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65 练 新文化运动1(南平 2018 年毕业班适应性检测,28)近代中国有一群体的主张常走极端,十分话常说到十二分,并有“偏谬精神” ,其核心是反封建的,而只有这种精神才能开辟新天地,摧敌垒。该群体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2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 B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C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 D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3(河南天一
2、 2018 大联考,29)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抛弃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 、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认为民众普遍支持实行民主政治B对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寄予期望C强调民众有选择政治制度的权利D主张重视培养国民现代政治意识4(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018 年适应性调研,29)在新青年与东方杂志对垒的文化论争中,陈独秀认为中西文化不同,宣扬“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 ;杜亚泉则提出:不要把科学视为“信条” ,主张以传统的儒家学说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他们论争中的共同点是( )A认为西方文化出现认同危机B对西方文明有比
3、较全面的了解C重新定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主张调和中西文化面临的冲突5(合肥市 2017 年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30)在文学革命之后的最初几年里,文学市场上充满了日记、书信和主要是自传体的作品全都是满纸的顾影自怜和自我陶醉,而且激荡着青春的放纵。这表明了当时( )2A文学的发展 B礼教的荡涤C个性的发现 D国民普遍觉醒6(大连 2018 届双基测试,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同时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 ”这描述的是( )A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B近代传媒方式取
4、代传统传媒方式C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D民主科学精神取代专制迷信思想71918 年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刊词上说:“凡合乎平等自由的,就是公理;依仗自家强力,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 ”这体现了作者( )A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B追求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C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D强调国家富强的文明意识8(焦作市 2017 期末考试,11)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古代文学艺术的大部分都得到了应有的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文学等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对此正确的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A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B致力于古代文艺的传播C为近代文学确立了规范D具有借古为今服务特点9(榆
5、林 2017 届一模,28)萧功秦先生认为,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这反映了儒家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A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B盲目自大不思进取C文化专制钳制思想D儒家思想落后愚昧3101920 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 ”这表明( )A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B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盲目和浅薄问
6、题C胡适提倡开展白话文运动D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没有进步意义11(山西省五校 2017 第四次联考,29)郁达夫说:“无论是政界大员王揖唐、封建军阀陈炯明,还是高等小学的小学生,无不大谈主义 ,甚至久别重逢的母子闲来话的家常里也含有主义的内容。 ”这种现象表明( )A马克思主义传播已有语境基础B社会各阶层民众认同三民主义C中国社会已深入理解西方文化D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仍然存在12(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8 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我们眼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 五典 ,百宋千元,天
7、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以下与鲁迅先生上述议论最为相近的是( )A中国当时的首要问题是温饱问题B近代中国的第一要务是谋求独立C批判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传统文化D主张全面学习和接受近代西方文化4答案精析1D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是农民阶级反对清朝统治,没有反封建,故 A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没有反封建,故 B 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是推翻满清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没有出现走极端的团体,故 C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激进的先进分子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核心是反封建,思想上走向极端,故 D 项正确。2B
8、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是指辛亥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不是君主立宪制度,故 A 项错误;旧心理是指旧的思想即儒家思想,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故 B 项正确;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不是开明君主,故 C 项错误;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不是民主科学,故 D 项错误。3D 材料中“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 ,体现出民众并没有普遍支持实行民主政治,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明陈独秀对民众民主意识的提高寄予期望,故 B 项错误;材料中陈独秀强调的是民众民主意识的提高,而非选择政治制度的权利,故 C 项错误;陈独秀主张重视培养国民现代政治意识,特别是民众的民主意识,故 D 项正确。4C
9、 陈独秀的观点肯定“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 ,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杜亚泉批判西方文明的不足而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论争中,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了自己的定论,故 C 项正确。5C 根据材料中的文学市场的表现,并不能体现出文学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对封建礼教的冲击,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全都是满纸的顾影自怜和自我陶醉,而且激荡着青春的放纵”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于人们的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使他们更加注重个性,故 C 项正确;D 项说法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6A 传统文化的书面语是文言文,新文化运动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宣传新思想,符合材料,故 A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文字语言的
10、改变,故 B 项错误;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版本不能体现改变了传统书面语,故 C 项错误;民主科学精神取代专制迷信思想与材料中“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不符,故 D 项错误。7B 题干中并未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故 A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凡合乎平等自由的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体现出了陈独秀对自由平等价值观的认识,故 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进化论的相关信息,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富国强民的思5想,故 D 项错误。8A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古代文学艺术得到推崇,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故 A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宣传民主和科学,不是致力
11、于传播古代文艺,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对古代文学的态度,不能体现为近代文学确立规范,故 C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中没有借古为今服务的特点,故 D 项错误。9A 根据材料“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得出儒家传统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故 A 项正确;盲目自大不思进取材料没有涉及,故 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专制,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落后愚昧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10B 胡适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故 A 项错误;从“1920 年” “就是新名词运动” “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 ,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问题,故 B 项
12、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提倡白话文,故 C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进社会进步,故 D 项错误。11A 根据“无论是政界大员王揖唐、封建军阀陈炯明,还是高等小学的小学生,无不大谈主义 ,甚至久别重逢的母子闲来话的家常里也含有主义的内容”可知当时中国对“主义”有一定的认同感,故 A 项正确;材料里面所涉及的人无法体现各阶层,故 B 项错误;通过材料里面的“主义”无法代表西方所有的文化,故 C 项错误;材料里面没有代表儒家思想的内容,故 D 项错误。12C 根据材料“我们眼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得出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当时的首要问题是生存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谋求独立,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三坟 五典 ,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得出鲁迅先生批判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传统文化,故 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主张全面学习和接受近代西方文化,故 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