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化学第二单元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3.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939679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化学第二单元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中化学第二单元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中化学第二单元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中化学第二单元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中化学第二单元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二单元 分子结构与性质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2、 内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32 S 32Cl 35.5 K 23 Cu 1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哪种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最低AHI BHBr CHCl DHF2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是 sp 杂化的是ABeCl 2 BH 2O CCH 4 DBF 33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NH

3、 3的熔沸点比第A 族相邻元素的氢化物高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尿素的熔沸点比醋酸的高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A BC D4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CS 2为 V 形的极性分子BCl 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CSF 6中有 4 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DSiF 4和 S 的中心原子均为 sp3杂化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Cl 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磷原子是 sp2杂化的结果Bsp 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 1 个 s 轨道和 3 个 p 轨道混合形成的 4 个 sp3杂化轨道C凡中心原子采取 sp3杂化的分子,其 VSEPR 模型都

4、是四面体形DAB 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6用带静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下列液体的细流,细流发生偏转的是A苯 B二硫化碳 C氯水 D四氯化碳7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AAg +、NH 3 BBF 3、NH 3 CCo 3+、CO DAg +、H +8铵根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分类)为A离子键和共价键 B离子键和配位键C配位键和共价键 D离子键9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A干冰气化B氯化氢溶于水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加热使氯化钠熔化10关于氢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氢键的作用,熔点 H2OI2B氢键只能存在于分子间,不能存在于分子内C氢键对生命物质的

5、高级结构和生物活性具有重要意义D相同量的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时均有氢键,且氢键的数目依次增多 211从碘水中提取碘,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A苯、酒精 B二硫化碳、四氯化碳C四氯化碳、汽油 D汽油、甘油12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 43,Z 原子比 X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Y、Z 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 ZYWBW、X、Y、Z 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 WXYZCY、Z 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DWY 2分子中 键与 键的数目之比是 2113实验测得 BeCl2为共价化合物,两个 BeCl 键间的夹角为

6、 180。由此可见,BeCl 2属于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由非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14现已知 O3分子为 V 形结构,比较 O3与 O2在水中的溶解度AO 3在水中的溶解度和 O2一样BO 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O2小CO 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O2要大D无法比较15已知 NH3分子可与 Cu2+形成配合物离子Cu(NH 3)42+,则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少量硫酸可选用的试剂是ANaOH BNH 3 CBaCl 2 DCu(OH) 216当向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观察到溶液呈深蓝色时,再通入 SO2气体,生成了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稀硫

7、酸中,又生成了红色粉末状固体和 SO2气体,同时溶液呈蓝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推测,下述描述正确的有ACu 2+和 Ag+相似,能与 NH3结合生成铜氨配离子B白色沉淀为2 价铜的某种亚硫酸盐,溶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C白色沉淀为1 价铜的某种亚硫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只发生氧化反应D反应过程中消耗的 SO2与生成的 SO2的物质的量相等二、非选择题(本共 52 分。)17有以下物质:HF,Cl 2,H 2O,N 2,C 2H4,C 2H6,H 2,H 2O2,HCN(HCN);只含有极性键的是_;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_;只有 键的是_;既有 键又有 键的是_;含

8、有由两个原子的 s 轨道重叠形成的 键的是_;含有由一个原子的 s 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 p 轨道重叠形成的 键的是_;含有由一个原子的 p 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 p 轨道重叠形成的 键的是_。18X、Y、Z、W 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 相关信息X X 基态原子核外 3 个能级上有电子,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Y 常温常压下,Y 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积Z Z 和 Y 同周期,Z 的电负性大于 YW 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 63,中子数为 34(1)Z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Y 的氢化物空间构型是 。(2)XY 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XY

9、2的分子中存在 个 键。在 HY、HZ 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 ,键长较长的是 。(3)XZ 4分子中 X 以 方式杂化。(4)写出 W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19 (1)元素的第一电离能:Al_Si(填“”或“”“=” 或“Si,A 错误;若 Y 为 Si,则原子半径SiC,B 错误;若 Y 为 Si,则 Y、Z 形成的分子为 SiCl4,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C 正确;WY 2分子应是 CS2,其分子中 键 与 键的数目之比为 11,D 错误。【答案】C13. 【解析】BeCl 键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两种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为极性键。由于两个 BeCl 键间的夹角为 18

10、0,分子空间构型为直线型,分子内正负电荷重心重叠,共价键的极性抵消,分子没有极性。由此可见,BeCl 2属于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答案】B14. 【解析】由已知臭氧分子的构型为 V 形,可判断臭氧的空间构型不对称,臭氧分子为极性分子,氧气是具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推知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要比氧气的大。【答案】C15. 【解析】欲除去 CuSO4溶液中 H2SO4,可加碱中和,但除杂要求:不引入新杂质,杂质必须除干净即要求所加试剂必须过量,而题目信息告诉 Cu2+与NH3H2O 可形成配离子Cu(NH 3)42+,即若用 NH3H2O,除中和 H2SO4外

11、还与主要物质中 Cu2+发生配合而减少了 Cu2+量且引入了新杂质,故可用 Cu(OH)2或 CuO 或CuCO3或 Cu2(OH)2CO3等。【答案】D16. 【解析】氨水呈碱性,与 CuSO4反应可以产生沉淀 Cu(OH)2,由于 Cu(OH)2不具有两性,不可能溶于过量的碱,因此最终像 Ag+一样与 NH3形成配合物而溶解,A 正确。由于白色化合物溶于稀硫酸有红色粉末(推测为 Cu)、Cu 2 (蓝色溶液)和 SO2产生,故白色化合物中的铜不可能为 Cu2+,它只能为 Cu+,酸化时发生反应:Cu2SO32H +=CuCu 2+SO 2H 2O,通入 SO2时,SO 2不仅被 Cu2+氧

12、化为 SO ,24而且 SO2还与 Cu2+的还原产物 Cu+结合为 Cu2SO3沉淀,故反应过程中消耗的 SO2比生成的 SO2的物质的量多,故 B、C、D 均不正确。【答案】A17. 【解析】不同种元素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同种元素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以极性键形成的分子,空间结构完全对称的为非极性分子,空间结构不完全对称的为极性分子,以非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键有sp 键,ss 键,pp 键(“头碰头”),全为轴对称, 键有 pp 键(“肩并肩”),单键全为 键,双键中有一个 键,一个 键,三键中有一个 键两个 键。中的中心原子都是通过杂化轨道与氢原子形成 键。【答案】

13、18. 【解析】由表中可知,X 为 C,Y 为 S,Z 为 Cl,W 为 Cu。(1)Cl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A 族,H 2S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V 形。(2)CS 2的结构式为 S=C=S,从其结构式中不难看出,CS 2分子中有 2 个 键和 2 个 键。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 识,非金属性越强,键的极性越强,键长越短, 可推知HS、HCl 中极性键极性较强的为 HCl 键,键长较长的为 HS 键。(3)CCl4分子中 C 原子的四个价电子全部成键,杂化方式为 sp3杂化。【答案】(1)三 A V 形(2)2 HCl HS(3)sp 3(4)1s 22s22p63s23p63d1

14、04s119. 【解析】 (1)电离能是衡量原子或离子失电子能力的标度,越容易失电子,第一电离能越小。 (2)分子晶体的沸点是由范德华力、氢键和分子极性等因素决定的。 (3)根据球棍模型和元素的成键数目写出 Xm的结构,再根据化合价求出 m 的数值。 (4)根据孤对电子和空轨道的存在判断配位键。依题意得:(1)Al 是活泼金属,容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小,硅是非金属,不容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大。(2)Mn 是 25 号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Ar3d 54s2,失去最外层的 2 个电子,即得 Mn2+:Ar3d 5。 (3)硅烷为分子晶体,其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6范德华力越大,沸点

15、越高。 (4)H 可以形成 1 个共价键,O 可以形成 2 个共价键,B 可以形成 3 个共价键,所以最小的球为氢原子,共 4 个,颜色浅的大球为氧原子,共 9 个,颜色深的大球为硼原子,共 4 个,其化学式为(H 4B4O9)m,H 为1价,B 为3 价,O 为2 价,所以 414329m,得 m2。硼原子正常形成3 个共价键,采用 sp2杂化,4 号硼原子形成了 4 个共价键,四面体构型,采用sp3杂化,其中 1 个共价键为配位键,5 号氧原子形成 2 个共价键,还有 1 个离子键(OH ),所以其中 1 个共价键为配位键,即 4 号和 5 号原子之间的共价键为配位键。Na +和 Xm之间

16、以离子键结合,结晶水之间存在范德华力和氢键。【答案】 (1) (2)1s 22s22p63s23p63d5或Ar3d 5(3)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或其他合理答案)(4)sp 2和 sp3 4,5 或(5,4) 2 A、D、E20. 【解析】 (2)B 含有 3 原子 18 电子分子,可以判断 B 为 H2S,根据 H2S的成键特点,可以判断中心原子 S 采用 sp3杂化,分子为 V 形(或角形)结构;分子正负电荷不对称,属于极性分子。 (3)C 为 6 原子 18 电子分子,两种原子个数比为 12,可由 10 电子分子通过去氢推出,C 为 N2H4。分子中含有

17、 4 个 NH 极性键和一个 NN 非极性键。【答案】 (1)Ar 3s 23p6 (2)sp 3 V 型 极性(3)N 2H4 极性键、非极性键 (4)HF 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21. 【解析】(1)由图中数据, I4I3,说明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3 个电子,则该元素是 Al。(2)Ge 位于第四周期第A 族,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由 C 的最高价氯化物为 CCl4,则 Ge 的最高价氯化物为 GeCl4。Ge 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的附近,其金属性较弱,电负性应小于硫,单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GeCl 4与 GeBr4均属于分子晶体,由其相对分子质量可知 GeCl4的沸点低于 GeBr4,故正确的为 CD。(3) 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该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两个碳氧双键,所以含有 3 个 键。(4)由题意知两种物质均为离子化合物,且阴 阳离子电荷数均为 1,但后者的离子半径较大,离子键较弱,因此后者熔点较低。【答案】(1)Al(2)1s 22s22p63s23p63d104s24p2 GeC l4 CD(3)BD(4) 两者均为离子化合物,且阴阳离子电荷数均为 1,但后者的离子半径较 大,离子键较弱,因此其熔点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12441-1-2004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aluminium in zinc alloys Titrimetric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12441-1 2001 + A1 2004《锌及锌合金 化学.pdf DIN EN 12441-1-2004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aluminium in zinc alloys Titrimetric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12441-1 2001 + A1 2004《锌及锌合金 化学.pdf
  • DIN EN 12441-10-2005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10 Determination of chromium and titanium in zinc alloys -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12441-10.pdf DIN EN 12441-10-2005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10 Determination of chromium and titanium in zinc alloys -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12441-10.pdf
  • DIN EN 12441-11-2006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11 Determination of silicon in zinc alloys -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2441-11 2006-.pdf DIN EN 12441-11-2006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11 Determination of silicon in zinc alloys -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2441-11 2006-.pdf
  • DIN EN 12441-2-2005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2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in zinc alloys -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124.pdf DIN EN 12441-2-2005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2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in zinc alloys -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124.pdf
  • DIN EN 12441-3-2002 Zinc u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lead cadmium and copper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12441-.pdf DIN EN 12441-3-2002 Zinc u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lead cadmium and copper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12441-.pdf
  • DIN EN 12441-4-2003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iron in zinc alloys -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12441-4 2003《锌及锌合金 化学分析 第4部.pdf DIN EN 12441-4-2003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iron in zinc alloys -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12441-4 2003《锌及锌合金 化学分析 第4部.pdf
  • DIN EN 12441-5-2003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5 Determination of iron in primary zinc -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12441-5 2003《锌及锌合金 化学分析 第5.pdf DIN EN 12441-5-2003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5 Determination of iron in primary zinc -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12441-5 2003《锌及锌合金 化学分析 第5.pdf
  • DIN EN 12441-6-2003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6 Determination of aluminium and iron -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12441-6 2.pdf DIN EN 12441-6-2003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6 Determination of aluminium and iron -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12441-6 2.pdf
  • DIN EN 12441-7-2005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7 Determination of tin -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after extraction German version EN 12441-7.pdf DIN EN 12441-7-2005 Zinc and zinc alloys - Chemical analysis - Part 7 Determination of tin -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after extraction German version EN 12441-7.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