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子的构成1.Mg、Mg 2 两种粒子中不相同的是(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核外电子层数A B C D 2.2011 年 3 月 11 日在日本发生的大地震中,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其周边区域的空气中漂浮着放射性物质,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含有碘的同位素 , 中的中子数是( )A 53B 78C 131D 1843.2013 年 12 月 14 日登陆月球的玉兔号”月球车携带了以钚 238( )作热源的“同位素电池”以度过极寒的月夜下列关于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 94B 质量数是 238C 中子数为 94D 中子数是 1444.某阴离子 X2 有 m 个
2、电子,其质量数为 a,则核内中子数为( )A m2B m5C a m2D a m25.某元素原子 R 的质量数为 A,R m 的核外电子数为 x,则 Wg Rm 离子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 ( A x m) mol2B ( A x m) molC (A x m) molD (A x m) mol6.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X 的原子质量数为 A,含 N 个中子,它与 原子组成 HmX 分子,在a 克 HmX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A N m) molB (A N) molC (A N) molD (A 一 N m) mol7.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 A,它的阴离子 Xn 核外有 x
3、 个电子, w 克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 molB molC molD mol8.118 号元素(Og)是 2015 年底进入周期表的新成员之一, 的中子数为( )A 297B 179C 118D 619.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或中子数为某些特定数值时,原子核就异常稳定,科学家将这些数值称为“幻数” ,科学家在人造硅同位素 Si 中发现新的物理学“幻数” ,下列有关 Si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是 423B 质量数是 14C 中子数是 42D 电子数是 1410.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含有 2 个中子B 原子核内含有 2 个质子C 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D
4、和 是两种不同的元素11.用于探伤的放射源 Ir192C( )丢失事件,曾引起广泛关注。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 192B 中子数为 77C 质量数为 115D 电子数为 7712. 可以用于脑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下列关于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的原子核中含有 15 个中子B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C 原子的质量数是 17D 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和质子数都是 1513.已知 R2 有 b 个中子,核外有 a 个电子,表示 R 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BCD14.H、D、T 三种同位素具有不同的( )4A 质子数B 中子数C 核电荷数D 电子数15.用高能 核轰击 核,发生核合
5、成反应,得到新原子 ,该原子中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 161B 108C 84D 5316.已知某粒子 ,则元素 R 的原子序数是( )A ZB AZC Z nD Z n17.某粒子用 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含质子数 Z nB 所含中子数 A Z nC 质量数A nD 所含电子数 Z n18.2016 年 1 月朝鲜进行氢弹试验,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数是 2B 质量数是 1C 电子数是 3D 中子数是 219.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由分子构成的5B 原子中含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C 原子若失去
6、核外电子,则会变成阴离子D 原子若得到核外电子,则会变成阳离子20.下列粒子:质子中子电子,在所有原子中均含有的粒子是( )A B 仅C 和D 和21.原子核里一定没有的粒子是( )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质子和中子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 一个氕原子核实际上就是一个质子C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该原子的质量与一个碳12 原子质量的比值D 质量数是个化学概念,某元素的质量与该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23.质量相等的石墨和足球烯(化学式为 C60)所含质子数( )A 前者多B 相等C 后者多D 无法确定24.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结构中可能发生改
7、变的是( )A 质子数B 中子数C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 原子核25.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不能说明( )A 原子中原子核占的体积很小6B 原子是可以再分的C 原子中存在着带正电荷的核D 核外电子像行星一样围绕原子核运动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B 原子中肯定含有中子C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然后不能再分D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原子组成中还存在更小的微粒,如夸克27.1999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 原子中原子
8、核的内部结构B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 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28.Cl 与 Cl 两种粒子中,相同的是( )A 化学性质B 核外电子数C 原子质量D 质子数29.下列粒子中质量最小的是( )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H 30.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葡萄干布丁”的原子模型的科学家是( )A 玻尔B 道尔顿C 汤姆逊D 卢瑟福31.原子学说的提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出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7A 拉瓦锡B 道尔顿C 门捷列夫D 波义耳32.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提出学说、贡献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汤姆逊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结构轨道模型B 卢瑟福根
9、据 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C 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D 舍勒发现了氯气3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B 波尔提出了“葡萄干布丁”的原子结构模型C 卢瑟福提出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时,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D 汤姆逊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34.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结构有核模型的科学家是( )A 汤姆逊B 玻尔C 卢瑟福D 道尔顿35.通过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否定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A 汤姆逊B 伦琴C 道尔顿D 卢瑟福36.“原子”一词源自古希腊,希腊语中 ATOM 是不可再分的意思,
10、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原子是世间万物最小的粒子。直到 20 世纪初,人们终于认识到原子的复杂结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五种主要模型:汤姆逊模型道尔顿模型玻尔模型电子云模型卢瑟福模型。按认识时间的先后顺序合理的是( )A 8B C D 37.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下列原子结构模型中最切近实际的是( )A 汤姆逊B 玻尔C 卢瑟福D 道尔顿38.(双选)科学家目前正在求证一种仅由四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称为“四中子” ,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呈电中性B 带四个单位正电荷C 带四个单位负电荷D 质量数为 49答案解析1.D【解析】Mg 有 12 个质子,12 个电子,3 个电
11、子层,最外层 2 个电子;Mg 2 有 12 个质子,10 个电子,2 个电子层,最外层 8 个电子,二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都不相同,故选 D。2.B【解析】 质量数为 131,质子数为 53,则中子数为 1315378,故选 B。3.C【解析】 的质子数为 94,质量数为 238,中子数为 23894144,故选 C。4.C【解析】对于阴离子而言,质子数电子数电荷数,X 2 有 m 个电子,故质子数为m2, N A Z,故 N a(m2) a m2,故选 C。5.C【解析】R m 离子有 x 个电子,电荷数为 m,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核
12、外电子数电荷数 x m;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A( x m) A x m,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则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 x m) mol,故选 C。6.A【解析】同位素 X 的质量数为 A,中子数为 N,因此其质子数为 A N。故 HmX 分子中的质子数为 m A N,又由于 HmX 中 H 为 H,故 ag HmX 分子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 m N) mol。故选 A。7.C【解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 A, w 克这种元素的原子,其物质的量为 mol,阴离子 Xn核外有 x 个电子,则质子数为 x n,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 x n) A x n,则 w 克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
13、为 mol(A x n) mol,故选 C。8.B【解析】 的中子数297118179,故选 B。109.D【解析】Si 质子数是 14,质量数是 42,中子数是 421428,核外电子数是 14,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是 14。10.B【解析】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核内含有中子数321,元素符号左下角为质子数为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外有 2 个电子;具有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元素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和 是两种不同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为元素的同位素。11.D【解析】原子符号可知质子数为 77;中子数19277115;质量数为 19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4、77,故 D 正确。12.D【解析】原子核中含有中子数521537; 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为 52;原子的质量数是 52;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质子数15,故 D 正确。13.C【解析】因 R2 的电荷数可知 R 原子的电子数为 a2,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再由“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可得质量数为 a b2,所以 R 原子符号 ,故选 C。14.B【解析】质子数、中子数一定的原子称为核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的同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H、D、T 三种同位素分别为 1H、2H、3H,是氢的三种同位素,是同一种元素的三种原子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所以1H、2H、3H,中子数
15、分别为 0、1、2,故 B 选。15.D【解析】新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8,质量数269,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69108161,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16110853,故选 D。16.A【解析】由某粒子 ,可知质子数为 Z,而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所以元素 R11的原子序数 Z,故选 A。17.D【解析】 中质子数为 Z,质量数为 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A Z,核电荷数 Z,电荷数为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Z n。18.D【解析】 的质子数为 1,质量数为 3,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质子数质子数312,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故选 D。19.B【解析】原子能构成分子
16、,即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若原子失去电子会变成阳离子;若原子得到电子会变成阴离子。20.C【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氕原子没有中子。故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和电子。21.A【解析】原子是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所以原子核里一定没有电子。22.B【解析】氕原子不含有中子;一个氕原子核只含有一个质子,故一个氕原子核实际上就是一个质子;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该原子的质量与碳12 原子质量的的比值;质量数是个化学概念,某原子的质量数与该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2
17、3.B【解析】石墨和足球烯,都是单质,且都只有碳元素组成,由 n可知,质量相等的石墨和足球烯,碳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24.C【解析】化学变化中,核外电子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25.D【解析】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为: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12有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 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而被反弹回来。卢瑟福根据该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但不能说明电子的存在,也不能说明原子能级的
18、存在,及原子核具有放射性。26.D【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氕中的质子数为 1,中子数为 0;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27.A【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 ,所以原子内部结构无法观察,B、C、D 选项中涉及到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运动、分子的形成,根据题干信息是能够观察到的。28.D【解析】Cl 是 Cl 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的,二者核外电子数不同;由于二者相差一个电子故原子质量也不同;得失电子时不改变原子核,所以质子数不变。29.C【解析】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
19、中子的质量大致相等,电子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H 没有电子,也没有中子,就是一个质子。30.C【解析】汤姆逊根据实验发现了电子,而且原子呈电中性,说明原子的构成中含有带正电荷的质子,依此提出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31.B【解析】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波义耳 1661 年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32.A【解析】汤姆逊发现电子,玻尔提出原子结构轨道模型;卢瑟福根据 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
20、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从而发现了氯元素。33.A【解析】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十九世纪初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13献,1904 年汤姆逊提出的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1913 年玻尔提出的量子力学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电子在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不是卢瑟福提出的,1911 年,卢瑟福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34.C【解析】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葡萄干布丁”的原子结构模型;玻尔提出了量子论;卢瑟福(汤姆逊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35.D【解析】汤姆逊提出的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伦琴发现了 X 射线;
21、道尔顿创立了近现代原子论;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否定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36.B【解析】1803 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3 年提出“葡萄干布丁”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逊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 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1926 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故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的过程为: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
22、尔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37.B【解析】20 世纪初汤姆逊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却象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不切实际。玻尔的量子原子结构理论,解决了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经典原子理论中“原子坍塌”的问题,最切实际。1909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 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逊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其缺陷是只能说明了原子中有电子的存在和电子带负电,不能正确表示原子的结构,不切实际。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认为每种单质均由很小的原子组成,不同的单质由不同质量的原子组成,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实心小球。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切实际。38.AD【解析】中子不带电,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仅由四个中子组成的微粒不带电,质量数为 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