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第三单元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939853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生物第三单元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高中生物第三单元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高中生物第三单元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高中生物第三单元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高中生物第三单元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三单元 基因的本质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2、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艾弗里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在-四份培养着 R 型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 S 型菌的提取物(如下图) ,结果有 S 型菌落出现的是( )A B C D2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出的 DNA,与 R 型活菌混合培养,R 型活菌繁殖的后代有少量 S 型菌体,这些 S 型菌体的后代均是 S 型,这个实验表明 DNA(

3、)A能够指导 R 型细菌的蛋白质合成B分子结构相对稳定C是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D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若 1 个 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被 1 个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一段时间后,由细菌裂解释放出的 n 个子代噬菌体中( )A一定有 32P,可能有 35S B没有 35SC一定有 35S,可能有 32P D都有 32P4某研究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短时间培养后进行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A沉淀物、沉淀物 B沉淀物、上清液C上清液、沉淀物 D

4、上清液、上清液5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 32P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中有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C 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6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 2噬菌体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BT 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 32P

5、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噬菌体的核酸中D艾滋病病毒与 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7一种感染螨虫的新型病毒,研究人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螨虫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组实验,以确定该病毒的核酸类型。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思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应选用 35S、 32P 分别标记该病毒如蛋白质和核酸B先将甲、乙两组螨虫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或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C再将病毒分别接种到含有甲、乙两组螨虫细胞的培养液中D一定时间后离心并收集、检测病毒的放射性,以确定病毒的类型8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

6、的实验需要用到被标记的大肠杆菌B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中由 R 型菌转化而来的 S 型菌的后代都是 S 型菌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可证明未被降解的 DNA 分子才能使 R 型菌发生转化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含 RNA 的生物中,RNA 是遗传物质9关于科学家及其成就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提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B萨顿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 DNA 双螺旋结构10下列关于 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 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B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

7、对C每个双链 DNA 分子中的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D如果 DNA 一条链上的碱基是 A,则另一条链上相对应的碱基是 T 或 U11某双链 DNA 分子中,腺嘌呤(A)占全部碱基的 30%,则胸腺嘧啶占全部碱基的( )A10% B30% C20% D40%12双链 DNA 的一条链中, (A+G)/(T+C)=0.4,则该比值在整个 DNA 及其互补链中分别是( )A1 和 0.4 B1 和 0.6 C1 和 2.5 D0.4 和 0.413已知某 DNA 分子中,G 与 C 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40%,其中一条链的 T 与 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40%和 1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8、)A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 与 C 之和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55%B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 和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20%和 25%C若该 DNA 分子含 1000 个碱基对,则碱基之间的氢键数 2600 个D则该 DNA 分子的碱基(CG)/(AT)为 3214下图是某 DNA 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 DNA 分子含有 2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方向反向平行;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碱基互补C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是一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片段15具有 100 个碱基对的一个 DNA 分子片段,内含 30 个腺嘌呤,如果连续复制 2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

9、核苷酸( )A120 个 B280 个 C210 个 D60 个16某双链 DNA 分子,经三次复制后,所得到的第四代 DNA 分子中,含有亲代DNA 链的分子数是( )A1 B2 C4 D817某个 DNA 片段由 1000 碱基对组成,A+T 占碱基总数的 40%,若该 DNA 片段复制过程中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1800,则该 DNA 共复制了几次( )A2 B3 C4 D518把培养在含轻氮( 14N)环境中的细菌转移到含重氮( 15N)环境中培养相当于复制一轮的时间,然后放回含轻氮的环境中培养相当于连续复制两轮的时间后,细菌 DNA 组成分析可能为( ) DNA 分

10、子选项轻氮型 中间型 重氮型A 3/4 l/4 B 1/4 3/4 C 1/2 1/2D 1/2 l/2 19在含重氮( 15N)培养基中培养多代的细菌转移到含轻氮( 14N)培养基中培养相当于复制 4 轮的时间,则关于细菌 DNA 组成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占 1/8 B含有 14N 的 DNA 分子占 7/8C含有 15N 的脱氧核苷酸链占 1/16 D含有 14N 的脱氧核苷酸链占 15/1620在 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新合成的子链( )A与任何一条母链都相同 B与两母链之一相同C两条子链完全相同 D两条子链形成新的 DNA【答案】B【解析】DNA 分子

11、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中都有一条来自亲代 DNA,另一条是新合成的。所以新合成的子链与两条母链之一(该新链的非模板链)相同,B 正确。21关于细胞内 DNA 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3B两条链同时作模板进行复制C子代 DNA 分子由两条新链组成D形成的两条新链碱基序列相同22一个基因若平均由 1103个核苷酸对组成,玉米体细胞中有 20 条染色体,生殖细胞里的 DNA 合计约有 7109个核苷酸对,因此每条染色体平均拥有的基因个数是( )A3.510 5 B3.510 6 C710 5 D1.410 623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12、)A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BDNA 分子上的任意片段不一定都是基因C基因是 DNA 分子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异性碱基序列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段染色体就是一个基因24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准确地复制 B能够储存遗传信息C是 4 种碱基的随机排列 D是具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25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分别决定于( )A不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和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细胞分裂的多样性和 DNA 复制的稳定性C碱基对不同的排列顺序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解旋酶的特异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每空 2 分,共 50 分)26 (16

13、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后也重复了相关实验,并提出了新的问题进行探究。配制培养基:通常加入琼胶或明胶以便形成固体培养基。(1)重复实验:A 组实验接种正常 R 型细菌;B 组接种正常 S 型菌;C 组接种加热杀死的型菌;D 组接种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和正常的 R 型菌的混合液。培养结果如下。本实验选用了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答两点) ,本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是_,D 组出现的 S 型菌是 R 型菌变异的结果,转化形成的 S 型菌和野生型 S 型菌的遗传物质_(相同、不相同) 。观察 D 组实验结果后,有同学提出 D 组实验结果的出现可能是实验时对 S 型细菌加

14、热杀死不彻底造成的?根据_组实验结果即可否定此假设。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出 S 型菌中存在着某种_,该物质可将无毒性的 R 型活菌转化为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艾弗里等人研究发现 S 型菌中能促使 R 型菌转化的物质是_。他们釆用了_(答两点)等技术手段来开展实验设计的。(2)兴趣小组又进行了以下 4 个实验,则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_。S 型菌的 DNA+DNA 酶加入 R 型菌注射入小鼠R 型菌的 DNA+DNA 酶加入 S 型菌注射入小鼠R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S 型菌的 DNA注射入小鼠S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R 型菌的 DNA注射入小鼠 A存活、存活、存活

15、、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27 (10 分)下表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编号 实验过程和操作 结果A 组含 35S 噬菌体+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下层沉淀中的放射性很低B 组含 32P 噬菌体+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下层沉淀中的放射性高(1)实验中, 35S 标记的是_,该实验证明了_。(2)从理论上分析,A 组的下层沉淀和 B 组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应该为零。由于4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请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

16、:在 A 组实验的沉淀中检测到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_。在 B 组实验中, 32P 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_,其可能的原因是_ 。28 (14 分)下图为 DNA 分子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标号的的名称:_,_,_。(2)组成一分子_。(3)构成 DNA 分子的两条链按_原则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交替连接而成;DNA 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连接成碱基对。29 (10 分)如图为细胞内 DNA 分子复制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示过程表示_,该过程能够准确进行的原因是_ 。该过程需要_酶的作用,以母链为

17、模板,以_为原料。(2)若将含 15N 的细胞放在只含 14N 的环境中培养,使细胞连续分裂 4 次,则最终获得的子代 DNA 分子中, 15N 标记的链占全部 DNA 单链的_。12018-2019 学 年 高 一 下 学 期 第 三 单 元 训 练 卷生 物 ( 二 ) 答 案1. 【答案】A【解析】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是转化因子,蛋白质和荚膜多糖都不是转化因子,因此培养基中有 S 型菌落出现,培养基中没有 S 型菌落出现,A 正确,B、C 错误;DNA 酶催化 DNA 水解,因此培养基中也没有 S 型菌落出现,D 错误。2. 【答案】C【解析】S 型菌的 DNA 指导合成的仍是

18、S 型细菌的蛋白质,而不是 R 型细菌的蛋白质,A 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中,没有涉及 DNA 分子结构变化,B 错误;S 型菌的 DNA+R 型菌R 型菌+S 型菌,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即 DNA 是使 R 型细菌转化的物质,C 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错误。3. 【答案】C【解析】由于亲代噬菌体只将 DNA 注入到细菌内,并且亲代 DNA 作为模板和指导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过程中利用的原料全是来自于细菌而细菌中蛋白质用 35S 标记,因此合成的蛋白质外壳全部含 35S;由于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复制形成的

19、子代 DNA 中只有少量含有 32P,因此裂解后释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体一定有 35S,少数有 32P,C 正确。4. 【答案】A【解析】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 35S 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A 正确。5. 【答案】C【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需用含 35S 和 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培养,A 错误; 32P 标记时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较强的原因有:混合保

20、温时间过长导致子代噬菌体释放后被离心到上清液中,或者是保温时间过短导致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未侵染大肠杆菌就被搅拌后离心到了上清液中,B 错误;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搅拌不充分,噬菌体外壳与细菌没有分离,沉淀物中会存在少量放射性,C 正确;分别用 35S 和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保温时间要适当,长时间的保温可能导致大肠杆菌已裂解,D 错误。6. 【答案】C【解析】T 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 DNA 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所需的原料、酶和 ATP 由大肠杆菌提供,A 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

21、不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B 错误;根据 A 选项的分析可知,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细菌摄取后可出现在 T2噬菌体的核酸中,C 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与 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前者是 RNA 病毒,后者是 DNA 病毒,D 错误。7.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病毒核酸的类型是 DNA 还是RNA,因此应该分别标记 DNA 和 RNA 特有的碱基,即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尿嘧啶和胸腺嘧啶,A 错误;由于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因此先将甲、乙两组螨虫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同位素

22、标记的尿嘧啶或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B 正确;再将病毒分别接种到含有甲、乙两组螨虫细胞的培养液中,C 正确;一定时间后离心并收集、检测病毒的放射性,以确定病毒的类型,D 正确。8. 【答案】D【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需要先标记大肠杆菌,然后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使噬菌体被标记,A 正确;由 R 型菌转化而来的 S 型菌的有荚膜性状可以遗传,后代都是 S 型菌,B 正确;S 型菌的 DNA 与 DNA 酶混合后,与 R 型菌混合培养,不能使 R 型菌发生转化,反向证明未被降解的 DNA 分子才能使 R 型菌发生转化,C 正确;细胞中均含有 RNA,但以 DNA 为遗传物质,D 错误。9

23、. 【答案】D【解析】孟德尔提出了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但是并不清楚这些遗传因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 错误;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 错误;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内存在转化因子,但是并不清楚转化因子的本质是 DNA,C 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 DNA双螺旋结构,D 正确。10. 【答案】D2【解析】DNA 分子由 2 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DNA 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即 A 与 T 配对,C 与 G 配对,B 正确;DNA 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脱

24、氧核糖数,C 正确;如果 DNA 一条链上的碱基是 A,则另一条链上相对应的碱基是 T,D 错误。11. 【答案】B【解析】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数目彼此相等。已知某双链 DNA 分子中,腺嘌呤(A)占全部碱基的 30%,二者配对,则胸腺嘧啶也占全部碱基的30%,B 正确。12. 【答案】C【解析】DNA 中一条链上的 A 与另一条链上的 T 配对,一条链上的 G 与另一条链上的 C 配对,DNA 分子中双链中 A=T,G=C,所以 DNA 分子中(A+G)/(T+C)=1,如果一条链上的(A+G)/(T+C)=0.4,另一条链上(T+C)/(A+G)也等于 0.4,因此互补链上

25、(A+G)/(T+C)=2.5,C 正确。13. 【答案】B【解析】已知某 DNA 分子中,G 与 C 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40%,则C=G=20%,A=T=50%-20%=30%,则(A+T)/(A+T+C+G)=60%, (A+T)/(A+T+C+G)=(A 1+T1)/(A 1+T1+C1+G1)=60%,其中一条链的 T 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40%,即T1/(A1+T1+C1+G1)=40%,可求出 A1/(A1+T1+C1+G1)= (A 1+T1)/(A 1+T1+C1+G1)- T1/(A1+T1+C1+G1)=20%,A 1/(A1+T1+C1+G1)= T2/(A2+T2+C

26、2+G2)=20%。由于(C+G)/(A+T+C+G)=(C 1+G1)/(A 1+T1+C1+G1)=40%,其中一条链的 C 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15%,C 1/(A1+T1+C1+G1)=15%,可求出 G1/(A1+T1+C1+G1)=(C 1+G1)/(A 1+T1+C1+G1)-C1/(A1+T1+C1+G1)=25%/,(A1+T1+C1+G1)= C2/(A2+T2+C2+G2)=25%,则(T 2+C2)/(A2+T2+C2+G2)=45%。A 错误,B 正确;若该 DNA 分子含 1000 个碱基对,则A=T=600,C=G=400,A、T 之间的氢键为 6002=1200,

27、C、G 之间的氢键为4003=1200,碱基之间的氢键数 2400 个,C 错误;该 DNA 分子的碱基(CG)/(AT)=40:60=2:3,D 错误。14. 【答案】C【解析】每个链状 DNA 分子含有 2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分别位于 DNA 分子的两端,A 正确;从主链看,DNA 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从碱基关系上看,两条链互补,B 正确;图中表示胞嘧啶,C错误;据图可以看出,是一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片段,D 正确。15. 【答案】C【解析】DNA 复制 2 次产生 4 个 DNA,相当于新合成 3 个 ;每个 DNA30 个腺嘌呤,根据碱基互补

28、配对原则,则有 30 个胸腺嘧啶,而 DNA 中嘧啶等于嘌呤各占一半,即 100 个,所以胞嘧啶的数量是 100-30=70,因此复制 2 次共需要 3x70=210 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 正确。16. 【答案】B【解析】亲代 DNA 分子具有两条链,在复制过程中分别进入两个 DNA 分子,所以不管复制多少次,只有两个 DNA 分子含有亲代 DNA 链,B 正确。17. 【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该 DNA 片段含有 1000 对碱基,即 2000 个碱基组成,又因为 A+T 占碱基总数的 40%,则 G+C=2000-200040%=1200 个,又因为 DNA 分子中G 与 C 相等

29、,则 G=C=600 个,设该 DNA 复制了 n 次,形成的 DNA 分子数是 2n个,在复制完成后增加了(2 n-1)个 DNA 分子,则有(2 n-1)600=1800,解得,n=2,因此该 DNA 复制了 2 次,A 正确。18.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将 14N 的细菌放于 15N 环境中复制一次,每个母本 DNA 可产生 2 个子 DNA 分子,均为 14N、 15N 的 DNA,即中间型 DNA;而这两个中间型 DNA放回原环境( 14N)中再复制两次后各产生 4 个 DNA,共 8 个子 DNA,这 8 个子 DNA中有 2 个含 15N,其余均为“只含 14N”,即

30、中间型 DNA 应为 1/4,轻氮型 DNA 应为3/4,A 正确。19. 【答案】B【解析】在含重氮 15N 培养基中培养多代的细菌为 DNA 的两条链均为 15N 的细菌,转移到含轻氮 14N 环境中培养复制 4 轮的时间,由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所形成DNA 有 16 条,一半 14N、一半 15N 的 DNA 有 2 条,均为 14N 标记的 DNA 有 14 条,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占 1/8,A 正确。含有 14N 的 DNA 分子占 100%,B 错误。总的脱氧核苷酸链为 32 条,含有 15N 的脱氧核苷酸链 2 条,占 1/16,C 正确。含有 14N的脱氧核苷酸链

31、30 条,占 15/16,D 正确。20. 【答案】B【解析】DNA 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中都有一条来自亲代 DNA,另一条是新合成的。所以新合成的子链与两条母链之一(该新链3的非模板链)相同,B 正确。21. 【答案】B【解析】细胞内 DNA 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 错误;DNA 复制时以亲代 DNA分子的两条链同时作模板进行复制,合成子代 DNA 分子,B 正确;DNA 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子代 DNA 分子由一条新链和一条旧链组成,C 错误;由于 DNA复制时以亲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同时作模板进行复制,所以形成的两条新链碱基序列呈互补关

32、系,D 错误。22. 【答案】C【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玉米的生殖细胞中含有 10 条染色体,而生殖细胞里的 DNA 合计约有 7109个核苷酸对,一个基因若平均由 1103个核苷酸对组成,因此每条染色体平均拥有的基因个数=710 9(110 3)10=个 7105,C 正确。23. 【答案】D【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能控制生物的性状,A 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因此 DNA 分子上的任意片段不一定都是基因,B 正确;基因是 DNA 分子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异性碱基序列,C 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段染色体有许多个基因,D 错误。24. 【答案】C【解

33、析】DNA 可以精确复制,因此基因也可以准确地复制,A 正确,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就是遗传信息,B 正确,每一个基因都是 4 种脱氧核苷酸按特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所以碱基不是随机排列的,C 错误,DNA 是脱氧核苷酸序列,所以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D 正确。25. 【答案】A【解析】不同的脱氧核苷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导致 DNA 具有多样性,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利导致 DNA 分子的特异性,A 正确;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得 DNA 分子能精确的复制,与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及细胞分裂方式无关,B 错误;四种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4、总是嘌呤和嘧啶配对,C 错误;DNA 的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而解旋酶都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二者都无特异性,D 错误。26. 【答案】 (1)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 ABC 不相同 C 转化因子 DNA 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 (2)D【解析】 (1)肺炎双球菌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探究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对照原则,A 组实验接种正常 R 型细菌、B 组接种正常 S 型菌、C 组接种加热杀死的 S 型菌,而 D 组接种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和正常的 R 型菌的混合液,所以 ABC 为对照组,D 是实验组。D 组出现的 S 型菌的原因是加热杀死

35、的 S 型菌的 DNA 整合到 R 型菌体内,所以该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因而转化形成的 S 型菌和野生型 S 型菌的遗传物质不相同。如果实验时,对 S 型细菌加热杀死不彻底,则 C 组实验中也会出现 S 型菌,所以根据 C 组实验结果即可否定此假设。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出 S 型菌中存在着某种转化因子,使 R 型菌转化为S 型菌。艾弗里等人釆用了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技术手段来开展实验设计,发现 S 型菌中能促使 R 型菌转化的物质其实是 DNA。 (2)S型菌的 DNA+DNA 酶加入 R 型菌注射入小鼠,由于 S 型菌的 DNA 被 DNA 酶水解,所以 R 型菌不会转化成

36、 S 型菌,小鼠存活;R 型菌的 DNA+DNA 酶加入 S 型菌注射入小鼠,由于 S 型菌能使小鼠死亡,所以小鼠不能存活;R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S 型菌的 DNA注射入小鼠,由于高温加热后 R 型菌失去活性,不能繁殖,所以加入 S 型菌的 DNA 后也没有新细菌产生,小鼠存活;S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R 型菌的 DNA注射入小鼠,由于高温加热后 S 型菌失去活性,不能繁殖,所以加入 R 型菌的 DNA 后也没有新细菌产生,小鼠存活,D 正确。27. 【答案】 (1)噬菌体的蛋白质 DNA 是遗传物质 (2)搅拌不充分,没有将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 35S 标记的

37、噬菌体外壳与其完全分离 升高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解析】 (1)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组成元素是 C、H、O、N、S,DNA 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 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 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该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2)A 组中 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最后应该分布在上清液中,若在 A 组实验的沉淀中检测到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没有将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 35S 标记的噬菌体外壳与其完全分离。B 组中 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噬菌体侵染细菌

38、时,DNA 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在 B 组实验中,若 32P 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4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这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升高。28. 【答案】 (1)胸腺嘧啶(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 磷酸 (2)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3)反向平行 脱氧核糖与磷酸 氢键【解析】图示为 DNA 分子结构模式图,其中为胸腺嘧啶,为胞嘧啶,为腺嘌呤,为鸟嘌呤,为脱氧核糖,为磷酸。 (1)图中与 A 配对,为胸腺嘧啶,为脱氧核糖,为磷酸。 (2)为鸟嘌呤,为脱氧核糖,为磷酸,组成一分子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3)构成 DNA 分子

39、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而成;DNA 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29. 【答案】 (1)DNA 复制 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 解旋酶、DNA 聚合 脱氧核苷酸 (2)1/16【解析】 (1)图示过程表示以 DNA 双链为模板,各自复制一条新链,为 DNA 复制,该过程能够准确进行的原因是 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该过程需要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以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2)若将含 15N 的细胞放在只含 14N 的环境中培养,使细胞连续分裂 4 次,即 DNA 复制四次,则最终获得的子代 DNA 分子 24=16 个,其中只有 2 条链含 15N,所以 15N 标记的链占全部 DNA 单链的比例为 2/32=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