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01 改革开放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在 2018 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初步建立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重点透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3)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1)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2)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形式及发展阶段1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2)从世界角度而
3、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2的基础战略。(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上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2形式(1)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2)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3)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殊形式。3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从 1978 年底到 1992 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2)第二阶段:1992 年到 2001 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
4、济体制的阶段。(3)第三阶段:从 2001 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 WTO,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 深刻理解新中国的经济体制转型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由建国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复习备考时,重点分析不同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影响,以及实现经济体制转型的原因。 【名师点睛】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历史现象:(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 世纪 80 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
5、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4)20 世纪 90 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3 (2016 年天津卷)1979 年 7 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80 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 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题干涉及的时间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此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标志是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故 A 错误;发展市场经济是 90 年代初提出的改革
6、目3标,故 B 错误;题干反映的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加强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信息表明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建立企业,这体现了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吸收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等,而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也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故选 C;题干反映的是国家允许公有制经济以外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说明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已经有所突破,故 D 错误。4 (2015 年天津卷)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
7、、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答案】A5 (2015 年江苏卷)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的信息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国人对引进外国资本主义东西的怀疑,在改革是否进行中犹豫,故 A 项正确;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是 19
8、90 年,不存在引入“资本主义”信息,故 B 项错误;“南方谈话”发表之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问题,故 C、D 项错误。6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884 万亩,总产量却增加4674 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9、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本题以粮食总产量增加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和知识迁移能力。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980 年”和主旨“总产量增加”等信息,再联系教材内容,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给出“时间”类试题的解法,一定要从这些时间中联系到相关历史事件。这类试题在高考选择题中比重很大,最能考出考生的历史学科基本功。7 (2016 年上海卷)2016 年 4 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A经济
10、特区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就是找准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就是安徽和改革,因此强调的是安徽对改革开放的贡献,对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安徽,最重要的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根据“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这一叙述,更加确定就是 B 选项。A 选项经济特区与安徽无关;C、D 选项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事情。 53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进行放权让利;改革的第二阶段,跃进到产权变革,以及在股权多元化的前提下,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在第三阶段,核心的变化则是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的战
11、略性调整和重组。可见,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是A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 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C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 D生产关系根本性变革【答案】A4下面是 20 世纪 80 年代农户刘仁福的粮、油生产包干到户合同以及实物上交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农村改革能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刘仁福自发实行包产到户C农民承包改变土地所有权D人民公社体制已经被废除【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农民上交国家公粮之后还有大量余粮归自己所有,这说明农村改革能够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故选 A;材料中刘仁福是在农村改革大潮中自觉参加包干到户,而非自发参加,排除 B;农村改革6只改变土地经营权,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排除 C;材料没有反映人民
12、公社体制的信息,是否被废除不得而知,排除 D。51979 年四川宁江机床厂面临国家压缩生产计划、企业任务严重不足的局面,为了增加生产和盈利,6月 25 日,在人民日报登出“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广告,结果订户盈门,销路大开。一段时间,四川出现了“推销员满天飞”的现象。这说明A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告推销B改革的关键是增强企业活力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企业所有权应与经营权分离【答案】C6导致下图 1992 年至 2000 年中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答案】D【解析】2000 年
13、之后市场指数突然上升,主要是中国在 21 世纪初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正确;A 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B 是 1984 年;C 是 2001 年主要是指外贸。 二、非选择题7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经一个过渡时期。少奇同志认为新中国是一个“产业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大国” , “从实际看,当时我国工农业基础相当薄弱,现代工业只占工业的 30%,而且我国旧有的工业是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工业,经济上不能独立农业也十分落后,分散的、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摘编自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
14、针材料二 安徽省滁县地区在最初的农村改革中,相当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对改革抱观望态度。改革的领导者及时规定了在农村这场大变革中干部的身份、报酬不变,报酬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在这项改革试点中,广东、福建等省的口粮销售价提高一倍左右,但是由于对居民发放了相应的补贴,加以适当的宣传解释工作和其他配套措施,结果消费者情绪基本稳定,没有发生山火动荡。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使企业成为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营自主权的、真正自负盈亏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增加微观层次对区北对改革的承受力,分散国家所承担风险的重要措施。摘编自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 ,务工经商的“
15、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经济角度说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经一个过渡时期”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体制改革中体现出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原则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述。11【答案】(1)说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连年的战争,以致经济趋向崩溃。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业落后,且体系不完善;经济成分复杂多样,特别是封建经济根深蒂固,改造困难,缺乏相应的经济建设经验;只能在苏联的经验上缓步前行。(2)原则:
16、平衡原则;补偿原则;疏导原则;分散原则;稳定原则。意义: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有助于走向市场经济;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性,减轻了国家负担。(3)评述:给城市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膨胀也产生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些严重社会问题;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村劳动力的急剧减少不利于农业的长足发展。8【解析】(1)依据材料一“新中国的国情决定”“产业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大国”“工农业基础相当薄弱”“旧有的工业是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近代中国工
17、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掠夺以及战争长期破坏、中国传统经济模式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 原因:中央理论指导和政府政策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思想解放的推动;国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推动。(3)阶段性特点:根据“1978 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 6 家企业为试点企业”得出:19781984 年,国企改革的试点和起步阶段;根据“84 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得出:19841992 年,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根据“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出:1992 年以后,国企改革深化,注重制度创新。原因:可从中央理论指导和政府政策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思想解放的推动、国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推动等角度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