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92976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春秋左传中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 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 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 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 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答案】C【解析】材料大意是,王后如果没有嫡子,就选择立年长的;如果年龄相当,那就选择品德修养高的;品德修养也相当的话,那就用占卜来决定.这说明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

2、施办法.故C 项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A 项错误;BD 两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2.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 ,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A. 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 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C. 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 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嘉庆帝认为军机处权势过大,可能会给皇权造成一定威胁,故 D 项符合;材料并未体现出来要惩罚军机大臣的意思;故 A 项错误,排除;B 项说的是军机处的作用,与

3、材料中皇帝认为军机大臣权力过大可能威胁到皇权内容不符,故 B 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撤销军机处的内容,故 C 项错误,排除。3.“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该条文实质上。A. 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B. 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 2 -C. 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D. 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仔细研读材料,可以材料反映的是领事裁判权的内容。根据南京条约附件,我国正式丧失领事裁判权,我国司法主权被破坏,因

4、此 C 项正确,ABD 三项与题文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 C。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领事裁判权4. 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 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 ”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 ”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战役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37 年 9 月,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可以说是“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在某些地

5、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B.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C. 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D. 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者都是中国的一部分,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故 A 项正确;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故 B 项错误;民族自治区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故 C 项错误;特别行政区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故 D 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

6、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相关知识,学- 3 -生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没有正确理解三者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制度特点,只有结合具体的历史阶段和背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再通过比较异同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6.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 50 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A. 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 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C. 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D. 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答案】D【解析】中苏关系恶化始于 50 年代后期,中美关系改善始于 70 年代初,A、B 项与题干中时间不符;中国意在维护国家利益,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关系,而非推动亚非社会主

7、义革命,排除 C 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因此选 D 选项。7.东京梦华录载:(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表明宋代。A. 金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B. 城市商业功能日益增强C. 主要交易商品为丝织品 D. 房屋建筑业水平不断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反映出交易的商品种类,由“每一交易,动即千万”反映交易的规模大,这些说明城市商业功能日益增强,故选 B;从材料中

8、不能反映出金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排除 A;材料只举出了“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并不能说明主要交易商品为丝织品,排除 C;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房屋建筑业水平,排除 D。8. 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A. 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B.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 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答案】C- 4 -【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材料“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说明只许官商合办,不允许私人办企业,显然这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应选

9、 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9.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 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 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 38%到 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 3%到 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C. 五四运动时期 D. “一五”计划时期【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注意“译自俄文的占 38%到 45%”这是因为中国的一五计划

10、时期中国正在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以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比例肯定是要高的,所以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一五计划时期。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时期【名师点睛】实际上解答历史试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学生在答题时必须要联系国际国内背景,放宽视野,不要只局限于某个历史事件。要学会中外联系、横向比较。学生自己在平时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多训练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历史试题,以期在正式考试时能适应试题的难度。10.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

11、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这两段话本质上体现了A. 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 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C.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 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答案】B- 5 -【解析】材料信息“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体现的是君权神授思想;“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体现的是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由此可知,材料本质上体现了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故 B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英王与法官的恩怨,故 A 项错误;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本质,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律至上,故 D 项错误。11. “我们的政策不

12、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该引文应出自( )A. 1946 年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B. 1947 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演说C. 1947 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D. 1949 年北大西洋公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歇尔计划的相关内容。为了帮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即马歇尔计划,这篇文章应出自 1947 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故 C 项正确;ABD 项不符题意。所以答案选 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12. 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 12 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 5 分钟。 ”“最后 5 分钟”的原动力是A. 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B. 资本积累的完成C.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市场的需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工业时代的“原动力” 。根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故答案选择 D 项。13.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 礼法并

14、重 B. 民本思想 C. 仁政思想 D. 礼治为先- 6 -【答案】C【解析】“礼、义、信”属于儒家的仁政德治思想,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本的问题,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法”的思想,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仅仅强调礼治,还有“义、信” ,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儒家是主张仁政德治的。14.“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相,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 ”这一评价是针对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15、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认真思索宇宙真相” “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 ,而道家主张天地万物的本原为“道” , “人法道,道法自然” ,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故 A 正确;儒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现实社会,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与材料“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不符,故 B 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注重解决现实问题,与材料“认真思索宇宙真相”不符,故 C 错误;法家主张强化中央集权,依法治国,反对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与材料“认真思索宇宙真相”不符,故 D 错误。15.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荀子论证的是A

16、. 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B. 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 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D. 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诗经教言圣人之志, 尚书教行圣人之事, 仪礼教圣人之行, 乐经教和圣人言, 春秋教圣人微言大义。由此可见荀子论证的是儒家经典独特的社会教化教育功能。故选 B。A、C 是材料内容,与题目要求不符;D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16. 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 7 -动中获得胜利的人。 ”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 )A. 孔子 B. 墨子 C. 韩非 D. 庄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在政

17、治方面主张“无为” ,与材料中“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直接相悖。故 D 项符合题意。孔子主张“”仁、礼”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韩非主张“法治” ,ABC 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均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17.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A. 宣扬“仁政”思想 B. 神化封建统治C. 宣扬“民本”思想 D. 反对苛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西汉时期,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需求,它的基础是“天人感应” ,通过对“人君受命于天”的强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

18、董仲舒18.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 思想统一B. 三纲五常C. 君权神授D. 以刑辅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阳为德,阴为刑” 、 “刑主杀而德主生”等,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相关内容“以刑辅德”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题干里董仲舒是在强调“德”和“刑” ,即如天之阴阳两面,通过“刑”来辅“德” ,二者缺一不可,即体现其“以

19、刑辅德”的主张。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 三项均不- 8 -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以刑辅德”19.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 从对立统一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物本原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北宋的“二程”还是南宋的朱熹还是陆王心学,都在试图并努力从万物本源的角度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人间的伦理纲常,C 项正确。对立统一符合春秋战国道家学说,与材料不符,排除 A。天人感应是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 B

20、。人性论是先秦儒学的内容之一,不属于新的角度,排除 D。20. 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 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B. 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 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 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这也正是张载等儒家学者的社会责任,故 B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 C 项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A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

21、理学张载21.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 “其行在孝悌忠信” , “其职在洒扫应对” , “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 , “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 ”“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这折射出顾炎武A. 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 9 -B. 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C. 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D. 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答案】D【解析】题干没有涉及考证和辨伪,故 A 项错误;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故 B 项错误;理学和心学仍然强调孝悌忠信、政令教化,故 C 项错误;顾炎武重申儒学的本质,认为“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 ,体现了其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故 D 项正确

22、。22.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A. 工商皆本 B.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C. 治贫与治愚相结合 D. 减轻人民负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来分析,不改变愚昧、奢侈的风俗,不能使人民富裕,即要摆脱贫困,必须改变落后的习俗,故 C 项正确;ABD 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23.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

23、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答案】A【解析】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入欧洲,分别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开辟新航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系列事件共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落,故 A 项正确;B 项是对中国的影响,不符合材料;C 项与材料意思不- 10 -符,排除;D 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点睛:材料“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

24、量和影响”反映了中国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的作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4.“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 计白当黑 ,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材料表明古代山水画A. 属于古典浪漫主义 B. 具有唯心主义色彩C. 兴盛于宋元时期 D. 可能受道家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的意思是古代山水画追求自然美,通过对“黑”与“白” 、 “有”与“无” 、 “虚”与“实”等原本相对应的方面进行错落有致的巧妙搭配,就可以达到无色胜有色的效果,这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强调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

25、认为有无、难易、高下等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因此,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明显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故 D 正确。古典浪漫主义作为创作方法,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与材料不符,排除 A;材料与唯心主义无关,排除 B;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受理学的影响,所以画作安静肃穆,蕴含“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要求,与材料中“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不符,排除 C。25.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 真实的再现

26、了客观历史B. 正确评判了历史人物C.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D.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京剧脸谱中其颜色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勇、义、烈;黑色象征刚烈、正直或粗鲁豪爽;黄色象征凶狠残暴等,因此京剧脸谱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D 项正确;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一种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可能真实地再现历史、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故 ABC 项错误。- 11 -所以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二、非选择题(第 26 题 16 分,第 27 题 16 分,第 28 题 18 分,

27、共 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 1832 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 2%增加到 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 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1866 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 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

28、选。摘编自钱乘旦英国史材料三 1953 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 10 万人选代表 1 人,一般省份每 80万人选 1 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 8 年之久。1975 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 “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 81,这一比例在 2010 年春修改为 11。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

29、一,指出雅典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变化历程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答案】(1)地位:社会主体,政治核心,权利平等,当家作主。- 12 -(2)阶段:1832 年增加选民人数;1885 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特点:过程曲折漫长;民众积极斗争;范围逐渐扩大;伴随议会改革。(3)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

30、平等。作用:更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利于人民平等地参政。轨迹: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仍在向前推进。【解析】【详解】 (1)中西方民主政治。从材料“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可以归纳为公民是社会主体、公民当家作主。有由材料“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可见,公民权利平等。(2)第一小问,从材料中“1832 年” “1885 年”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选举权的变化回答。第二小问,材料反映了英国选举权不断扩大,但过程比较漫长,随着英国政治改革不断前进。(3)第一小问,从材料中“选举方式”

31、的变化,差额选举,城乡代表比例变化等知识回答“变化” 。第二小问,我国民主政治的逐渐完善,更能体现人民意愿,更利于人民平等地参政。第三小问,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国民主进程曾经遭受曲折,但在文革后继续向前发展。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

32、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放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 2000 年迄今之中国梁启超世界伟人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 13 -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 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3)综合上述材

33、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答案】(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 ,主张以德治民。 (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国家和时代的限制。(3)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解析】试题分析:(1) 本题主要考察孔子的政治主张。回答时,一方面要紧扣材料,另一方面也联系所学过的有关孔子的政治归纳总结。如要结合材料“孔子对日: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分析总结其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

34、念;主张以德治民等。 (4 分)(2)本题是对孔子的综合评价。回答时首先要梳理孔子的主要活动,然后从儒学创始人、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等方面结合材料分析总结。材料“吾将以教主尊孔子。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体现的是儒家创始人、思想家的孔子。 “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反映的是教育家的孔子。 “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 2000 年迄今之中国”则体现了政治家的孔子。(3)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及其学说在中国的命运、在世界上的地位演变。结合儒

35、学自孔子创立以来尤其是经董仲舒、朱熹等改造后在中国的前途及命运;同时还要联系近现代以来孔子儒学的命运及地位。回答时还需结合材料“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就全世界观之, 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孔子和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地- 14 -位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 400 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

36、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请回答:(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2 分)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答案】(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用。(2)胜利

37、: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 、 “天人感应” 、 “三纲五常” 。(3)时代信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解析】试题分析:(1)注意题干限定“晚周时期” “儒家学者” , “晚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主张以徳治民, “克己复礼” , “有教无类” ;孟子:主张“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 、 “性本善” ;荀子:主张“仁义” 、 “王道” ,提

38、出“君舟民水” 、 “人之性恶”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兴办太学,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至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儒道,- 15 -将儒家思想与神道观结合,提出“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等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君权神授” ,形成新儒学体系。(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人民为主”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工商皆本”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倡导经世致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的时代背景政治上,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阶级关系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思想上,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自身僵化阻碍社会进步;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