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数一数编写意图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初步懂得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遵守纪律、按时到校、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好好学习、锻炼身体。2.通过学生计数图中人和物的数量,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观察事物的方法、语言表达的能力,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奠定基础。3.帮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关系,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保留对学习的新奇感,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同学、喜欢学习、喜欢上学。教学建议1.精心制作好教具、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美丽的校园”的情境图制作成挂图或动画课件。课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示,先出示一位教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也可用本学校的照片实施教学,还
2、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让学生现场表演,帮助学生观察、计数。2.帮助学生建立有序观察的意识,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按照自己的兴趣数图中的人物、物品的数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如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也可以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数等。如果是在书上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笔点着数,或用笔做记号以保证不重不漏。编写意图21.数数的资源丰富,而且鉴于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给出的人物数量为 20,以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2.对学生数数情况的了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一一对应地点数的方法;二是说出计数的结果(总数) ,即知道最后数到几,物体的总数就是几。3
3、.本节课可设置如下问题。问题一: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请大家仔细看看,图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先和同伴交流一下。问题二:有几面国旗?几位老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 110 的人和物。问题三:数数量多的实物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你是怎样数的” ,以对学生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问题四:你能数数身边的事物吗?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的数量;手的只数、脚指头数、眼睛的只数等。4.教学中注意结合小学生行为准则适时进行教育。编写意图31.教材在这里将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人或物放在集合圈中,并在集合圈旁标上相应的 110 各数。
4、这样,使学生看到主题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既渗透了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了数学化的过程,又将数数与认数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2.这里通过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110 各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教学建议1.按照学生计数的进程适时呈现集合图。当学生按照顺序计数的时候,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如,学生说“1 面国旗、1 位老师” ,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 1 面国旗、1 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面国旗、1 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的左面出示“1” 。2.了解学
5、生认数、读数情况。当 10 个数都出示后,可以让学生再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识这 10 个数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方法让学生认、读:一是连同集合图一起呈现数,让学生认、读;二是直接以卡片的形式呈现 110 各数,让学生认、读;三是可以由教师说出一个数,让学生从各数的卡片上找出该数。应注意的是,如果遇有读错的情况,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指导。如,当有的学生读错时,可以让该生再数一数集合圈里的人或物,纠正读错了的数,加深学生印象。3.注意把握教学要求。本节课是准备课,主要是了解学生的情况,不是正式教学生认、读110 各数。因此,要注意把握教学要求,以与第三单元的教学相区别。编写意图第 1 题是关于数数方法的练习。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完整的表达能力。如“树上有 5 只小鸟”或“鸟窝里有45 只小鸟” 。第 2 题要把动物的个数与相同个数的点子图连起来。学生既要数集合圈中动物的个数,又要数集合圈中点子的个数,再根据数出的结果将两图对应起来,要求更高些,但更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教材给出了范例,以让学生理解题意。这里是教材第一次出现点子图,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以第 2 题为例,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你看见什么了” ,再让学生说说“这条线告诉我们什么了” ,使学生明确连线的含义,明确题目要求后再让学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