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939710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2、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0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3 分 , 共 6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项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1910 年,著名实业家张謇提出了“棉铁主义”,认为中国应提倡发展自己的棉铁工业,实行进口替代,并在“棉尤宜先”的思想下创办了大生纱厂。这一主张A推动清政府放弃了抑商攻策B体现了维护国家利权的要求C激发

3、了民族企业家设厂热情D开启了与西方“商战”思想2据统计,从 19世纪 6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对近代产业投资约27966 万银元,其投资总额占我国此时期近代产业资本的 7048。这说明当时A民间资本对近代工业的冷淡B国家资本极力排斥民间资本C近代工业化是现出畸形发展D国家资本主导着工业化进程31882 年,李鸿章以“泰西通例”为由,奏请清政府对上海机器织布局“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光绪皇帝批准赐予其“十年专利”。这一“专利”A极大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B推动了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领域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反映了洋务军事工业的典型特点41898 年,清朝总理各国

4、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 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A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B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C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D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5下表是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年份 棉织品 棉花 面粉 交通器材 机械1913 10.3 0.5 1.8 0.8 1.41936 1.5 3.8 0.5 5.6 6.4A轻工业发展迅速 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C重工业发展迅速 D实现了关税

5、的自主620 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呈现“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这是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2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 B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C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 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7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 1钱。这一举措A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B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C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D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8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

6、08 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 290元,定为 150元。材料反映了A清朝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B国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政府近代产权意识的落后 D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9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下表推断时间广告量报纸192612 193011 19325 19346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30 29 43 17申报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27 218 538 224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15 15 17 20商务日报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417 468 415 385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B重

7、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101894 年,华盛纺织总厂投产之后,李鸿章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一规定的实质是A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B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C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D满足帝国主义通过在华投资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11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

8、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12下图是“19261936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百分比图”(单位:百分比;轻工业有纤维、食品等,重工业有机器、金属等)。由该图可以看出3A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B外国加强了华资本的输出C民族工业发展受挫 D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13下面为 18331856年间中英贸易情况表(单位:镑)。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年代 自华输英值 自英输华值18331835 3779385 85015918371839 4273858 91156018421846 5323388 178388818541856 915700

9、1 1964242A中国对英贸易仍保持一定优势B条约体系未影响中英贸易情况C中国已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加快141935 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 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 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A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 B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近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5据民国经济史统计:“1932 年政府颁布以国有化为主导的铁道法自 1935年上半年至 1937年上半年,铁路营业收

10、入从 858万元增加到9190万元,支出则从 5420万元减少到 4690万元。但铁路债务却年有增加,从 7742万元增加至 95551万元;铁路员工从 122 万人增加至 131 万人。”这表明A政府干预经济面临负面效应困局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收效甚微C抗战爆发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冲击官僚资本16“现在抗战胜利的日子快到,真正民族工业宣告破产,为抗战服务之从业员工,则困守山城而不知所措。反不如陷区投机取巧者,拥有雄资,正可以工业建国为己任,事之不平,孰甚于此!”这说明A民族工业极度缺少发展的资本B民族工业产业结构出现新调整C国民政府主导了国家工业建设D政府对民族工业缺少合理

11、作为17下面是 1929年至 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418晚晴状元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的商业帝国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但“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迅速扼紧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喉咙,张謇一手创立的商业帝国最终轰然倒地。这一现象说明了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B先天不足导致了民族工业艰难发展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19下图列出了 1645年

12、、1725 年、1843 年、1865 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A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B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C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D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201902-1903 年,英、美、日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A加强了列强对中国海关控制B有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C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D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两 大 题 , 共 计 40分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1雾霾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已成为人民

13、群众的心肺之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材料二 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

14、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 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1933 年 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

15、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5(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代应对“霾灾”举措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近代对雾霾产生原因的认识变化及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源。(9 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和近代治理雾霾的启示。(6 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材料一 在宗教改革中,清教伦理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构成了近代科学的精神气质;英国政府不断出台的科技政策促进英国科研活动和成果走在世界前列,这一切无疑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

16、生。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己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等材料二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

17、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6 分)(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9 分)12018-2019 学 年 高 一 下 学 期 第 三 单 元 训 练 卷历 史 ( 一 ) 答 案第 卷1【

18、解析】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张謇提出发展中国的棉铁工业,这就在客观上对列强经济的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体现了维护国家利权的要求,B 项正确;当时清政府已放弃了抑商政策,并鼓励发展实业,A 项错误;C 项夸大了这一主张的影响,排除;D 项错在“开启”的表述上,排除。【答案】B2【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产业的主要投资者是清政府,说明此时是国家资本主导着工业化进程,D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民间资本对近代工业的态度,且甲午战争前清政府严格限制民间资本投资近代工业,A 项错误;B 项材料不能说明且与史实不符,排除;工业化的畸形发展体现为工业结构的失衡与不合理,材料信息不能说明,C 项

19、错误。【答案】D3【解析】“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表明李鸿章创办的洋务民用工业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正确;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材料无法体现并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A;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 错误;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不属于军事工业,D 错误。【答案】C4【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朝末年国家对于奏请开埠通商是十分认可的,这与清朝末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有关,符合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故答案为 C项。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说明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A项;洋务

20、运动在 1895年即宣告失败,排除 B项;材料说明清政府主动适应近代化,不是列强经济侵略不断加深的作用,排除 D项。【答案】C5【解析】从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看出,棉织品、棉花、面粉进口较少,表明当时中国轻工业发展迅速,故 A正确;材料数据表明中国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落后,说明经济结构不合理,BC 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实现了关税的自主”,排除 D。【答案】A6【解析】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为了抵御外国入侵的自救运动,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也得益于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故 A项正确;洋务运动没有促进政治体制的转变,故 B项错误;洋务运动主要是自救运动,与国际环境变化关系不大

21、,故 C项错误;洋务运动主要是挽救统治危机的自救运动,未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故 D项错误。【答案】A7【解析】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国内煤矿企业较之外国煤矿企业的税收要重,洋务运动在开办民用工业的时候,为了减少受到外资企业的压力,李鸿章奏请政府减轻税收,这是利用行政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 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开平煤矿的个例,不能说明整个煤矿业的发展情况,排除 A;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摆脱了列强对中国煤矿的控制不准确,排除 B;材料中没有看出加强对开平煤矿的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是对税收制度的调整,排除 C。【答案】D8【解析】材料描述的是

22、政府在将民间参股的电报局收归官办时,不顾市场情况,严重压缩商人估价,体现了政府缺乏近代产权意识,侵吞民间财产,故 C项正确。清政府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腐朽落后,故 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也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故 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政府的重农抑商行为,这一时期清政府也并没有抑制商业,而是放宽政策,鼓励发展商业,故 D项错误。【答案】C29【解析】从材料信息反映的洋货商品广告量占总商品广告比例来看,重庆商务日报在多数年份要高于上海申报,即民族工业商品广告量的比例少于上海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重庆地区的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故答案为 D项。A 项说法绝对,排除;材

23、料反映的只是商品广告比例,不能说明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就比上海高,排除 B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商品广告比例,无法从总体上得出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的结论,排除 C项。【答案】D10【解析】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往往通过手中的政治特权,限制和压榨民资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李鸿章正是为了保护其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垄断地位,才发布了对同行业进行限制的规定。故 B项正确。李鸿章的洋务企业也是近代机器生产,故 A项错误;材料中做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洋务企业的地位,不是抵制外商企业的渗透,故 C项错误;洋务运动属于地主阶级自己创办企业,不是代表帝国主义企业,故 D项错误。【答案】B11【解析】由材料时间“1897

24、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 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 1898年,故排除 A项,B 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 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答案】D12【解析】数轴显示轻工业进口呈现下降趋势,轻工业出口有升有降,重工业进出口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该阶段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故 D项正确。数轴不能说明此时经济结构趋于平衡,故 A项错误。轻工业进口呈现下降趋势,不能说明外国加强了对华资本的输出,故 B项错误。民族工业的出口说明此阶段工业有所发展,并不是受挫,故 C

25、项错误。【答案】D13【解析】依据表格可知,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在对英国贸易中处于顺差状态,中国的对英出口远远超过进口,说明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一定的优势,故 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值增多,已经影响到中国的贸易,故 B项错误;CD 两项不能从表格数据中得出,应排除。【答案】A14【解析】题干中 1935年、“并力谋鄂南、赣西以及湖南各处重要资源之开发,以造成一个主要经济中心”可见政府积极筹建后方战略基地以来抵御日军侵略,故选 A;当时中央红军已经战略转移到陕北,排除 B;C 时间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 是洋务运动,均排除。【答案】A15【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颁布铁道法、实行国有化导致铁路

26、债务和员工的增加,说明政府干预经济面临负面效应和困局,故答案为 A项。从铁路营业收入的增加来看,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排除 B项;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来看,当时全国性抗战尚未爆发,排除 C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排除 D项。【答案】A16【解析】材料表明,在重庆等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不知所措,而原先沦陷区的民族工业却有可能获利生机,说明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重视,反映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缺少合理作为,故 D项正确。A 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产业结构,故排除 B项。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在国家工业建设上并不重视,故 C项错误。【答案】D17【解析】从

27、图中可知,1929 年至 1932年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不断下降,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故 A项正确;B 项是在一战时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不应该减少,C错误;D 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3【答案】A18【解析】晚晴状元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主要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好国际环境,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迅速扼紧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喉咙,说明实业救国并不能挽救中国,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A 正确;B 是民族工业特点;C 说法不符合事实,D 属于思想层面。【答案】A1

28、9【解析】1645 年、1725 年、1843 年、1865 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是处于中国被迫开放,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背景,体现了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故 C正确;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其是近代化的行政官员,故 A错误;职务管辖范围显然不是本质问题,故 B错误;职能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上海道台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故 D错误。故选 C。【答案】C20【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在自己国家开矿办厂由海关征收“出厂税”,明显加重中国民族工业的负担,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 C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题干的相关信息明显体现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不平等性,故排除 B;一战

29、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C 第 II 卷21(25 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应对“霾灾”的措施和反映出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清代应对“霾灾”举措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等信息分析得出。其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科技文化状况、经济状况等方面来回答。(2)中国近代对雾霾产生原因的认识变化,可以联系材料一总结出的特点和材料二中的“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

30、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等信息分析比较得出。联系所学可知,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源是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国民科学意识的增强。(3)古代和近代治理雾霾的启示,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得出从科技、民众、法律、产业结构、经济转型等方面采取措施的厄结论。【答案】(1)特点:祭天敬神,迷信色彩重;调整种植方式,无效应对。原因:科技水平落后;“天人感应”迷信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的局限性。(2)变化:古代:“天降灾异”导致雾霾。近代:工矿企业的创办和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煤、石油

31、等高污染能源的大规模使用等导致雾霾。根源: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国民科学意识的增强。(3)启示:以科技为手段去认识和治理雾霾;民众是推动环保革命的主要力量;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22(15 分)【解析】(1)由材料“资本主义工业化己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可见以重工业为主,并产生化工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由材料“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可见扩展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形成垄断;由材料“交通

32、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结合所学,人类进入立体交通时代。4(2)第一小问,由材料“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可见缺乏科技创新;由材料“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可见仅停留在器物层面;由材料“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可见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目的是维护清王朝腐朽统治,挽救民族危亡。第二小问,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即指洋务运动,它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近代化,但只学器物,不变制度是不可能真正富强的。【答案】(1)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并产生化工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广泛使用,进入“电气时代”;扩展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形成垄断;进入立体交通时代。(2)不同:缺乏科技创新;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提升综合国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未能推动政治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