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蚌埠铁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高 三 生 物一、选择题1. 下列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酶和核酸都是含有 N 元素的生物大分子B. 蛋白质、核酸、淀粉和脂肪都是多聚体C. 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D. 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答案】A【解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 RNA,核酸包括 DNA 和 RN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四种,核酸是由 C、H、O、N、P 五种元素组成,因此所有酶和核酸都是含有 N 元素的生物大分子,A 正确;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
2、称为单体的多聚体蛋白质、核酸、淀粉是多聚体,B 错误;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错误;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D 错误。2. 胰岛素原(一条 86 肽盘曲折叠而成)是胰岛素的前体物质,是由一个胰岛素基因编码而成,而胰岛素又是由 A、B 两条肽链组成总共 51 个氨基酸。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基因的两条 DNA 单链都能编码 A、B 两条肽链B. 沸水浴加热之后,胰岛素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也断裂C. 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与空间结构无关D.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胰岛
3、素的合成,是以胰岛素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转录形成 mRNA、再以该 mRNA 为模板通过翻译形成胰岛素原,形成的胰岛素原经过剪切加工成为构成胰岛素的 A、B 两条肽链,即 A、B 两条肽链是由胰岛素基因的一条链编码的,A 错误;沸水浴加热之后,胰岛素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充分伸展并未断裂,B 错误;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C 错误;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不具有空间结构,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在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修饰,才能形成具有活性的胰岛素,D 正确。 - 2 -3. 诺瓦克病毒是引起机体发生急性腹泻的一种单链 RNA 病毒,
4、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 组成该病毒的碱基种类及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5、8B. 该病毒内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为 4 种C. 该病毒可以利用自身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D. 被该病毒感染的主要对象的细胞中既有 DNA,也有 RNA【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该病毒含有的核酸为 RNA,因此组成该病毒的碱基种类及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4、4,A 错误;RNA 彻底水解的产物为 6 种,即磷酸、核糖、4 种碱基,B 错误;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核糖体,是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自身蛋白质,C 错误;被该病毒感染的主要对象的细胞中既有 DNA,也有 R
5、NA,D 正确。4. 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 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B. 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C. 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象,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 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开大光圈或换凹面反光镜【答案】B【解析】还原糖与斐林
6、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才会生成砖红色沉淀,A 错误;小麦叶片因含有叶绿体而呈现绿色,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产生干扰,甲基绿使 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因此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B 正确;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象,C 错误;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所以要将视野调暗以增加对比度,可以通过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来实现
7、,D 错误。5. 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 3 -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上述材料能够说明( )A.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数量越多B. 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 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与细胞膜上的黑色素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可知内皮素只有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来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8、。故选 C。【考点定位】细胞膜的功能和成分【名师点睛】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 、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传递)和高等植物之间的胞间连丝。6. 溶酶体具有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的功能,其水解酶的最适pH 在 5.0 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 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C. 溶酶体内的 H 的浓度比细胞内其他部位高D. 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答案】D【解析】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化学本质
9、是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A 正确;溶酶体在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因此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B 正确;溶酶体内的 pH 在 5.0 左右,而细胞质基质中的 pH 在7.0 左右,所以溶酶体内 H 的浓度比细胞内其他部位高,C 正确;溶酶体是“消化车间” ,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因此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有分解作用,D 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来源(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熟记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来源并从题意中提取关键信息(如其水- 4 -解酶的最适 pH
10、在 5.0 左右) ,即可对各选项进行分析解答。7.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B. 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C. 与汗腺细胞相比,胰腺腺泡细胞的核孔数量较多D. 核仁与细胞质中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答案】A【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 错误;核孔是蛋白质和RNA 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B 正确;与汗腺细胞相比,胰腺腺泡细胞的分泌物中含有分泌蛋白,而合成分泌蛋白的直接模板 mRNA 是在细胞核内形成后,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与此功能相适应,胰腺腺泡细胞的核孔数量较多,C 正确;核仁与某种 R
11、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 正确。8. 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 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C. 该实验常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是因为有紫色中央大液泡D. 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答案】A【解析】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 正确;在“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质壁分离的前后可以对照,质壁分离过程和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也可以对照,所以本实验有对照,B 错误
12、;该实验常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该细胞内有紫色的中央大液泡,C 错误;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会使细胞由于大量失水而死亡,不会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 错误。9.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细胞膜的选择透性将降低B. 能分泌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内质网比较发达C.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D. 除去细胞膜上的糖链,细胞膜的识别能力将下降【答案】C- 5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可以消耗能量转运细胞所需要的物质或排出不需要的物质,呼吸抑制剂抑制了细胞呼吸,影响了能量的产生,故 A 正确。固醇类激素属于
13、脂质,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场所,故 B 正确。细胞膜上的受体在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时一般都需要但植物的胞间连丝不需要受体,故 C 错误。细胞膜的糖链和蛋白质形成糖被具有识别能力,故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辨析能力。10. 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以图中甲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进行B. 组成细胞膜的 A 通常不是静止的,B 通常是静止的C. 胆固醇跨膜运输以甲的方式进行是因为 A 物质的缘故D. 离子跨膜运输方式都如图丙【答案】C【解析】题图显示
14、:甲物质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代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乙物质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代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丙物质进入细胞是从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代表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综上分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以图中乙物质所示的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A 错误;A 是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B 是载体蛋白,可以运动,不是静止的,B 错误;胆固醇属于脂质,其跨膜运输是以甲所示的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是因为 A 物质的缘故,C 正确;离子
15、跨膜运输方式,有的如图丙所示,有的如乙所示,D 错误。【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识图辨别能力,难度稍大。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几方面考虑。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 6 -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下列有关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但有酶的存在B. H2O2酶催
16、化 H2O2分解的反应适合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 运用淀粉酶、蔗糖、淀粉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结果可用碘液检测D. 真核细胞内合成的酶都要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糖体和细胞核,不能合成酶,但是有酶的存在,A 正确;H2O2 在加热的条件下也会被分解,因此不适合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 错误;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C 错误;有些胞内酶不需要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12. 如图所示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
17、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 若 a、b、c 表示酶的浓度,则 abcB. 若 a、b、c 表示 pH,则 cbaC. 若 a、b、c 表示温度,则一定是 abcD. 若 a、b、c 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 cb 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中 a 的反应速度最快,其次是 b,最后是 c,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 a、b、c 表示酶的浓度时,abc,故 A 正确;若 a、b、c 表示 pH,在达到最适 PH 之前,则是 abc,在达到最适 PH 之后,abc,故 B 错误;若 a、b、c 表示温度,不一定是 abc,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是 abc,但在达到最适温度
18、之后,- 7 -abc,故 C 错误;若 a、b、c 表示温度,则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后,abc,故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3. 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A. 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B. 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
19、葡萄糖C. 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D. 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气的消耗量较大,表明丙酮酸在线粒体氧化分解;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气的消耗量较小,表明线粒体不能氧化分解葡萄糖,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气消耗量又较大,表明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综上所述,ABC 正确。该实验没有表明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水是在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的,D 错。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20、的网络结构能力。14. 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B. 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丙和丁合成明显增加C. 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 缺 Mg 将会使甲和乙的含量降低【答案】D- 8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叶绿素、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A 错误;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绿素和叶绿素因低温部分分解使其含量降低,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增加,B 错误;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C 错误;Mg 是叶绿素
21、合成的原料,缺 Mg 会使叶绿素的合成受阻,将会使甲所示的叶绿素和乙所示的叶绿素的含量降低,D 正确。15. 在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长势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和光照以及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室内的 CO2含量,结果如下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 。时间 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甲种植物( mgL1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乙种植物( mgL1 )150 110 75 50 30 18 8 8 8 8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在 025 m
22、in 期间,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CO2浓度B. 在 025 min 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都逐渐减小C. 在 3045 min 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仍然在进行光合作用D. 上表数据说明,甲植物固定 CO2的能力比乙植物强【答案】D【解析】测量玻璃室内的 CO2含量反映的是实际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含量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含量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 025 min 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随玻璃室内的 CO2含量的逐渐减少而逐渐减少,说明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CO2浓度,A 、B 正确;在 3045 min 期间,甲
23、和乙两种植物所处的玻璃室内的 CO2含量保持稳定,但乙种植物所处的玻璃室内 CO2含量低于甲种植物所处玻璃室内的 CO2含量,说明此时的实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即甲、乙两种植物仍然在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 CO2的能力强,C 正确,D 错误。【点睛】本题以表格数据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9 -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玻璃室内的 CO2含量反映的是实际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含量与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含量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在此基础上,依据“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结合题意并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
24、据,找出数据、现象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6. 细胞周期包括 G1期、S 期、G 2期和 M 期,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 M 期B. 将细胞培养在含 3H 标记的胸苷的培养液中,一次分裂结束后,子细胞核中含 3H 的 DNA占总 DNA 的 50%C. S 期可发生基因突变,M 期可发生基因重组D. 若在 G2期加入 DNA 合成抑制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答案】D【解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细胞分裂过程中 G1期和 G2期进行旺盛的蛋白质合成,因此核糖体功能最活跃
25、的时期是 G1期和 G2期,A 错误;将细胞培养在含 3H 标记的胸苷的培养液中,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中的 DNA 分子复制了一次,依据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子细胞核中含 3H 的 DNA 占总 DNA 的 100%,B 错误;S 期进行 DNA 复制,可发生基因突变,但 M期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 错误;由于 DNA 合成(复制)在 G2期之前的 S 期,若在 G2期加入 DNA 合成抑制剂,则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D 正确。17. 下列对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B
26、. 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种类、数目改变的结果C. 从蛋白质角度分析,是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D. 从核酸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C【解析】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差异的过程,A 正确;亚显微结构水平就是细胞器水平,细胞的功能与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B 正确;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C 正确;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分化- 10 -【名师点睛】细胞的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
27、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分化导致的稳定性差异一般是不可逆转的。18. 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 y) ,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 d)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 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 4 种正常配子B. 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共自 4 种C. 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 1 种D. 若让 F1中的灰色短尾
28、雌雄鼠自由交配,则 F2中灰色短尾鼠占 2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可知,该对黄色短尾可用 YD 表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 4:2:2:l 的比例实际上是 9:3:3:1 的变形,由此可确定,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解:A、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YY 或 DD 都导致胚胎致死) ,因此亲本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 YyDd,它能产生 YD、Yd、yD、yd 四种正常配子,A 正确;B、已知 YY 或 DD 都导致胚胎致死,所以 YyDd 相互交配产生的 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有YYDD、YYDd、YyDD、Y
29、Ydd、yyDD 共 5 种,B 错误;C、因为 YY 或 DD 都导致胚胎致死,所以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 YyDd 一种,C 正确;D、F 1中的灰色短尾的基因型为 yyDd(yyDD 胚胎致死) ,它们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有yyDD、yyDd、yydd,比例为 1:2:1,其中 yyDD 胚胎致死,所以只有 yyDd、yydd 两种,其中 yyDd(灰色短尾鼠)占 ,D 正确故选: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19. 位于常染色体上的 A,B,C 三个基因分别对 a、b、c 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 F1 ,F1测交结果为 aabbcc:AaBbC
30、c:aaBbcc:AabbCc =1:1:1:1,则下列正确表- 11 -示 F1基因型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测交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 aabbcc 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 abc,因此 F1(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bc、ABC、aBc、AbC,并且四种配子比例相等,四种配子可以看出,A 和 C 基因、a 和 c 基因连锁,即对应图中 B故选: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20. 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 A、 a 控制,基因型 AA 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 a 为小花瓣, aa 的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
31、因 B、 b 控制,基因型为 BB 和 Bb 的花瓣是红色, bb 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以基因型为 AaBb 与 Aabb 为亲本进行杂交,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子一代共有 6 种表现型 B. 基因 A 对基因 a 完全显性C. 子一代黄花植株中纯合子占 1/3 D. 子一代植株中 B 的基因频率为 2/3【答案】C【解析】由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可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为 AaBb 与 Aabb 为亲本进行杂交,在 F1中,AA(大花瓣)Aa(小花瓣)aa(无花瓣)121,Bb(红色)bb(黄色)11,所以子一代共有 5 种表现型,A 错
32、误;因基因型 AA 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 为小花瓣,所以基因 A 对基因 a 属于不完全显性,B错误;子一代黄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bbAabb12,其中纯合子占 1/3,C 正确;在 F1中,Bb 和 bb 植株各占 1/2,依据“1 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 杂合子的频率”可知,子一代植株中 B 的基因频率为 01/21/21/4,D 错误。21. 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12 -A. 甲、丙两细胞都能发生基因重组B. 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C. 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D. 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
33、甲、乙、丁【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甲病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A 正确;图中四个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 正确;乙丁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C 错误;甲、乙两细胞的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分别是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丁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所以甲、乙、丁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细胞,D 正确。22. 人体细胞有 46 条染色体,其中 44 条常染色体和 2 条性染色体。下列叙述中不
34、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中来自祖父、祖母的各占 1/4B. 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C. 女性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来自祖母D. 男性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来自祖父【答案】A【解析】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是随机的,人体的常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般来自母方,但是不能确定来自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的比例,A 错误;人体细胞中的 23 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B 正确;女性的两条 X 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父方的 X 染色体来自祖母,C 正确;男性的 Y 染色体来自父方,父方的Y 染色体来自祖父,D 正确。23. 摩尔根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
35、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发现 F1全为红眼,F 2有白眼雄果蝇,请问最早能判断白眼基因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A.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 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 11B. 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比例均为 11C. F1雌雄个体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D. 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13 -【答案】C【解析】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 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 1:1,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A 错误;F 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红眼
36、和白眼,且比例 1:1,这属于测交类型,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B 错误;F 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C 正确;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但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D 错误。24. 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 r)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 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 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 为白眼残翅下列
37、叙述错误的是( )A.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B.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 Xr的配子占 1/2C. 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3/16D. 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 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F 1的雄果蝇中出现白眼残翅雄果蝇(bbX rY) ,因此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BbXrY,A 项正确;母本 BbXRXr产生的配子中,含 Xr的配子占 1/2 ,父本 BbXrY 产生的配子中,含 Xr的配子占 1/2,因此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 Xr的配子占 1/2 ,B 项正确;F 1出现长翅雄果蝇(B_X -Y)的概率为 3
38、/41/23/8 ,C 项错误;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在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加倍,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bbbbXrXrXrXr,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bbXrXr,D项正确。25. 人的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14 -A. 由于 X、Y 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故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B. 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C. 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情况可能不同D. 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答案】B考点
39、: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二、非选择题题26. 图甲是细胞内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表示生理过程,A、B、C、D 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图乙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 CO2释放量和 O2吸收量的变化。图丙通过液滴的移动判断气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甲中没有 ATP 生成的生理过程是_(填数字) ,A 物质表示_,C 物质可用_检测。(2)图乙中,氧气浓度由 d 逐渐变为 a 过程中,线粒体内 A 物质氧化分解的速率将会_。(3)若氧气浓度为图乙中 C 点,图丙中的液滴将向_移动(不考虑气体在水中
40、的溶解),其移动的数值表示在此浓度下_。【答案】 (1). 、 (2). 丙酮酸 (3).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4). 降低 (5). 右 (6). 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 CO2释放量和 O2吸收量之间的差值- 15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过程图和柱形图,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的熟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准确定位甲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名称和数字所指代的生理过程,依据乙图中不同氧浓度下 CO2释放量和 O2吸收量数值的大小明辨细胞呼吸方式,知道图丙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由装置内气体压强改变引起。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围绕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知识对各
41、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1)分析图甲可知: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均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其中、所示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 ATP 生成。A 物质表示丙酮酸,B 物质为H,C 物质为酒精,D 物质为乳酸,其中 C 所示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 (2)图乙中,氧气浓度由 d 逐渐变为 a 过程中,O 2吸收量逐渐减少,说明有氧呼吸逐渐减弱,因此线粒体内 A 物质所示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速率将会降低。(3)图乙中 c 点,CO 2的释放量大于 O2的吸收量,该植物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导致图丙装置中的气体压强增大,液滴将向右移
42、动,其移动的数值表示在此浓度下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 CO2释放量和 O2吸收量之间的差值。27. 某生物实验小组将某种绿色植物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 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1)该绿色植物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其原因是_。(2)若昼夜不停进行光照,则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_。若每天交替进行 12 小时光照、12 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 35的条件下,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3)该实验小组在提取与分离该植物的色素过程中,偶然发现其缺失叶黄素色素带。缺失该条色素带的植株主要
43、对_光的吸收能力减弱。为了研究缺失该色素带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两植株的 CO2吸收速率,结果如下表。- 16 -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更加适合在强光下生活的是_(填“甲”或“乙”)植株。当光照强度为 10klx 时,植株甲的光合作用速率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植株乙;当光照强度为 25klx 时,植株甲积累的葡萄糖的量约为_mgm -2H -1。【答案】 (1). 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强 (2). 25 (3). 12 小时光照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 12 小时黑暗中消耗的有机物少 (4). 蓝紫 (5). 乙
44、 (6). 小于 (7). 4.7【解析】试题分析:光照下吸收的 CO2速率表示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黑暗中释放的CO2速率表示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速率。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出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25达到最大值。(1)黑暗中 CO2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可能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与呼吸作用有关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2)光照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则判断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应根据净光合速率判断,光照下 CO2的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由表格中数据可知,25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大,是
45、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温度在 35时,12 小时光照吸收的 CO2量为 123=36,12 小时黑暗释放的CO2量为 123.5=42,光照下吸收的 CO2量小于黑暗中释放中的 CO2量,说明该植物在温度均保持在 35时不能正常生长。 (3)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缺失该条色素带的植株主要对蓝紫光的吸收能力减弱。光照强度为 0 时 CO2释放速率为呼吸速率,有光照时,CO 2的吸收速率为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表格数据可知,在相应温度下甲植株的总光合速率小于乙植株,说明乙植株更适合在强光下生活。光照强度为 10 klx时,甲、乙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乙植株的呼吸速率
46、大于甲植株,说明甲植株的总光合速率小于乙植株。光照强度为 25klx 时,植株甲积累的 CO2的量为 6.9mgm-2h-l,根据关系式:C 6H12O66CO2,换算成葡萄糖的量约为(1806.9)/(644)=4.7mgm -2h-l。28. 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 D、d 表示,后者用 F、f 表示) ,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7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
47、为_。(2)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 和无毛黄肉 C 的基因型依次为_。(3)若无毛黄肉 B 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若实验 3 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答案】 (1). 有毛 (2). 黄色 (3). DDff、ddFf、ddFF (4). 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5).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解析】试题分析:以题意和三组杂交实验中的“亲代的表现型和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切入点,推测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进而推知亲代、子一代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题中信息,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进行相关
48、问题的解答。(1)由实验一:有毛 A 与无毛 B 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毛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由实验三:白肉 A 与黄肉 C 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颜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一中的白肉 A 与黄肉 B 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为 1:1”可判断黄肉 B 为杂合的。(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 和无毛黄肉 C 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 B 的基因型为 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FF:ddFf:ddff1:2:1,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三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为 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29. 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变化,模板链某片段由 GTC 突变为 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