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30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角度 难度2018 年江苏卷,7 题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以图片材料切入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中等2017 年新课标卷,29 题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以报刊信息切入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中等2017 年新课标卷,29 题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以近代上海出现的婚礼状况切入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中等2017 年北京卷,15题社会习俗的变迁 通过表格材料考查社会习俗的变迁 容易2017 年北京卷,19题大众传媒的发展 通过表格材料考查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中等2016 年江苏卷,10题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以近代社会现象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社会
2、习俗的变迁中等2016 年天津卷,5 题 近代中国的交通、通讯以近代社会现象为切入考查近代中国的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较难分析解读近几年高考中有关本部分内容的试题比较多,主要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等。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涉及;从能力要求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备考复习时: (1)借用“变”字,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了解近现代各个时期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表现及影响。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体现,复习时应注意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四次重大变化的节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
3、开放。2(2)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人们的生活本身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社会中许多人都是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人,因此,同学们可以通过访问长辈、进行社会调查,采用今昔对比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并探寻变化的原因。考点一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2018 年江苏卷)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 ,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要点解密】3(2017 年北京卷)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图所
4、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谜面 谜底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海军 浜成汤国旗 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解题思路】【要点解密】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学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
5、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变化更为明显。 (2016 年江苏卷)1921 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 ,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4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解题思路】【要点解密】社会史一般是指从社会的视角观察历史,着重
6、研究历史的碎片,分析研究正史之外的小“历史” ,就是平时所说的“边缘史” 。有关社会史的高考考察视角除了上述外,还可以从商人史、教育史、人口史、瘟疫史、抗震救灾史、福利保障史和社会公平道德重塑等方面切入复习。社会史的内容进入到高考命题范围,不仅可以扩大中学历史教学的资源视野、拓宽历史的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目标。(2015 年北京卷)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 ,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 ,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
7、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解题思路】【要点解密】辫子在中国历史上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它是民族关系的象征,也是政治倾向性的表现,惟其如此,辫子给很多人带来了噩运。这是个小切口问题,从这一细微之处考查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也隐性的考查到怎么5对待传统的问题,命题者独具匠心。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考查历史知识,使试题具有极强的亲和力。(2015 年新课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502008 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1950 1995 2000 2008元旦 1 1 1 1春节 3 3 3 3劳动节 1 1 1 1国庆节 2 2 3 3星期日 1 1 1 1星期六 1 1 1清明节 1端午节 1中
8、秋节 1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参考答案】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回答的时候只需要针对一个方面进行回答即可,这就给我们同学很大的发挥空间。所谓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只要观点不偏,针对材料的分析准确,就能够得到分
9、数。根据图表,我们能够发现法定假日天数变多,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开始增多。这是最容易发现的变化,也是同学最好回答的。针对原因,我们用四个字概括“合理即可” 。所以这道题就看同学的发挥是否稳定,逻辑是否严密。【要点解密】这道题命题方式非常新颖,在新课标高考试卷中很少出现。回答时答案也是非常灵活自由,关键就是要看6学生的答题思路,答题语言规范性。回答的时候先列举出变化趋势,之后再解释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回答原因的时候要分点回答,并且联系教材所学知识,给出你想法的理论基础。做到言之有物,分数很容易拿到。考点二 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2016 年天津卷)1899 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
10、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世界市场的发展A B C D【解题思路】【要点解密】本题可以运用排除法,近代中国科技水平明显落后,仅凭引进外国科技也不能说明中国自身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这样轻易排除;再结合题干中时间信息“1899 年” 。而在此前的 1898 年戊戌变法发生,推动政治近代化,因此可排除,至此可判断 C 正确。 (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
11、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2016 年海南卷)1949 年 12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署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 ,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7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解题思路】【要点解密】本题以社会史观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新中国新闻事业的理解和认识,材料脱离教材,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12、新中国建立后,逐步建立了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新闻宣传就是服务于政权本身的。本题以社会史观为指导思想,凸显出历史试题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现实的功能。近几年全国和各地方试卷考查社会史观的试题比较多,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要关注新史观。(2015 年上海卷)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A.民报 、 时务报B 民报 、 天演论C 天演论 、 时务报D 海国图志 、 天演论【解题思路】【要点解密】本题以清末学堂书报的不同政见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近代思想潮流演
13、进的理解。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即“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体现的是三8民主义思想;“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是维新派梁启超的思想。基础性是高考上海卷命题的一贯的风格,平时复习备考时要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熟练准确。考点一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1908 年的图画新闻刊出了以下这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节录)。由此可见,当时A女性地位得以提高B司法较为民主公正C社会治安状况不佳D婚姻观念已趋进步【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女性的社会交往仍然受到官方限制,故 A 错误;官员审判仅凭审讯和推论,没有体现司法民主与公正,故 B 错误;C 项材料无
14、从体现;据材料可知,婚姻自主观念对青年已有影响,故选 D。 8下表反映了近代上海交通业的发展和变迁,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注:1889 年数据系三天平均,1926 年数据为两天平均,所通行的车辆中货车未被计入。A人们在上海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是汽车B上海的畜力交通已为电气化交通所取代C人力车是上海唯一沿用下来的交通工具9D人力车的大量存在阻碍公共交通的发展【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表中的数据与选项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的人群外出首选的交通工具不同,A 项说法不准确,排除;取代畜力交通的不仅有汽车,还有人力车,B 项说法不严谨,排除;分析表中信息可知,1
15、926 年马车、马、轿子的数量都为零,说明人力车是唯一被沿用下来的交通工具,C 项正确;D 项说法错误,排除。9晚清时期,随着新事物的出现,中国传统年画内容也有所变化。淞沪铁路开通后,苏州铁路火轮车公司开往吴淞年画就曾流行一时。这反映了A苏州最早修筑近代铁路B人们对新式交通的普遍接受C铁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观念D近代工业文明最易被接受【答案】B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自行拟订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 论题:近代中国交通工具逐渐走向
16、近代化。阐述: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工业文明和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政府政策的影响,城市土地面积的扩大、人口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交通工具逐渐消失,新的交通工具逐渐出现,交通工具的动力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人力、畜力到机械力(内燃机、电力)的变化,使交通工具逐渐走向近代化,与世界文明逐渐接轨。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10【解析】本题以表格的形式展现了 1889 年、1926 年上海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意在考查考生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对材料论题的概括一
17、定要准确,要根据材料信息分析交通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据此可提炼出论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阐述时要注意史论结合。考点三 大众传媒的变迁11电报为近代重要通信手段之一,直到 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对电报还持反对态度。1874 年日本侵略台湾,沈葆桢指出:“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1881 年,李鸿章以“电报实为防务必需之务”架设了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中法战争爆发后,左宗棠奏请铺设江宁至汉口的电报线,1884 年完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沈葆桢最早在台湾架设电报线B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已创设无线电报C近代电报业因军事需要而产生D近代电报业不具有商业用途【答案】C1218
18、90 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人蔺茉制造“风舟”的新闻。一位中国画师据此画出“带有 4 只鸟翼的船”发表在点石斋画报上(如下图)。对上述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这则新闻是假的B飞机制造技术传入中国C该画报以传播先进科学技术为宗旨D报刊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的作用11【答案】D【解析】据材料内容无法判断出这则新闻的真伪,故 A 项错误;飞机发明于 20 世纪初,材料中的时间是“1890 年”,故 B 项错误;材料只说明该报纸刊登出一幅画,无法说明该画报以传播先进科学技术为宗旨,故 C 项错误;点石斋画报刊登“带有 4 只鸟翼的船”的画,说明报刊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的作用,故 D 项正确。 诞生前的自己吗?一文中说:你可以看到许多人反对“持续插入式”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网络和社交媒体让我们觉得更不快乐,注意力分散,甚至变得更疯狂。退出 Twitter 和 Facebook (社交软件)似乎成为一种趋势,甚至出现了官方的“退出 Facebook 日”。材料反映了互联网A对人们的生活没有积极意义B极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C以经营社交软件为主要内容D产生的消极影响应引起重视【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