , W 有用 =W 总 , 即 Gh=F2S,G3m=F 25m,F 2= G;C 图是省力杠杆,F35L=G2L,F 3=

6、 G;D 图是滑轮组,F 4= G,比较 F1、F 2、F 3、F 4得 F4最小,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分别求出各个图中拉力的大小后分析判断。17.【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定滑轮,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高度 1m,A 不符合题意;B、绳子的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 v= =0.25m/s,不符合题意;C、拉力的功 W=Fs=1100.5m=55J,C 不符合题意;10D、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90.9%,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B、利用 v= 求解;C、利用 W=Fs 求解;D、利用 =

7、 求解。18.【答案】D 【解析】【解答】A. 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A 不符合题意;B. 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B 不符合题意;C. 一辆汽车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C 不符合题意;D.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定滑轮可以改变方向不省力,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19.【答案】C 【解析】【解答】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此时动力等于阻力,不论动力的方向如何,动力臂均等于阻力臂,则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施力的方向,故旗杆

8、上装有定滑轮,利用它来升国旗时,人可以在旗杆下面往下拉动,使国旗向上运动,达到改变施加力方向的目的,注意此时并不省力。故答案为:C。【分析】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20.【答案】B 【解析】【解答】在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用 10 N 的拉力刚好提起重 20 N 物体,即省一半力,但多费一倍的距离。A、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A 不符合题意;B、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也不费力,不能用 10 N 的拉力刚好提起重 20 N 物体,B 符合题意;C、杠杆的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时,用 10 N 的拉力刚好提起重 20 N 物体,C 不符合题意;D、 一个定滑轮

9、和一个动滑轮,可以绕成两段绳子承重的滑轮组,用 10 N 的拉力刚好提起重 20 N 物体,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21.【答案】A 【解析】【解答】A、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A 符合题意;B、板手,是一个轮轴,轮半径大于轴半径,可以省力,B 不符合题意;C、使用斜面是为了将物体升高,斜面越长越省力,C 不符合题意;D、自行车把,也是一个轮轴,轮半径大于轴半径,可以省力,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使用定滑轮时,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22.【答案】B 【解析】【解答】甲图是一个动滑轮,不计摩擦能够省一半的

10、力,所以 ;当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有夹角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知动力变大,即 F2F 1 , A 不符合题意;乙图是定滑轮,只能改变施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所以 ,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动滑轮上不同的方向上拉力大小不同,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力的大小不变。23.【答案】B 11【解析】【解答】对于拉力:甲图中采用定滑轮提升重物,则 G100N,乙图采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则 60N,所以 ;对于效率:两幅图中的 W 有是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相同的,但乙图中拉力做功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比甲图中做的总功要多,所以结合机械效率公式 可

11、知,有用功相同时,总功越大的,机械效率越小,所以 ;B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当物体重力相同时,动滑轮的额外功较大,机械效率较小。24.【答案】D 【解析】【解答】A、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A 不符合题意;B、剪断绳子前,铁块是静止的,剪断绳子后,铁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B 不符合题意;C、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和铁块的重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C 不符合题意;D、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铁块受到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沙桶的重力为 6N,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

12、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5.【答案】D 【解析】【解答】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即在理想状况下:A. 图示是一个定滑轮拉力 F1G;B. 根据勾股定理知 h 3m,图中为斜面,F 25mG3m,得到 F20.6G;C.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 3L2GL G,拉力 F3G G0.4G;D. 由图示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 n3,拉力 F4 G;因此最小拉力是 F4;故答案为:D。【分析】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使用斜面时,斜面与高的比值越大越省力,根据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分析省力,使用滑轮组时,有几股绳承担物体重力,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53808-1-2003 Testing of textiles - Determination of length of fibres by measuring of individual fibres《纺织品的检验 用单纤维测量法测定纤维长度》.pdf DIN 53808-1-2003 Testing of textiles - Determination of length of fibres by measuring of individual fibres《纺织品的检验 用单纤维测量法测定纤维长度》.pdf
  • DIN 5381-1985 Identification colours《标志色》.pdf DIN 5381-1985 Identification colours《标志色》.pdf
  • DIN 53811-1970 Testing of textiles determination of the diameter of fibres from longitudinal view by microscope projection《纺织品的试验 从显微投影的纵视图中测定纤维的直径》.pdf DIN 53811-1970 Testing of textiles determination of the diameter of fibres from longitudinal view by microscope projection《纺织品的试验 从显微投影的纵视图中测定纤维的直径》.pdf
  • DIN 53814-1974 Testing of textiles determination of water retention power of fibres and yarn cuttings《纺织品的检验 纤维和纱段吸湿能力的测定》.pdf DIN 53814-1974 Testing of textiles determination of water retention power of fibres and yarn cuttings《纺织品的检验 纤维和纱段吸湿能力的测定》.pdf
  • DIN 53815-1989 Testing of textiles definitions for the simple tensile test《纺织品的试验 简单拉伸试验的定义》.pdf DIN 53815-1989 Testing of textiles definitions for the simple tensile test《纺织品的试验 简单拉伸试验的定义》.pdf
  • DIN 53829-1-2014 Testing of textiles - Determination of the evenness of filament yarns - Part 1 Testing of the force and extension on the running yarn principles《织物检验 长丝纱线均匀度的测定 第1.pdf DIN 53829-1-2014 Testing of textiles - Determination of the evenness of filament yarns - Part 1 Testing of the force and extension on the running yarn principles《织物检验 长丝纱线均匀度的测定 第1.pdf
  • DIN 53830-3-1981 Testing of textiles determination of linear density of single and plied yarns simple yarns and plied yarns textured yarns short length method《纺织品的检验 单根纱线和合股线的线密度的测.pdf DIN 53830-3-1981 Testing of textiles determination of linear density of single and plied yarns simple yarns and plied yarns textured yarns short length method《纺织品的检验 单根纱线和合股线的线密度的测.pdf
  • DIN 53830-4-1981 Testing of textiles determination of linear density of single and plied yarns elasto-yarns including core spun yarns from elastofibres short length method《纺织品的检验 单.pdf DIN 53830-4-1981 Testing of textiles determination of linear density of single and plied yarns elasto-yarns including core spun yarns from elastofibres short length method《纺织品的检验 单.pdf
  • DIN 53835-1-1987 Testing of textiles tensile test for testing the elastic behaviour principles《纺织品的检验 弹性检验用拉伸试验 原理》.pdf DIN 53835-1-1987 Testing of textiles tensile test for testing the elastic behaviour principles《纺织品的检验 弹性检验用拉伸试验 原理》.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