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训练(十一) 说明文阅读传统文化类一、2018绥化阅读说明文中国墨,完成问题。(8 分)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 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 448 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作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
2、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胧的墨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3、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为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原文有删改)1.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2 分)2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
4、?为什么? (2 分)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4.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2 分)二、2018江西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4 分)廊亭桥3陈从周廊“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
5、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亭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
6、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因景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 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桥桥,古代称为“
7、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4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云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
8、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者至此,往往留步。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略有改动)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8 分)(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 分)(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3 分)53.文中大量
9、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3 分)三、开明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5 分)二十四节气,原来如此诗意“我们完全没有想到,我们的祖先们活得这么美,这么温暖。每隔十五天,就有一个仪式,而每一个仪式里面,都包含着中国人所独有的宇宙观。”作家申赋渔在得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也是中华文明注重天人和谐自然哲学观的重要体现,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祖先曾经如此“诗意地栖息”在这片土地上。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
10、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凝聚了古人无穷的智慧。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公元前 104 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中国古代农民正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指导,不违农时,依时生产,才使得这个文明得以繁衍生息。不仅如此,二十四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四季。惊蛰冬天蛰伏地下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谷雨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的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芒种麦类等
11、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这些形象、生动的描述,使春夏秋冬四季的冷暖恍若点滴在心,而文人墨客根据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的一首首优美隽永的诗词,更是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6杜牧曾在“清明”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感之作;杜甫在“白露”的夜晚曾写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篇;在“雨水”的春日,读一读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大雪”的傍晚,欣赏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遗世独立季节更替与个人的思想情感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如游鱼戏水,群鸟归林,怎不让人身心俱醉、浑然忘忧呢?同时,二十四节气也是一种哲学式的生活艺术。作家申赋渔在光阴中国人的节气一
12、书中通过节气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和天地、他人的相处之道。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小时候生活在苏北乡下,每年立春是最开心的,回到家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炸春卷。老家有句话立春三天赤脚跟,意思是立春后很快就可以赤脚走路,在春天奔跑玩耍,就像解放了一样。”在他的笔下,每隔十五天都有不同的花开放,不同的食物等着人们品尝,不同的仪式如祭祖、祭神等着人们郑重地举行,人就这样在天地和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申遗的成功唤起一代人的文化自觉,它让我们更深刻地领悟到,春夏秋冬雨露霜雪,这二十四节气不仅仅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原来也是我们恒久的诗意生活。(选自新华网,有删改)1.阅读全文,说一说二十四节气的“诗
13、意”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加点词语“才”不宜删去的原因。(3 分)3.请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 分)74.说一说下列材料放在文章哪一段更合适,为什么? (4 分)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称为“夏至节”。这一天老淮安有吃面条的习俗。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夏至面也叫作“入伏面”。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科技创新类四、2018杭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4 分)“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
14、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靠谱的刷脸技术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 99.99%。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 3D 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
15、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尤其利好老年人8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进入
16、“弱隐私”时代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露,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1.文中举汤姆
17、克鲁斯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 分)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 分)(1)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围猎”有什么表达效果?)9(2)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脸”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3.赵爷爷记性差,常常忘记银行卡密码,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他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他消除顾虑。(4 分)4.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隐含着哪些意思?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4 分)五、2018怀化阅读下
18、面文章,回答问题。(11 分)国产航母将使用的国产重型燃气轮机首次曝光燃气轮机是现代制造业的“动力之源”,其中的涡轮高温叶片则是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日前,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高温合金叶片制造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验收。10燃气轮机是大型客机、特种船舶(重型航母)和民用发电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之一,而涡轮高温叶片及其制造技术则是燃气轮机的核心,也是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瓶颈。国外对此严格保密,客观上使我国的大飞机、地面燃机等重大工程均受制于人。2008 年上海市科委设立重大研究专项课题,针对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 F 级 256MW 重型燃气轮机涡轮高温叶片开展技术研究和攻关,由上海大学为主承
19、担。涡轮叶片的制造原理,是将镍基金属溶液浇铸在模具中,再进行冷却结晶,过程类似于冬天水汽在玻璃窗上遇冷结晶形成“冰花”。涡轮叶片能否耐受高温、是否有足够的强度,和结晶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晶体形成的数量,甚至方向都有关系。一般来说,晶粒数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也越能胜任发电机燃气轮机等高功率设备用途。目前行业内最难的技术,是让整个叶片成为一个晶粒,即“单晶”技术。此外,如果让晶粒有序地向一个方向排列,也能提高叶片强度,避免断裂,此类技术为“定向”技术。通过 4 年的努力,课题组在上述两种技术路径上均有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路线。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助于我国在燃气轮机关键部件方面突破国外封锁,
20、对于国内发电厂来说也是重大利好消息。就比如重型燃机的一级涡轮,一共有 96 片高温合金叶片,如果采用国外厂商的产品,一片叶片的制造成本在 40 万元左右,市场售价达 100 万元;但如果采用国产叶片,制造成本仅为国外价格的 1/4。中国将会在 2015 年完成首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排水量在 56 万吨)的建造工作,而首艘核动力航母预计将会在2020 年下水。(选自参考消息,有改动)1.阅读选文,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什么?(3 分)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11A.一般来说,晶粒数量越少,其耐高温性越差。B.涡轮叶片的制造过程类似于冬天水汽在玻璃窗上遇
21、冷结晶形成“冰花”,其强度、耐高温性与结晶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晶体形成的数量、方向有关系。C.以上海大学为主承担的重大专项课题组在“单晶”技术和“定向”技术两个方面都有突破,有助于我国在燃气轮机关键部件方面突破国外封锁。D.燃气轮机是大型客机、特种船舶(重型航母)和民用发电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之一。3.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2 分)4.第段画线句子“一般来说,晶粒数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也越能胜任发电机燃气轮机等高功率设备用途”中的“一般来说”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3 分) 六、原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7 分)从“多利”羊到“中华”猴为何等了 20 年张田勘12“多利”羊诞
22、生后的 20 年里,世界上不少实验室都在尝试用类似的技术路线克隆猴子,但一直没有成功。中国科学家培育成功的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虽然沿用的是与“多利”羊类似的技术,但却通过几处关键“更新”,突破了困扰科学家多年的技术瓶颈。从 A 猴提取体细胞,经培养并取出细胞核植入 B 猴的去核的卵母细胞,形成融合细胞用化学物质促使融合细胞发育成囊胚和胚胎胚胎植入 C 猴(代孕猴)的子宫,孕育并产下克隆猴。这是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经过 5 年努力,培育“中华”姐妹猴的技术路线。“中中”和“华华”是用化学物质刺激融合细胞成为胚胎,然后孕育出来的新个体;而“多利”是利用电脉冲方法刺激融合细胞
23、分裂发育成为胚胎的。从总体技术路线上看,“中华”猴几乎延续了“多利”羊的诞生轨迹,但实则跨越了几道技术门槛。在克隆猴的过程中有四个关键性节点:胚胎构建、卵细胞激活、核基因启动、着床后发育。如何攻克这四个节点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中国研究人员曾使用成年猕猴细胞作为细胞核供体,但产生的克隆猴都在出生几小时后死亡,因此“中中”和“华华”采用的是猴胚胎的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这种胚胎细胞尽管也是体细胞,但是尚未定性,有很大的发育空间,因此孕育起来更为容易;而“多利”采用的供体细胞已经是定性的成年体细胞,在重新发育上相对更为困难。猕猴的卵母细胞的透明度很低,很难找到其中的细胞核,需要使用间断
24、的特殊光照,才能在闪烁的光线下捕捉到若隐若现的细胞核身影,然后去除细胞核。此外,如何让融合的供体细胞核与受体卵母细胞结合的新细胞形成胚胎并发育,也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此次,上海科学家利用猴胚胎成纤维细胞创造了 109 个克隆胚胎,将其中近四分之三植入了 21 只代孕猴体内,怀孕 6 例,最终诞生了“中华”姐妹。而当年,维尔穆特团队总共进行了 277 次核移植,产生了 29 个胚胎,由 13 只母羊代孕,最终只有“多利”幸运地诞生。截至目前,已有 23 种哺乳动物通过体细胞核移植的方法被成功克隆,它们有的作为动物模型用于科研,有的则作为人类潜在的器官供体来源。越接近于人类,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越大
25、,与此同时,克隆的难度也越大。(选自文汇报2018 年 2 月 4 日)1.克隆猴的四个关键性节点是什么?(4 分) 132.选文第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 3.文章第段中的加点词语“截至”能否改为“截止”?为什么?(3 分) 4.你从“中华”姐妹猴的克隆过程中感受到中国科学家怎样的态度与精神?(2 分) 5.通读选文,捕捉信息,给“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这则新闻拟写导语。(不超过 100 字)(4 分) 14自然奥秘类七、2018东营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4 分)植物会说话丹尼尔 查莫维茨五角菟丝子作为一种蔓生植物,因不含叶绿体,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中
26、吸取其营养方可生存。它幼苗的颈尖以小圆圈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寻找它所偏好的植物,就像我们蒙住眼睛时用手试探周围环境,或是深夜在厨房找灯的开关时的样子。实验人员不论将番茄放于什么地方,菟丝子的藤始终朝着番茄方向生长。为了证实菟丝子能够嗅出番茄所在位置这个猜想,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将它和番茄分别放入一个密闭的盒子里,两盒之间用管子相连保证空气对流,结果它总是朝着管子方向生长。又在棉签上涂上番茄提取液,它还真中了图套,朝着涂有提取液的棉签生长。此后,她拿成分非常相似的番茄和小麦的提取液做实验,尽管二者都含有一种挥发性化合物 -月桂烯,但因番茄还释放出两种能吸引菟丝子的挥发性物质,而小麦不含这两种挥发性
27、物质,且还会释放一种令菟丝子讨厌的气体,菟丝子当然向着番茄方向生长。1983 年,戴维罗德斯发现,一棵柳树被天幕毛毛虫啃过,临近柳树的叶子变得不受毛毛虫欢迎,是因为后者的叶子中含有不合毛毛虫口味的酚类和单宁化合物,而那些较远的健康柳树却不含这些化合物。受损柳树和临近健康柳树之间,没有共同的根,树枝间也没有相互接触。被啃噬的柳树是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接着,杰克舒尔茨以杨树和唐枫幼苗为对象进行实验,支持了罗德斯的观点。15“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然而这些报道大多缺乏正确对照,或结果
28、被夸大,往往受到其他科学家的驳斥。在过去的 10 多年里,大量植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现象已被反复证实。但问题是,植物真的能彼此交流(有意识地发出预警)吗?是否健康植物只是“偷听”到了临近受损植物的自言自语(而非受损植物有意告知它们)?马丁海尔提出了疑问并展开深入研究。他知道,利马豆植株被甲虫侵扰时会有两种反应:被啃噬的叶片会向空气中释放一些挥发性化学物质;而花则会产生花蜜,吸引以甲虫为食的节肢动物。那它为什么会释放这些化学物质呢?他从三棵利马豆植株中选取了 4 张叶片做实验:从被啃啮过的同一植株上选择了 2 张叶片第 1 张被甲虫啃啮过,第 2 张没有;第 3 张为临近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
29、;第 4 张为被隔离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通过气相高端分析技术鉴定,第 1、2、3 张叶片周围空气中都含有挥发性物质;第 4 张叶片周围则没有。这说明受损植株临近的健康植株不易遭受到虫害侵扰,却没有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海尔调整了实验设计来检测他的假设。将两株植物放在一起,但用塑料袋将被啃啮过的叶片封闭 24 小时。然后按照上一个实验的方法选择 4 张叶片进行检测,结果发生了变化。被啃啮过的叶片仍然释放化学物质,但同一植株的同一根藤以及邻近藤上的其他叶片却与对照叶片相似它们周围空气中没有这些化学物质。解下密封袋,用小风扇将袋中的气体向两个方向吹:一是向这根利马豆藤上方的临近叶片,二是朝着远离
30、利马豆的空气中。结果发现,接触到袋中气体的植株叶片自己也开始释放同样的气体,且植株还会分泌花蜜。那些没有接触到气体的叶片和植株则与以前一样。几十次实验结果一致,秘密揭开了: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即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守卫者们用点燃烽火的方式传递信号,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临近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嗅觉对话”,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当然,利马豆这种气味信号只能传播一两米远,但这一发现为人类保护树木和作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31、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植物和动物也可以利用这些气味进行复杂的交流。比如花的香气可以吸引授粉者,果实的香气可以吸引采摘者,这些都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植物显然没有嗅觉神经,不能将气味信号传到大脑进行诠释。但是像菟丝子、利马豆一样的其他植物,都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这当然也是一种嗅觉,且是出于生存的需要。1.“植物会说话”在文中指什么? (4 分) 162.简要说明第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 分) 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 分)4.你从文中科学家身上获得哪些科学精神或思想方法方面的启示?(3 分) 八、原
32、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4 分)蜘蛛丝合成记张唯诚17在自然界里,有一些天生的纺织能手,蚕和蜘蛛就是其中翘楚。丝其实是一种蛋白质,在蚕和蜘蛛的腹中是一种胶状物。研究表明,蜘蛛丝的强度是钢的 20 倍,而且极轻、极有韧性,无毒无害,能自然降解,是大自然中非常难得的优异材料。假若蜘蛛也像蚕一样易于饲养,那人们就可以获得大量天然的蜘蛛丝,然而遗憾的是,蜘蛛和蚕很不一样,它们生性好斗,绝不和同类“共享地盘”,大批饲养蜘蛛是很难的,加上它们的吐丝量也很少,所以天然的蜘蛛丝难以大量获得。科学家只好另辟蹊径,那就是模仿蜘蛛吐丝的本领研制出能大量生产的人工合成蜘蛛丝来。揭秘丝蛋白瑞典生物学家安娜里辛对
33、合成蜘蛛丝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这种优质的材料在医学上很有发展前景。要想通过模仿蜘蛛吐丝的行为获得人工合成的蜘蛛丝,第一步工作就是要了解丝蛋白。在蜘蛛丝中,每个丝蛋白分子都像一段拥有三个部分的长链,其中最长的部分由几个片段重叠而成,它们之间的连接很像弹簧,这使蜘蛛丝拥有出色的弹性和拉力。丝蛋白分子的首尾还各有一部分与其他分子相连,这又使丝蛋白能够形成很长的丝纤维。丝蛋白存在于一种亲水的溶液中,它们作为腺体的一部分储存在蜘蛛的腹中。里辛等人从南非收集了一些蜘蛛,人们称这种蜘蛛为“捕鱼蛛”。她和同事们研究了这种蜘蛛的丝和它的基因,弄清了蜘蛛基因代码中哪一部分是与制造丝蛋白相关的。接下来,他们运用一种
34、名为“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技术复制了一些基因片段。合成丝蛋白现在,里辛等人要将其得到的基因材料植入细菌的 DNA 中,以便让细菌产生蜘蛛丝。不过,研究人员遇到了一个麻烦,那就是他们制造的基因材料不能很好地溶于水中。与此同时,我国的科学家也在做着同样的研究,他们使用的蜘蛛是一种亚洲蜘蛛,名为大腹园蛛。于是两组科学家联合起来设计了一种混合的蛋白。科学家从亚洲蛛和非洲蛛的蛋白分子上分别截取了最易溶解于水的部分以合成新的蛋白。蛋白的前端来自非洲蛛,后端来自亚洲蛛,中间则是两层来自非洲蛛和亚洲蛛的重叠部分。科学家引导细菌生产这种混合的丝蛋白,最后终于得到了能溶解于水的蛋白溶液,类似于蜘蛛腹中的腺体。令人神
35、往的应用前景18目前合成蜘蛛丝虽然在实验室中取得了成功,但要进行批量生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据说合成丝已达到了自然丝强度的三分之一,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但也说明改良的空间还很大。作为一种新型材料, 。在医学上,蜘蛛丝可以成为很好的缝合线、人工韧带、眼角膜等。由于良好的可降解性,它们还可用于制作供干细胞生长的模型、人体缺损的组织。例如,损坏的骨骼或肌肉可以在这种模型上得到修复。未来,合成的蛛丝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汽车、飞机、防弹衣、滑翔翼、传感器、各种磁性和导电原件,等等。事实上,很多时候人们甚至不用把丝蛋白纺成纤维,它们本身就大有用途了,例如作为涂料、凝胶剂、薄膜和黏合剂,等等。可以预测,合成
36、蜘蛛丝将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型材料大显身手。 (选自百科知识2018 年第 2 期,有删改)1.文章以“蜘蛛丝合成记”为题目,有什么作用?(3 分)2.阅读全文,在第 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概括下文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 分) 3.文章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 分) 4.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 分) 据说合成丝已达到了自然丝强度的三分之一,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但也说明改良的空间还很大。195.选文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3 分) 九、2018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8 分)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
37、。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
38、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20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 5000 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 4000 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
39、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1.这篇文章采用了 顺序,主要说明了 和放线菌的作用。 (2 分) 2.文章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 分)3.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2 分)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
40、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生活科普类十、2018菏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4 分)21音乐能使我们更聪明吗1993 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无意间向大众引入了“莫扎特效应”这一说法。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罗彻对 36 位大学生做实验,让他们在做一些空间推理题之前听 10 分钟莫扎特的 D 小调奏鸣曲;其他的人保持安静。结果,在将一张纸叠几次剪开会是什么形状的测试中,听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有明显进步,这一发现被形象地称作“莫扎特效应”。自从“莫扎特效应”提出以来,争论一直不断。最近,
41、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聆听莫扎特对大脑有好处,可以观察到新生神经元的增加;聆听反向莫扎特对人和大鼠均有负效应,会使得新生神经元减少、行为认知能力减退。音乐能让人变得更聪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无论演奏乐器还是听音乐,对大脑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多。演奏乐器为何能使人聪明?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工厂,那么听音乐和演奏乐器对于这座工厂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许多个重要的车间都会被调动起来。科学家们曾经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过乐手,发现各个重要的大脑区域,都对音乐产生了强烈反应。比如,对于弹钢琴之类,需要双手进行的乐器演奏,就刺激锻炼了大脑的胼胝体,这个部分连接了大脑左右
42、两侧半球,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受到刺激,人的协调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人在演奏乐器或者跳舞时的触觉反应,刺激了大脑中的运动皮层,这个部门专门控制人的肢体运动。除此之外,参与的其他部分还有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负责情绪控制的杏仁核、负责视觉感受和反应的视觉皮层等,这些重要部位在音乐声当中共同运作,产生了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能达到最优化状态。另外,乐器的演奏中,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弹拨乐、打击乐,左手的运动总是要超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倍,而左手的使用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对提高整个大脑的储存、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速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双手互相配合的运动,对提高整个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43、极有益处,会使工作的效率提高。当然,如果你对学习乐器演奏(A)望而生畏,常常听听音乐,对大脑(B)大有裨益。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实验证明,音乐,尤其是复杂的古典音乐,对大脑各种功能也能产生良性刺激。首先,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空间分析能力。举例来说,像解决特别困难的问题,安排复杂的事情,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解答谜题之类的活动,都需要我们的空间信息想象和处理能力。研究表明,进行空间分析的脑力活动和听古典音乐是相同的。所以,当我们欣赏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好像在处理空间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大脑得到了锻炼。22其次,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听觉处理能力。音乐家们的听觉能力显然比普通人更强,他们的听觉注意力
44、,即区分不同声音的能力及能记住所听见的内容的能力都比常人要好。这是因为音乐改善了大脑功能。普通人如果提高了这些能力,对考试、记住重要的信息、改善语言回忆能力都有很大帮助。音乐能让人变得聪明,如果在学习或工作时选择背景音乐,效果是否更好呢?科学家早就发现,音乐可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微妙影响。英国伦敦教育学院的专家们通过一项新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背景音乐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竟(C)毫无二致。专家们将受试儿童分成 A、B、C 三个组。A 组儿童欣赏阿尔比诺尼轻柔优美的慢板,B 组儿童聆听克尔特林的爵士乐三位一体,而 C 组儿童则什么也不听。此后,三组儿童又都接受了阅读理解、记忆单词、背诵课文和四则运
45、算测试,而测试内容完全是刚刚学习的知识。最后的结果显示,平均成绩最优的是 A 组,其次是 C 组,最差的是 B 组。专家们的解释是: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不能像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那样,对孩子的大脑认知结构起积极作用,相反却只会起消极作用。可见,在某种情况下,音乐能帮助你更快完成一些枯燥的任务。如果你要学习复杂的新知识,就需要(D)全神贯注,最好把音乐关了。因为研究表明,音乐会减弱你对新知识的认知及学习能力。1.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文中加点的四个词语,其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望而生畏 B.大有裨益C.毫无二致 D.全神贯注2.第段“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
46、键”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去掉?请简述理由。(只有观点,不阐述理由,不得分)(4 分)3.第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234.你的同学王冰喜欢在预习新课时听摇滚音乐,请你结合本文知识劝她改掉这个习惯,你会怎么说?(50 字左右)(4 分)十一、开明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5 分)春眠何以不觉晓“春眠不觉晓”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尚不知,一觉醒来,处处是鸟儿欢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春天是万物萌发,进而繁花似锦、百鸟争鸣的季节。这时人们却出现一种“逆反”
47、现象,感到困乏没劲。岂不怪哉!人们把这种“春眠不觉晓”的懒洋洋的现象叫春困。从科学角度来说,春困并不是一种病态,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生理反应。实际上是人类在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适应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不适应现象。人们为什么会出现春困现象呢?这要从冬、春两季人体的生理变化说起。众所周知,人体血液循环有一定的规律,每个器官的血液供应量是相对稳定的。比如,一个体重为 60 千克的人,安静时脑子的供血量约为每分钟 750 毫升,皮肤供血量约为 450 毫升。而人们的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密切关联。如果血液循环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受到了影响,那么人体也会作出相应的生理反应。冬天寒冷,人体
48、本能的防御功能会使皮肤里的毛细血管因受到寒冷刺激而收缩,使得血流量减少了,省下的血液便额外地供应内脏器官,大脑的供血量也相应增加,这就是冷天人们大多精神饱满的原因。在漫长的冬季里,大脑对这种供氧充足的状态产生了依赖性,逐渐养成了在高氧情况下工作的“娇气”。冬去春来,天气开始转暖,皮肤毛细血管不再广泛收缩,反而为了散热而逐渐舒张开来,体表的血液循环随之加快,血液需要量24比冬季明显增多,从而夺走一部分供给内脏的血液,大脑的供血量也相对地减少。于是,大脑神经细胞兴奋度降低,人就容易困倦。同时,春天里,人体各器官的新陈代谢也因天气转暖而逐渐加快,都需要更多的供血量,这样,大脑的供血量就更加缺乏了。而
49、大脑在冬天里对充足供氧的依赖性却不能很快随之解除,于是出现了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现象,即春困现象。“春眠不觉晓”还是日地运行自然规律的一个间接佐证。冬天夜长昼短,给予人们较多的睡眠时间。春天太阳直射点逐步北移,昼长夜短,但人们仍沿袭冬天的睡眠习惯,岂不就会“春眠不觉晓”了!春困是自然气候因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虽不是病变,但也会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因此要设法消除春困。战胜春困,最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起居劳作顺应春天的气候特点,做到早睡早起,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同时,要加强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功能,使机体较快地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使大脑能较快适应季节性血液循环的变化。同时,饮食调理也很重要。寒冷、油腻、黏滞食品易伤脾胃,应尽量少吃。此外,当您出现困倦时,不妨给自己一点“刺激”,比如听音乐,室外活动,甚至冷水洗脸,都可以缓解春困。需要指出的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