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92901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德州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2018 年 10 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1-4 页,第卷 5-6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第卷(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个小题,每个小题都有 4 个选项,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题号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 “乃去其三面” ,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

2、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 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 B 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 D。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

3、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意在说明” ,这是提示思考史记作者这样记载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得出正确答案。22.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材料描述的分封主体是:A. 王族B. 功臣C. 姻亲D. 先代贵族【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能够说明西周分封时以王族子弟为主要受封对象,或者说王室贵

4、族成为分封制的主体,所以答案选 A。BCD 三项也是分封制的对象之一,但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3.杜甫诗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召公之子受封于鲁B. 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C. 鲁国是因功臣受封D. 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公之子受封于鲁国,故 A 项错误;鲁国诸侯要定期对周天子朝贡,故 B 项正确;齐国是因功臣受封,故 C 项错误;宋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故D 项错误。4.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君有子四人,依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丁,其中甲、丁是庶子,乙、丙是嫡子,应该继承诸

5、侯之位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B【解析】3试题分析:西周宗法制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乙是周王的嫡长子,有资格继承王位;丙虽是嫡生,但不是长子;甲、丁是嫡长子的庶母兄弟,均为小宗,无权继承王位。故选B。考点:西周的宗法制。点评:宗法制即宗教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

6、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清朝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钱大家分,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 ”与主人公如此感慨产生关联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科举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可知,体现了主人公注重血缘维系的宗法制观念,故 B 项正确;AD 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 项是选官制度,排除。6.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说明礼乐制度A. 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B. 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 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D. 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

7、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可以看出该文献主要是在强调通过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达到社会的和谐,故 A 项正确;宗法制是用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的政治制度,故 B 项排除;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排除 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4“同一化” ,故 D 项排除。7.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 ,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A. 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B. 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C. 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D. 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答案】A【解析】春秋时期,分封制度逐渐走向崩溃, “周平王接着

8、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凸显诸侯与天子地位的逐渐平等,说明周王对于诸侯控制力的不足,故 A 正确;宗法制并没遭到破坏,故 B 错误;分封制遭到破坏,故 C 错误;D 不符合材料主旨。8.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其中, “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 纲常礼教B. 儒家思想C. 礼乐制度D. 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是指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是指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

9、朝所沿用,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是指汉武帝时期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故 D 项正确;ABC 项包含在 D 项之中。9.2019 年 2 月 5 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 ,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 “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中央集权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独断性和随意性5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信息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 “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可以看出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史实,故选 D。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排除

10、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体现为用神权巩固王权,如商朝重视占卜和祭祀等,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皇帝决策的信息,排除 C。10.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赵佗任南海郡郡尉。赵佗A. 定期朝觐秦始皇B. 秦始皇任命的官吏C. 负责将地方财赋运送中央D. 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可知赵佗是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任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故 B 项正确;分封制下地方诸侯要定期朝见周天子,秦废除了分封制,故排除 A;郡尉掌管兵事不负责财政,排除 C 项;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是中央丞相的职责,排除 D 项。11.秦朝政府的一位

11、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主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是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高官” 、 “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可以看出,这名官员应该是秦朝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处理国家监察事务,故 B 项正确;A 项是掌握的是行政权,排除;C 项掌握的是军权,排除;D 项是地方官员,不是高官,故排除。【点睛】 “高官” 、 “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是关键信息。612.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

12、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材料提到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汉武帝所为,因此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外朝制度13.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A. 十三州刺史B. 御史大夫C. 参知政事D. 三司使【答案】A【解析】从材料“周行郡国” “省察治状” “断治冤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可判断是刺史;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3、,将全国划分为13 个州部,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 A 项正确。B 项是秦朝的中央官制,排除;CD 项是宋朝的中央官职,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进行分析,结合“汉书记载”和所学知识解答即可。1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7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内容的描述可知唐朝将

14、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目的是通过分权达到集权,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所以 B 正确;A 科举制没体现;C 是三省六部的特点和意义;D 朋党之争没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15.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 重文轻武B. 知人善任C. 宋朝官员均为文人D. 分化事权【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统治政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其中大臣、近臣等官职都是任

15、用文人,武臣鲜有,所以该时期政治的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符合题意的是 A 项,BCD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16.“胡惟府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 内阁制度B. 宰相制度C. 宦官集团D. 胡惟庙集团【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朱元璋废除丞相,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丞相制度,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8朱元璋时还没有内阁制度,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朱元璋也没有毁掉宦官集团,选项C 不符合题意,排除;胡惟庸集团只是表面问题,丞相制度才是真正的庞然大物,选项 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

16、白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是废除丞相制度。17.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A. 中央集权的强化B. 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C. 君主专制的加强D. 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宰相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反映了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故选 C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权与相权18.下列文献记载,按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法令出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17、 , “始设军机房”“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A. B. C. D. 【答案】A【解析】反映的是秦朝的皇帝制,反映的是清朝的军机处,反映的是明朝废除丞相,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正确的顺序是。故排除 BCD,选 A。19.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9A. 汉朝的刺史B. 宋朝的通判C. 明朝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梁启超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十分机械化的,只负责跪受笔录,传达命令,因此这一机构指的就是清朝的军机处。这是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

18、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20.范进 XX, “杯具”还是“洗具”?QQ 新闻网认为范进在此制度下由一赤贫之民一跃官至御史巡抚,使人民中的优秀分子有参政机会,体现了它的公平公正。该制度是A. 分封制B. 三省六部制C. 科举制D. 察举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史料中心是选官制,可排除 A、B 项,察举制后来被世家大族垄断,没有公平可言,可排除 C 项。科举制是依据考试成绩进行选官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 D。考点:科举制点评: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选拔官吏的制度,通过考试成绩授予官职。科举制的实行,一方面使得下层

19、地主也有条件通过努力进入到上层,另一个方面也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弊端也日益明显。总的来说科举制为历朝所沿用。21.“光荣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这句话主要反映了希腊罗马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的地位。古代希腊、罗马在人类历史上最主要的贡献在于留给后代的A. 航海与建筑B. 民主与法律C. 自由与强权10D. 殖民与征服【答案】B【解析】雅典的民主,罗马的法律是古代希腊、罗马在人类历史上最主要的贡献,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航海与建筑不是最主要的贡献,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强权不属于贡献,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殖民与征服也不属于贡献,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20、排除;故本题选 B。22.在整体地理环境内,希腊居民的活动范围局限在了地中海的周边,形成了一个个分散的、与母邦相独立的殖民点。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 有利于希腊发展工商业B. 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C. 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 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限定信息“最大影响” ,结合所学可知,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故 B 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最大影响” ,应排除。2

21、3.亚里士多德讲道“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就难以建立一个政体(不能知道当官的是什么人) 。 ”这说明亚里士多德主张A. 让少数人掌握民主权B. 在政治上人人平等C. 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D. 平民有权监督官员【答案】C【解析】材料中“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 ,说明亚里士多德不主张人口众多的城邦,显然赞同小国寡民的政体,故 C 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出民主的信息,故 A 错误;人人平等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D 中监督官员材料没有体现。11【点睛】影响古希腊文明的因素很多,如政治、经济、种族、地域等。地域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确切地说古希腊文明是多方面因素

22、共同作用的结果。24.在古代雅典,没有兄弟的女儿虽然不能直接取得父亲的遗产,但可把这个遗产转移给她的儿子。这主要是因为A. 妇女不具有公民权B. 遗产属于私有财产C. 儿子是唯一继承者D. 妇女无力管理遗产【答案】A【解析】古代雅典妇女没有公民权,所有没有继承权,故 A 正确;遗产不是私有财产,故 B 错误;C 中唯一说法绝对;D 中说法不符合题意。【点睛】 “全体人民”是指少数成年男性公民。本质特征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25.“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这段话

23、表明雅典A. 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B. 男性公民普遍积极参政C. 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D. 所有居民都享有民主权利【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把他当做废人”中可以看出公民必须对政治感兴趣,鼓励公民积极参政,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雅典民主的特点,故 AC项排除;雅典民主政治是公民的民主,故 D 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把他当做废人” 。26.自伯利克里时代开始,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 1 个奥波尔,至公元前 327 年,每次给薪 6 个奥波尔,参加重要会议者领取 9 个奥波尔。这表明当时雅典A. 鼓励公民积

24、极参政B. 城邦经济繁荣发达12C. 重视消除贫富差距D. 民主已发展到顶峰【答案】A【解析】材料“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表明雅典政府对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给予鼓励和重视,故 A 项正确;实行公职给薪制并不能表明雅典经济繁荣和民主发展到顶峰,故 BD 项排除;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并非解决贫富差距,故 C 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 ,从中可以得出政府重视公民参政。27.柏拉图说:“社会中没有知识、没有教养、没有政治智慧的下层群众掌握政治权力,政治生活的狂热使得他们很容易丧失理性,进而做出草率的、不合理的政治决策。 ”作者

25、意在说明雅典A. 抽签选举的局限B. 多数人暴政的实质C. 轮番而治的危害D. 直接民主制的弊端【答案】D【解析】“政治生活的狂热使得他们容易丧失理性,做出草率的、不合理的决策”说明使用雅典民主中投票选举和抽签选举导致民主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实际上是直接民主的弊端,D 正确;A和 C 属于 D 的内容;B 不符合材料主旨。28.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 重视证据B. 主张重罪轻罚C. 纵容犯罪D. 维护贵族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罗马法规定,定罪不能基于怀疑,而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证据上,说明古罗马民13法注

26、重证据,故 A 正确;材料主张重视证据的作用,无法体现重罪轻罚,排除 B 项;C 项明显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项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材料也未体现,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联系所学古罗马法重视证据的特点分析解答。29.英国保守党领袖特蕾莎是继撒切尔夫人之后的第二位女首相。特蕾莎梅能否连任的关键在于A. 议会的支持B. 工党的态度C. 民意支持率D. 国王的态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度,所以英国的首相关键取决于议会的支持,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能够成为首相的关键在于议会而非工党,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27、排除;能够成为首相的关键在于议会而非民意,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能够成为首相的关键在于议会而非国王,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30.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改变了几百年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不得不作出让步。26 个有两个议员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因此,工业资产阶级无疑绝对是这次改革的绝对获益者。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 1688 年光荣革命B. 1689 年权利法案C. 1832 年议会改革D.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工业资产阶级无疑绝对是这次改革的绝对获益者”并结合

28、所学知识可知,1832 年,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议会进行了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得以进入国家权力的中心,与材料中“新兴的工业城市” “工业资产阶级”相符,故 C 项正确;A 项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排除;B 项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14立宪制政体,排除;D 项是指 1721 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首相,排除。【点睛】 “工业资产阶级无疑绝对是这次改革的绝对获益者”是解题的关键。第卷(共 40 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 2 个小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

29、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 15 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 ,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摘编自朱绍候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15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和唐代中后期的地

30、方行政管理制度,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答案】 (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唐中后期:地方设置藩镇,由节度使管辖;节度使权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措施: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大部分的财政收入收交中央。(3)特点:行省权力较大;行省的设置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

31、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 点即可)【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图一汉初行政图的信息“北海郡” 、 “胶东国”等信息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方面分析作答。根据材料一中图二唐代中后期形势图的信息“河东节度使” 、 “卢龙节度使”等信息可知唐中后期在地方设置藩镇,由节度使管辖;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方面分析作答。(2)根据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

32、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等信息即可概括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3)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三“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 “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等信息即可概括特点。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三“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行省制度的开端等方面分析作答。【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16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 ,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 ,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北海郡” 、 “河东节度使” 、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

33、国重事,无不领之”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32.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公民大会遗址图二陶片点票材料二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自由,而自由具有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轮流地统治和被统治,另一个标准是按照个人所喜欢的方式来生活。民主离不开自由,而自由也离不开严格的政治平等。民主的正义观念是指数量上的平等,而不是基于个人能力上的平等。民主政

34、体中穷人比富人拥有更多的主权权力,因为穷人占多数。摘自民主思想的历史轨迹材料三 雅典居民比例示意图17(1)材料一体现了雅典的两项重要制度,简述其职能或作用。(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得与失的看法。(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答案】 (1)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体现人民主权。陶片放逐法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是民主政治的保障。(2)特点:轮番而治、政治平等(3)看法:雅典民主政治只有少数成年男性可成为公民,压抑扼杀其他人的政治权利不是真

35、正意义上的民主。(4)关系:雅典民主制是近代西方民主制的源头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及其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详解】 (1)关键是依据图片提炼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图片公民大会和陶片放逐法反映的是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职能或作用: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 陶片放逐法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是民主政治的保障。(2)从材料“轮流地统治和被统治” “民主离不开自由,而自由也离不开严格的政治平等”中可以概括出答案。(3)谈到“看法”时学生应该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即:积极的和消极的,从材

36、料二中的主要谈到雅典民主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有民主的观念和民主的实践;材料三主要谈到了雅典民主的局限性,根据材料三的饼状图可以看到 91%的民众没有民主,说明雅典民主的范围小,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民主。(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的是直接参与式民主,是一种限于城邦18内特定范围公民的国家之上的直接民主,它通过建立一种有效协调的参与机制凝聚本城邦公民对付来自集团外部的威胁,防范外敌,如奴隶、东方民族及北部野蛮人。实质是雅典公民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奴隶制民主;而西方民主是在一个文化多元和结构复杂的大国推行的间接代议制民主,通过寻求政治代言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现代西方民主不论在范围、制约机制、治理机制、程序等方面比古代要广泛和完善。雅典民主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 “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