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93338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林芝二高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1.史学家吕思勉在论述中国古代的“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和宗法制C. 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D. 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部落时代”为原始部落时期,即夏建立之前的时代;禅让制出现在原始部落时期,故 A 项错误。 “封建时代”与君主专制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不同,指的是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的时期,即“封邦建国 ”之意,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确立了与各诸侯的权利义务关系,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秩序;故 B

2、项正确。 “郡县时代”从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设立郡县制开始。故 CD 两项错误。2.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这说明分封制 A. 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导致诸侯国离心力的不断增强C. 推动国家由分散走向统一 D.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故 A 项错误;材料玩法体现“诸侯国离心力的不断增强” ,排除 B;根据分封制的规

3、定,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故 C 错误;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同时将周王朝的文化也带到了分封之地,推动文化的认同,故 D 错误。3.下图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2A. 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B. 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C. 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 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唐代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因而中书省必须在皇帝的示意下草拟政令,故 A 项错误;门下省并未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故 B 项错误;皇帝没有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故 C 项错

4、误;题干中尚书省是通过六部来执行政令,故 D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三省六部制4.元史记载:“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对材料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元朝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边疆地区B. 中统、至元年间,行省正式成为常设机构C. “都省”指中书省, “省官”指地方行省的长官D. 行省长官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大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设立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但不能据此推断控制边疆地区

5、是其主要目的,故 A 项错误;“因事设官,官不必备” ,反映出行省还不是常设机构,故 B 项错误;元朝“都省”是指行中书省,故 C 项错误;“凡钱粮、3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可见行省长官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大权,故 D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代元政治制度演变行省制度5.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 ”由此可知南朝时期A. 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B. 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C. 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权D. 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选官

6、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 “ 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可知在魏晋时期通过学校试经也可以入仕,正确选项是 D 项;AC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科举制出现于隋唐时期,排除 B 项。6.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B. 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间接统治C. 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D.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

7、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ABD 项说法符合概念的理解,因此 C 项是不正确的。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4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8、;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A. 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B. 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C. 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D. 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传统外交强调华夷之辩的夷夏外交,在外交文书上有所体现。现在“照会” 、 “申陈”等都是近代的外交用语, “平行照会”使清王朝被迫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这些外交礼仪及用语的变化,在客观上促进了甲国外交的近代化,表明清政府外交政策有所调。故选 B。其他选项不符合主旨。8.1851 年和 1911 年都是旧历

9、辛亥年,这两年在中国大地上各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有误的是A. 革命任务上具有一致性B. 二者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C. 革命前途上具有共同性D. 后者更适应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 年和 l911 年发生的革命运动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前者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两者在反封建反侵略过程中都采取了暴力这一手段,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 A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更适应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趋势,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0、。【点睛】首先明确“1851 年和 1911 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9. 关于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上胜利5B.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 标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答案】D【解析】略10.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是为了A.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B. 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C. 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D. 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答案】C【解析】略1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

11、策的共同点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维护农民基本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抗战期间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没有消灭封建剥削制度,错误,不符合新民主主义民主革命时期共同点,其余三个选项均是正确表述,故 C 正确。12.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歌能证史” ,以下都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传唱甚广的歌曲,按反映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 (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 (介支个)6秋风寒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解放区的天:解放区的天是晴

12、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A. B. C. D. 【答案】B【解析】,十送红军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国民革命歌反映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的历史,解放区的天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毕业歌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故顺序为 。故排除 ACD,选 B。13.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

13、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科举制大事年表7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答案】 (1)变化:从单纯地方官举孝廉到孝廉仅成为参政入仕

14、的资格;增加考试环节;选举或考试都分区定额,按地区人口比例推选。不同:注重门第。(2)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时代色彩(3)认识:古代人才选拔根本服务于封建统治;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选拔方式趋向公平公正;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各有利弊;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因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

15、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紧扣“魏晋” “汉代”等信息,据所学可知魏晋时期的选官是九品中正制,依据的是门第,汉朝选官的依据是品德和才能。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材料二科举制的大事8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考试的课量、考试方式、科举制的演变方式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综合上述史料分析,可以从古代中国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逐渐完善

16、,人才选拔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人才选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近代中国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大致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每一次觉醒都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并由最开始的民族意识萌发逐级深化,这成为了近代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实现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败到抗战全面胜利的浴火重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郭金鑫浅论近代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何以浴火重生依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 1 论题:鸦片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萌发。阐释:古代中国

17、只有“天下”概念而没有世界概念。在“天下”慨念体系中,其他因家非藩属即蛮夷, 中国处于无可取代的中心地位,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和西方文明的传播从根本上动摇了这种“自我中心”观念,国人开始被迫“向外看”并逐步意识到了“世界”的存在和民族危亡的境地。列强通过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领土,索取赔款,攫取利益。这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促使了民族危机意识的产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民族意识仅限于部分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社会精英,大部分普通国民对此并没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示例 2 论题: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民族意识初步觉醒。阐释:甲午战争和 马关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遭受了空前的民族灾难。中

18、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之前,只有少数先进分子开始有所觉察。甲午战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使中国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亡国灭种的危机感。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进行变法,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革命运动,以期改革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亡。示例 3 论题: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阐释: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民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9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篷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期间中民族竞识空前觉醒。示例

19、4 沦题: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空前高涨。阐释: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相继发动“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绝境之中,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现第二次合作,同事得到国内其他爱国党派的全力支持。国共两党合作满足了全国人民共御外辱的心理要求,是国人民族意识觉醒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强敌的入侵促使中华民族真正凝聚成为一个战斗的整体,国人的民族意识于此时展现出巨大且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认真解读材料,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提炼出一个观点。首先,结合材料明确“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内涵。然后,结合其中一次民族觉醒自拟论题。最后

20、,结合论题对应的阶段背景及典型事例来分析。15.【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的抗日武装部队,是东北抗日战场的主力军。杨靖宇是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1 年秋,党委派杨靖宇担任东北反日总会的领导工作,后又派他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任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不久又兼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3 年秋,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东北建立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杨靖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的团结义勇军、山林队等抗日武装力量。采取写信、发传单、派出同志到各反日义勇军和山林队中等办法,宣传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团结和争取

21、工作,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开了局面。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1935 年 8 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合军和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担任主要领导。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配合全国抗战,杨靖宇以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出为响应,中日大战告发东北同胞书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布告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的野心,号召东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驱逐日寇。同时,组织部队在南满的广大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全力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1940 年 2月,在吉林濛

22、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五岁。10陈福顺杨靖宇的历史价值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抗日联军成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杨靖宇在东北抗日中所作出的贡献。【答案】 (1)背景: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1932 年,伪满洲国成立,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抗日游击队、抗日义勇军的发展壮大。(2)贡献:领导抗联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扩大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影响;领导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在东北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内战爆发后,牵

23、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以及所学从“1931 年,1932 年”抗日事件以及东北抗日武装壮大等角度回答。依据材料中“组织部队在南满的广大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全力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并结合所学从“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等角度归纳回答。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击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的口号,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材料二:在 20 世纪初的欧洲, “每个国

24、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对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 1914 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道路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11系背景。(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答案】 (

25、1)法国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2)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3)独立、富强(或民主)【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瓦尔密战役的性质是法国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第(2)问, “内容” ,由材料二信息“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对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概括得出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 “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等方面回答。第(3

26、)问, “目标” ,由材料三信息“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道路”概括得出独立、富强(或民主) 。17.【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 493 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

27、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12(2)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答案】 (1)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2)

28、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3)材料三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各民族融合,表现在洛阳经济、文化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更大的发展。【解析】【详解】 (1)根据“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可知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平城不能满足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不利于鲜卑族接受汉民族的先进文化。总而言之即平城限制了北魏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北魏政权的统治。(2)根据“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可知孝文帝迁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遇到了旧贵族的阻挠和反对。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孝文帝为了成功迁都采用了一些策略和手段,说明改革遇到阻碍时,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和对策来解决。既不能强行推行改革,但也不能因此而退缩。(3)根据“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可知孝文帝迁都改革后,北方各民族进行了融合交流,以洛阳为代表的北方地区经济、文化繁盛,发展迅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2603-2005 en Aerospace series - Port ends for adaptors threaded with lockring - Geometric configuration《航空航天系列 带锁环的螺纹适配器端口端部 几何构型》.pdf EN 2603-2005 en Aerospace series - Port ends for adaptors threaded with lockring - Geometric configuration《航空航天系列 带锁环的螺纹适配器端口端部 几何构型》.pdf
  • EN 2604-2005 en Aerospace series C 8 0- interface for adaptors threaded with lockring - Geometric configuration《航空航天系列 830-带锁环的螺纹适配器接口 几何构型》.pdf EN 2604-2005 en Aerospace series C 8 0- interface for adaptors threaded with lockring - Geometric configuration《航空航天系列 830-带锁环的螺纹适配器接口 几何构型》.pdf
  • EN 2605-2005 en Aerospace series C 24 nterface for adaptors threaded with lockring - Geometric configuration《航空航天系列 24度带锁环的螺纹适配器接口 几何构型》.pdf EN 2605-2005 en Aerospace series C 24 nterface for adaptors threaded with lockring - Geometric configuration《航空航天系列 24度带锁环的螺纹适配器接口 几何构型》.pdf
  • EN 2606-2009 en Aerospace series - 60 Degrees interface for adaptors threaded with lockring - Geometric configuration《航空航天系列 60度带锁环的螺纹适配器接口 几何构型》.pdf EN 2606-2009 en Aerospace series - 60 Degrees interface for adaptors threaded with lockring - Geometric configuration《航空航天系列 60度带锁环的螺纹适配器接口 几何构型》.pdf
  • EN 2607-2005 en Aerospace series - O-rings for adaptors threaded with lockring - Survey《航空航天系列 带锁紧螺纹接合器用O型密封圈 调查》.pdf EN 2607-2005 en Aerospace series - O-rings for adaptors threaded with lockring - Survey《航空航天系列 带锁紧螺纹接合器用O型密封圈 调查》.pdf
  • EN 2608-2005 en Aerospace series -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requirements for 8 degree 30 minute adaptors threaded with lockring《航空航天系列 830-带锁环的螺纹适配器的安装和移除要求》.pdf EN 2608-2005 en Aerospace series -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requirements for 8 degree 30 minute adaptors threaded with lockring《航空航天系列 830-带锁环的螺纹适配器的安装和移除要求》.pdf
  • EN 2609-1988 en Turnbarrels Control Cable in Copper - Zinc Alloys Dimensions and Loads《航空航天系列 铜锌合金操纵钢索转筒 尺寸和负荷》.pdf EN 2609-1988 en Turnbarrels Control Cable in Copper - Zinc Alloys Dimensions and Loads《航空航天系列 铜锌合金操纵钢索转筒 尺寸和负荷》.pdf
  • EN 2617-2001 en Aerospace Series - Plates in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 Thickness 6 mm Less a Less Than or Equal to 100 mm - Dimensions《航空航天系列 钛和钛合金板材 厚度6mm<a≤100mm 尺寸》.pdf EN 2617-2001 en Aerospace Series - Plates in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 Thickness 6 mm Less a Less Than or Equal to 100 mm - Dimensions《航空航天系列 钛和钛合金板材 厚度6mm<a≤100mm 尺寸》.pdf
  • EN 2622-2001 en Aerospace Series - Circular Tubes for Fluids in Heat Resisting Alloys - Diameter 3 2 mm Less Than or Equal to D Less than or Equal to 100 mm - Dimensions《航空航天系列 流体用.pdf EN 2622-2001 en Aerospace Series - Circular Tubes for Fluids in Heat Resisting Alloys - Diameter 3 2 mm Less Than or Equal to D Less than or Equal to 100 mm - Dimensions《航空航天系列 流体用.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