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939736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2、答 题 区 域 内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0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3 分 , 共 6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项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1978 年邓小平谈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谈话的目的是A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B改变一些领导人

3、专制作风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D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2下图是 19492009 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A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B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C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3阅读如下图。那一年,人民的选举A有力地推动共同纲领的制定B为国家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基石C使宪法草案大讨论迅速达到高潮D为全国人大的成立奠定组织基础4习近平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管子明法解中也有关于“法治”的言论:“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下列关于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

4、是A前者是“民治”,后者是“人治”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2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两者都服务于统治者的统治5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1949 年 10 月至 1954 年 9 月一届人大召开前)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它表明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B新中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61987 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 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直接促成了A台湾当

5、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B连战的大陆“和平之旅”C海峡两岸“九二共识”的达成D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7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名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1787 年颁布 1870 年颁布 1954 年颁布制定机构国会参众两院制定 制宪会议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特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专制政治为实民主宪政为虚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评价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A颁布时间B制定机构C特点D评价81982 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6、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A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C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9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B“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C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D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10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时间 选举方式 选举对象乡镇、市31

7、9981999年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10020012002年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副乡镇长、乡镇党委。 520032004年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14320052008年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7A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B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C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D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11关于下图漫画说法正确的是A该漫画表明了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B该漫画说明了各级官员均由民选产生C该漫画体现了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D其法律依据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2新中国成

8、立之初,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 l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都A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B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C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D有利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132008 年,国民党“大选”参选人马英九曾表示,两岸直航之后不是国际航线,而是特殊航线,它的名称叫做“两岸航线”。12 月,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正式开通启用,标志着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双向、全面空中通航变成现实。这反映出A大陆提出了和平统一方针B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C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D台湾当局坚持“

9、一国两制”原则14以下是一组共和国大事记。由此可知当时1977 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恢复邓小平领导职务的决议。1978 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79 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1980 年,中共中央恢复刘少奇的名誉,党史上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A拨乱反正走向深入B法制建设卓有成效C政治体制逐步完善D改革开放全面展开15下面两幅图反映了 20 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它们都4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开国大典A彻底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16决策类型五年计(规)划

10、决策主体 决策方式“一言堂”决策 二五、三五、四五 国家主要领导人 个人决策内部集体决策 一五、五五、六五 政府内部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咨询决策 七五、八五、九五政府内部+外部精英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序化决 十五、十一五政府十外部精英十公众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上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A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B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C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发展D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17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政协存在依据的表述。据此可知时间 依据 表述1949年共同纲领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

11、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中华人民共利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1954年人民政协章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儒要存在”1989年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攻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人民政协是实行这项基本制度的重要机构”2006年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五号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A人民政协的功能定位发生显著变化B人民政协促进国家法制建设的进步C人民政

12、协一直致力于国家民主建设D人民政协始终是国家权力机关18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 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19“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5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13、。”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这个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这个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统一战线”的职能是民主协商和执政为民D“新胜利”包括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201980 年 8 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ABCD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两 大 题 , 共 计 40分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进 行 作

14、 答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亭、里。都有郡中。郡財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四史概要材料二 近四十年-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主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了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吴哈历史的镜于材料三 中华人民美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

15、表大会。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我们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平争中已经结成了以中央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6 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那些?(5 分)(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体现。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5 分)(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4 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16、)材料一 中央王朝大规模地移民开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始于秦朝。秦始皇首先对新拓“河南地”重点开发,“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或谓三十四县),临河,徒谪戍以充之”,公元前 211 年,又“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两汉加大了开发力度,尤以西汉武帝时最盛,以河套、河西地区突出。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有计划地大规模移民,并鼓励、扶植内地贫民自愿前往耕植和屯田。二是采取强制手段,发罪犯及其家属屯边。三是大規模推行军屯。陈子舜我国历代王朝开发和治理边疆的方略措施材料二 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慰

17、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唐所谓羁6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在中央设置的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是帝师和宣政院。帝师是主管全国宗教事务的官员,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管理吐蕃事务,而是通过宣政院或向皇帝推荐吐蕃地方官的形式来实现。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三 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1949 年)9 月 7 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过解释:“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

18、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采取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对于我们是完全适宜的。”摘编自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大边疆开发力度的目的及其与秦朝移民实边的不同之处。(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6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

19、新中国放弃联邦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 分)12018-2019 学 年 高 一 上 学 期 第 六 单 元 训 练 卷历 史 ( 一 ) 答 案第 卷1【解析】“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显然是民主法治极为不健全的表现,因此要完善民主法治,故 C 项正确;材料主要针对领导民主法治意思,故 A 项错误;材料目的是健全法制民主体系,而不是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故 B项错误;有法不依提出是 1978 年以后,材料没有说明,D 错误。【答案】C2【解析】数轴显示文革时期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最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有关法律文献增长速度最快,说明我国逐渐

20、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故 B 项正确;数轴体现出民主政治法制化,并不能说明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故 A 项错误;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是 1992 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故 C 项错误;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属于民间选举形式,故 D 项错误。【答案】B3【解析】1953 年的全国人民普选是为即将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准备,这一年的选举为全国人大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故答案为 D 项。共同纲领的制定是在 1949 年,排除 A 项;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排除 B 项;对宪法草案的讨论不必通过选举的方式进行,排除 C 项。【答案】D4【解析】管子明法解阐述的法治思想

21、属于法家思想,这里的法治实际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而现代社会的“依法治国”是指法律至上,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这是民主社会的象征,因此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故 A 项正确,D 项错误;前者的本质是维护君主专制,而后者的本质是民主政治,故 B 项错误;前者不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 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依法治国”,排除。【答案】A5【解析】依据表格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由中共和民主党派共同组成,可见新中国实行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是民主联合政府,故 A 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 BC 项

22、;1956 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 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A6【解析】根据材料“1987 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材料中的“返乡运动”促进了两岸的交流,打破了两岸隔绝状态,使台湾当局允许局面赴大陆探亲,故 A 项正确;B 项是 2005 年,排除;C 项是1992 年,排除;D 项是 2008 年,排除。【答案】A7【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于 1871 年,故 A 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届人大制定,故 B 项错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类型的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是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故 D 项错误;表

23、格中关于三部宪法特点表述均是正确说法,故 C 项正确。【答案】C8【解析】1949 农民暴动年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时由于没有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1954 年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在代行人大职能,故C 项正确;统一战线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的形式,故 A 项错误;代替国家宪法的是共同纲领,故 B 项错误;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故 D 项错误。【答案】C9【解析】材料由“香港已死”到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标题变化说明香港回归后依然高度繁荣,说明“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故 B 项正确;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是 1972 年,时间不符合,故 A2项错误

24、;材料说明一国两制理论对于香港繁荣发展的作用,故 C 项错误;香港回归和美国没有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答案】B10【解析】基层直接选举制度是发挥基层民众选举的方式,依据表格中“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形式选举乡镇领导,可以看出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故A 项正确;我国选举主流仍然是间接选举,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故 C 项错误;中是基本普及说法绝对,排除。【答案】A11【解析】依据图片中“村官直选”可知反映的是村官的选举,没有就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优劣进行比较,故 A 项排除;“各级官员均由民选产生”的表述太绝对,不符合我国的现状,故 B 项排除;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指

25、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题意无关,故 C 项排除;据所学可知,村官选举的法律依据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故 D 项正确。【答案】D12【解析】建国初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故 A 正确。1997 年 9 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故 B 错误。C 只符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 只符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答案】A13【解析】2008 年三通的正是实现,有利于两岸经济和贸易往来,说明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故 B 项正确;和平统一方针提出是 1979 年的告台湾同胞书,故 A 项错误;香港早已于 19

26、97 年回归祖国,故 C 项错误;台湾当局并没有承认“一国两制”的方针,故 D 项错误。【答案】B14【解析】“恢复邓小平领导职务”、强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恢复刘少奇的名誉”这些事件都是在消除“文革”造成的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也就是意味着拨乱反正在逐步深入,故选 A;题干中的事件没有涉及到法制建设、政治体制完善和改革开放,故排除 BCD。【答案】A15【解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未能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宏伟蓝图,故 A、B 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与新中国的成立都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前者结束了两千多

27、年的封建帝制;后者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故 C 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民主共和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不符合新中国的成立的影响,故 D 项错误。【答案】C16【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我国五年计划由最初“一言堂”决策、到内部集体决策再到咨询决策和序化决策,说明民主决策方式逐步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发展,C 项正确。我国经济体制是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决策方式的变化,与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无关,B 项错误。D 项反映的是经济调控方式,与材料反映社会主义民主的逐

28、步发展不符,D 项错误。【答案】C17【解析】材料表格内容反映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变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说明人民政协的功能定位发生显著变化,故 A 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人民政协促进国家法制建设的进步,而是说明人民政协存在依据的变化,故 B 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反映的是人民政协功能的变化,不是说明人民政协致力于国家民主建设,故 C 错误;材料信息并不能体现人民政协“始终”是国家权力机关,只能说明 1949 年1954 年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故 D 错误。故选 A。【答案】A18【解析】共同纲领在 1949 年,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29、,允许私营经济发展,1954 年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故要求社会主义改造,这体现了中3国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故 D 正确;1954 年宪法并不是对共同纲领的全盘否定,而是继承与发展,故 A 错误;共同纲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原则,故 B 错误;共同纲领由政协会议通过,故 C 错误。故选 D。【答案】D19【解析】“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说明是建国初期颁布的 1954 年的宪法,颁布该部宪法的是 1954 年召开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故 A 项正确;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 1982 年宪法,故 B 项错误;“统一战线”的职能是民主协商和执政为民说的是政治协商会议

30、,故 C 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故 D 项错误。【答案】A20【解析】根据材料“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避免发生“文革”之类的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出依法治国战略,故正确;是关于祖国统一的政策,排除;所以答案选 B。【答案】B第 II 卷21(20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三公九-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亭、里。都有郡中”可知,材料中所涉及的政治制度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这些制度秦朝已经存在。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31、,皇权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如体制自身,儒学观念,相权等。第(3)问,根据所学,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是建立了三种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中国与中华民国在民主方面的不同主要在于民主的性质。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第(4)问,认识要从古到今谈发展趋势,并结合现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回答。【答案】(1)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渊源:承袭秦制。(2)因素:相权的牵制;天人感应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谏议制度。(任答三点得满分)(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32、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4)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找到必须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22(20 分)【解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的:这需要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知识来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之初,就面临着中央集权的危机,北部匈奴长期南下进扰,并一度控制了西域等地,所以对汉武帝而言,目的是解决边疆危机,以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不同之处:由材料一中的“两汉加大了开发力度,尤以西汉武帝时最盛,以河套、河西地区突出”可得出移民范围扩展到河套、河西地区;由材料一中

33、的“徒谪戍以充之”和“主要方式有三种”可得出方式更加多样;由材料一中的“发罪犯及其家属屯边”、“大規模推行军屯”可得出出现军犯家属屯边和士兵屯边。(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特点:由材料二中的“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等信息可得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创新;由材料二中的“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慰4等使”、“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可得出目的多为巩固军事征服成果;由材料二中的“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

34、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不直接管理吐蕃事务,而是通过宣政院或向皇帝推荐吐蕃地方官的形式来实现”可得出因俗而治。贡献:结合上述特点和所学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来回答。元朝的第一个创新是实行行省制,这是对郡县制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在边疆地区也设置行省,就密切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由材料二中的“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可得出改变了唐以来的羁縻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样就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结合所学可知,西藏地区通过宣政院和帝师的设置,使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这些举措奠定了我国疆域版图的基本格局。(3)原因:题目要求“根据

35、材料三”回答。由材料三中的“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可得出历史上长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材料三中的“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可得出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由材料三中的“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可得出挫败少数民族中反动分子的挑拨分化;由材料三中的“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对于我们是完全适宜的”可得出中苏民族状况与世情不同。评价: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一制度出台的背景、主导者的智慧、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意义等角度来回答。从

36、背景上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特殊国情与历史经验的结晶;从主导者的智慧角度来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对于国家而言,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对于各民族发展来看,它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保证少数民族当家做主,行使民主权利。点睛:从设问角度看,主观题的审题应该包括四部分:一是答题依据,也就是答案来源于哪里,这一题涉及到了三种,即“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根据材料”,这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答案的来源;二是答题要求,这一题里有“概括”、“指出”、“分析”、“简要评价”等要求;三是答题内容,这一题涉及到了“目的”、“评价”、“不同之处”、“特点”、“原因”、“历史贡献”等;四是答题条件

37、,即修饰答题内容的部分。这些方面明确了,才可以算审题清楚明确了。【答案】(1)目的: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解决边疆危机。(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不同之处:移民范围扩展到河套、河西地区;方式更加多样;出现军犯家属屯边和士兵屯边。(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2)特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创新;目的多为巩固军事征服成果;因俗而治。贡献: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密切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改变了唐以来的羁縻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使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奠定了我国疆域版图的基本格局。(3)原因:历史上长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挫败少数民族中反动分子的挑拨分化;中苏民族状况与世情不同。(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评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特殊国情与历史经验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保证少数民族当家做主,行使民主权利。(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