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93056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风尚,人们在生活中 ,并在行动上追随效仿,自然会形成当时的一种文化趋向。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 ,字体式样变化多端,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 。现在,杂志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 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A. 耳闻目睹 别开生面 耸人听闻B. 耳濡目染 别具一格 耸人听闻C. 耳濡目染 别开生面 骇人听闻D. 耳闻目睹 别具一格 骇人听闻【答案】B【解

2、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别开生面:指新的面貌。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 。此题根据句中的“生活中” “个个” “胡乱编造”可知应该用“耳濡目染” “别具一格” “耸人听闻” 。故选 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3、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静稳天气多、相对湿度大、吸湿作用明显等不利因素又扩大了雾霾的严重程度。B.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就尹相杰吸毒案发表评论,文章称许多艺人甘愿自毁前程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有钱有名太任性所致。C.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 “二十四节气”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2 -D. 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成为 “中国速度” “中国制造” 的新名片。【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

4、例,找到错误。题中 A 项,搭配不当, “扩大”与“程度”不搭配。B 项,结构混乱, “文章称许多艺人甘愿自毁前程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有钱有名太任性所致”句式杂糅,可将“所致”去掉。D 项,成分残缺,可以在“建设速度快”后面加“的优势” 。故选 C。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孟浩然可谓名家。 , 。 , , 。 ,他的形象和经历代表着那个时代许多士人的共同命运和文化心态。隐逸情结使他倾向于后者他承先启后的诗歌创作丰富了中国诗歌的美学天地然而乡野诗人的身份和都城生活经历的特殊人生使他的隐逸具有不同于传统隐逸诗人的文化内涵在魏阙与山林的传统知识

5、分子生存之路的抉择中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盛唐思想领域中的儒、道、侠并存的思想风貌他的出现使盛唐诗歌的天空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作答排序与复位衔接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把握语段的中心、结构层次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关注关联词语,注意词语间的照应等。非连续性的语句复位题,还要认真分析横线出现的规律甚至标点符号等,明确与上下文的关系。本题要认真阅读所给句子,明确其主要内容,所给句子主要写孟浩然的历史地位,隐逸情结和其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可知,为一层,为一层,为一层,再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确定每一层次句子的排序。最后可从三组间的逻

6、辑关系出发,确定为 A。【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3 -【技巧点拨】语句排序型试题,从试题表述形式上看,好像和判断推理部分的事件排序型试题差不多。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的内部逻辑关系的把握,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语句排序型试题虽然有表述材料,也有语句结构,有文章体裁,也有中心内容,但其与片段阅读不同,片段阅读的表达内容、语句结构、文章体裁、中心内容等在题干中有着完整的体现,而语句排序型试题题干中的 5 个或 6 个语句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结构可言,其正确答案才是一个完整的片段。因此,在解答时,必须按照一定的答题步骤

7、一步一步的来完成。一、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二、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

8、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大体理顺句序。一段写景的顺序由观察的角度决定,是俯视、仰视、平视,是从远到近,还是从上到下,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写景的句子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讲究押韵、平仄、对称等。三、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 “与此同时” “与此相反” “反过来说” ,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

9、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 、 “其次” 、 “再次” ,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 、 “现在”与“将来” ,表示时间先后;“总之” “综上所述” “由此看来” ,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 ,表示综合等等;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 ,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陈述对象前后一致。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四、连读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有的题干语句,句间关系比较隐晦,甚至多有分岔,可以多解,在排定语序时仍要经意而为,不可草率。因此,通过

10、前面三步,已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本题重在逻辑顺序的把握。- 4 -4.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 你们每次来寒舍看望,都敬赠我这么多贵重的礼品,这倒让我感到十分不安。C. 前几年搞房地产开发,我赚了一些钱,没想到亲戚朋友都来借光,让我难以应付。D. 恭敬不如从命,先生远道而来,执意要收藏拙笔,我就只好献丑了,请多多雅正。【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

11、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 A 项, “失陪”用于自己不陪别人的客气话;B 项, “敬赠”用于自己送别人东西;C 项,“借光”用于自己占别人的好处。故选 D。5.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沁园春长沙的上片以 “看” 为领字,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极致纯粹、层次分明、广阔高远、生机勃发的秋景图。B. 相信未来中,作者用 “涌向天边的排浪” 和 “托住太阳的大海” 分别与 “手掌”和 “手指” 形成对喻,仿若天门中开陡然呈现阔大意境。C. 想北平中,作者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 “伦敦、巴黎、罗马

12、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 历史的都城 ” 相比较,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D. 江南的冬景第 7 段中,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 B 项, “手掌” “手指”位置互换。故选 B。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

13、横渡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迷惑C. 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5 -D.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际:交会【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B 项,惑:糊涂。故选 B。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喻于义 喻:明白,通晓B. 何时可掇 掇:拾趣,采取C. 少无适俗韵 韵:本性,气质D. 枉用相存 存:生存,存在【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

14、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D 项,存:问候,思念。故选 D。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A. 蚓无爪牙之利B. 句读之不知C. 而今安在哉D. 何为其然也【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

15、 “也” ,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 “于” ,定语后置句注意“之” “者” ,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 “以”引导。题中 A 项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句。故选 A。9.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6 -A. 女娲炼石补天所遗灵石在大荒山青埂峰,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把石头带入红尘的。B. 秦可卿的丧礼办得盛大之极,不仅各王公贵族亲来送殡,北静王等人还搭了祭棚来路祭,他还召见了宝玉,并送了他一串念珠。C. 宝玉挨打之后,林黛玉第一个托着药丸来到怡红院 “探伤” ,并对宝玉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然后是

16、薛宝钗无声哭泣,见宝玉醒来,劝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吧!”D. 探春提议建一诗社。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 “海棠社” 。其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蕉下客探春、菱洲迎春、藕榭惜春。【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 C项,林黛玉与薛宝钗互换位置。故选 C。10.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金陵一霸薛蟠,为争买被拐的甄英莲,纵容家奴打死了冯渊。贾雨村从门子处拿到一张“护官符” ,得悉其中利害,便徇

17、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B. 贾母吃酒,要行酒令。王熙凤提议要鸳鸯宣酒令。轮到黛玉时,她只顾怕罚,随口说出了牡丹亭 “良辰美景奈何天”和西厢记中 “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的曲词,宝钗听了,回头看着她。C. 香菱苦心学诗,探春要请她入社。香菱以为是打趣她,说自己是学着玩。姐妹们笑说谁不是玩?要说成作诗,出了大观园会被人笑话。宝玉却说外头的人见到了他们的诗社的诗,都真心叹服。探春、黛玉等听了都很高兴。D. 探春虽决定兴利除弊,但仍让平儿去与王熙凤商议才肯行事。平儿去了,回来答说:“我说是白走一趟,这样好事,奶奶岂有不依的。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

18、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 C项,探春、黛玉等责备宝玉把她们的诗传到外头。故选 C。二、文言文阅读- 7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赵彦倓字安卿,彭城侯叔褧曾孙也。父公广,饶州太守。彦倓初调溧阳尉,邑民潘氏兄弟横邑中,号“三虎” ,畜僮仆数百,邑官莫敢谁何。彦倓白其守治之,缚潘氏弟,正其罪。改扬州司户,摄狱掾。有告主藏吏钱余千万,治之急,吏泣请死。彦倓察其情,屏人问,则诸吏共贷也,乃许自首免罪,一日而毕。改平江府推官,摄宜兴县。县自中兴后,预借民明年税,民挟此得慢其令。彦倓请禁预借,邑遂易治。知临安于潜县。县

19、胥往往通台省吏,得肆其奸。彦倓执其黠者,械送府。台省吏从中救之,彦倓力争,竟治胥罪。浮桥屡以水败,彦倓梁以石,民免溺死。升临安府通判。开禧初,知兴国军。岁旱蝗,而军需益急,属邑令吴格负上供银尤多,彦倓坐累贬秩,格愧谢。彦倓曰:“属时多艰,宜宽民力以崇根本,何谢为?”溃卒据外城为变,彦倓募壮士能斩捕者赏之。既而各斩首以献,卒一夕遁去。累迁湖南运判。徭人罗孟传反,累岁不能平。彦倓谓帅臣曰:“徭人仇杀,乃其常情,况主断不平,是激之使叛也。能遣谍者离其党与,俾还自相仇,破之易矣。 ”帅从其计,遂降孟传。寻知绍兴府。楮 价轻,彦倓权以法,民便之。复鹿鸣礼,置兴贤庄以资其费。筑捍海石塘,亦置庄以备增筑。会

20、旱,饥民聚陂湖中。彦倓取死囚,幂首刖足,徇于众曰:“此劫菱藕者也。 ”遂散其众。乃第民高下,损其税有差,免输湖籍田米,举缗钱四十万以助荒政,民赖以济。诏改太府少卿,迁显谟阁、知太平州,调江西转运使。嘉定十一年卒于官,年六十四。(节选自宋史赵彦倓传 )注:楮:纸币。1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得肆其奸 肆:放纵B. 属邑令吴格负上供银尤多 属:嘱咐C. 俾还自相仇 俾:让D. 徇于众曰 徇:当众宣布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俸禄为两千石,故又称为 “二千石” 。- 8 -B. 摄:代理,兼理。 “署、

21、权、转、陟”几字也都有此义。C. 开禧:年号,古代用来纪年。明代起可用年号称皇帝,如崇祯帝。D. 秩: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品级。 “贬秩”指削减俸禄或降低品级。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属时多艰,宜宽民力以崇根本,何谢为?14. 简要概括赵彦倓造福百姓的具体表现。【答案】11. B 12. B 13. 恰逢时势多艰,应当宽缓民力来注重根本,还谢罪干什么呢? 14. 赵彦倓用石头建桥,人们免于溺死;纸币贬值,赵彦倓依法平衡;恢复鹿鸣礼;修筑捍海石塘;有差别地减少灾民的赋税。【解析】【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

22、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B 项,属:所属。故选 B。【12 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从高考来看,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 项, “署、权、兼、陟也有此义”说法不正确, “陟”没有代理官职的意思, “陟”的意思是晋升,进用。【13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属时:恰逢;宜:应当;崇:注重;何谢为:还谢罪干什么呢。【1

23、4 题详解】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此题要- 9 -求概括赵彦倓造福百姓的具体表现,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浮桥屡以水败,彦倓梁以石,民免溺死” “复鹿鸣礼,置兴贤庄以资其费” “乃第民高下,损其税有差,免输湖籍田米,举缗钱四十万以助荒政,民赖以济”概括答题要点。【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24、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彦倓字安卿,是彭城侯叔褧的曾孙。父名公广,是饶州太守。彦倓初任溧阳尉,邑民潘氏兄弟横行邑中,号称“三虎” ,蓄养数百僮仆,邑官无人敢把他们怎么样。彦倓禀告太守处治他们,把潘氏兄弟抓来,治他们的罪。改授扬州司户,代理狱掾。有人告发主藏吏盗一千多万钱,处治急迫,吏哭着请求处死自己。彦倓察知实情,屏退旁人问他,钱是众吏共同借贷的,于是允许他自首后免罪,一天就解决了这个案子。改授平江府推官,代管宜兴县。县从南宋以来,预借百姓第二年的赋税,百姓因此怠慢县令。彦倓请求禁止预

25、借,县于是容易治理。知临安于潜县。县胥往往勾结台省吏,放纵他们的恶行。彦倓抓住其中狡猾的人,加上刑具送到公府。台省吏从中救他,彦倓据理力争,最后使胥伏罪。浮桥多次因大水毁坏,彦倓用石头建桥,人们免于溺死。升临安府通判。开禧初年,知兴国军。当年旱灾加上蝗害,而军需更加急迫,所属县令吴格欠上供银尤其多,彦倓受牵连而多次贬官,吴格羞愧谢罪。彦侠说:“恰逢时势多艰,应当宽限民力注重根本,何用谢罪?”逃散士兵占据外城叛乱,彦倓招募能斩捕者并给予奖赏。不久各斩首献上,叛卒一夜之间逃散净尽。多次升迁任湖南运判。瑶人罗孟传反叛,连年不能平定。彦倓对帅臣说:“瑶人仇杀,是他们的常情,况且主臣决断不公平,这样会激

26、发他们叛乱。可派间谍离间他们的党羽,使他们回去自己互相仇视,打败他们就容易了。 ”帅臣听从了他的计谋,于是使孟传投降。不久知绍兴府。纸币贬值,彦倓依法均平,百姓得到好处。恢复鹿鸣礼,建兴贤庄资助费用。修筑捍海石塘,也建庄以准备增修。遇上旱灾,饥民聚集湖中,彦倓找来一名死囚,幂首刖足,向众人宣示说:“这是抢劫菱藕的人。 ”于是众人散去。接着按照百姓贫富高低,分别减少不同的赋税,免交湖籍田米,拿出缗钱四十万资助救济饥荒,人们靠此得到活命。- 10 -下诏改授太府少卿,升显谟阁、知太平州,调任江西转运使。嘉定十一年在官任上去。(二)课内文言文翻译(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巫医乐师百工之

27、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韩愈师说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答案】 (1)巫医乐师百工这类人,君子不屑一提,如今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不能比得上这些人。(2) (我)认为大凡这个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我都享有了,却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3)君子的天赋没有什么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之:这类;不齿:不屑一提;乃:竟然;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

28、这个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怪特:怪异独特;生:通“性” ,天赋;假:借助。三、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16. 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7. 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蕴含的情感。【答案】16. (1)反衬。(2)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在月夜的悲啼,以无声衬有声。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为下片抒情作铺垫。 17. 人在羇旅的寂寞思乡之情;半生飘零的悲凉之情;- 11 -壮志未酬

29、的惆怅之情。【解析】【16 题详解】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要求分析“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和作用,此题根据“无声”和“常啼”可以看出是“反衬”的手法,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在月夜的悲啼,以无声衬有声,其效果是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然后从结构上分析作用,词的下片写羁旅愁思,此处写杜鹃的悲啼为下文做铺垫。【17 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

30、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词中的“惊残孤梦” “拣深枝飞去” “况半世、飘然羁旅”分析人在羇旅的寂寞思乡、半生飘零的悲凉、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四、名句名篇默写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故木受绳

31、则直,_。 (荀子劝学 )(2)位卑则足羞,_。 (韩愈师说 )(3)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4)子曰:“_,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十二章 )(5)_,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6)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7)落木千山天远大,_。 (黄庭坚登快阁 )(8)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答案】 (1). (1)金就砺则利 (2). (2)官盛则近谀 (3). (3)挟飞仙以遨游 (4). ( 4)知者不惑 (5). (5)周公吐哺 (6). (6)羁鸟恋旧林 (7). - 12 -(7)澄江一道月分明 (8). (8)出师一表真名世【解析】【详解】此

32、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砺” “谀” “遨” “哺” “羁”的写法。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听 松熊召政今天,我又想去泰山极顶,去华山、恒山、黄山、庐山,或者武夷山、井冈山、大别山,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千仞冈上,振我的衣,摄我的神,听一次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涛。我的故乡是一座松涛之城。我呱呱坠地,故乡便把松涛作为第一首儿歌,也是一首永远的儿歌送给我。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其中的世界是那么喧闹,那么生机勃勃,穷极变幻

33、。四月的雨天里,尽管阴霾怒张,那不肯被黑暗吞没的万丈新翠,把春天赋予的全部生命力都注入柔韧的枝条,迸发出指天扫地的怒吼。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唯有青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在这样的氛围里,我长大了。我看惯了林松曳动的光影:束束凝碧,一派空灵。初似霓裳,继如乱发。且舞且摇,光色渐乱渐暗。终于,深浅有致的累累青柯好像有了淡墨泼进,变成一色的乌黛。一林松骚动起来。接着,一山松、千山松、万壑松都骚动起来。松涛响了。带着松涛给予的启示,我离开了故乡群山环绕的那座小城,走上了生命长途。我走过许多城市,许多乡村。在北国的长城上,我听过大雪;在南国的大海上

34、,我听过风暴。它们虽然都很壮观,表现了乾坤伟力,但仍不及响在千峰万壑上的那千顷万顷松涛,那气吞山河的震荡,多么地摄人心魄!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久了,离开大山久了。住在城市的高楼里,眼中的世界色彩缤纷,竟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耳中的世界。心灵没有受到伟力的撞击,血管里的血也就不再汹涌。如同李白欣然相逢了西下峨眉的蜀僧,不久前的那一夜,一个森林里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他似乎有消息告诉我,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清。我问他话筒里传来的是什么声音,他说是松涛。一根银线,为我送来了久违的松涛。我重又获得了生机勃勃的耳中的世界,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13 -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初时,舒缓如空

35、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沸沸汤汤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拔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

36、愧然愀然。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选自灯花带梦红 ,有删节)19. 简要概括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20.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达特色。(1)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唯有青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2)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21.

37、最后两段人称有所变化,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22. 结合全文,探究标题 “听松”所蕴含的人生启示。【答案】19. 写出了我想听一次松涛之声的愿望;开篇点题,暗示文章主旨;与文章的结尾形成照应;为后文叙写童年“听松”及成年后的城市生活做铺垫。 20. (1)对比(或衬托) ,用寒冬的草木尽枯来突出青松不畏严寒的旺盛生命力,突出对青松的赞美之情。(2)夸张,突出松涛声响之大,声势之强,声威之猛、孕育之久,突出表现松涛对- 14 -作者的心灵震撼。 21. 将“松涛”称作“你” ,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点,有利于抒发情感,表达了对松涛的感激之情;将“我”称作“他” ,突出“我”和听到松涛的每个人,都会进

38、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 22. 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要像青松一样生机勃勃;像青松一样,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傲然挺立,响彻天地;一个人要像松一样充满正气,不可在“风月” “缤纷色彩”之中消磨掉锐气;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变迁的时代,要把个人的激情融入到这洪流之中。【解析】【19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语段的作用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39、此题从内容的角度先根据“我又想去听一次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涛”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作用,语段在文章的开头,注意从和标题、结尾、下文的角度分析。【20 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一般要从句子的内容和手法的角度分析,从手法的角度重点注意修辞和艺术效果。此题第一句由“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唯有青松”看可知是对比的手法,效果要抓住文章的重心突出“听松”分析,突出青松不畏严寒的旺盛生命力和对青松的赞美之情。第(2)注意抓住句中的“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 “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是夸张的手法,突出松涛声响之大,声势之强,声威之猛、孕育之久,表现松涛对作者

40、的心灵震撼。【21 题详解】此题考核文章中的人称的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最后两段人称变化的效果,答题时要先明确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此段中将“松涛”称作“你” , “我”称作“他” ,主要运用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15 -结合各自的作用分析即可。【22 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探究标题 “听松”所蕴含的人生启示,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主体

41、“青松”的“生机勃勃“”充满正气” “傲然挺立,响彻天地”等形象特征,以及文中表达情感的句子“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谈启示即可。【点睛】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六、作文23.请以“温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42、字的记叙文。【答案】温度春雨过后,落花成泥。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仍旧残留着些许漉漉湿意,氤氲着淡淡雾气,如同记忆里您爱的温度,挥之不去,从未远离。青砖黛瓦的缝隙里,长满了苔藓般的回忆,倏一抬眉,恰有清风佛面,只见庭院内的三千桃花仍灼灼开放,这花开的温度恰如外婆的爱温暖着我。恍惚,又忆儿时事。青石板路的尽头,外婆的家,那里有外婆的桃花。每年春天,总是花香四溢。外婆常坐在桃树下,剥新笋,择蔬菜,洗碗盏,再取出自家腌制的腊味,配以时蔬、鲜鱼、土鸡,经过一上午的煎炒炖煮,炊烟袅袅,不绝如缕。儿时的我抵挡不住这钻鼻的香味,总是顺手偷吃两口刚出锅的美味。外婆瞧见了,便怜爱的笑骂道:“哪里来的小馋猫!”我顽皮

43、地“喵”一声,便溜到桃树下独自玩耍。那微烫的美食,是您的温度,暖红了我儿时的脸。犹记得,每年春雨初临时,外婆就会采一些桃花,用清凉的井水冲洗干净,置于阳光下晾晒。自家酿酒,埋于桃花树下。儿时的我没有太多的耐心,在埋下酒的第二天就嚷着要酒喝,外婆无奈地笑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耐心的等待才会有佳肴。 ”我懵懂地点了点头,然后便蹲在桃花树下,等候桃花酒。光阴飞逝,佳酿已成,等到开坛启封时,我就站在一旁,静静等候。用手指沾取几滴,放入口中,香气盈绕于指尖、唇口,不息。- 16 -这样的美味佳肴,伴有您的温度,饲养了我儿时的口。一树桃花一袭月,一纸年华一页风。曾几何时,外婆轻摇蒲扇,坐在庭院里雕花

44、的摇椅上。躺在外婆怀中,月光透过桃树散落在我的脸上,听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外婆指着月亮,给我讲嫦娥仙子奔月的故事。我便在这静谧的夜里悄然如梦。那段岁月,不谙世事,无多烦恼,连梦都是香甜安宁的。这样的美丽故事,有您的温度,装点了我儿时的梦。清风吹过十几载,桃花开了又谢。外婆如光阴般从指尖滑落,无声无息。如今,外婆已被岁月洗尽铅华,从容老去。外婆曾说过,花开花落,人聚人离,皆是缘分。可失去主人的桃树,已多年无人照料,显得悲凉凄清。睹物思人,人已远逝,外婆的音容笑貌,唯梦中相见,泪水涟涟。外婆,我折一枝桃花,别在心间,心里默念:这里有您的温度,伴我一路成长一路歌。往事是记忆里的那片星光,外婆是我唯

45、一鲜明的记忆,那滴落花瓣的露珠,是我对外婆思念的泪滴。【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温度” ,写作的关键是对“温度”的解释, “温度”本义是物体冷热程度。那么可想,温度应是自身冷热程度。这个温度可以源自自身,也可以源自他人。 “温度”不同于“温暖” , “温度”是载体, “温暖”应是“温度”结果。既然“温度”是载体,那么在构思和行文中,应明确“温度”的具体所指,即是什么让自己或者他人感受到了温度,其实,只要是能给作者带来精神上的安慰、鼓励、精神、品质等一切正能量的优秀品质均可。文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明确了文体,这就让学生围绕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真实的感情组织材料

46、。比如:父母爱的温度,外婆爱的温度以及老师关心的温度等。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法可以多种多样,开门见山、首尾呼应、欲扬先抑、虚实结合、详略得当等手法,也可以使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叙事、描写、抒情等,可以让文章有层次感。人物形象的塑造要结合环境描写和具体细节的刻画,这样人物就会真实感人。【点睛】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

47、巧妙方面下功夫。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17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要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JUS F S3 134-198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mixtures of fibres Binary mixtures of viscose or certain types of cupro or modal and coton fibres Formic acid and zinc method《纤维混纺.pdf JUS F S3 134-198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mixtures of fibres Binary mixtures of viscose or certain types of cupro or modal and coton fibres Formic acid and zinc method《纤维混纺.pdf
  • JUS F S3 135 1-199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ibres mixtures Binary mixtures of polyamide 6 or 6 6 and cortain other fibres Formic acid method Amendments《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pdf JUS F S3 135 1-199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ibres mixtures Binary mixtures of polyamide 6 or 6 6 and cortain other fibres Formic acid method Amendments《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pdf
  • JUS F S3 135-198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octures of fibres Binary mixtures of polyamide 6 or 6 6 and certain other fibres Formicacid method《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6类和6 6类尼龙纤维和其.pdf JUS F S3 135-198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octures of fibres Binary mixtures of polyamide 6 or 6 6 and certain other fibres Formicacid method《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6类和6 6类尼龙纤维和其.pdf
  • JUS F S3 136-1982 Testing ( Quantitative analysis) mixtures of fibres Binary mixtures of acetate and triacetate fibres Acetone method《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醋酸酯和三醋酯纤维的两组分混纺物 丙酮法》.pdf JUS F S3 136-1982 Testing ( Quantitative analysis) mixtures of fibres Binary mixtures of acetate and triacetate fibres Acetone method《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醋酸酯和三醋酯纤维的两组分混纺物 丙酮法》.pdf
  • JUS F S3 137 1-199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ibres mixtures Binary mixtures of acetate and triacetate fibres Benzyl alcohol method Amendments《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醋酸酯和三醋酯纤维的两组.pdf JUS F S3 137 1-199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ibres mixtures Binary mixtures of acetate and triacetate fibres Benzyl alcohol method Amendments《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醋酸酯和三醋酯纤维的两组.pdf
  • JUS F S3 137-198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mixtures od fibres Binary mixtures of acetate and triacetate fibres Benzyl alcohol method《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醋酸酯和三醋酯纤维的两组分混纺物 苯甲醇法》.pdf JUS F S3 137-198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mixtures od fibres Binary mixtures of acetate and triacetate fibres Benzyl alcohol method《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醋酸酯和三醋酯纤维的两组分混纺物 苯甲醇法》.pdf
  • JUS F S3 138 1-199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ibres mixtures Binary mixtures of triacetate and certain other fibres Dichloromethane method Amendments《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三醋酯纤维.pdf JUS F S3 138 1-199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ibres mixtures Binary mixtures of triacetate and certain other fibres Dichloromethane method Amendments《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三醋酯纤维.pdf
  • JUS F S3 138-198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mixtures of fibres Binary mixtures of triacetate and certain other fibres Dichloromethane method《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三醋酯纤维和其他某些纤维的两组分混纺.pdf JUS F S3 138-198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mixtures of fibres Binary mixtures of triacetate and certain other fibres Dichloromethane method《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三醋酯纤维和其他某些纤维的两组分混纺.pdf
  • JUS F S3 139 1-199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ibres mixtures Binary mixtures of cellulose and polyester fibres Sulphuric acid method Amendments《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pdf JUS F S3 139 1-1992 Tes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ibres mixtures Binary mixtures of cellulose and polyester fibres Sulphuric acid method Amendments《纤维混纺物的检测(定量分析) 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