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pptx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935678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28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总结(七),一、全面认识戊戌变法 1.从变法背景来看: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其首要目标是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从变法内容来看: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旧制度进行的改革,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戊戌变法又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这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其最本质的意义。,3.从变法过程来看:维新派通过报刊、学会和论战等方式和途径,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大力提倡西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因此,戊戌变法又是一

2、场思想启蒙运动。 4.从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来看:戊戌变法还是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既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权力斗争,又有“帝党”与“后党”的宫廷斗争。,二、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典例】 (2017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

3、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第一步:审题意 第(1)问注意审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是指材料一、二。 第二步:抓关键 第(1)问,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究其实,无一人过问”、“粪土载

4、道,秽污山积”、“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第(2)问,除旧触动了官员的既得利益,也使百姓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所以,改革需要除旧布新,更需要拿出改变现状的勇气。 第三步:扣知识 清末历史阶段特征,参考答案 (1)原因: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 (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 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1.立足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研读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

5、识与材料的内容进行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判断和评论。 2.加强三个关注:首先是关注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或者国别,注意材料所反映的特定历史阶段;其次是细读材料中出现的特定概念,分析材料信息的表象或本质;第三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抓住关键性、总结性语句。,历史材料型题提取信息的方法,3.走出四个误区:一是不能分辨史料信息的正误、真伪。注意记录材料的阶级立场、时代局限,剔除或批判虚伪、错误的信息,保存或阐发正确、真实的历史和观点。二是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甄别有效或无效信息。三是不能深入理解史料信息的本质。要注意系统地、从深层次对其加以认识和理解,否则难以认清

6、历史现象的本质。四是不能将史料信息加以迁移、灵活运用。需要运用扎实的历史知识,将所获取的信息做“题内迁移”,对比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

7、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根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局限性。,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由此可总结出康有为的理由是: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等。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康有为的“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是要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答案 (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 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