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文(含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92716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文(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文(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文(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文(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文(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玉溪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学科试题(文科)一选择题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 细胞 B. 个体 C. 器官 D. 组织【答案】A【解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选 A。2.下列实验中,所用实验材料及试剂不正确的是( )A. 取大豆组织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B. 取甘蔗汁液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性糖C. 取马铃薯组织样液用碘液检测淀粉D. 花生子叶经苏丹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答案】B【解析】大豆中富含蛋白质,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所以取大豆组织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A 正确。甘蔗汁中富含蔗糖

2、,但蔗糖不是还原糖,B 错误。马铃薯中富含淀粉,可以用碘液检测,出现蓝色,C 正确。花生子叶经苏丹 III 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 正确。点睛:对于观察类实验,实验材料首先要富含观察的物质或结构,其次实验材料自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颜色不能有干扰。3.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核酸 B. 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C. 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 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 O【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中的化合物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其中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

3、合物。组成不同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所区别。2【详解】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水,A 错误;人体活细胞中有机物和水中都含有氢原子,而水的含量又最高,故氢原子的数目最多,B 正确;在细胞中多糖可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与脂质结合成糖脂,C 错误;蛋白质含有氧元素,而脂质也含有氧元素,因此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不是 O,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物质组成的有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化合物;识记不同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植物和动物细胞内都具有的糖是麦芽糖B. RNA 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

4、C. 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会影响细胞的代谢D.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 H2O 中,O 来自于羧基【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和功能的知识,考生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和功能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详解】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是乳糖,A 错误;mRNA 具有信息传递功能,tRNA 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有的 RNA 还有催化功能,B 正确;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结合水含量较高时,细胞代谢强度就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因此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会影响细胞的代谢,C正确;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 H2

5、O 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O 来自于羧基,D 正确。5.下列关于人体成熟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既可产生 ATP,又能合成酶B. 该细胞产生的 C02以自由扩散方式至血浆C. 该细胞呼吸作用产物能使重铬酸钾变灰绿色D. 该细胞没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功能较为单一【答案】D【解析】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所以不能合成酶,A 错误;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B 错误;能使重铬酸钾变灰绿3色的酒精,而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C 错误;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核膜和众多细胞器膜,只有细胞膜,结构和功能都比较简单,D 正确。6.下列关于流动镶

6、嵌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B. 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C. 在细胞膜的外表层存在糖被和糖脂D. 流动镶嵌模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D【解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A 正确;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而部分地露在膜的内外表面,B 正确;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的糖被,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C 正确;生物膜上磷脂和蛋白质大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 错误,所以选 D。7.下列过程属于被动

7、运输的是A.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 B. 葡萄糖进入小肠细胞C. 大肠杆菌吸收 K+ D. 氨基酸通过细胞膜【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比较: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 否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 低浓度到高浓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4输 度【详解】水分子通过细胞膜,属于自由扩散,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小肠细胞、大肠杆菌吸收 K+、氨基酸通过细胞膜时既需要载体又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因此 A 选项属于被动运输,BCD 选项属于主动运输。故选

8、:A。【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明确被动转运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因此在选项中判断该物质运输方式即可获得答案;并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8.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永久失活,原因是破坏了酶的:A. 全部肽键 B. 空间结构 C. 氨基酸 D. 双螺旋结构【答案】B【解析】9.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全过程都可以产生 ATPB. ATP 中的 A 代表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 黑暗条件下,植物只有线粒体可以产生 ATPD. ATP 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答案】D【解析】无氧呼吸

9、只有第一阶段能够产生 ATP,A 错误;ATP 中的 A 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B 错误;黑暗条件下,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可以产生 ATP,C 错误;ATP 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D 正确。10.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若产生等量的 CO2,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消耗的葡萄糖比在无氧条件下多B.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产生的 CO2来自线粒体C.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产生的 CO2来自细胞质基质D.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产生 CO2【答案】A5【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

10、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解】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根据反应式可知,如果在这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 CO2,假设产生 6molCO2,则有氧呼吸需要消耗 1mol 葡萄糖,而无氧呼吸需要消耗 3mol 葡萄糖,因此酵母菌分别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1:3,即若产生等量的 CO2,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消耗的葡萄糖比在有氧条件下多,A 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以产生 CO2,有氧呼吸产生 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的场所是细胞

11、质基质,BCD 正确。【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场所的识记、理解。11.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色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 具有叶绿体的生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C. 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和分离色素 D. 叶绿素只能吸收蓝紫光【答案】B【解析】【分析】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在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色素,色素的作用是吸收光能和转化光能。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不论光反应还是暗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作用。【详解】蓝藻无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 错误;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

12、薄膜,在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吸收光能的色素,B 正确;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分离色素用的是层析液,C 错误;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与蓝紫光,而不是只能吸收篮紫光,D 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具体过程及其相关实验。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掌握光反应与暗反应阶段的场所和所需要的物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过程。612.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B. 解离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离C.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盐酸和酒精,防止解离过度 D. 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答案】A【解析】【分析】观

13、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 2-3mm(最好每天的 10-14 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 ,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 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 0.01g/mL 或 0.02g/mL 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 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

14、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详解】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观察不到染色体,A 错误;解离是用药液(盐酸和酒精)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解离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离,B 正确;漂洗的目的是洗去盐酸和酒精,防止解离过度,C 正确;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其中分生区细

15、胞体积较小,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较大,具有旺盛的分裂增殖能力,近似正方形,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过程及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和实验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装片制作的流程是常考点,考生要能够识记,并且由于间期细胞最多,因此需要视野中寻找不同时期的细胞。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分裂可以无限进行下去B. 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 DNA 的水解C. 衰老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7D. 细胞癌变后细胞中 mRNA 的种类和数量与正常细胞相比会有所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掌握以下几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

16、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3)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4)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详解】正常体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可以连续分裂的,不过一般一个细胞只能连续分裂5060 次次左右就失去了分裂能力,而不能无限分裂,A 错误;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因而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而不是 DNA 水解,B 错误;衰老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C 错误;癌变是指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遗传物

17、质发生变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细胞,则癌细胞中 mRNA 的种类和数量与正常细胞相比会有改变,D 正确。14.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抗病无芒的新品种,生产中一般采用的育种方法为A. 杂交育种 B. 基因工程 C. 诱变育种 D. 多倍体育种【答案】A【解析】利用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选育出抗病无芒的新品种,在生产中一般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即先让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的亲本杂交,使抗病(R)和无芒(b)的基因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让得到的 F1自交并经过选择和培育,最终获得新品种。综上分析,A 正

18、确,B、C、D 均错误。15.某种鼠中,黄色基因 A 对灰色基因 a 为显性,短尾基因 B 对长尾基因 b 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A. 6 : 2 : 3 : 1 B. 3 : 1 : 1 : 1C. 6 : 2 : 2 : 1 D. 9 : 3 : 3 : 1【答案】D【解析】8【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在运用乘法原理计算子代的分离比。【详解】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也就是 AaBbAaBb,求子代

19、性状分离比,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 AaAa1AA:2Aa:1aa,所以后代分离比为黄色:灰色=3:1;BbBb1BB:2Bb:1bb,所以后代分离比为短尾:长尾=3:1,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将两者组合起来,子代性状分离比是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9 : 3 : 3 : 1。故选:D。1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A. 联会 B. 着丝点分离C.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D. 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所以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即染

20、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C 项正确,A、B、D 项错误。17.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C.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 非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

21、染色体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 正确;9B、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只能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自由组合,B 错误;C、染色单体分开时,间期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 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 正确故选:B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18.下列关于科学家在遗传学史上的实验,以及他们的成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摩尔根证明“基因

22、在染色体上”应用了“假说演绎”法B. 艾弗里通过类比推理提出了细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C. 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平行,并运用类比推理法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 沃森和克里克采用模型构建法,最终发现了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答案】B【解析】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A 正确;艾弗里通过化学分析,提出了 S 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B 错误;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 正确;沃森和克里克采用构建模型法,发现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D 正确。19.假设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的一个 D

23、NA 分子用 15N 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含 15N 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为A. 25% B. 100% C. 50% D. 75%【答案】C【解析】【分析】1、DNA 分子复制时,以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 DNA 分子各含一条亲代 DNA 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2、将 15N 标记的果蝇,在普通氮源的培养基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产生 15N 标记的只有 2 个 DNA(一条链为 14N,另一条链为 15N) ,其余的 DNA 均为 14N 标记。【详解】假设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的一个 DNA 分子用

24、 15N 进行标记,第一次有丝分裂过程10中 DNA 分子进行了一次半保留复制,形成的 2 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都有一个 DNA 分子的一条链含有 15 N;第二次有丝分裂过程中又进行一次半保留复制,共形成 4 个子细胞,其中只有两个子细胞各有一个 DNA 分子的一条链含有 15 N。因此,正常情况下该细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含 15N 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为 50%。故选:C。20.下列关于 DNA 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 分子中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B.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肽键连接成碱基对C. DNA 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D. DNA 和基因是

25、同一个概念【答案】C【解析】【分析】DNA 的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A 错误;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B 错误;DNA 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C 正确;DNA 和基因不是同一个概念,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

26、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及 DNA 与基因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1.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从 DNA 流向A. 葡萄糖 B. 蛋白质 C. DNA D. RNA【答案】D【解析】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从 DNA 流向 RNA,不可能流向葡萄糖,A 项错误,D 项正确;遗传信息从RNA 流向蛋白质表示翻译过程,B 项错误;遗传信息通过复制从 DNA 流向 DNA,C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1122.以下有关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27、. 基因通过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 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 基因和生物体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D. 线粒体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在遗传中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基因通过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 项正确,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 项正确,基因和生物体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C 项正确,线粒体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在遗传中遵循母系遗传,D 项错误。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点睛: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熟记遗传信息的转

28、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和要点并形成知识网络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23.无子西瓜是由普通二倍体(2n=22)西瓜与四倍体(4n=44)西瓜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 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 杂交时,常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D. 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培育无子西瓜时,在二部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两者杂交,把得到的种子种下去会长出三倍体植株,由于三倍体植物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形成正常配子,所以

29、在其开花后,即可利用二倍体植株花粉产生的生长素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没有受精,所以果实里没有种子,即为无子西瓜。【详解】A. 无子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 正确;12B. 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 正确;C. 杂交时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C 正确;D. 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产生的子代是三倍体,三倍体高度不育,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同一物种,D 错误;【点睛】本题以多倍体育种过程中无子西瓜的形成过程为着眼点,综合考查学生对多倍体育种、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知识点的掌握。24.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30、 环境因素可诱导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B. 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C. 个别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改变生物性状D. DNA 复制和转录的差错都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基因突变的概念,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因素可诱导基因朝各种方向突变,A 错误;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 错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个别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改变生物性状,C 正确;DNA 复制中发生差错会导致基因突变,但转录过程中发生差错不是基因突变,D 错误。【点睛】易错知识点拨易错点 1 误认为“DNA

31、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改变”就是“基因突变”点拨 DNA 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改变基因突变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不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也可发生碱基对的改变。有些病毒(如 SARS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RNA 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改变引起病毒性状变异,广义上也称基因突变。易错点 2 误认为基因突变只发生在分裂“间期”点拨 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对 DNA 的损伤不仅发生在间期,而是在各个时期都有;另外,外部因素还可直接损伤 DNA 分子或改变碱基序列,并不是通过 DNA 的复制来改变碱基对,所以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间期细胞不分裂时也可发生基

32、因突变。13易错点 3 将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新基因”与“产生等位基因”混淆,并认为体细胞产生的突变一定“不遗传给后代”点拨 不同生物的基因组组成不同,病毒和原核细胞的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目少,而且一般是单个存在的,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进行有性生殖时体细胞产生的突变不能遗传给后代,但该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或“组织培养”遗传给后代。易错点 4 混淆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的意义“说词”点拨 关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常考“说词”比较项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生物变异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生物进化 为

33、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材料生物多样性 形成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概率很小(常有“罕见” “稀有” “偶尔”等说法)非常大(正常发生或往往发生)易错点 5 误认为基因突变会使得基因“位置”或“数目”发生改变或错将基因中“碱基对”缺失视作“基因”缺失点拨 基因突变仅改变了基因内部结构,产生了新基因,并未改变基因位置,也未改变基因数量基因中碱基对缺失,只是成为了新基因,即基因犹在,只是“以旧换新” ,并非“基因缺失” 。2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 基因工程改造生物体性状具有盲目性C. 基

34、因工程可以使植物体表达出动物蛋白 D. DNA 连接酶也可用于切断目的基因的 DNA【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又叫 DNA 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 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14型和生物产品DNA 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DNA 连接酶、运载体。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 DNA 的细胞,但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详解】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 错误;基因工程可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目的性强,而不是具有盲目性,B 错误;基因工程可以向植

35、物体内导入合成动物蛋白的基因,使植物体表达出动物蛋白,C 正确; 限制酶用于切割目的基因,DNA 连接酶把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粘性末端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成磷酸二酯键,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6.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70%,Aa 的个体占 20%,aa 的个体占 10%。该种群中 A 基因和 a 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 70%、30% B. 50%、50% C. 80%、20% D. 90%、10%【答案】C【解析】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

36、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根据题干信息已知,AA 的个体占 70%,Aa 的个体占 20%,aa 的个体占 10%,则 A 的基因频率=70%+1/220%=80%,a 的基因频率=10%+1/220%=20%,故选 C。27.下列相关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 环境保持不变,种群基因频率也一定保持稳定不变B.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 经常使用抗菌素,会引起病菌向抗药性方向不断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是

37、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5【详解】环境保持不变,生物也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也能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抗菌素不会使“耐药性”病菌发生定向变异,而是对不定向的变异起到了选

38、择作用,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生物进化的原因及过程的理解,把握知识间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8. ATP 合成酶的合成是在A. 线粒体中 B. 高尔基体中 C. 核糖体中 D. 内质网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 C 选项正确。线粒体供能, 、内质网、高尔基体树分泌蛋白质加工,所以 C 选项正确。A、B、D 选项错误。考点: 考查酶的合成场所。点评: 所有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29.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指A. mRNA 上的 3 个相邻的碱基 B. tRNA 上的 3 个相邻

39、的碱基C. DNA 上的 3 个相邻的碱基 D. 基因上的 3 个相邻的碱基【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密码子的概念,只要考生识记密码子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对于此类试题,还需要考生注意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概念、位置和功能。【详解】密码子是指 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故选:A。30.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A. 分别控制显性和隐性性状B. 所含的核苷酸种类不同C.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 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16【答案】C【解析】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分别控制显性和隐性性状,但这不是它们的根本区别,A错误;高茎基因(D)与矮

40、茎基因(d)都是由 4 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B 错误;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 正确;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D 错误。31.一个基因型为 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雌性动物,其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种类有A. 1 种 B. 2 种 C. 4 种 D. 8 种【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先回忆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然后结合题干信息分析解答。【

41、详解】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求配子的种类可以把 AaBb 基因型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Aa 产生 2 种类型的配子,其比例为 A:a=1:1,Bb 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B:b=1:1,根据乘法法则可知 AaBb 的雌性动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种类共有22=4 种。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卵细胞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或血浆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HCO 3 、HPO 4

42、2 等参与维持血浆 pHD.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血红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17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液或血液中,故其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或血浆,A 正确;CO2、尿素存在于血浆中,神经递质存在于组织液中,所以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这些物质,B正确;由于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较高,渗透压高,因此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HCO 3 、HPO 42 等参与维

43、持血浆 pH,C 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血浆成分,D 错误。3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 内环境稳态需要由机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C.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 当血液的成分相对稳定时,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均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含义、调节机制及其意义,要求考生明确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含义是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其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 正确;内环境稳态需要由机体内各种调节机

44、制所维持,B 正确;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 正确;当血液的成分相对稳定时,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保持不变,D 错误。34.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其中结构 M 的名称为(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神经中枢 D. 效应器【答案】B【解析】图示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据图18可以看出,M 的左侧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神经为传入神经。故选:B。35.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参与体温平衡的调节;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与生物节律性有关;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

45、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包括产热中枢和散热中枢,正确;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下丘脑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错误;下丘脑与生物节律性有关,正确;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错误。因此,关于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是,故选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与识记下丘脑在机体稳

46、态中的几种作用,明确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36.婴幼儿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下列哪一种现象将会出现A. 新陈代谢增强 B. 甲状腺萎缩C. 智力发育受影响 D. 生长较快【答案】C【解析】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幼小动物体。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育,分泌不足时,新陈代谢减弱; 在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 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神经系统发育不良,导致智力发育受影响;生长较慢。37.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19A. 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B. 激素、具有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C. 出现尿糖现象就可以判定此人

47、是糖尿病患者D. 若胰岛 B 细胞受损,则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A 错误;激素为肾上腺素、为胰高血糖素,二者均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具有协同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B 错误;健康人一次摄入大量的糖、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也会出现尿糖现象,C 错误;若胰岛 B 细胞受损,则会导致所示的胰岛素分泌减少,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D正确。【点睛】熟记并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 (图中的“+”表示促进)38.2018 年 1 月 5 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屠呦呦带领的团队对红斑狼疮的治疗研究取得重大进

48、展。下列生理现象或疾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机理相同的是A. 过敏反应 B. 免疫排斥 C. 类风湿性关节炎 D. 艾滋病【答案】C【解析】A.过敏反应是由过敏原引起的,A 不符合;20B.免疫排斥是机体对移植物(异体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使其破坏的过程,B 不符合;C.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 “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C 符合;D.艾滋病是由 HIV 攻击破坏人体免疫细胞引起的免疫缺陷病,D 不符合;答案选 C。39. 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溶

49、酶体等B. 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细胞产生的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C. 淋巴细胞有 T 细胞、B 细胞和吞噬细胞等D.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答案】D【解析】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A 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 错误;淋巴细胞包括 T 细胞、B 细胞,不包括吞噬细胞,C 错误;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D 正确。40.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A. 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 防止果树落花落果C. 人工培育无子番茄 D. 促进香蕉成熟【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 ;(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此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 。【详解】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月季插枝生根,A 不符合题意;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因此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保蕾保铃,B 不符合题意;生长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45510-6-5-1999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6-5 Turbine Auxiliaries - Dry Cooling Systems《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6-5部分 涡轮辅助件 干冷却系统》.pdf EN 45510-6-5-1999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6-5 Turbine Auxiliaries - Dry Cooling Systems《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6-5部分 涡轮辅助件 干冷却系统》.pdf
  • EN 45510-6-6-1999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6-6 Turbine Auxiliaries - Wet and Wet Dry Cooling Towers《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6-6部分 涡轮机辅助设备 湿式和湿 干燥冷却塔器》.pdf EN 45510-6-6-1999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6-6 Turbine Auxiliaries - Wet and Wet Dry Cooling Towers《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6-6部分 涡轮机辅助设备 湿式和湿 干燥冷却塔器》.pdf
  • EN 45510-6-7-1998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6-7 Turbine Auxiliaries - Moisture Separator Reheaters《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6-7部分 涡轮机辅助设备 除湿回热器》.pdf EN 45510-6-7-1998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6-7 Turbine Auxiliaries - Moisture Separator Reheaters《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6-7部分 涡轮机辅助设备 除湿回热器》.pdf
  • EN 45510-6-8-1999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6-8 Turbine Auxiliaries - Cranes《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6-8部分 涡轮机辅助设备 起重机》.pdf EN 45510-6-8-1999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6-8 Turbine Auxiliaries - Cranes《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6-8部分 涡轮机辅助设备 起重机》.pdf
  • EN 45510-6-9-1999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6-9 Turbine Auxiliaries - Cooling Water Systems《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6-9部分 涡轮机辅助设备 冷却水系统》.pdf EN 45510-6-9-1999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6-9 Turbine Auxiliaries - Cooling Water Systems《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6-9部分 涡轮机辅助设备 冷却水系统》.pdf
  • EN 45510-7-1-1999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7-1 Pipework and Valves - High Pressure Piping Systems《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7-1部分 管件和阀门 高压管道系统》.pdf EN 45510-7-1-1999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7-1 Pipework and Valves - High Pressure Piping Systems《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7-1部分 管件和阀门 高压管道系统》.pdf
  • EN 45510-7-2-1999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7-2 Pipework and Valves - Boiler and High Pressure Piping Valves《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7-2部分 管件和阀门 锅炉和高压管道阀门》.pdf EN 45510-7-2-1999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7-2 Pipework and Valves - Boiler and High Pressure Piping Valves《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7-2部分 管件和阀门 锅炉和高压管道阀门》.pdf
  • EN 45510-8-1-1998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8-1 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8-1部分 控制和使用仪器》.pdf EN 45510-8-1-1998 en Guide for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art 8-1 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发电站设备的采购指南 第8-1部分 控制和使用仪器》.pdf
  • EN 45544-1-2015 en Workplace atmospheres - Electrical apparatus used for the direct detection and direct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of toxic gases and vapours - Part 1 General requi.pdf EN 45544-1-2015 en Workplace atmospheres - Electrical apparatus used for the direct detection and direct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of toxic gases and vapours - Part 1 General requi.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