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935686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4 课 戊戌政变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1.了解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交锋的表现。2.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3.认识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近代道路的曲折性。知识点一 新旧势力的交锋1.原因:维新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抵制和反对。2.交锋举措(1)旧势力:以慈禧太后为首。解除支持新政的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大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对新政抵制。荣禄等人暗中勾结,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2)新势力:以光绪帝为首。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拉拢袁世凯,

2、却不识其真面目,游说列强支持落空。3.态势: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的失败1.导火线(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召见杨锐商议对策,授以密谕。(2)谭嗣同拜访袁世凯,但没有得到袁世凯的明确支持。(3)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2.过程(1)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 ,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2)慈禧太后下令逮捕“军机四卿”及其他维新派人士, “戊戌六君子”被杀害。(3)政变后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 “百日维新”宣告失败。知识点三 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

3、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2(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想。2.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3.历史意义(1)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希望通过改革实现中国独立、民主和富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符合历史发展趋势。(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概念阐释】1.戊戌政变:1898 年 9 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

4、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2.戊戌六君子: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6 人于 1898 年 9 月 28 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3.改良主义:改良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一般来说,是作为暴力革命对立面而出现的。改良主义并非排除暴力革命,而是以温和的手段在细枝末节上对原有体系制度进行修定补充。【思维点拨】1.新旧势力各自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双方的交锋点是人事安排和军事力量的控制,交锋中新势力处在弱势。2.维新派

5、变法措施严重触及了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和反对。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社会基础。3.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封建势力过于强大,不是袁世凯的告密。袁世凯告密加快了戊戌政变的进程及斗争的激烈程度。【结构图示】 戊戌政变3主题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性质和意义史料研读史料一 戊戌变法初期,康有为认为“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 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 。戊戌政变后,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市民百姓围观(戊戌)六君子,纷纷叫骂:“乱

6、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祸乱人心!”史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史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7、的起点 。危兆盖回顾戊戌,重温历史1.史料一说明变法者急于求成,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困难。也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经过三年改革可以实现自主。2.史料二肯定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中的积极作用。3.史料三肯定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史学界把戊戌变法看作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起点。1.据史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强求变法的“速度” “全变” ,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2.据史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4提示 影响:拉开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尝试:废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选派留学生

8、等。3.据史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提示 评价: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薄弱,变法以失败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史论归纳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上: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

9、醒。(4)文化教育上: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设立新式学堂,也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5)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6)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变法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1.光绪帝诏令:“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从本质上表明光绪帝( )A.主张变法图强,建立资产阶级立宪政治B.杂糅中西学精华,创造新儒学体系C.维护封建根本,与守旧派根本

10、利益一致D.崇尚经世致用,主张兼容中西解析 由“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可知,光绪帝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体系,与顽固派根本诉求一致,故本题选 C;A 错误;B、D 并非本质性内容。答案 C2.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中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场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著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5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解析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场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著即行停罢” ,说明戊戌变法的措施被废除,维新变法运动失

11、败,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戊戌政变,故 B 项正确。答案 B3.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 ,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太后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解析 戊戌变法触及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所以他们发动了戊戌政变。答案 B4.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 184 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

12、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解析 从材料中“诏令 184 条”可知政令颁发之多,改革者改革之心切。 “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进一步佐证改革进度超出了正常幅度,急于求成,故选 A。答案 A5.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新政措施被推翻、废止,重行禁止士民上书,大权被慈禧太后所掌握,皇帝徒有虚名,改革之事,遂成泡影。当时被保留下来的是( )A.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取士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精简机构,裁减冗员D.设立京师大学堂解析 戊戌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

13、消。答案 D6.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6弹起来了。 ”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答案 C7.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戊戌变法的评价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本

14、身就是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统治者,他们的改良,从来不是也绝不可能是为了人民革命的利益,而是为了更好地剥削人民和巩固他们的统治并企图以此来阻挡人民革命运动,把革命熄灭于无形之中。所以,改良主义绝不是中国人民的出路。摘编自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1967 年)材料二 研究戊戌变法的历史,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戊戌变法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有进步意义。第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他们是少数从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脱离了人民群众。因此,它是一个软弱的改良运动。摘编自杨志钧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1980 年)材料三 “百日维

15、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了有益的尝试。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此,有些学者把戊戌变法视为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摘编自危兆盖回顾戊戌,重温历史(2008 年)(1)材料一对戊戌变法作出了怎样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评价产生的时代因素。(2)试比较材料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材料一的异同。(3)材料三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又有了怎样的发展?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评价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史观进行分析。第(2)问,不同点

16、,根据材料信息,从方法和结论上分析概括;相同点,根据材料信息,从研究方法上进行比较。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从研究方法和结论上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发展、思想状况、学术方针、史学研究状况等方面分析归纳。答案 (1)评价:认为戊戌变法是反动阶级发动的反动运动,目的在于剥削人民、巩固其统治和扼杀革命。因素:背景是“文革”时期,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正常的史学研究中断,宣扬革命史观。7(2)不同:方法上,材料二采用了辩证的分析方法,结论上,给予戊戌变法一定的肯定。相同:材料一、二均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3)发展:运用现代化史观,肯定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有益

17、尝试。原因:改革开放和逐渐融入世界;思想解放;“双百”方针的贯彻;史学研究不断深入。 1.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 。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批判康有为过于谨慎的性格是导致改革失败的原因。A、C 两项未能体现作者的意图,D 项理解错误,改革应该谨慎,但作者批判康有为过于谨慎的性格。故选 B 项。答案 B2.1898 年 9

18、 月 18 日,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称康、梁等蛊惑士心,紊乱朝政,引用东人(日本人),深恐贻祸宗社,吁恳皇太后即日“训政”以遏乱萌。材料表明( )A.顽固势力遭到维新派的阻挠B.戊戌变法因阻碍社会发展遭反对C.顽固势力竭力破坏维新变法D.顽固势力担心维新派获取政权解析 材料中御史杨崇伊的上书大肆诋毁维新派,恳请慈禧太后训政,这实质上反映了封建顽固势力对戊戌变法运动的破坏。答案 C3.在老百姓眼里, “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 ,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 “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主要说明( )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

19、的社会认同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解析 题干材料中“在老百姓眼里, 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 ”直接说明老百姓并不认同维新派的民主宪政思想,故选 B 项。答案 B84.某班同学在对戊戌变法进行研究学习时,绘制了下面的一幅图画,该画最好命名为( )A.戊戌政变 B.志士悲歌C.晚清丧钟 D.君子之度解析 题目中的图画再现了变法志士谭嗣同慷慨赴死以警醒国人的场面。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无力回天”的感叹,又表现出这一派别在封建势力镇压面前的无可奈何。综合上述分析,B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答案。答案 B5.“千

20、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该情景是“公车上书” ,这场“现代化”运动指的是戊戌变法,其主要功绩在于思想启蒙。答案 D6.戊戌变法虽然最终是失败的,但是,这次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主要是由于其( )A.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B.进行了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C.由于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而

21、失败D.新政措施中除京师大学堂外都被废除解析 根据“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可以推断出其力图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答案 B7.某学者说:“19 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因此维新派在鼓吹变法的时候,就只能从其他阶级中寻找同盟者或依靠对象。 ”这里的“同盟者”是指( )A.地主阶级 B.无产阶级C.劳动群众 D.洋务派9解析 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改革,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思想,皇帝和儒家思想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答案 A8.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

22、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解析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走的是先易后难的道路,与日本的做法正好相反。故选 A。答案 A9.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两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

23、。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杨锐者,张之洞入室弟子,岁馈千金,养之京师,而一切托之者也。杨锐与刘光第之入军机,亦张之洞托陈宝箴荐之者也张之洞本为新党,自恐不免,乃请杀谭、杨等六人,以求避党祸,其忍于杀帝党久矣。康有为驳后党逆贼张之洞、于荫霖诬捏伪示(1)据材料一,概括百日维新的政治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3)有学者认为康有为由于

24、泄私愤而忽视了张之洞在维新变法中的努力。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从科举制和机构改革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从人才选拔、经济、行政等方面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的步骤、对人心的争取、对投机者和党派之争的警惕等方面分析归纳。第(3)问,该问实际是考查史学研究方法,要从史料的应用、史料的数量等方面分析。答案 (1)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意图:选拔人才;减少财政支出;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提高行政效率。10(2)教训:改革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打击面不能过宽,不能树敌过多;要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要警惕党派之争。(3)尽量用第一手史料;孤证不立,全方位搜集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12829-2011 Surface active agents Preparation of water with known calcium and magnesium hardness《表面活性剂 已知钙硬度和镁硬度的水的制备》.pdf BS EN 12829-2011 Surface active agents Preparation of water with known calcium and magnesium hardness《表面活性剂 已知钙硬度和镁硬度的水的制备》.pdf
  • BS EN 12830-1999 Temperature recorders for the transport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f chilled frozen deep-frozen quick-frozen food and ice cream Tests performance and suitability《冷藏.pdf BS EN 12830-1999 Temperature recorders for the transport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f chilled frozen deep-frozen quick-frozen food and ice cream Tests performance and suitability《冷藏.pdf
  • BS EN 12831-1-2017 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Method for calculation of the design heat load Space heating load Module M3-3《建筑的能源性能 设计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空间加热负荷 M3 - 3模块》.pdf BS EN 12831-1-2017 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Method for calculation of the design heat load Space heating load Module M3-3《建筑的能源性能 设计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空间加热负荷 M3 - 3模块》.pdf
  • BS EN 12831-3-2017 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Method for calculation of the design heat load Domestic hot water systems heat load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needs Module M8-2 M8-.pdf BS EN 12831-3-2017 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Method for calculation of the design heat load Domestic hot water systems heat load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needs Module M8-2 M8-.pdf
  • BS EN 12832-1999 Characterisation of sludges - Utilisation and disposal of sludges - Vocabulary《污泥的特性 污泥的利用和处置 词汇》.pdf BS EN 12832-1999 Characterisation of sludges - Utilisation and disposal of sludges - Vocabulary《污泥的特性 污泥的利用和处置 词汇》.pdf
  • BS EN 12833-2001 Skylight and conservatory roller shutters - Resistance to snow load - Test method《天窗和温室滚动百叶窗 抗雪荷载性 试验方法》.pdf BS EN 12833-2001 Skylight and conservatory roller shutters - Resistance to snow load - Test method《天窗和温室滚动百叶窗 抗雪荷载性 试验方法》.pdf
  • BS EN 12834-2003 Road transport and traffic telematics -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DSRC) - DSRC application layer《道路运输和交通远程信息管理 专用短程通信(DSRC) DSRC应用层》.pdf BS EN 12834-2003 Road transport and traffic telematics -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DSRC) - DSRC application layer《道路运输和交通远程信息管理 专用短程通信(DSRC) DSRC应用层》.pdf
  • BS EN 12835-2001 Airtight shutters - Air permeability test《气密百叶窗 透气性试验》.pdf BS EN 12835-2001 Airtight shutters - Air permeability test《气密百叶窗 透气性试验》.pdf
  • BS EN 12836-2002 Surface active agents - Determination of the water number of alkoxylated products《表面活性剂 烷氧基化产品的水数测定》.pdf BS EN 12836-2002 Surface active agents - Determination of the water number of alkoxylated products《表面活性剂 烷氧基化产品的水数测定》.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