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11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二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2017 年 5 月 10日起,我国地质调查局从南海神狐海域开采出可燃冰。2017 年 7 月 9 日 14 时 52 分,可燃冰的试采井在连续 60 天稳定产气后正式关井,这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圆满成功。试采期间,可燃冰试采平台遭遇了 2017 年第 2 号台风“苗柏”的侵袭。读神狐海域位置图,回答 12 题。1.我国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成功,若进行产业化开采,将带来(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B.我国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降低C.新兴能源产业在海南布局
2、D.东海大陆架珊瑚礁被破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上我国东北平原可燃冰贮藏量最大B.台风“苗柏”迫使试采关井停采C.台风“苗柏”登陆广东时,神狐地区受偏南风影响D.试采期内珠江口附近海水含盐量较大解析 第 1 题,主要考查产业化开采可燃冰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产业化开采可燃冰会增加我国能源的供给渠道和供给量,能够降低我国能源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可燃冰的使用不能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由材料可知,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神狐海域,距离海南较近,但新能源产业不一定布局在海南,因为海南市场并不是特别广阔;开采区主要位于南海海域,不会对东海大陆架珊瑚礁造成破坏。第 2 题
3、,由材料分析可知,固体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陆地上永久冻土分布面积最大的是青藏高原;由材料分析可知,2017 年 7 月 9 日 14 时 52 分,可燃冰的试采井在连续 60 天稳定产气后正式关井,并非受台风影响;台风“苗柏”登陆广东时,神狐地区位于台风中心的西南位置,空气吹向台风中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由材料可知,试采期间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珠江口附近河流水量较大,淡水较多,河口地区含盐量较小。答案 1.B 2.C河口沙嘴是黄河的前沿河段,河海交汇最为剧烈,可直观反映黄河口的冲淤变化。沙嘴的淤进蚀退与入海的水量和沙量关
4、系极为密切。中游的小浪底水库 1999 年蓄水,2002 年开始调水调沙实验。读黄河河口沙嘴动态过程图,回答 35 题。23.图中南部沙嘴急剧蚀退的原因是( )。A.黄河流域工业用水量增加B.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C.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D.中上游水利工程建设4.图中出现北部沙嘴的原因可能是( )。A.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B.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C.海水对河口沙嘴侵蚀减弱D.黄河改道,北汊入海泥沙淤积5.20032006 年期间,北部沙嘴快速向海洋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B.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C.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D.气候异常,降水增加解析 第
5、 3 题,图中南部沙嘴急剧侵蚀后退,说明河流入海口沉积的泥沙减少,原因可能是河流流量的减少或含沙量降低。据材料可知,沙嘴的淤进蚀退与入海的水量和沙量关系极为密切,中游的小浪底水库 1999 年蓄水,2002 年开始调水调沙实验。从图中可看出,20022003 年、20032006 年两时段南部沙嘴急剧蚀退,与中游的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时段相吻合,故与中上游水利工程建设密切相关;图中 19992002 年南部沙嘴侵蚀后退不明显,此时段黄河流域工业用水量也在增加,说明受其影响较小;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不会在某一时段影响特别明显;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只会增加河流流量和泥
6、沙淤积。第 4 题,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沉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形成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汊,同时形成水上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在弱潮、多沙的条件下形成的三角洲,它的特点是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有时分几股入海。泥沙在河口处迅速淤积,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而老河口断流后,又受波浪与海流作用,沙嘴逐渐被蚀后退。故推测图中出现北部沙嘴的原因是黄河改道,北汊入海泥沙淤积。第 5 题,据材料可知,中游的小浪底水库 1999 年蓄水,2002 年开始调水调沙实验。从图中可看出,2
7、0032006 年时段北部沙嘴快速向海洋方向扩张,与中游的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时段相吻合,故北部沙嘴快速向海洋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会使北部沙嘴快速减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及气候异常,降水增加,都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也会加剧南部沙嘴沉积。答案 3.D 4.D 5.C地表坡面分散的地表径流称为坡面径流,坡面径流侵蚀力的大小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地形(坡长、坡度和坡形)控制坡面流水冲刷速度和冲刷量。研究坡面径流3侵蚀能为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重要决策性的依据。图表示坡面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图表示侵蚀强度和坡度的关系。读图,回答 68
8、 题。6.地形与坡面侵蚀强度的关系表现为( )。A.同等降雨强度,坡度越大,坡面侵蚀越强B.同等降雨强度,坡长越长,坡面侵蚀越强C.凹形坡比凸形坡的坡面侵蚀强度要大D.坡度大于 65时,侵蚀随坡度增加而递减7.植被、土壤在坡面侵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A.植被能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减弱坡面冲刷B.植被能增加坡面径流量,增强坡面冲刷C.浅薄土层能增强下渗,减弱坡面冲刷D.疏松土质吸水性强,坡面侵蚀较弱8.根据坡面侵蚀的原理,下列措施在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土中最有效的是( )。A.改良土壤结构 B.修建坡面引水工程C.增加植被覆盖率 D.打坝淤地解析 第 6 题,据图所示,随坡度的增大,坡面
9、侵蚀强度先增后减。同等降雨强度,坡长越短,坡面侵蚀越强。凹形坡比凸形坡的坡面侵蚀强度要小。坡度大于 65时,侵蚀随坡度增加而递减。第 7 题,植被、土壤在坡面侵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降低坡面径流的速度,减弱坡面冲刷。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能够减小坡面径流量。浅薄土壤下渗较弱,坡面径流较大,会增强坡面冲刷。疏松土质容易被冲刷,坡面侵蚀较强。第 8 题,增加植被覆盖率能有效地增强下渗,减弱地表径流,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根据土壤坡面侵蚀原理,改良土壤结构,修建坡面引水工程和打坝淤地可减弱土壤侵蚀,属工程措施,不如增加植被覆盖率一类的生物措施有效。答案 6.D 7.A 8.C绿道(GL)是
10、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兼顾生态和经济平衡的完整线性空间,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读南京市西部江心洲及滨江带绿道系统规划图,回答 911题。9.江心洲是在河水周期性涨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部位的沉积沙砾颗粒特征是( )。4A.迎水侧的洲头沉积物颗粒较大B.东西侧翼的沉积物多以淤泥为主C.洲尾部沉积物的大小分选性好D.从洲面垂直向下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10.江心洲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A.长江三峡蓄水后,江心洲面积有扩大的趋势B.南水北调东线实施调水后,江心洲面积缩小C.大量农业开垦导致江心洲内部湿地锐减D.造船、沙场等产业的退出使江心洲的发展趋于衰落11.下列关于江心洲滨江
11、带绿道的规划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滨江堤岸需要生态化、景观化改造B.码头、船坞等工业遗址需要彻底清理C.东侧要与市区隔离开避免受市区的干扰D.西侧破碎的湿地应保持其相互独立性解析 第 9 题,迎水侧的洲头河水流速快,沉积物颗粒较大;侧翼河水分流,由于狭管效应,流速较快,细小的颗粒无法沉积,而是沉积了颗粒较大的沙砾物质;尾部河水从两侧汇集,水的动力能量减弱,沉积了颗粒细小的淤泥层;因江心洲是洪水期和枯水期周期性交替出现而形成的,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也相互交叠,不是逐渐变化的。第 10 题,三峡蓄水后,泥沙淤积到库区,下泄的泥沙减少,江心洲的面积缩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扬州调水,对上游方向的
12、南京没有影响;农垦活动围垦了大量湿地,导致江心洲的湿地大量锐减;传统工业的退出,是江心洲产业活动的升级,被生态科技类的产业活动所取代,是江心洲可持续发展的标志。第 11 题,滨江堤岸本来是为了防洪、灌溉而高筑的沿河大堤,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功能,并成为市民滨江活动的阻力,应该通过合理的绿化和景观构建,增加台阶、斜坡等与外部连接,提高其可达性;工业遗址等人文景观可以保留,以构建文化特色景观,凸显曾经的文化元素;东侧岸线较窄,与市区只有狭窄的江水相隔,二者关系密切,应该通过桥、隧联系两岸,相互融合;西侧破碎的湿地之间需要通过绿道串联成线,形成一个可以互通的整体,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而不是相互独立。答案
13、 9.A 10.C 11.A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目前,在澜沧江干流已建成 13 级首尾相连的水电站,罗梭江成为澜沧江下游鱼类的唯一洄游通道。在建的回龙山小水电站(位置如下图所示)设计的最高水位为 640 米,蓄水后将淹没上游 35 千米长的河谷,河谷两岸是茂密的热带雨林。水库里直接通过泄洪设施下泄而未用于发电的水,称为弃水。“十二五”期间,云南水电装机容量的年均增长高达 30%,相反云南全社会用电增速和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增长逐年降低。2017 年,云南全省水电富余电量约 550 亿度,损失约 165 亿元。5(1)说明罗梭江河谷热带雨林广布的原因。(2)在建的回龙山水电站建成后将
14、会给罗梭江流域带来哪些影响?(3)分析云南水电弃水现象严重的原因。(4)有人建议云南引入高耗能企业,打造工业走廊。但遭到一些专家的质疑,请提出质疑理由。解析 第(1)题,热带雨林广布的原因应从该区域气温高和降水丰富两方面分析,气温高主要是纬度低,地势低洼,冬季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降水多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第(2)题,水库大坝对流域的影响可从防洪、灌溉、航运、旅游、养殖等方面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第(3)题,根据材料中云南水电装机容量的年均增长高达 30%以上,用电增速和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增长逐年降低,2017 年云南全省水电富余电量约 550 亿度即可得出答案。第(4)题,云南地处
15、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交通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对工业发展不利,发展高耗能企业会造成环境污染。答案 (1)纬度低,热量充足;西南季风带来印度洋的水汽,降水多;位于云贵高原,北部有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位于河谷地区,热量条件好。(2)有利:提供水电,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不利: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鱼类无法洄游,破坏自然保护区。(3)原因:水电开发过度,超过用电需求量。(4)高耗能企业可能造成新的环境风险(破坏植被,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业基础薄弱。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位于河北省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
16、的塞罕坝,海拔 10002000 m,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曾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后来由于人为因素,荒漠化严重。1962 年始,塞罕坝历经三代人的青春和汗水,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营造起万顷林海,成为京津冀地区一道强大的生态屏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为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简图。(1)推测塞罕坝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并说明理由。(2)说明塞罕坝植树造林树木成活率低的自然原因。(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塞罕坝成为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原因。(4)你是否赞成塞罕坝发展旅游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 本题组以塞罕坝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其成因、自然
17、环境的整体性、塞罕坝的生态意义、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塞罕坝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结合当地的气温和降水条件来分析,关键是要抓住 400 mm 年等降水量线经过该区域这一特点作答。第(2)题,塞罕坝植树造林成活率低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当地的大气状况(气温、降水、风沙)、土壤等角度作答。第6(3)题,塞罕坝成为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原因,可结合京津冀地区风沙活动频发、水资源匮乏这一特点,分析塞罕坝对其的改善作用。第(4)题为开放性题目,赞成发展旅游业可以从社会、经济两个角度作答,如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若不赞成
18、则主要分析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区位条件及旅游业发展对该地生态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如破坏生态环境、当地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等。答案 (1)主要植被类型:森林,草原(或者森林草原/森林/草原)。理由:年降水量在400 mm600 mm 之间(或 400 mm 左右),属于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带(或属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带/属于半湿润地区)。(2)高寒(冬季漫长寒冷),干旱(或者降水少/水源短缺),多风沙,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或土地荒漠化严重)。(3)防止沙地南侵(或防止风沙对京津冀的侵袭);涵养水源,保障京津冀用水(或是京津冀的水源地)。(4)赞成。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交流。或不赞成。市场距离较远;交通不便;适合旅游的时间短;旅游资源地域组合(或集群)差;基础设施差(接待能力弱);生态环境脆弱(或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容量小);容易引发环境(生态)破坏;会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造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