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19 高效解答非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1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请回答:(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 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_和_更高。(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条件下测得的 24 h 内 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 bc 段 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cd 段 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_。若 d 点时打开培养瓶,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和_可缩短
2、试管苗的适应过程。即可提高光合速率,故采用无糖培养基、增加光照、补充 CO2等方法均可提高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2答案:(1)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2)O2浓度过低及温度降低使细胞呼吸减弱 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 CO2 提高(3)适当提高 CO2浓度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2下图为某科研小组对寒富苹果叶片发育状况的研究成果,其中图 2 为一定温度、最适 CO2浓度下的测定结果,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在光下裂解为_。为探究叶片发育过程中的光合生产能力,选择晴好天气,可根据单位时间 O2的释放量来测定。若在正午 12:00 左右测定,则净光合速率可能会降低,此
3、时叶绿体中三碳糖含量与 10:30 左右相比会_。(2)图 1 显示,萌发后的叶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扩大,这主要是细胞_的结果。在叶片发育的过程中,其净光合速率逐渐升高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光合结构逐渐完善,_逐渐增强;二是随着叶片的展开和扩展,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_增加较少。(3)光补偿点是指当整株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的光照强度。由图 2 可知,寒富苹果叶片的光补偿点与_(因素)有关。若升高温度,则 A 点的变化是_(填“升高” “降低”或“无法确定”)。解析:(1)水在光下裂解为H、O 2,正午 12:00 左右,叶片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三碳糖含量减少。(2)
4、叶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净光合速率逐渐升高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光合结构逐渐完善,光反应逐渐增强;二是随着叶片的展开和扩展,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细胞呼吸增加较少。(3)寒富苹果叶片的光补偿点与叶片萌芽后的时间有关,题干中给的是一定温度,若升高3温度,A 点变化无法确定。答案:(1)H、O 2 减少(2)分裂分化 光反应 细胞呼吸(3)叶片萌芽后的时间(叶龄) 无法确定3 “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 ,安徽盛产茶叶,科技人员为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对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有关研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CO 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照强
5、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过程,CO 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过程。(2)如图所示,从 8:00 开始到 10:00 左右,净光合速率不断升高并出现第一个高峰。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加、_、_等。(3)中午时分,光合速率下降,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从图中的曲线分析,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部分关闭,导致_。(4)至下午 15:00 左右,净光合速率回升出现第二个高峰,但峰值较低,限制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气温过高、呼吸作用增强、光照减弱以及_等。(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得知茶树喜阴湿环境,他们设想,如在茶园空隙处间行种植一些高秆作物如玉米等,不仅可以增加经
6、济收入,还可能有效缓解茶树的光合“午休”现象。他们欲利用学校的一块正方形茶园进行探究,请完善以下实验:将该茶园均分为东、西两块,分别标为 A 组、B 组,其中 B 组为实验组。_,对两组进行相同的栽培管理。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分别测量 A、B 两组茶树的_和胞间 CO2浓度。结果_,则说明他们的设想是正确的,原因可能是间作玉米能提高_,降低光照强度和局部温度,提高茶叶的胞间 CO2浓度等。解析:(1)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CO 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2)分析题图可知,从 8:00 开始到 10:00 左右,净光合速率不断升高并出现第一个高峰。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7、4逐渐增加、气温回升、CO 2浓度适宜等。(3)中午气温升高,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部分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速率下降。(4)下午 15:00 左右,气温过高,呼吸作用增强,光照减弱以及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实际光合速率不高。(5)实验目的是探究玉米是否能有效缓解茶树的光合“午休”现象,自变量为玉米,A 组为对照组不种植玉米,B 组为实验组种植适量玉米。因变量为光合速率,通过测量胞间 CO2浓度和 O2释放速率检测。其他变量为无关变量,需要等量适宜控制,两组进行相同的栽培管理。如果实验组 O2释放速率和胞间 CO2浓度都高于对照组,则表明间作玉米能提高空气湿度,降低光照强度和局部温度
8、,提高茶叶的胞间 CO2浓度等。答案:(1)光反应 暗反应(2)气温回升 CO 2浓度适宜(3)胞间 CO2浓度降低(4)胞间 CO2浓度较低(5)A 组不处理,B 组间种适量的玉米 净光合速率 若 B 组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 CO2浓度高于 A 组 环境的空气湿度4研究发现,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高氧及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叶绿体中的 C5会与 O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产生 CO2。这是除细胞呼吸外,植物分解有机物产生 CO2的另一条途径。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过程中,CO 2被叶绿体中的 C5固定,首先形成_化合物。(2)光照条件下,植物细胞产生 CO2的
9、另 一条途径的场所有_。(3)与黑暗相比,光照下植物体有机物的损耗量会_ _(“增大”或“减少”)。(4)如图表示不同 CO2浓度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据图可知,高 CO2浓度时,植物的光合速率较_,这可能与 CO2浓度高时,_反应被抑制有关。解析:(1)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反应生成三碳化合物。(2)根据题干信息,植物分解有机物产生 CO2的另一条途径是:光合作用细胞在光照、高氧及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叶绿体中的 C5会与O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产生 CO2,所以植物细胞产生 CO2的另一条途径的场所有叶绿体和5线粒体。(3)光照下,植物会通过叶绿体和线粒
10、体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所以与黑暗相比,光照下植物体有机物的损耗量会增大。(4)根据图形分析,高二氧化碳浓度下,植物的光合速率较高,这可能与 CO2浓度高时,C 5与 O2反应被抑制有关。答案:(1)C 3 (2)叶绿体、线粒体(3)增大(4)高 C 5与 O25灌浆期是农作物开花后有机物储存在子粒中的一个阶段,当有机物含量不再增加时,灌浆期结束。研究发现温度对小麦子粒干重的影响与小麦灌浆期的长短有密切关系。某科研小组在温室条件下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中 15/10 、21/16 、30/25 分别表示三组不同的昼夜温度组合)。请据图回答: (1)由曲线可看出,小麦子粒干重最大的为_组合,原
11、因是_。(2)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冬小麦一般在五月初进入灌浆期,请据图推测小麦灌浆期时间为_天。如果在此期间遇到连续高温干旱的天气,小麦灌浆期会_,子粒干重_。(3)如果灌浆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小麦子粒的干重会_,原因是_。答案:(1)15/10 15/10 昼夜温度组合,灌浆期最长(2)3040(答案处于此范围内均可) 缩短 减少(3)减少 光照弱,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有机物积累量减少6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某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到下图所示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6(1)上图表明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_;当光照强度为 5 klx 时,与 25 相比,15 条件下叶绿
12、体产生 O2的速率_。(2)在 25 条件下, AB 段光合作用较弱是由于_,导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_不足,从而限制了暗反应的进行。(3)为探究叶绿体在光下利用 ADP 和 Pi 合成 ATP 的动力,科学家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目的是_。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叶绿体中形成 ATP 的动力来自_。答案:(1)光照强度、温度 小(2)光照强度较低 H和 ATP(3)避免光照对 ATP 合成的影响 类囊体薄膜两侧的 pH 差(或类囊体膜内侧 pH 小于外侧)7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测定发育良好的某绿色植物光合速率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其他条件不变,若 f
13、 点时的光照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内 C3含量将_(填“上升”或“下降”); b c 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7(2)c d 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 h i 段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3)d 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_, h 点时叶肉细胞产生的 O2的去向为_。(4)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 CO2释放速率为 0.8 mol/(m 2s),则 g 点时植物中葡萄糖的产生速率为_。答案:(1)上升 光照强度 温度(2)先减少后增加 气孔关闭,CO 2吸收量减少(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一部分进入线粒体,一部分排到细胞外(4)0.3 mol/(
14、m 2s)8有三个通过不同途径得到的纯种白花矮牵牛花品系,将它们相互杂交,得到如下结果。请回答(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杂交实验 亲本 后代表现型1 品系 1品系 2 全部白花2 品系 1品系 3 全部红花3 品系 2品系 3 全部白花4 F1红花品系 1 红花白花为 135 F1红花品系 2 红花白花为 1786 F1红花品系 3 红花白花为 11(1)结合杂交实验 1、2、3,这种矮牵牛花的花色性状不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理由是_。(2)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知,该牵牛花的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且至少由_对等位基因控制,则 F1红花的基因型为_。(答题时请依次使用基因 A,a,B,b,C
15、,c等)(3)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杂交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杂交实验 3 的亲本基因型的组合类型可能是_。(3)综合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只有显性基因 A、B、C 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红花,其余情况均为白花。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F 1红花的基因型为 AaBbCc。F 1红花与品系 2 杂交,其后代红花白花为 17,据此推知品系 2 的基 因型为 aabbcc;F 1红花与品系 3 杂交,其后代红花白花为 11,说明品系 3 的基因型中有两对基因显性纯合,可能为 AABBcc 或 AAbbCC 或 aaBBCC;所以杂交实验 3 的亲本基因型的组合类型可能为:aabbccAABBcc 或 aabbccA
16、AbbCC 或 aabbccaaBBCC。答案:(1)三个白花品系均为纯合子,若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它们的基因型均相同,则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红花(或若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与杂交实验的结果不符。其他答案合理也可)(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 AaBbCc(3)aabbccAABBcc 或 aabbccAAbbCC 或 aabbccaaBBCC9果蝇的灰身、黑身由等位基因(B、b)控制,等位基因(R、r)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 1全为灰身,F 1随机交配,F 2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果蝇 灰身 黑身 深
17、黑身雌果蝇(只) 151 49 9雄果蝇(只) 148 26 28(1)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为_。R、r 基因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_。(2)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F 2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3)F2灰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随机交配,F 3中灰身雌果蝇的比例为_。(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以 F2中杂合的黑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为亲本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2)由亲代是黑身和灰身,F 1全为灰身,可推测 F1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BbXRXr、BbX RY,则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Y,黑身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F 2中灰身雌果蝇
18、(B_X RX )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1/21/6,则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5/6。(3)因题中计算的是灰身雌果蝇的比例,因此只考虑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B、b 即可,F 2中灰身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1/3BB、2/3Bb,深黑身雄果蝇基因型为 bb,两者随机交配,F 3中灰身雌果蝇的比例为(1/32/31/2)1/21/3。答案:(1)灰身 r(2)BBXrY 5/6(3)1/3(4)如图10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罗兰大多为单瓣花,偶见更美丽的重瓣花,研究人员做了如下研究: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 F1,再从 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 F2
19、,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50%的单瓣紫罗兰和 50%重瓣紫罗兰,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过程如图所示:10单瓣紫罗兰 Error! P F 1 F 2(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紫罗兰花瓣单瓣和重瓣的遗传遵循_定律,_为显性性状。(2)取上面实验中 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只表现为重瓣,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_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_基因的花粉可育。(3)研究发现,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于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 基因和 b 基因不缺失)。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_配
20、子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_配子不育。若 B、b 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B 、b 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F 1单瓣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4)现有基因型分别为 BB、Bb、bb、B b、bb 等 5 种紫罗兰,欲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中的推断,需选择基因型为_的亲本组合进行_实验。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 ,则遗传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再根据图文信息单瓣紫罗兰自交得 F1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单瓣为显性性状。(2)F1的单瓣紫罗兰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其基因型为
21、 Bb,取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理论上获得植株 BBbb11,但题干中说明获得的植株只表现为重瓣(bb),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 B 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基因 b 的花粉可育。(3)据题(2)信息得出染色体缺失的雄配子不育,雌配子可育。F 1的基因型为 B b,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B b11,雄配子只有 b。(4)如果以 Bb 为父本,B b 为母本,父本能产生 B、b 两种雄配子,比例为 11,而母本可以产生两种雌配子且 B b11,因此后代有 75%的单瓣紫罗兰和 25%重瓣紫罗兰。如果以 B b 为父本,Bb 为母本,父本只能产生 b 雄配子,而母本可以产生两种雌配子且 Bb11,
22、后代应有 50%的单瓣紫罗兰和 50%重瓣紫罗兰,即正交和反交的结果是不同的。答案:(1)基因分离 单瓣(2)B(或显性) b(或隐性)(3)雌 雄 B b11 只有 b 一种配子 (4)B b 和 Bb 正交和反交11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 A、a,B、b 和 D、d 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7 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11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丙病的遗传方式是_,6 的基因型是_。(2)13 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_。(3)假如15 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
23、的概率是 ,15 和16 结婚,1100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_ 。(4)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启动子缺失引起的。启动子缺失常导致_缺乏正确的结合位点,转录不能正常起始,而使患者发病。解析:(1)由于甲病是伴性遗传病,根据14 号女孩患病,但其父亲不患病,说明甲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7 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而12 和13 均为男性且患乙病,说明乙病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10 和11 均不患丙病,生出的女儿17 却患丙病,说明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6 是女性,患甲病不患乙病,其父亲患甲病、母亲正常,故其甲、乙病的基因型为 XABXab,
24、6 不患丙病,子女中也没有患丙病的孩子,说明其丙病的基因型是 Dd 或 DD,故6 的基因型是 D_XABXab。(2)13 为男性,由(1)题知其母亲关于甲、乙两种病的基因型是 XABXab,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 XAb的卵细胞,与含 Y 的精子结合导致13 患两种遗传病。(3)根据题意,15 的基因型为 DdXaBXab,16 的基因型为 DDXaBY、 DdXaBY,所生后代均不患甲病,1100 13 23患丙病的概率为 ,不患丙病的概率为 ;患乙病的概率为 ,不患乙病的概率为 ,因此1100 23 14 1600 599600 14 34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
25、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4)启动子是 RNA1600 34 599600 14 3011 200 1600 12 11 200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没有启动子,则 RNA 聚合酶不能正常结合,导致转录不能正常开始。答案:(1)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DX ABXab或 DdXABXab(2)6 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 X 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12XAb的卵细胞(3) 3011 200 11 200(4)RNA 聚合酶12蓝铃花(2 n72)是一种观赏植物,进行自花传粉,其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等位基
26、因(A、a,B、b,E、e)控制,图 1 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基因 A白色物质 有色物质 有色物质 基 因 B 基 因 E 图 1(1)研究已知,基因 A 的表达产物对基因 B 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有基因 A 存在时,花色为_。(2)现让一株纯合的白花与纯合的蓝花植株进行杂交,F 1全为紫花,F 2中蓝花、白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349。可知图中有色物质呈_色,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3)现有一基因型为 AaBbee 的植株(如图 2 甲)进行自交,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但实际情况与理论值差异较大,经显微观察发现植株发生了变异,由图 2 甲变成了图 2
27、乙或图 2 丙,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让这株变异植株与基因型为 aabbee 的白花植株进行测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则这株植株的基因组成应为图 2 乙;若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则这株植株的基因组成应为图 2 丙。(注:均不考虑交叉互换,各种配子和个体均能成活)13变异植株基因组成为图 2 乙时,则形成的配子基因组成为 AaBe、abe、ABe、be,测交形成的后代为aaABbee(白花)、aabbee(白花)、AaBbee(白花)、abbee(白花),即后代的白花为 100%;变异植株的基因组成为图 2 丙时产生的配子为 aBe、Aabe、Be、Abe,测交形成的后代
28、为 aaBbee(蓝花)、Aaabbee(白花)、aBbee(蓝花)、Aabbee(白花),即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花蓝花11。答案:(1)白色(2)蓝 aabbEE 和 aaBBee(3)白花蓝花133 易位 白花为 100% 白花蓝花1113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在人体细胞内寄生形成的,以肺结核最为多见。请利用有关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题。(1)按照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来划分,结核杆菌应属于_。(2)寄生在人体细胞中的结核杆菌必须依靠_细胞的作用才能将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与_细胞产生的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吞噬细胞能够识别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体现
29、了细胞膜具有的_功能。消化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需要溶酶体参与,原因是_。(3)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由 Calmette 和 Guerin 两位生物学家发现的变异结核杆菌培养而成。婴幼儿注射卡介苗后,体内能产生_,从而产生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解析:(1)结核杆菌为细菌,属于原核生物。(2)寄生在细胞中的结核杆菌必须依靠效应 T 细胞才能将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与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吞噬细胞能够识别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消化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需要溶酶体参与,原因是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3)婴幼儿注射卡介苗后,体
30、内能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产生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14答案:(1)原核生物(原核细胞)(2)效应 T 浆 抗体 信息交流 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3)抗体和记忆细胞14影响血糖平衡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刺激 X 表示_,与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的生理作用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2)与激素结合的靶细胞膜上的受体最可能是_。(3)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是_。 “刺激 X下丘脑胰岛 B 细胞”的调节方式是_,其中胰岛 B 细胞是_,和分别表示_、_。(4)有学者曾设想提取哺乳动物的胰岛素,但将绵羊的胰脏制成研磨液,却难以直接分离出胰岛素的最可能原因是_
31、。答案:(1)血糖含量升高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2)糖蛋白(3)下丘脑 神经调节 效应器 传入神经(或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4)胰岛素被胰蛋白酶消化分解15下图是有关体温调节的部分神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5(1)图中 a、b 为_。图中显示的效应器有_。(2)若在图中“M”处给予一适宜刺激,c 处膜外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此时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了_。由该刺激引起的反应过程是否属于反射?_。(3)在寒冷环境中,我们感到寒冷,是因为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入_形成冷觉,此时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_增加,作用于_细胞,其产生的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32、增加,引起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以维持体温。答案:(1)突触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和 f(肌肉)(2)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局部电流 不属于(3)大脑皮层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16某生物科研小组做了如下有关神经调节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该科研小组的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装片,图甲和图乙是他在装片中看到的两个图像。甲中看到的主要是神经元的_;乙中看到的主要是_的末梢及末端膨大结构,该结构能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_。(2)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该科研小组将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 S)中。给 e 点一个强刺激,
33、乙电流表指针_(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适当降低溶液 S 中的 Na 浓度,b 点的静息电位将_(填“不变” “增大”或“减小”),若给 b 点一个强刺激,动作电位将_(填“不变” “增大”或“减小”)。16(3)该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2)题图中 e点与 d 点间的突触间隙处,在 b 处刺激,预计 d 所在的神经元将发生_。(4)该科研小组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使其踝关节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请分析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可能是_。内外电位差减小,即动作电位减小;静息电位主要是由膜内 K 外流造成的,故膜外 Na 浓
34、度降低,静息电位不受影响。(3)该药物可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因而神经递质持续性作用于突触后膜,造成突触后膜持续性的兴奋或抑制。(4)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局部麻醉后,使其踝关节处暂时失去了痛觉,说明刺激没有传到大脑皮层,所以可能失去作用的部位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注入麻醉药后还能运动,说明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是完好无损的。答案:(1)细胞体和树突 轴突 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2)不会 不变 减小(3)持续性的兴奋或抑制(4)感受器或传入神经17稻田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的两种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此外,稻田中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卷叶
35、螟和褐飞虱的种间关系是_。卷叶螟幼虫生活在水稻叶片上,而田螺生活在水中,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2)调查水稻田中田螺(活动能力弱)的种群密度宜采用_法,对卷叶螟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的方法调查。(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这样增加了该生态系统_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此外,利用生物防治的办法可控制害虫的17种群密度,如用性引诱剂诱捕,可破坏其种群的_。(4)每年输入水稻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在水稻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答案:(1)竞争 垂直(2)样方 黑光灯诱捕(3)食物网(或营养结构) 抵抗力 性
36、别比例(4)在水稻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被分解者利用18下图 1 是某弃耕的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图;下图 2 是演替初期,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部分食物网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的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演替属于_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逐渐_。(2)图 1 中各物种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在 bc 段,物种逐渐消失,物种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_。(3)图 2 中,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是_,从碳循环角度考虑,碳在图 2 的食物网中以_形式传递。(4)科学家对该生态
37、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所示数据。18从上个营养级流入的能量kJ/(m 2y)呼吸消耗的能量kJ/(m 2y )第营养级 501.1第营养级 141.0 79.1第营养级 15.9 13.2第营养级 0.9 0.5则该生态系统从第营养级到第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特点是_。答案:(1)次生 增加(2)随机取样 物种能耐受弱光,物种不能耐受弱光(答案合理即可)(3)捕食和竞争 有机物(4)11.28%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9科学家对一个以槭树、山毛榉和桦树为主要树种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请回答问题。(1)槭树、山毛榉和桦树等树种之间
38、的关系是_。调查这些树种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19(2)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 6.28105 J/(cm2a)的有机残屑来不及被各种分解者所分解,推测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输出。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_%(保留小数点后 2 位)。据图中的能量值分析,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中,_的呼吸作用是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4)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该系统_、_、_功能实现的基础。(5)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
39、统具有_能力。全部太阳能,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该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这三大功能实现的基础。(5)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答案:(1)竞争 样方法 随机取样(2)温度(3)大于 0.85 分解者(4)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5)自我调节20.南方某地区农田弃耕后,很快就长满了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了灌木。图中曲线 b、c 表示该群落中的植物物种或个体数的变化。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演替,_阶段更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20生变化。(2)图中曲线 a 可表示该
40、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所含能量多,是因为灌木群落比草本群落的_更复杂,具有更强的利用_的能力。曲线 b 表示_数;调查该群落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要用到_法,使用该方法时,关键要做到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3)在出现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图中群落演替的_可能发生改变。答案:(1)次生 草本(2)垂直结构 阳光等环境资源(或阳光) 植物个体 样方 随机取样(3)速度和方向21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 ae 代表过程)。请据图回答:(1)细菌、蚯蚓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填图中字母)。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
41、光合作用,其次可能有_(填生理过程)。(2)经调查,第一年狼的种群数量为 N0,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 1.6 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2 次以后,狼的种群数量为_。(3)若该草原发生过火灾,若干年后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我们把这种演替类型称为_。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从根本上体现了植被对_的竞争力不断增强。(4)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可见狼和鼠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_。21答案:(1)分解者 d 化能合成作用(2)6.76 N0(3)次生演替 阳光(4)负反馈调节22图甲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COP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 A 与 B 之间的运输。图乙是该细胞在抗体分泌前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2)图甲 中 COP被膜小泡负责从 A_(填细胞结构名称)向 B 运输“货物” 。(3)图甲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糖蛋白)结合,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