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七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92957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七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七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七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七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七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七中 2019 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真核生物的细胞内都有细胞核,原核生物的细胞内都无细胞核B. 增殖中的真核细胞都有中心体,增殖中的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C. 真核细胞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不具有任何生物膜D. 有的真核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有的原核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它们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 DNA 等结构;原核生物虽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是少

2、数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详解】并非所有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A 错误;增殖中的真核细胞不一定有中心体,如高等植物细胞,B 错误;原核细胞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C 错误;有的真核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有的原核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菌,D 正确。2.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淀粉和脂肪都是储能物质,都含有 C、H、O 三种元素B. 在寒冷环境中,企鹅的体温保持稳定只与皮下脂肪有关C. 细胞内葡萄糖和脂肪都能为一些吸能反应直接提供能量D. 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是磷脂,磷脂含有 N、P 等元素【答案】A【解析】

3、【分析】糖类与脂质的比较:比较项目 糖类 脂质区 元素组 C、H、O C、H、O(N、P)2成种类 单糖、二糖、多糖 脂肪、磷脂、固醇合成部位叶绿体(淀粉) 、内质网(糖蛋白) 、高尔基体(纤维素) 、肝脏和肌肉(糖原)主要在内质网别生理作用主要的能源物质 构成细胞结构,如糖被、细胞壁 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糖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如脂肪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 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如性激素【详解】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 C、H、O,其中脂肪是生物体主要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的储能物质,A 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企鹅的体温保持稳定与皮下脂肪的保温作用有关,也与机体增加产热量等有关,B 错误;A

4、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葡萄糖和脂肪都不能为吸能反应直接提供能量,C 错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的组成元素是 C、H、O、N、P,D 错误。3.伞藻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细胞长 25 cm,可分为“帽” 、柄和假根三部分,细胞核在基部。如图所示为伞藻的核移植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实验可证实伞藻的遗传物质均位于细胞核中B. 伞藻的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C. 控制伞藻“帽“形态的基因应位于细胞核中D. 伞藻的细胞核上核孔数目与细胞代谢强弱无关【答案】C【解析】3【分析】据图分析,将菊花形帽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掉细胞核和伞形帽的伞藻中,该过程中细胞核来

5、自于菊花形伞藻,细胞质来自于伞形伞藻,结果重组伞藻长出了菊花形帽,说明伞藻帽的形状是受细胞核控制的。【详解】该实验只能说明伞藻帽的形状是受细胞核控制的,不能证明伞藻的遗传物质均位于细胞核中,A 错误;伞藻的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伞藻“帽“形态的基因应位于细胞核中,C 正确;伞藻的细胞核上核孔数目与细胞代谢强弱有关,一般核孔数越多,代谢越旺盛,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弄清楚实验过程以及重组伞藻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来源,并根据实验结果预测实验结论。4.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块基切成形状、大小相同的细条分别置于质量浓度为 0.3 g/mL 的

6、蔗糖溶液中,对其失水量进行测量后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实验没有另外设置对照组,实验结果不准确B. 甲植物细胞液浓度应大于乙植物细胞液浓度C. 4min 时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D. 07 min,两植物细胞内水分子只出不进【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乙在质量浓度为 0.3g/mL 蔗糖溶液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失水量逐渐增加后趋于稳定,说明甲、乙的细胞液浓度都小于细胞外液;甲的失水量大于乙,说明甲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乙植物细胞液浓度。【详解】该实验没有另外设置对照组,两者可以相互对照,A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乙植物细胞

7、液浓度,B 错误;4min 时,两植物细胞仍然在失水,说明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C 正确;07 min,两植物细胞都在不断的失水,4水分子进入细胞小于出细胞,D 错误。5.研究人员从胡萝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所做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处理时间从 15 分钟增加到 80 分钟,40 C 时 POD 活性降低最显著B. 处理时间 60 分钟内,在所有温度下 POD 活性都显著下降C.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POD 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和底物浓度D. H2O2 浓度过高会抑制 POD 的活性,与温度对 POD 活性的影响完全相同【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

8、处理时间从 15 分钟增加到 80 分钟,45下 POD 活性减小最显著,A 错误;处理时间 60 分钟内,45下 POD 活性下降不显著,B 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POD 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和底物浓度,C 正确;H 2O2浓度过高会抑制 POD 的活性,与温度对 POD 活性的影响不完全相同,D 错误。6.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步骤属于色素的分离,步骤属于色素的提取B. 图中步骤,滤纸条浸在层析液中的部分越多,对应的效果越好C. 图中物质甲有防止色素被破坏的作用,液体乙应为无水乙醇D. 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和类胡

9、萝卜素吸收绿色光均最少5【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是画滤液细线,是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过程,两者都属于色素的分离实验;是过滤,是研磨,研磨前的准备工作,三者都属于色素的提取,其中物质甲是碳酸钙,液体乙是无水乙醇。【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步骤属于色素的分离,步骤属于色素的提取,A 错误;图中步骤,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没入层析液,因此并不是滤纸条浸在层析液中的部分越多越好的,B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物质甲是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液体乙是无水乙醇,C 正确;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的含量高于类胡萝卜素,且叶绿素几乎不吸收绿色,并将绿光反射回来,D 错误。【点睛】解答本

10、题的关键是了解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和过程,能够正确识别图示五个过程,确定甲、乙的名称,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7.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例与酶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相同条件下,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要好很多B. 将过氧化氢溶液涂抹在伤口和正常皮肤上均会有大量气泡产生C. 向果浆中添加果胶酶可提高出汁率,由此说明果胶酶有高效性D. 多酶片中不同消化酶水解的底物不同,由此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生物催化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的活性受温度、pH 条件的影响;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详解】在适宜条件下,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的洗涤

11、效果要好很多,但是在高温、强酸等条件下,酶的活性丧失,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反而没有比普通洗衣粉好,A 错误;将过氧化氢溶液涂抹在伤口,伤口处的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大量的气泡,而将过氧化氢溶液涂抹正常皮肤上,由于没有酶的催化,不会产生大量的气泡,B 错误;向果浆中添加果胶酶可提高出汁率,说明果胶酶对果胶的水解有催化作用,C 错误;酶具有专一性,所以多酶片中不同消化酶水解的底物不同,D 正确。8.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能量,这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6该阶段也称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存在着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也有少量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在线粒体内膜上。下列关于

12、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的H不全来自柠檬酸循环B.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涉及的呼吸酶均位于线粒体基质C. 在有氧环境中,乳酸菌内不会发生柠檬酸循环D. 在无氧环境中.酵母菌内丙酮酸可转化成酒精【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 ATP;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 ATP;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 ATP。【详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分析可知,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的H来自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

13、二阶段(柠檬酸循环) ,A 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又叫柠檬酸循环,与之有关的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也有少量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在线粒体内膜上,B 错误;乳酸菌是厌氧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在有氧环境中,乳酸菌内不会发生柠檬酸循环,C 正确;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可将丙酮酸和H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D 正确。9.如图所示为某雄果蝇(2n= 8)体内连续分裂的细胞内核 DNA 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 ad 段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 该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中细胞内始终存在 X 染色体C. 图中 bc 段可

14、出现纺锤丝牵拉导致着丝点断裂的现象D. 该雄果蝇的体细胞内常染色体数目最多有 16 条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图示为连续分裂的细胞中的核 DNA 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因此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图中 ab、de 表示分裂间期中的 S 期,bc 表示分裂间期中的G2期、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cd 段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末期和下一个周期的分裂间期中的 G1期。【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 ad 段缺少了细胞周期中的 G1期,多了下一个细胞周期的 G1,因此其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图表示的是雄果蝇的体细胞进行的有丝分裂,因此该

15、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中细胞内始终存在 X 染色体,B 正确;纺锤丝可以牵引染色体运动,但是不能牵拉导致染色体上的着丝点断裂,C 错误;该雄果蝇体内有 6 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X 和 Y) ,因此其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出现 12条常染色体,D 错误。10.南瓜的果实中有盘状和球状两种,由一对完全显隐性的等位基因控制。利用盘状南瓜和球状南瓜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并记录各实验所得子代的表现型。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一定能判断出南瓜果实形状这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实验是实验一:盘状南瓜甲自交,球状南瓜乙自交实验二:盘状南瓜丙() 球状南瓜丁()实验三:盘状南瓜戊进行自交,盘状南瓜戊 球状南瓜己实验四:盘状南瓜庚

16、() 球状南瓜辛()A. 实验一 B. 实验二 C. 实验三 D. 实验四【答案】C【解析】【分析】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1)杂交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亲本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亲本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2)自交法:具有某性状的个体自交,若不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是纯合子,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需要做进一步杂交实验;若发生性状分离,则说明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后代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详解】实验一:盘状南瓜甲自交,球状南瓜乙自交,若两者都是纯合子,则后代都不会发8生性状分离,因此不一定能确定显隐性关系,A 错误;实验二:盘状南瓜丙() 球状南

17、瓜丁(),若后代同时出现了盘状南瓜和球状南瓜,为测交实验类型,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B 错误;实验三:盘状南瓜戊进行自交,盘状南瓜戊 球状南瓜己,若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确定盘状南瓜是显性性状;若不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其是纯合子;则应该再让盘状南瓜戊与球状南瓜己杂交,若后代只出现盘状南瓜,说明盘状南瓜是显性性状;若后代出现球状南瓜,则说明球状南瓜是显性性状,C 正确;实验四:盘状南瓜庚() 球状南瓜辛(),若后代出现两种性状的南瓜,为测交实验类型,则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D 错误。11.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由一组复等位基因(G、g、g 0)控制,其性别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下列

18、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表现型 雄株 雌株 两性植株基因型 Gg,Gg 0 g0g0 gg,gg 0A. 该组复等位基因中 G 对 g 和 g0为显性,g 对 g0为显性B. 表中无基因型为 GG 的个体,原因是该个体具有致死效应C. 雄株与雌株杂交,相应子代中不会同时出现雌株和两性植株D. 雄株和两性植株混合种植,子代中雌株出现的比例低于 5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G、g 和 g0是复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Gg、Gg 0表现为雄株,说明 G 对 g 和 g0为显性;gg、gg 0表现为两性植株说明 g 对 g0为显性。【

19、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组复等位基因中 G 对 g 和 g0为显性,g 对 g0为显性,A 正确;表中无基因型为 GG 的个体,原因是母本不可能含有 G 基因,B 错误;雄株(Gg 或Gg0)与雌株(g 0g0)杂交,相应子代中不会同时出现雌株(g 0g0)和两性植株(gg 或 gg0) ,C 正确;雄株(Gg 或 Gg0)和两性植株(gg 或 gg0)混合种植,子代中雌株(g 0g0)出现的比例肯定低于 50%,D 正确。9【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判断该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进而根据不同的表现型的亲本的基因型推测后代的表现型

20、情况。12.某种鸟(性别决定类型为 ZW 型)的羽毛颜色有红色、灰色和白色三种,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 和 B、b)控制,其中 B、b 位于 Z 染色体上。A 和 B 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羽;A 和 B 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羽;其他情况均表现为灰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A、a 这对等位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B. 由 A、a 和 B、b 这两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有 15 种C. 灰羽雌鸟与白羽雄鸟交配,子代可能均表现为灰羽D. 若子代中红羽:灰羽:白羽= 1:2:1,则亲本进行的是测交【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红羽的基因型为 A_ZBZ、A_Z BW,白羽的基因

21、型为 aaZbZb、aaZ bW,灰羽的基因型为 A_ZbZb、A_Z bW、aaZ BZ、aaZ BW。【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已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中 B、b 位于 Z 染色体上,则A、a 这对等位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A 正确;由 A、a 和 B、b 这两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有 3(3+2)=15 种,B 正确;灰羽雌鸟(AAZ bW)与白羽雄鸟(aaZ bZb)交配,子代可能均表现为灰羽,C 正确;若子代中红羽:灰羽:白羽= 1:2:1,则亲本基因型可能为AaZbZb、aaZ BW,不一定进行的是测交,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弄清楚表现型与两种基因之间的关系,写

22、出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注意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13.如图所示为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两个重要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包括 4 种核苷酸,图乙消耗的原料是氨基酸10B. 图中转录过程需要酶的催化,而翻译过程不需要酶的催化C. 图乙中 mRNA 向左移动,一条 mRNA 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D. 图中 mRNA 上有若干个密码子,每个 tRNA 上共有 3 个碱基【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表示的是转录过程,其中是非模板链,是模版链,是 RNA,是核糖核苷酸;图乙所示为翻译过程,是以 mRNA 为模板,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根据以上分

23、析已知,图甲中为 4 种核糖核苷酸,是合成 RNA 的原料;图乙为翻译过程,原料是氨基酸,A 正确;转录和翻译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B 错误;图乙中核糖体沿者 mRNA 向右移动,一条 mRNA 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C 错误;tRNA 上有若干个碱基,其中有 3 个构成反密码子,D 错误。14.受精卵或母体受到环境或遗传的影响,引起的遗传物质改变形成的疾病,称为遗传病。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遗传病主要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两大类B. 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而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C. 各种单基因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均相同D. 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

24、传病都具有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的特点【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一般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如 21 三体综合征) 。【详解】人类遗传病主要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 错误;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 正确;单基因遗传病中的伴性遗传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一般不同,C 错误;显性遗传病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具

25、有隔代遗传的特点,伴 X 隐性遗传病还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D 错误。1115.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四种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倒位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最大B. 重复可以是几个或几十个碱基对的重复现象C. 倒位会导致染色体中 DNA 的两条链方向混乱D. 易位与交叉互换都属于可遗传变异的范畴【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缺失某一片段) 、重复(增加某一片段) 、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四种类型。【详解】.染色体结构变

26、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中影响最大的是缺失,A 错误;重复可以是几个或几十个基因的重复现象,B 错误;倒位不会导致染色体中 DNA 的两条链方向混乱,C 错误;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属于可遗传变异,D 正确。16.对于一般动物来说,没有眼睛简直是不能生活的,但盲鱼的眼睛虽然失夫了它应有的作用,却能够依靠其他器官的特殊感觉来进行正常的生活。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盲鱼眼睛功能的丧失源于长期不用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遗传B. 盲鱼甲与乙能交配并产生子代,但盲鱼甲与乙可能属于不同物种C. 盲鱼这种变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盲鱼的

27、变异是定向的D. 盲鱼的进化与个体的突变有关,其进化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的【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12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的观点,不是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A 错误;盲鱼甲与乙能交配并产生子代,若子代不可育的话,则盲鱼甲与乙属于不同的物种,B 正确;盲鱼的

28、变异是不定向的,C 错误;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D 错误。17.护士每 6 小时为某位病人测量一次体温,根据测量结果续制成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5 月 6 日 6 12 点,该患者的产热总量小于散热总量B. 5 月 68 日,该患者体温的波动与激素调节没有关联C. 该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热觉产生于皮肤D. 5 月 68 日,该患者的体温处于波动状态且一直不正常【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护士每隔 6 小时给该病人量一次体温,一共量了 11 次,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 39.5,最低体温是 36.8。【详解】5 月 6

29、 日 6 12 点,该患者的体温不断下降,说明其产热总量小于散热总量,A 正确;5 月 68 日,该患者体温出现了下降和上升的过程,该体温调节过程中有甲状腺激素等的参与,B 错误;该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热觉产生于大脑皮层,C 错误;5月 68 日,该患者的体温处于波动状态,最后趋于正常,D 错误。18.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 病毒)引起。HIV 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侵染人的 T 淋巴细胞。生活中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或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艾滋病患者体内的 HIV 病毒存在于体液,比如乳汁和尿液B.

30、HIV 病毒入侵后,人体会发生相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3C. HIV 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会出现碱基 T 与 A 的配对D. 艾滋病患者的特异性免疫中受损较为严重的是细胞免疫【答案】A【解析】【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 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 T 淋巴细胞,随着 T 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详解】HIV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生活在体液中,主要攻击 T 淋巴细胞,A 错误;HIV病毒入侵后,作为抗原会引起

31、人体发生相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 正确;HIV 是逆转录病毒,其逆转录形成 DNA 在复制的过程中会发生 T 与 A 配对的现象,C 正确;HIV 病毒主要攻击 T 淋巴细胞,而细胞免疫必须有 T 淋巴细胞的参与,体液免疫可以部分保留,因此受损较为严重的是细胞免疫,D 正确。19.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信号分子密切相关。下列关于信号分子及其作用不对应的是A. 神经递质发挥作时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B. 淋巴因子发挥作用时浆细胞增殖和分化加速C. 胰岛素发挥作用时,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D. 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时垂体分泌功能可能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32、(1)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此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也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如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详解】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其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A 正确;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成熟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是不能增值分化,B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 B 细胞分泌的,其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14C 正确;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

33、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 正确。20.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物质不一定是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萘乙酸 (NAA)不属于植物激素,因为该物质在植物体内不能合成B. 植物和赤霉菌都能产生赤霉素(GA)及其他植物激素C. 植物叶片和果实的脱落仅与脱落酸(ABA)等多种植物激素调节有关D. 植物产生的细胞分裂素来自于根尖,该激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并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的化学物质。【详解】- 萘乙酸 (NAA)是一种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

34、剂,不属于植物激素,A 正确;植物能产生赤霉素(GA)及其他植物激素,赤霉菌可以产生赤霉素,B 错误;植物叶片和果实的脱落主要与脱落酸(ABA)等多种植物激素调节有关,C 错误;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植物根尖产生,能促进细胞分裂,D 错误。2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比如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等。下列关于动植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不一定是 1m2,但需随机取样B.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C. 样方法调查的对象不一定是植物,而标志重捕法调查的一定是动物D. 利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光线强弱对调查

35、结果没有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样方法的注意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 ;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15【详解】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样方大小对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影响,乔木一般是 100m2、灌木一般 16m2、草本一般 1m2,A 正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为:种群的总数量=第一次捕捉并被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

36、捉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捉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从而导致计算出的种群数量偏大,B 正确;样方法调查的对象可以是植物或者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调查的一定是活动能力强的动物,C 正确;利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光线强弱对调查结果会有影响,D 错误。22.如图表示一个群落从阶段 1 演替至阶段 5 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阶段 15 过程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B. 演替过程可得出新物种的形成历时较短的结论C. 有些群落不具备演替至阶段 5 的气候条件D. 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37、,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据图分析,阶段 1 含有的生物种类比较少,并不是没有生物,因此阶段 15 过程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A 正确;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加,说明出现了新物种,但是不能得出新物种的形成历时较短的结论,B 错误;阶段 5 是森林阶段,有些群落条件不适

38、宜,不能演替至森林阶段,C 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 正16确。23.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绿色植物兔狼虎A. 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但不定是唯一的生产者B. 兔子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其同化能量部分流向狼C. 狼是该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 老虎与狼的种间关系一定有捕食关系,还可能有竞争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图示为一条食物链,其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兔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狼为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虎为三级消费者,处于第四营养级。【详解】图示仅为生

39、态系统的某一条食物链,因此绿色植物不一定是该生态系统唯一的生产者,A 正确;兔子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只有一部分流向狼,B 正确;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C 错误;该食物链中老虎与狼一定是捕食关系,若存在其他食物链,则两者还可能存在竞争关系,D 正确。24.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S.M.stanley)提出了“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 捕食者的捕食对被捕食种群的发展起促进作用C. 捕

40、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不改变二者的基因频率D.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答案】C【解析】【详解】捕食者的存在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A 项正确;捕食者淘汰了被捕食种群中的老弱病残个体,对被捕食种群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 项正确;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会改变二者的基因频率,C 项错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17各自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 项正确。25.在夏季某一晴朗白天的 8:0018.30 期间,某科研人员测量玉米和花生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单位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41、(1)在花生的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内均能合成 ATP 的场所是_。(2)在 9:3011:00 期间,花生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是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减弱引起的;在 12:3018:30 期间,花生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是,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减弱引起的。(3)在 18:30 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理由是_。(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采取何种措施可以提高花生试验田的产量?_。 【答案】 (1).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 暗反应 (3). 光反应 (4). 大于 (5). 该时刻玉米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零且部分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2、 (6). 11:00 点左右(或 9:30-12:30)进行适当遮阴处理【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题图的条件是夏季晴朗的白天,因此中午光照强度比较强,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中午光照过强,温度高,会导致花生的气孔关闭,导致 CO2供应减少,从而抑制了花生的光合作用;而玉米属没有出现午休现象,且在 8:0017:00 之间,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始终大于花生的,在 18:30 之前,花生和玉米的净光合速率都大于 0。【详解】 (1)花生的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根尖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两者均能合成 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18(2)在 9:3011:00 期间,花生植株的

43、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暗反应过程减弱,使得净光合速率降低;在 12:3018:30 期间,光照强度降低,影响了光反应,进而使得净光合速率降低。(3)据图分析,在 18:30 时,玉米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零,又因为其部分细胞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因此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4)由于花生 9:30-12:30 之间会出现午休现象,因此可以通过对该时间段进行适当遮阴处理来提高花生试验田的产量。【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明确植物中午因光照太强会发生气孔关闭的现象,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而影响光合作用。26.海三棱藨草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土著种,然而近年来入侵

44、物种互花米草迅速繁殖,海三棱藨草数量则逐渐减少。回答下列问题:(1)互花米草能成功入侵该湿地生态系统,由此说明海三棱藨草与互花米草的种间关系最接近图_所示的种间关系。(2)研究发现,入侵的互花米草与原产地的互花米草的花期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在此期间互花米草发生了_,并且产生了_。(3)同样存在生物入侵,湿地生态系统与苔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更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是_,理由是_。(4)当地政府对该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治理并开发为供市民游玩的场所。该实例可反映出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答案】 (1). a (2). 进化 (3). 新物种 (4). 湿地生态系统 (5). 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

45、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6). 直接【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 a 表示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且双方实力悬殊较大;图 b 表示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但是双方的实力相当;图 b 表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详解】 (1)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都是生产者,两者之间为竞争关系;根据题意分析,19互花米草能成功入侵该生态系统,影响了本地物种海三棱藨草的生存,导致海三棱藨草数量逐渐减少,说明在竞争过程中两者的实力悬殊较大,互花米草获胜了,而海三棱藨草失败了,如图 a 所示。(2)根据题意分析,入侵的互花米草与原产地的互花米草的花期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互花米草发生了进化,两者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形成了新物种。(3)由于

46、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所以在生态入侵的前提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比苔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更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4)将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治理并开发为供市民游玩的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关系判断三幅图所代表的种间关系的类型,尤其是对 a、b 两种竞争图的分析,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27.如图所示为人体血糖调节的主要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和激素乙分别是_;;激素乙的生理作用是_(2)据图分析,人体内环境中血糖的调节方式有_。(3)人体血糖调节中枢位于_,该器官内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的抗利尿激素

47、是由_(器官)释放的。【答案】 (1).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2). 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 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4). 下丘脑 (5). 垂体【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激素甲是由胰岛 B 细胞分泌的,为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激素乙是20由胰岛 A 细胞分泌的,为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的功能。图中显示血糖浓度变化后可以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也可以通过下丘脑调节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激素甲为胰岛素,激素乙为胰高血糖素,其中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

48、而升高血糖浓度。(2)图示血糖浓度的调节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3)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储存在垂体中,在细胞外液浓度升高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血糖调节的过程,确定图中甲、乙两者激素的名称,明确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其神经调节中枢在下丘脑。28.某动物(性别决定类型为 ZW 型)的体色有白色、灰色和黑色三种,受等位基因 A 和 a、B和 b 控制,如图所示,另外基因 a 和 b 控制合成的酶不具有生物活性。回答下列问题:(1)现要探究等位基因 A 和 a、B 和 b 所在染色体情况。让纯合黑色()和纯合白色()个体杂交,若所得子代中雄性个体均表现为黑色,雌性个体均表现为灰色,则等位基因 A 和a、B 和 b 所在染色体分别是_ ;若所得子代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