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学案.docx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92513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11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生态问题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区域资源的分布特点、综合开发利用,水能的开发利用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资源调配的背景、线路选择和影响。(2)从命题形式看,有以下规律:一是以区域图为主要的信息载体,以区域地理环境为背景,进行试题设计;二是以较熟悉的著名河流或以大型工程为素材,进行试题设计。(3)从素养要求来看,本专题侧重于考查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本专题内容涉及多方面主题,复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关注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掌握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的基本思路。结合具体案例掌握资源

2、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流域环境特征,并由此提出综合开发方向。学会评价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掌握评价思路,并能正确表述。01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1.结合复习线索,巩固核心知识22.生态问题成因(1)自然原因地形: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3)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问题 思考方 向 答题思路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

3、覆盖较差;地势起伏大,冲刷力强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荒漠化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湿地萎缩 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森林破坏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自然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3.防治措

4、施(1)组织管理措施:如颁布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与管理,提高保护意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等。(2)工程措施:因地制宜。(3)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4)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3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修建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等;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

5、,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发展旅游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考向 1 结合区域图文材料考查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2018全国

6、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解析 第(1)题,河流排水受阻形成堰塞湖,是因为河谷相对较深,且水量丰富;该地形成湿地,

7、可以推断其河谷较浅,地势平坦;水量较少与该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有关。第(2)题,考查区域水平衡的知识。河流性质改变(变成湿地)基本不影响降水量;而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加,蒸发量加大;湿地面积稳定说明其降水量与蒸发量相近。第(3)题,该湿地地区的河水不断向其输入盐分,而水分蒸发会导致盐分积累。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应先表明观点,然后给出对应的理由。如选择同意,可以从内流河和湿地的负面影响回答;如选择不同意,则应从湿地的生态功能回答。4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2)降水量基本不变,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3)变

8、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考向 2 结合区域图文材料考查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2018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 12 题

9、。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固定表土 减少径流 沉积泥沙 降低风速A. B.C. D.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解析 第 1 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第 2 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关系。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都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

10、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力度。若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较小,则会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答案 1.A 2.D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读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表,回答 13 题。国家受土壤盐渍化危害的灌溉面积(百万公顷)占总灌溉面积比重(%)印度 7.0 17中国 6.7 15巴基斯坦 4.2 26乌兹别克斯坦 2.4 60伊朗 1.7 30土库曼斯坦 1.0 805埃及 0.9 331.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A.高寒地区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C.耕地分布区D

11、.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2.地中海沿岸与我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期分别是( )。A.夏季、春季 B.冬季、夏季C.秋季、夏季 D.冬季、秋季3.印度受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A.气温高 B.降水丰富C.地下水贫乏 D.植被茂盛解析 第 1 题,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所以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高寒地区蒸发弱;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多,蒸发少;耕地分布区合理灌溉,不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第 2 题,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

12、燥,蒸发旺盛,我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所以两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夏季和春季。地中海地区冬季多雨,华北地区夏季多雨。第 3 题,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较多;气温高、植被茂盛不是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印度地下水丰富。答案 1.D 2.A 3.B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贵州省咸宁的草海,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因湖中滋生繁茂的水生植物,故名草海。草海水域面积为 46.5 km2,正常水位为 217.7 m,最大水深 5 m,水域面积因季节而发生变化。它原是一个构造下陷而成

13、的盆地,早期的湖泊大约形成于 15 万年以前,当时湖面面积超过90 km2。距今 20004000 年间,因湖水从地下暗河流出,湖泊消亡。清咸丰七年七月,落雨四十余昼夜,山洪暴发,夹沙抱木,大部落水洞被堵,洪水无法宣泄,盆地东部被淹成湖,草海又重现。目前我国已在该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丰富,发展生态旅游条件十分优越,是理想的观鸟区,被国际国内誉为“世界十大最佳湖泊观鸟区”之一。(1)说明草海水域面积随季节变化的原因。(2)该湖泊按形成原因属于什么湖?说明在历史进程中草海是如何形成、消失又重现的。解析 第(1)题,草海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水域面积随季节变化主要是受大气降水影响。草海地处云贵

14、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 11 月至次年 4 月是干季,补给量小,水域面积较小;5 月至 10 月是湿季,补给量大,水域面积较大。第(2)题,该湖泊按形成原因属于构造湖。由于地壳运动下陷,形成构造湖盆,地势低洼汇水、积水形成湖泊,即草海。由于地处云贵高原,湖盆底部为石灰岩地层,石灰岩经溶蚀后形成空洞,随湖水的增加压力加大,使湖盆底部发生坍塌,形成落水洞,草海消失。至 19 世纪中期山洪暴发,大量泥沙堵塞落水洞,洪水无法通过落水洞下泄,草海重现。6答案 (1)草海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草海地处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 11月至次年 4 月是干季,补给量小,水域面积较小;5 月至 10

15、月是湿季,补给量大,水域面积较大。(2)构造湖。地壳运动下陷形成构造湖盆,地势低洼处汇水、积水,形成湖泊;地处云贵高原,湖盆底部为石灰岩地层,石灰岩经溶蚀后形成空洞,随湖水的增加压力加大,使湖盆底部发生坍塌,形成落水洞,草海消失;到 19 世纪中期山洪暴发,大量泥沙把落水洞堵塞,洪水无法通过落水洞下泄,草海重现。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材料中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被破坏等。(2)根据区域判断如果试题以区域图

16、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区域特征 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地区荒漠化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水土流失山地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平原耕作区 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土地荒漠化(3)根据统计图表判断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的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2.区域

17、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1)成因分析思路要看清题意,是“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在进行分析时,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定区域。明背景。区域自然特征,区域开发状况。析原因。从自然、人文两方面探讨生态问题的成因。(2)措施分析思路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根据成因确定。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根据阶段确定。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7根据措施确定。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青藏铁路锡北段位

18、于柴达木盆地,从青藏铁路的锡铁山站接轨引出,向南行至北霍鲁逊盐湖矿区。沿线沙害严重,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必须对该地区的风沙进行有效防治。在铁路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五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是,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通过对青藏铁路锡北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防治该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如图乙所示)的方式。图甲为青藏铁路锡北段示意图。(1)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风沙对铁路及运行列车的主要危害。(2)分析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3)分析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防沙方式的作用原理。(4)指出长期维持利用

19、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防沙害必须解决的问题及措施。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风力作用的原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风沙防治的措施。第(1)题,风沙对铁路的主要危害是磨损和掩埋,会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第(2)题,锡北段自然环境恶劣,气温低;降水少,蒸发旺盛;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被难以生长,所以不能利用以生物为主导的防沙工程。第(3)题,挡风墙可以阻挡风沙,石方格可以降低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共同使用可以降低风沙对铁路的破坏。第(4)题,挡沙墙和石方格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大量沙粒沉积的问题,会减少对风沙的摩擦力,风沙对铁轨的危害会加强,所以应当采取定期清理的措施。答案 (1

20、)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恶劣;内陆盆地降水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周边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3)挡沙墙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流的携沙量;将沙粒阻挡在挡沙墙附近,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石方格设置在路基两侧和挡沙墙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减小风速,减少磨损和侵蚀;同时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两者相结合组成完整的防沙系统。(4)问题:风沙沉积(掩埋)。措施:定期对堆积沙进行清理。802 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1.分析区域能源

21、、矿产资源等区位因素通过开发条件评价,分析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2.分析资源型地区制约区域发展的原因全面分析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工业衰弱的原因。3.分析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向 1 结合区域图文材料考查区域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2017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 年山西省有 1800 余家小焦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9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 2014 年已形成 4000 万吨级焦化园区和 14 个 500 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 1

22、994 年和 2014 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1)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2)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3)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解析 本题组以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为背景,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以及考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第(1)题,分析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的原因,可以从该企业所需的生产技术水平低,煤炭资源丰富,当地对环境保护

23、要求较低,靠近煤炭基地,公路交通较顺畅,运输成本低,以及市场需求量大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有利于增加当地就业和地方经济收益,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第(2)题,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可以推知其冶炼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污染点多面大。第(3)题,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以从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煤炭及带来的扬尘污染和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等方面分析。第(4)题,通过对比 1994 年和 2014 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可知,企业的数量减少,规模扩大,实力增强,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可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并治理污染。由于生产集中,运输量大、线路少,为修建铁路专

24、用线提供了条件。采用封闭式运输,可进一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答案 (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量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

25、采用控制排放和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式运输。考向 2 新型能源开发10(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 5 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 1000 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 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 级)日数。(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26、。(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解析 第(1)题,审清题干要求“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因此从风能与煤炭、风能与水能相比的突出优势角度回答。第(2)题,明确建设大型风电场需要的自然条件:一是丰富的风力资源,二是占用大量土地。结合图示可知,瓜州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且有大面积的戈壁,可避免占用耕地。第(3)题,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要从当地的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小、基础设施不足、资金不足等方面分析。第(4)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保障电网的稳定性”,风能是一种不稳定的能源,建设热电站是为了保证电力输出的稳定。

27、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 70 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势平坦。(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生物质燃气可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物菌渣、禽畜粪便等可燃性物质作为原料转

28、换获得,是一种通过各种技术设备获得的高质量的合成气,法国环境和能源管理署发布研究报告,计划逐步让全法 1100 万家庭都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气,取代目前依赖进口的化石天然气。目前,生物质燃气只占法国燃气消耗的 0.1%,但发展迅猛,法国政府希望到2030 年这一比例增长至 30%,到 2050 年达到 100%。据此回答 12 题。1.与化石天然气相比,使用生物质燃气的主要优点是( )。增加农民收入 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带动农业发展 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11A. B. C. D.2.现阶段制约法国生物质燃气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交通 D.成本解析 第 1 题,生物质燃气可

29、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物菌渣、禽畜粪便等可燃性物质作为原料转换获得,是一种通过各种技术设备获得的高质量合成气,与化石天然气相比,使用生物质燃气的主要优点是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第 2 题,法国环境和能源管理署发布研究报告,计划逐步让全法 1100 万家庭都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气,可推测现阶段制约法国生物质燃气推广的主要因素是成本。答案 1.A 2.D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我国在西电东送工程建设中使用的自主创新技术,特别适合远距离输电,具有容量大、损耗低、占地省、经济高效等优势。2017 年 12 月,中国和巴西联合建设的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一期工程投运。该

30、工程是美洲第一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是我国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该线路横跨 4 个州,穿越 66 个城市,输送距离达到 2000 多公里,将成为巴西电力输送的大动脉。下图为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一期线路示意图。(1)根据中巴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供需现状,说明中巴电力合作建设美丽山输电工程的理由。(2)与伊泰普水电站相比,从河流的水文特征的角度分析美丽山水电站的优势。(3)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推测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解析 第(1)题,中巴电力合作建设美丽山输电工程的理由,要根据中巴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供需现状进行分析。从技术来看,我国的特高压输电

31、技术为我国的重大自主创新技术,世界领先;目前我国特高压输电项目的国内市场增长速度缓慢,产能过剩,迫切需要走向国际市场。从需求角度看,巴西地域辽阔,输电规模及互联电网跨度大,巴西电力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中巴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第(2)题,从河流的水文特征角度分析美丽山水电站的优势,要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角度考虑。河流水文特征可从径流量12大小及季节变化、含沙量等角度分析。美丽山水电站的供水河流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入库水量的季节变化小;美丽山水电站所在区域的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入库泥沙较少。第(3)题,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

32、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要从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及其他方面)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如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沿途穿越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易晒伤、中暑等;沿途经过平原、高原、再到平原地形区,地势起伏变化大,不利于实施工程建设;河流水量大,河道宽,不利于实施工程建设;易受蚊虫、毒虫叮咬及疫病、瘴气、野生动物侵袭等威胁。答案 (1)我国能源生产地和消费地距离远,西电东送等长距离输电项目催生了特高压输电技术,使其成为我国的重大自主创新技术,世界领先;目前我国特高压输电项目国内市场增长速度缓慢,产能过剩,迫切需要走向国际市场;巴西地域辽阔,输电规模及互联电

33、网跨度大,巴西电力市场的潜力巨大。(2)美丽山水电站的供水河流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入库水量的季节变化小;美丽山水电站所在区域的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入库泥沙较少。(3)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沿途穿越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易晒伤、中暑等;沿途经过平原、高原、再到平原地形区,地势起伏变化大,不利于实施工程建设;河流水量大,河道宽,不利于实施工程建设;易受蚊虫、毒虫叮咬及疫病、瘴气、野生动物侵袭等威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开发条件评价应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距外地市场的远近

34、、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自然条件主要是分析储存量多少。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条件如下表所示:种类 影响开发的因素 我国分布水能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地形地质条件,河流含沙量大小西南、中南和西北的黄河上游地区太阳能海拔高低,空气的稀薄程度;天气状况,大气的洁净程度青藏高原、西北内陆风能风源远近及稳定程度,周围地形对其阻挡程度,风沙等灾害天气影响程度我国西北内陆和沿海地区地热能板块交界地带,断裂发育地带 西藏地区潮汐能海岸线轮廓,日潮汐次数,潮高大小 东南沿海沼气 生物原料多少,温度 高低 南方地区13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 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

35、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 2020 年之前形成每年 3000 万吨的产能。据此回答(1)(3)题。(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A.市场 B.原料 C.交通 D.劳动力(2)在地表水匮乏的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

36、的能力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目前布局的煤制油企业主要位于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这些省区是我国煤炭储量和产量较大的区域,因此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原料。第(2)题,一般来说,地表水匮乏的地区气候干旱,因此水资源成为该区域人类活动的限制性因素。虽然我国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的高耗水问题,但水资源短缺与耗水量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循环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适用于长期用水。开发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远程调水成本太高,建地下水窖能够收集的水量有限。第(3)题,煤制油是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煤炭变成油后会减少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小,

37、因此能够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升级。材料中“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说明我国当前能源问题只是消费结构不合理,而不是能源不足。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为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因此煤制油产业可以缓解目前我国石油的压力,但不会减轻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当前我国为石油进口大国,而规划中到 2020 年前我国煤制油企业的市场能力每年只有 3000 万吨,因此我国没有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答案 (1)B (2)A (3)C03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1.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得出流域

38、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应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要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如下图所示:142.河流流域开发方式及其内容对河流的开发利用,要考虑河流的自然背景特点和流域整体性特征。(1)水能资源的开发分析时可从开发条件(河流水量大小、落差大小、结冰期长短、地形地质条件),开发需求(本地区用电需求、经济发展程度、输电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2)内河航运价值开发分析时可从河流航运的因素如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河道特点(宽、深)、通航里程、地势起伏、干支流分布与水系的发达程度、通航时间长短(结冰期有无、长短)、经济腹地的

39、大小及其经济的发达程度、联运条件等方面入手。(3)水资源利用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主要依靠修建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靠跨流域调水或修引水工程的方式,解决水质型缺水主要靠水污染整治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4)产业发展与城市布局对农业来说,流域开发能为中下游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对工业来说,可提供水源和运输条件;对城市布局来说,可提供供水与水运条件。3.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如下表所示:治理措施 目的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

40、轻洪灾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小河流含沙量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15考向 以较熟悉的著名河流为素材,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 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 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1)分

41、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第一阶段19 世纪 40年代至 20世纪 20 年代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 第二阶段20 世纪2080 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 、 第三阶段20 世纪 90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16(4)说明

42、“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解析 本题组考查的是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具体考查某一区域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开发目标、河流的开发与整治措施,考查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第(1)题,分析材料可知,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的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气温升高,冰川冰雪融水补给量大,河流的径流量增大;冬季气温低,为冰川冰冻期,河流径流量小。北部支流(索恩河)流经法国境内,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降水均匀,河流径流量稳定,季节变化较小。地中海沿岸的支流流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第(2)题,主要考查河

43、流的开发与整治措施。由表中信息分析可知,第一阶段整治河道、裁弯取直,其主要目的是加大河流的排洪泄洪能力;整治河道、消除河道分汊可以改善航运条件,有利于轮船航行。第二阶段的梯级开发一般是修建水电站,其主要作用有发电、防洪、航运等。由于进行梯级开发会使河谷滩地干枯,整治河谷滩地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第(3)题,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是为了加强统一管制。第(4)题,可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河流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河流生态主要包括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河流水质等方面。答案 (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

44、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2)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读非洲刚果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刚果河流域的地形、地势特征。(2)说明刚果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及目前开发利用率较低的根本原因。解析 第(1)题

45、,从地形类型及其起伏状况进行说明。第(2)题,从水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开发程度主要是由资金和技术等开发能力及其市场需求等条件决定的。答案 (1)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部低。(2)水能丰富的原因: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大;流域地势落差大。开发利用率低的根本原因:社会经济条件落后(市场需求量少;资金不足)。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年通货量上亿吨,上游有一条长 171 千米、宽 55 米的莱茵河多瑙河运河与莱茵河相通,下游有一条长 64 千米的多瑙河黑海运河经康斯坦察港与黑海相通,运河两端建有船闸和发电设施,有灌

46、溉和排水的作用。下面为多瑙河的水系分布图及流域概况统计表。流域面积 81.7 万平方千米长度 2850 千米支流 300 多条平均流量 约 6430 立方米/秒流经国家 10 个河口地区 有较多分汊,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芦苇产区,冬季河口附近有约 40 天的结冰期,融冰时间需两个星期(1)多瑙河运输繁忙,是世界上航运较发达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多瑙河航运发达的原因。(2)分析多瑙河在下游可直通黑海的情况下却要开凿多瑙河黑海运河的原因。(3)铁门水利枢纽是多瑙河上集发电、航运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评价其对多瑙河航运发展的影响。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特征与流域开发利用、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经济

47、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第(1)题,多瑙河航运发达的原因可从通航里程、流域面积、流经国家数量、流域内的地形与经济状况、交通运输网络构建等方面来分析。第(2)题,开凿多瑙河黑海运河的原因,可从河口所处纬度及水文特征、河道泥沙淤积、河口经济状况、芦苇分布等因素对水运的不利影响方面来分析。第(3)题,评价铁门水利枢纽可从对上游水位和河流水量调节的有利影响及大坝对运输连续性、运输时间的不利影响方面来分析。答案 (1)河流流程长,通航里程长;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通航能力强;干流流经盆地和平原,水流和缓,通航条件好;流经国家多,与欧洲其他河流有运河相通,经济腹地广;与流域内的其他运输方式相互交织,

48、可实现水陆联运、河海联运。(2)多瑙河河口段纬度较高,又正好处于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不仅结冰期较长,且融冰时会出现凌汛,通航季节较短;河口水流分散使河流分汊,水量变小,通航能力有限;河口野生芦苇广布,沼泽湿地多,航行阻碍物多;河口地区人口少,经济活动少,建港条件差。可以缩短多瑙河和黑海之间的航程,节省通航时间和成本;避开原来淤积严重的河段,提高通航能力;多瑙河黑海运河还有灌溉和排水的作用,可减少多瑙河下游旱涝灾害;兴建电力设施,可增加能源供应。(3)对航运的有利影响:调节了河流水位,使河流水量变化平稳,提高了通航效益;抬高了上游河段的水位,降低了上、下游的水位差,可增强上游的通航能力。18对

49、航运的不利影响:水库大坝的修建使得上、下游间的通航必须通过船闸来实现,从而延长了通航的时间,影响上、下游间通航的连续性。水利工程的评价水利工程的评价包括工程建设可行性评价和建成后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两大方面。可行性评价主要从水利工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影响评价则需要从有利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1)可行性评价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具体内容落差大,水能丰富资源条件(水能丰富程度) 流量大,水能丰富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工程条件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工程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2)影响评价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评价水利工程的有利影响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评价水利工程的不利影响多从工程本身及其对上、下游的影响进行阐述。具体如下图所示:历史上,图中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