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92783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吉林省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中书省正式成立;西晋以后,历代都沿袭曹魏立中书省,只有北周实行六官制;隋朝时期,废六官制,置内史省,即中书省,隋炀帝末期,他又曾改内史省为内书省;唐朝初期,命中书省为内史省,后复命中书省。这表明A. 曹魏制度奠定了历代政治格局B. 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制已经存在C. 君主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加强D. 唐代官制根植于历代传统【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中书省即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唐朝后复命中书省,说明唐朝官制根植于历代传统,故 D 项正确;曹

2、魏时期中书省正式成立,没有形成正式的制度,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魏晋时期出现中书省和六官制,并不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故 B 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唐朝官制的由来,并不是君主集权专制制度的加强,故 C 项错误。2.下图“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 ,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这种现象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 B. C. - 2 -D.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铁券”不是法律而是特权,是封建帝王颁发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体现了君主专制的随意

3、性,但并非君主专制的强化体现,所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 项。 “铁券”的出现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表现;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与“铁券”一样,都是维护君主统治的工具,只有封建帝王拥有颁发“铁券”的权利,不能说明法律制度受到挑战。排除含有或的 A、B、C 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3.公元

4、前 6 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A. 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B. 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C. 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D. 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答案】C【解析】根据“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 “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 ,这种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缓解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城邦秩序,故 C 正确;A 中“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表述夸大其词,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贵族集团政

5、治地位上升,排除 B;在奴隶社会的雅典,社会阶级对立不可能消除,D 表述过于绝对,错误。4.1913 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 ,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 55 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 4 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 55 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 3 -A. 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B. 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C. 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D. 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美

6、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是 55 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故 C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排除 A;材料反映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是 55 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与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无关,排除 B;19 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D 不符合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的时间,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逐一列出了 55 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 “美国 1787 年宪法” ,紧扣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美国 1787 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分析解答。5.1938 年 2 月至 4

7、 月,为驱逐晋西北地区的中国军队,日军 26 师团、109 师团展开大规模围攻。八路军第 120 师主动迎敌,经过两个月的游击战歼灭日军 1500 余人,缴获步机枪 200余支、汽车 14 辆等大批装备,收复了 7 座县城和大片国土。这表明当时A. 八路军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主力B. 游击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C. 抗日战争的主要方式是游击战D. 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全面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展开游击战,材料表明八路军的游击战取得重大战果,说明游击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故 B 正确;1938 年 10 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成为抗日战争的

8、主力,A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全面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不是游击战,C 错误;1938 年 10 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表明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6.如下图,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下列对于图中- 4 -阴影部分的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 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 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新旧三民主义

9、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理论的影响;包括解放战争在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因此中国民主进程体现出西方思想中国化的特点,故答案为 D 项。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排除 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体现出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排除 B 项;辛亥革命不涉及统一战线,排除 C 项。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

10、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7.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大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于这两次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都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B. 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旧式统治- 5 -C. 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D. 前者侧重于民族革命,后者侧重

11、于民主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故 A 错误;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两者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旧式统治,故 B 正确;国民大革命以反帝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并不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故 C 错误;国民大革命侧重于民主革命,并不是侧重民族革命,故 D 错误。故选 B。8.1948 年 9 月颁布的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规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部门的党委、党组,均必须健全党委会议制度。此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专门讲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从更广阔的层面丰富和充

12、实了党委制的内容。这体现了A. 党内民主发展的紧迫性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C. 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D. 公众对民主政治的诉求【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 1948 年毛泽东强调健全党委制度并建立党委会议等内容可知,毛泽东在健全党内民主,即他看到了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民主的紧迫性,故 A 项正确;材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关,排除 B;材料强调的是党不是政府,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公众,故排除D。9.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 20 世纪的奋斗历程。你做为他的学习合作伙伴,请你为他提炼的关键词把把关A. 开天辟地错误- 6 -B. 生死攸关错误C. 洗

13、雪国耻错误D. 用词全部正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开天辟地”的说法正确。1935 年遵义会议成功地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生死攸关”的说法正确。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故“当家做主”的说法正确。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方针,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伟大转折”的说法正确。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驶主权,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中国在统一的事业上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故“洗雪国耻”的说法正确。综上所述,图中

14、关键全部正确,排除 ABC,所以选 D。10.1892 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指出:“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 ”这一论断表明共产党宣言A. 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B. 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C.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D. 顺应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工人阶级社会主义运动扩大,对共产党宣言的需求就越增长,越需要共产党宣言对工人运动进行指导,这说明了共产党

15、宣言为社会主义运动提高了思想武器,D 项正确。1848 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来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A。1847 年共产主义者同盟会议上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的口号,排除B。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11.共产党宣言有 7 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 1872 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 7 -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A. 主张从

16、历史条件出发研究问题B. 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C. 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D. 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共产党宣言有 7 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已经提出的结论还要求结合时代发展的情况进行深刻的思考,对已经不符合时代背景的观点进行修改,并提出与时俱进的新观点,因此其具有自我批评与革新的精神。故 B 选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的革新精神,A 选项并未完整概括材料信息,错误;马克思主义原理不只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有辩证唯物主义理

17、论等,C 选项偷换概念,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的革新精神,D 选项并未完整概括材料信息,错误。故正确选项为 B 选项。12.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规定,公社行政、司法等各部门的职位都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这说明巴黎公社A.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B. 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C. 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D. 得到了马克思的指导【答案】B【解析】材料“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说明巴黎公社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故 B 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巴黎公社的性质,故 AC 项错误;巴黎公

18、社没有得到马克思的指导,故 D 项错误。13.李大钊评论近代俄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今以俄人庄严璀灿之血,直接以洗涤俄国政界积年之宿秽者,间接以灌润吾国自由之胚苗” ,从而使那些军阀政客、官僚耆旧们明白“专- 8 -制之不可复活,民权之不可复抑,共和之不可复毁,帝政之不可复兴” 。这一评论A. 认为二月革命有利中国进步B. 认为十月革命必将影响中国C. 主张效仿二月革命推翻帝制D. 高度赞赏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专制之不可复活,民权之不可复抑,共和之不可复毁,帝政之不可复兴”可以看出李大钊评论的是有关推翻君主专制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推翻君主专制是二月革命,所以

19、排除 B、D 选项,B、D 选项是社会主义革命,不是推翻君主专制。此时的中国帝制已经被推翻,所以 C 选项错误,本题选择 A 选项。14. “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以下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A. 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1949 年新政协共同纲领C.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将要建立的

20、国家,由无产阶级领导, “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可知新中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A 的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B 是临时宪法,C 是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D 是新时期的宪法。因此选择 B.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5.1985 年 11 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 ,并发出通知。同年 11 月 2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 。这主要表明我国A. 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

21、序的社会基础B. 人大和政府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C. 重点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 9 -D. 重视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文件“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 ”、“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 ”中的信息可知我国重视对全民普法教育,目的是让法律常识在民众中得到传播,让民众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为我国构建法治化社会奠定基本的群众基础,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全国人大是决策机关,政府是行政机关;C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向公民普及法律常识是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D 选项错误,材料只提到了 1985 年要

22、求向公民普及法律知识的两部文件,无法体现出长效机制。故正确选项为 A 选项。【点睛】本题依据材料概括可得出国家重视向公民普及法律常识,联系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分析可知这表明我国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依据材料及相关所学内容分析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16.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大多数的法律并非按一般模式立法所制定,基本上贯彻的是实用主义,即在政策引导下开展社会运动,然后制定法律来保护或巩固运动的成果。这一做法A. 开辟了法律制定的新原则B. 为新政权的巩固提供了保障C. 体现法律自身的价值追求D. 有利于新法律权威的树立【答案】B【解析】从材料

23、“在政策引导下开展社会运动,然后制定法律来保护或巩固运动的成果”中可以分析出,材料中的做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故 B 项正确;从材料“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中可以分析出 ACD 项都不符合题意。17.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 。这些创新时间 选举方式 选举对象乡镇、市- 10 -19981999年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 10020012002年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 副乡镇长、乡镇党委。 520032004年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14320052008年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 乡镇党委书记、镇长

24、、党委委员等。 7A. 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B. 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C. 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D. 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答案】C【解析】基层直接选举能够最直接的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所以也就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直接选举制度而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直接选举并不是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选项 B 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从直接选举的乡镇数量来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尚未在全国基本普及,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点睛: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

25、,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三是要注意对比分析数据以及其余内容的变化。18.2010 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除了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A. 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 11 -B. 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 实现村民直接处理事务D. 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答案】A【解析】浙江农村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体现的是地方对完善基层民主的探索,这一举措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

26、主。故答案为 A 项。这一举措属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无关,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监督村干部,不是村民直接处理事务,排除 C 项;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9. 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 13 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A. “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B. “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C. “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D. “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1949 年 9 月召开新政协,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民主协商新中国建国事宜,现有

27、党派在新政协的基础上,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1954 年,为了保证国家顺利向社会主义过渡,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 ABC 项错误,D 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特点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 1954 年、1975 年、1978 年和 1982 年颁布过四部宪法,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 1982 年宪法,并历经 1988 年、1993 年、 1999 年、2004年 四次修订。由此说明( )A. 人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 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建立C. 社会主义法律

28、体系日益健全 D. 法律需适时修正和完善【答案】D【解析】- 12 -从材料“颁布过四部宪法” “四次修订”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根据情况在不断的修正和完善,故 D 项正确;AB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21.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下表), 时间 政策 名称1947 年 5 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1980 年 3 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1997 年 7 月 设立特別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A.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最重要 B.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利团结C.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答案】C【解析】不同时期

29、制定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正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的产物,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只适合民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都是内政问题,不涉及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等外交问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也只适合民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22.2016 年年底以来,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尼日利亚要求台湾地区驻尼机构迁出首都;柬埔寨首相在参加一场华人华侨春节活动时宣布,不论何时何地都禁止升起台湾“国旗” 。截止 2017 年 6 月,世界上有 175 个国家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上述情况表明A. 国际社会全力促成中国统一B. 台湾当局政策发生

30、重大转变C. 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一个中国D. 两岸关系将有历史性的突破【答案】C【解析】“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说明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同一个中国,C 正- 13 -确;A 和 B 不符合材料主旨;D 是 1987 年。23.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A. 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B. 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C. 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 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3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可知当今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故 B 项正确。AD 两项与材料中的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不符,排除。亚太经合组织奉行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合作原则,C 项“主导”说法错误,故 C 项排除。24.有学者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 ”对此理

32、解正确的是A. 中美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B. 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C. 中美关系的重点取决于俄罗斯D. 中俄关系的变化影响着中美关系【答案】B【解析】材料“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 “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 “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说明中美俄三国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故 B 项正确;A 项“取决”表述过于绝对,故 A 项错误;中美关系出发点是中国、美国的国家利益,故 C 项错误;三国间关系相互影响,故 D 项错误。点睛:材料“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 “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 “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

33、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 14 -出三国之间的关系。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 “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1917 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18 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 ,给予 30 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摘编自陆伟芳第

34、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材料二 表:陕甘宁边区关于妇女工作的部分文件时间颁布机构文件名 内容或结果1937年 5 月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妇女与男子在选举和被选举权上享有平等的权利。1937年 9 月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妇女积极参加国防教育和识字运动,增加她们的救亡知识,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1939年 3 月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妇女工作的决定等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落成,它先后培养了 1000 余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妇女干部。1939年 4 月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目前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指示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

35、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的原则。1943年 2 月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陕甘宁边区妇女的生产运动逐渐走向高潮。- 15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妇女解放相比,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特点,并分析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历史意义。【答案】 (1)背景: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妇女对国家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回答其他答案,如政府迫于现实的压力等,可酌情给分)(2)特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妇女解放与抗日救亡相结合;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为广大农村妇女;涉及内容广泛;意义:提高了边区广大劳动妇

36、女的地位;改良了边区的社会风气;有力的推动了边区建设,支援了抗战;增进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感。【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19 世纪 60 年代,英国中产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 、 “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 、 “1917 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等信息从战前妇女运动的推动、战争中妇女发挥的作用、十月革命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其背景。(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有关妇女解放工作的有关文件是由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颁布的,这说明陕甘宁边区的

37、妇女解放工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依据文件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中的内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与抗日救亡相结合;从解放的主体来看,依据材料“19 世纪 60 年代,英国中产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可知英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从英国的中产阶级妇女开始的,而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主要针对广大农村妇女;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陕甘宁边区关于妇女工作的文件涉及参政权、国防教育、婚姻平等、生产运动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陕甘宁边区关于妇女工作的各项规定有利于提高边区劳动妇女的地位;推广识字运动、倡导婚姻平等有利于改良边区的社会风气;联

38、系时代背景相关史实可知进行生产运动有利于推动边区建设,支援抗战;在中共领导下的边区妇女工作解放了妇女,有利于增进边区广大妇女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感。- 16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 ,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

39、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合乎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观点: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论述:晚清外交走向失败的过程是国力逐渐衰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因为晚清国力不济导致外交失败,而是外交失败导致国家衰落在与西方列强相比,晚清政府所抱的不是弱国心态,而是始终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

40、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被推翻的 70 余年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而且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国际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外交的失败成为中国从世界中心被排挤到世界边缘的原因因此,晚清的失败决非由于国力不支,而是由于观念的陈腐和制度的落后外交失败是国家失败的一个表现,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示例二: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论述:1949 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地位,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新中国政权的封杀,为新中国

41、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 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 年亚非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的关系奠定了基础1970 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7 -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论述题,要求学生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

42、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据材料“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 、 “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 “晚清及近代中国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 、 “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例如: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再结合所学近代清朝外交等知识即可从晚清政府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的角度进行简要阐述。学生拟定其它具体的论题也可,但应该注意史论结合。27.【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北魏短暂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 。以宇文泰为首的西魏北周统治集团进行了军事改革,建立起府兵制

43、度。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以合周礼六军之制。周武帝宇文邕时,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士兵最初由豪强子弟充任,后以平民子弟为主。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府兵制的确立是北周军制的重大改革,周武帝死后,北周大权落入外戚杨坚手中。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府兵制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府兵制改革的主要影响。【答案】 (1)融合汉族礼制;削弱武将权力,加强皇权;兵农合一(2)增强了部队的战斗能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兵农合一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以合周礼六军之制” 、 “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分析概括改革特点。(2)依据材料“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分析可知改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据材料“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分析可知改革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依据材料“士兵最初由豪强子弟充任,后以平民子弟为主。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分析可知改革有利于增强部队的战斗能力;综合分析以上作用联系此时期相关史实可知这些改革措施间接为隋朝统一- 18 -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