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03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高考试题考查内容 命题角度 难度2018 北京卷 清朝皇权专制的加强以乾隆帝对军机处机构的改革切入,考查中等2017 新课标,27 题 明朝的政治制度以明朝宦官读书识字为切入点,考查明朝的政治制度中等2017 新课标,40 题(2)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台湾收复为切入点,考查国家统一中等2017 天津卷,1 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以历史现象切入,考查对明清君主专制的认识较难2016 新课标卷,27 题 明朝中央集权的加强通过历史现象考查闽潮中央集权的强化较难分析解读该知识点是高考常考内容,试题难度相对较大。多以文献记载、文学作品或社会现象、表格材料等创设新情境,考查
2、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备考复习时要把握内阁、军机处设置的背景、职能及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考点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2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题思路】【要点解密】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丞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2)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
3、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使中国历史上延续 1000 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由于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皇权专制空前强化。 3军机处(1)设立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因军事需要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后更名军机处,以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2)职责由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3)特点勤、速、密。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勤;办事速度快,效率高,为速;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为密。3(4)影响: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4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两朝将程朱理学奉为统治思想,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只在四书
4、五经范围内命题,加强了对官吏的思想控制。清朝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考点二 明朝中央集权的加强(2016 年新课标卷)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题思路】【要点解密】明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废除行省,设三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政。(1)“三司”指的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在各省设立布政司,左、右布政使各1 人,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提刑按察使 1 人,负责司法之事;而
5、本省军事防务的责任就落到了都指挥使肩上。(2)三司是朝廷在省里的派出机关,互不统属、分权鼎立,互相控制,遇有重大事宜,由三司合议,上报中央部院,从而便于中央垂直领导,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其结果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这些措施的核心是加强君权,形成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4考点三 清朝皇权专制的加强(2018 年北京卷)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 ,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
6、强皇权【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 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 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 D。【要点解密】1背景(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很大制约。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使皇权受到很大制约。(2)设置南书房,三足鼎立扩大皇权。为
7、了适应君主集权政治的需要,康熙帝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者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加强了君权。 严密周全。(5)宗法制度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的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6)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制定各项制度与政策的重要依据。(7)调整伦理关系与等级秩序的礼制,得到法律的确认而与政治制度结合,形成典型的官僚政治、严密的等级制度。考点五 郑成功收复台湾(2017 年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
8、到明朝官5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 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 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 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 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 “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 。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 “三年两试,照
9、科、岁例开试儒童” ;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参考答案】(2)方面: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解题思路】【要点解密】本题考查内容并不全在我们学习的教材内容范围内,同时也不是单纯的考查某个模块的知识,它整合了政治史与经济史的主干知识,这也是它最大的特点。本题学生不容易得高分,知识整合不完整失分会很多,它突显了历史教学的一个难点知识的跨越联系。解答时应全面考
10、虑,既要依据材料内容又要将材料与教材结合,整合中外历史的相关知识。 考点三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6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6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有效贯彻B君主集权造就了三帝的勤政作风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答案】D7“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由此可知,清初制度创新的具体表现是A内阁权力越来越小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C清朝中央集权加强D清初分权思想加
11、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可知,清入关以来经过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等人的努力,专制主义不断得到加强,其具体体现就是军机处的正式成立,答案为 B。8清朝雍正帝在御制朋党论中说,“要根除朋党之源,那么全国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要统一思想,那么一切是与非的标准都必须唯我是从”,“你们各位大臣如果将朕之所好者好之,所恶者恶之,是非画一,则不敢结党矣”。材料本质上反映了清朝7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C思想控制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由“一切是与非的标准都必须唯我是从”“你们各位大臣如果将朕之所好者好之,所恶者恶之,是
12、非画一”可知,材料认为天下一切言行应以皇帝为标准,天下所有人都为皇帝服务,不应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个人尊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故选 D 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 A 项排除;B 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C 项是材料的表象,不是本质,故排除。 1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A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B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C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D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答案】D14秦朝,三公
13、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以上变化表明A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B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8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D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材料表明随着中央官制的变化,中央官署分布也有所不同,故 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署分布的变化,无法体现“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 D 项错误。15某研究性小组搜集了一组资料: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宋代通判在财经上的监督元代行省制度研究朱元璋杀胡惟庸废丞相考辨,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古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消长D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