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93086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答题卡上。3请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非乐” ,他认为非乐并非认为乐不美,而是因为乐会“亏夺民衣食之材” ,

2、所以要禁止。上述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墨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非乐”实际上就是一种勤俭节约思想,符合墨子的主张。故答案为 A 项。孟子主张“仁政” “性本善” ,庄子主张放弃差别观念,韩非子提倡以法治国,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B、C、D 项。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2 -A. 宣扬复古守礼B. 肯定汤武革命C. 追求仁政德治D. 主张重构秩序【答案】D【解析】材料借助孔子与孟子二人评价“国君与人臣”这一对关系来考察春秋战国时

3、期旧的政治体制的破坏与重建孔子希望恢复被破坏了的稳定的等级秩序,孟子所倡导的则体现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择明君而行抱负的很强的流动性,改变周制之下的等级僵化。孔子批评管仲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可见双方都强调君臣相处要遵循正常的秩序,故选 D。材料没有涉及礼制问题,排除 A;汤武革命是指仁德的商汤与周武王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材料没有体现孔孟主张仁德的相关信息,排除BC。故选 D。易错项分析:本题易错项为 B。材料强调的是君臣关系应恪守的原则,但当君不听臣谏时臣子可离开君主,当臣子离开国君时,也就无所谓再安其位、守其职了。3.在董仲舒看来,君主受

4、命于天,但天却不是为君主个人而立,并认为灾异谴告理论作为“天人感应”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天对人间政治得失与治乱兴衰的回应。可见“天人感应”思想A. 从理论上论证了君权合法性B. 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C. 对君主权力滥用有一定约束D. 有利于维护政治的大一统【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并认为灾异谴告理论作为天人感应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天对人间政治得失与治乱兴衰的回应”来看,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中以上天惩罚的形式包含着对君主权力滥用的一定约束。故答案为 C 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A、B、D 项。【点睛】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突出君在民之上,违

5、背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有利于强化君主集权。但同时,又主张天在君之上,根据天人感应学说,天是有意志的、- 3 -能够监督皇帝作为的人格神,并能以祥瑞灾异进行奖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的过度膨胀。4.两宋时期,乡村伦理建设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张载弟子所创制的乡约,强调邻里互助与道德互勉;一种是朱熹所改进的乡村族约,主要是宗族内部的改过迁善教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A. 儒学的社会化B. 教育的平民化C. 社会的宗族化D. 理学的哲学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理学已经深入乡村,反映出理学对普通社会大众的影响,即从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儒学的社会化趋势。故答案为 A 项。

6、材料反映的是乡村伦理建设,侧重点不在教育的平民化,排除 B 项;C 项说法夸张,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5.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南宋书院的繁荣A. 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B. 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C. 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 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来看,理学通过这种书院教学的模式得到大力宣传,说明南宋书院的繁荣推动了理学的传播和发展,故答案为 D 项。A 项材料不

7、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各派的活动促进了书院发展,不是各派思想趋于合流,排除 B 项;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排除。【点睛】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南宋书院宣传理学和心学,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对传播- 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 ”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A. 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B

8、. 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C.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D. 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学校,所以养士也”可以看出,黄宗羲主张天子应该“公其是非于学校” ,实际上是企图通过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故答案为 A 项。从材料中的“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来看,黄宗羲并非简单地主张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排除 B 项;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但不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更不可能提出建立民主政治,排除 C 项;D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7.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

9、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 ,说明是经济发展导致了思想变化,故答案为 C 项。在人性问题上,理学家认为人性与天理本来是一致的,即人性不违背天理,排除 A 项;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明末市民文学方面的信息,排除 D 项。【点睛】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新景象,社会生活日

10、趋丰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 5 -经济的发展带来思想观念的变化,因此出现材料反映的价值观的不同。8.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 ;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 。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A. 普罗泰格拉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答案】A【解析】【详解】智者学派认为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约束力都是相对的;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与

11、材料中的观点最接近。故答案为 A 项。其他三项均不属于智者学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 项。9.伊拉斯谟在其代表作愚人颂中,对以罗马教廷为代表的宗教权威极尽讽刺之事,劝人们学“愚人” ,任性而为,无所顾忌。因此, “愚人”一词成为快乐和幸福的同义词。下列各项与该作品反映主题相同的是A. 理想国B. 十日谈C. 论法的精神D. 社会契约论【答案】B【解析】【详解】薄伽丘的十日谈揭露教士和贵族的荒淫无耻,歌颂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机智勇敢,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十日谈的主题与愚人颂相同,故答案为 B 项。 理想国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排除 A 项;论法

12、的精神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排除 C 项;社会契约论阐述“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排除 D 项。10.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6 -A. 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B.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C. 开始打破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束缚D. 直接推动德意志地区的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来看,这一做法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故答案为 B 项。马丁路德的做法是为了否定教会权威,不是弱化宗教信仰,排除 A 项;宗教改

13、革运动开始打破人们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不是打破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束缚,排除 C 项;D 项“直接推动”束缚错误,马丁路德的做法有利于德意志地区的统一,排除。11.卢梭指出:“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 ”该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 政府应充当人民的公仆B. 政府权力来自国家主权C. 公共意志即为国家法律D. 按照社会契约成立政府【答案】D【解析】由“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结合所学可知其体现的是卢梭的社会契

14、约论,故本题答案选 D 项;A 项错误,与“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不符;B 项错误,与“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不符;C 项错误,公共意志应该是政府和人民的约定。12.法国启蒙思想家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 批判教会并宣传理性思想B. 更多致力于启迪民众C. 实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7 -D. 避免天主教会的迫害【答案】B【解析】【详解】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相对于论文来说,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接受,因此这种做法的

15、目的是更多致力于启迪民众。故答案为 B 项。A、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排除 C 项。13.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 构建民权政府B. 批判神权统治C. 鼓吹人性解放D. 主张平等自由【答案】A【解析】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构建理性王国来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故选 A;BD 项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是不同点,但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

16、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为将要取消封建制度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虽然对未来的政体设计上有所差异,但都主张实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14.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喻世明言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喻世明言)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警世通言)第八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醒世恒言第二十卷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西湖二集第六卷 姚伯子至孝受显荣- 8 -A. 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B. 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C. 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 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答案】A【解析】表格中“弃家赎友” “摔琴谢知音” “孝廉

17、让产” “至孝受显荣”都与儒家思想中孝顺和义气等有关,显然该书具有教化的功能,故 A 正确;材料中章节设置并不是受到八股取士的影响,故 B 错误;小说反映出传统价值观问题,不是冲击,故 C 错误;D 中个性不符合表格信息主旨。15.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 。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A. 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 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C. 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D. 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答案】C【解析】材料“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体现的是文人画抒情达意的特点,故排除 DB,

18、选 C;风俗画才是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排除 A。16.他曾设想了这样一个理想实验,站在一个很高的塔顶上,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抛射出一- 9 -块石子,那么如果塔顶无限高,石子被抛射的速度愈快,它就射得愈远。当抛射速度达到一定的速度,石子就会像月球那样环绕地球运行。该实验得出的理论A. 改变了有关物体运动的观念B. 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C. 正确解释了潮汐的形成原因D.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答案】C【解析】【详解】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提供了天体力学的理论基础,正确解释了潮汐的形成

19、原因。故答案为 C 项。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改变了物体运动的观念,排除A 项;伽利略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排除 B 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排除 D 项。17.如图是 2017 年 6 月 15 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的封面:中国量子卫星“墨子号”从星空向地面发出两道光,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关于量子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以下评述正确的是A. 量子论继承了经典力学关于时空的认识B. 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最早提出量子假说C. 量子力学的成果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D.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突破后来居上【答案】D【解析】【详解】关于量子的理论研

20、究和技术应用,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但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说明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突破后来居上,故 D 项正确;- 10 -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关于微观世界方面的认识不足,排除 A 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首先提出量子假说,排除 B 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运用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排除C 项。1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详了地学浅训 ;甲午战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原富马君武翻译了卢梭民约论 。这一变化A. 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B. 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C. 表明对西方文化认识走向理性D.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

21、要求【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救亡图存一直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材料的主旨也是强调救亡图存,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错在不仅仅反映中体西用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近代的中国人并没有找到强国之路,选项 B 错在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均是强调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对传统文化认识仍然存在偏见而并未走向理性,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19.20 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 、 “自尊” 、 “爱国心” 、 “独立性” 、“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A. 批判

22、封建伦理旧道德B. 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C. 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D. 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答案】C【解析】“公德” 、 “自尊” 、 “爱国心” 、 “独立性” 、 “自由观念”是近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素养,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故答案为 C 项。AB 项材料没有涉及,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0.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 ”吴虞强调:“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 ”由此可见两人的真实目的是- 11 -A. 否定传统文化B. 遏制复辟逆流C. 传播西方文明D. 追求民主政治【答

23、案】D【解析】陈独秀主张反对旧制度,吴虞强调“君主之压力亦散” ,二人均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真实目的是建立民主政治,故选 D;A 是新文化运动的形式;B 属于直接批判的原因;C 不是主要目的。点睛:新文化运动虽然属于思想运动,但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其主要目的仍然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第卷(非选择题共 6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计 60 分。其中,21 题 12 分,22 题 12 分,23 题 13 分,24 题 11 分,25 题各 12 分。根据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

24、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是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

25、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 12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答案】 (1)主张:兴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等(或通过教化移风易俗) 。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影响:本质

26、上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但客观上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或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遏制了其他学派思想的自由发展)【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归纳出董仲舒的教化主张即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是: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 (2)从材料二中直接概括出汉武帝的具体举措即可;汉武帝的崇儒举措可以从对国家发展,儒学的影响以及后世的深远影响等几个方面概括。 (3)从材料三文字中可以概括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是: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 (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 ,客观上对社

27、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齐宣王问曰:“汤放(放逐)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在传记中)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伤害)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独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材料二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地事天也,尤下之事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

28、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做程朱理学。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 1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孟子对于“忠君”的看法。(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思想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何种政治需要?(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 “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并分析指出程朱理学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答案】 (1)看法:臣子应当忠于君主;臣子有权反抗独夫民贼。(2)变化:神化君权,强化忠君思想。需要: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国家统一。(3)宇宙论:理是宇宙的本原;伦理学:三纲五常;知识论:格物致知。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

29、民族性格;压抑人性、扼杀自然欲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观念,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孟子对于“忠君”的看法,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残贼之人,谓之一夫(独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信息概括得出。(2)从“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来看,材料二中的观点神化君权,强化忠君思想。联系所学可知,这种变化是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3)联系所学可知,理学认为理是宇宙的本原,三纲五常是道德伦理标准,认识论是格物致知。程朱理学产生的社会影响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中华民族性格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23.阅读下列

30、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

31、界文明史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 14 -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32、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答案】 (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33、的思想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 “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 “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来回答。(2)路德的思想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

34、分析得出。(3)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和“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 15 -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 “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从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是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点睛】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这场运动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宗教改革宣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反对罗马教皇、天主

35、教会的特权,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人文主义从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到启蒙运动时期提倡科学理性与自由平等,表明其得到进一步弘扬并发展到成熟阶段。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汴京粱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 50 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

36、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岳麓版教材必修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张子语录材料三 北宋山水画- 16 -清明上河图局部(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答案】 (1)打破市坊界限;商品经济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文化功能增强。(2)注重气节和德操,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3)特点: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盛行。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37、;理学的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北宋城市发展和文化思想的主要特点,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汴京粱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 50余座” “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2)从材料中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看,体现出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的民族性格。(3)宋代绘画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反映的文人画和风俗画等信息来回答。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

38、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和文人注重内心修养等方面来回答。25.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时间 主要活动1867 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 年 在“建成” “扬威”舰实习1877 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 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 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 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

39、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 (1895 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

40、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一“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 18 -可以直接看出严复参与了洋务运动的创建海军和近代教育的实践活动,再联系洋务运动政治和文化背景就可以得出题目的答案。(2)着重理解“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 “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这里的“标”是指学习、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本”是指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严复的主张是技术和教育并重,重在教育。(3)本题主要考察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中所涉及的时间段(19 世纪中后期)范围内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状况、经济基础、思想状况等角度概括其客观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名师点睛】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态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维新派代表了资产阶级的上层,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变法维新,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严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