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第4课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艺课件.pptx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943345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56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第4课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艺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第4课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艺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第4课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艺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第4课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艺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第4课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艺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和科技文艺第4课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思维导图】,一、专题主线主线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 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主线二 科学技术: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应用上服务于

2、农业生产和大型工程,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于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主线三 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二、真题再现 1(2018全国卷T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先秦墨子科技。,【解题思路】墨子中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杠杆原理”“声音传

3、播”“小孔成像”的记载或论述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平常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A错: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其他学派的思想。B错:“完整”说法与史实不符。D错: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经典,墨家多来自社会下层,其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故墨子不可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C,2(2016全国卷T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4、解题思路】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奠基,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不是孔子编订,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A项中五经是孔子自己整理的典籍,而论语是空子弟子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五经的话可以很简单的排除掉。B项中“背离”这两个字,和儒学的传统和发展历程是不符合的。D项儒学由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断绝,断绝不符合历史事实。,C,3(2015全国卷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

5、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

6、),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解题立意】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孔孟儒学思想、宋明理学、唐代的儒学复兴韩愈的儒学认识、维新思想康有为的儒学认识、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解题思路】第(1)题,结合孔孟的思想主张和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说明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结合程颐

7、、程颢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概括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第(2)题,韩愈和康有为都对汉代以来的儒学提出了质疑,都尊崇孔子之道;韩愈复兴儒学针对的是佛教和道教盛行,康有为利用孔子的目的是宣扬维新变法思想,两者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第(3)题,运用辩证的态度、继承发展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3)应理智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

8、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4(2014全国卷T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题思路】通过材料可看出道教、佛教在唐代的政治地位都发生过变化,而儒学相对稳定,故C正确。宗教的兴亡不是由皇帝的好恶决定的,故A不正确。题干材料仅涉及“儒道释”三教比较,未能反映出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故B不正确。佛教的社会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9、D不正确。,【解题立意】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地位的变化。,C,5(2014全国卷T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A项不是新认识;B、C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张。,【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

10、理学程朱理学。,D,6(2014全国卷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

11、应星评传等,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12、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解题思路】解答关键:找到中西科技不同的比较点,并结合社会环境加以分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可归纳出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依据信息“牛顿自幼喜欢钻研科学”,对比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可归纳出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是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结合中西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宋应星、牛顿的个人经历,分析他们的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第(2)问,科学技术是否能够发挥出巨大

13、的威力,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三、考纲解读 【考纲分析】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突出考查先秦儒学的思想主张,同时考查从先秦儒学及与后世儒学的

14、比较出发,认识先秦儒学的地位及时代特征,并分析其社会根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主要考查汉代儒学的内容和影响,注意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3)宋明理学主要考查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容,结合理学的内容分析其社会影响,关注不同时代儒学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主要考查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时代背景。,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对古代中国科技和近代西方科技的特点做对比,并分析导致其不同特点的原因。(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主要考查汉字、书画和文学作品不同的时代特色,并结合时

15、代背景分析其成因。,【核心考点】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儒、墨、道、法等学派以民本、德治、和谐、法治等思想为核心,提出了各自的治国理念。如儒家推崇人治、礼治、德政、仁政,强调道德感化,重视以民为本;法家提倡法治,强调法与权威的震慑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墨家提倡“兼爱”“非攻”等。,考点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 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

16、施)官方化(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思辨化(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1先秦至秦汉时期:文学方面的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就是汉赋;商朝的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文字;科技方面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2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方面,出现总结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齐民要术和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及思想感情的民歌,如敕勒歌等。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大数学家祖冲之、书圣王羲之、著名画家顾恺之此时出现在南方,反映了南方社会相对安定。,3隋唐时期:科技和文学

17、艺术全面繁荣,兼收并蓄,领先世界。中华文化泽被东西,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进步,是“中华文化圈”的源流。4宋元时期:反映市民阶层需要和文人意趣的文学艺术形成并获得大发展;科技领先世界,并不断外传,促进西方向近代社会的转型。5明清时期:古典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处于总结阶段,但并未产生近代自然科学;市民文化进一步发展,文学、艺术出现平民化、世俗化倾向,具有较高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课堂演练】 1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应是 A孔孟的仁义之道 B老子的辩证思想 C韩非

18、的重刑理论 D墨子的非攻主张 解析:A选项属于儒家思想,与材料“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不符,故A项错误;B选项属于道家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材料“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慈惠廉爱”“无文学”可知是法家重刑罚的法治思想,这一思想违背了人性,因而“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故C项正确;D选项属于墨家思想,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材料“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不符,故D项错误。,C,2宋朝,理学家以思辨性的哲理否定了先前儒学较为粗糙的“天命”观和“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完成了自宋初以来思想家们致力于建立一种直接把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

19、统一起来的哲学体系的尝试。宋代理学这一“尝试” A实现了道德、礼教与生命信仰的合一 B使四书五经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C使理学背离了世俗化趋势 D表明儒学对其他文明的排斥 解析:根据材料“一种直接把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统一起来的哲学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了道德、礼教与生命信仰的合一,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合称“四书五经”,材料并没有体现二者地位平等,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发展后期逐渐出现了世俗化趋势,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故D项错误。,A,3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A.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 B.古代

20、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 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解析: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而不是服务于贸易,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仪器,是当时人为了采玉的需要而发明的,清朝早期的象牙罗盘与战国司南相比较,其原理与功能大抵相似,说明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和稳缓性(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缺乏发展的动力),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科技在明清之前领先世界,明清之后逐渐落后,故C项错误;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是在明清时期,不能解释战国到清朝早期古代科技稳缓性的特点,故D项错误。,B,图一 战国司南 图二 清朝早期象牙罗盘,四、典例

21、精析 【经典例题】 1(2015全国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儒家学者在批评现实政治时,以夏、商、周三代“圣世”作为对现实的评判标准,以尧、舜作为专制君主的榜样,但儒家的精神实质并非返古,而是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政治与社会的追求,这影响了后世儒者的价值观念。故C项正确,D项错误。儒家学者的上述主张虽然充满了理想化的色彩,但他们对现实政治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进行社会变革,造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A、B两

22、项错误。,C,2(2015海南卷)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A位发生动摇,解析:儒家与道教、佛教的相互影响与发展是教材上已经讲述的内容,其中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已经互相吸收乃至渗透,不能说宋代才开始出现合流,故而B项错误。古代中国,虽然佛道二教在特定时期有着很大影响,但是从来没有撼动儒学的统治和主流地位,因此C、D不正确。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一直面临着知何适应中国社会的问题,宋代僧人强调佛教“治心”,与儒学殊途同

23、归,正是主动适应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鲜活例子,因此A项正确。,A,3(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社会对艺术的评判不是由皇帝的好恶决定的,A项表述过于绝对,可排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这一表述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王羲之的

24、书法成就很高,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同时他的书法有“丈夫之气”“尽善尽美”,符合时代要求,说明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出朝代更替,故D项错误。,C,【变式提升】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都主张“礼”“法”并用,解析:儒家更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道家更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故B项错误;儒家

25、和墨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法家强调人与法的和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杂家强调人与国家的和谐,故C项正确;主张“礼”“法”并用的是儒家,故D项错误。,C,2朱子家训中有言:“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材料体现了 A宋代士人的道德观念增强 B人臣为君父的“忠”的理学思想 C朱子强调社会责任感 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对读书人的科举态度有所影响,解析:解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C项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C,3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

26、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 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 C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 D多用于表达政治观念,解析:题干中中国山水画“呈现出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说明中国画注重写意与神韵,并非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故A项错误;中国画注重神似而非形似,并不是展现真实的艺术,故B项错误;中国山水画的整体特征与政治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C,五、课堂检测 1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这反映了当时 A.百家争鸣的结束

27、B.思想兼容的走向 C.国家统一的实现 D.各种学派的诘难,解析:百家争鸣的结束是在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收录了各家学说”能够体现各家思想兼容的特点,故B项正确;国家统一的标志为秦朝的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各学派之间的斗争,故D项错误。,B,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解析:董仲舒认为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活的责任,反映出君主应重视百姓,体现了民本思想,

28、故A项正确;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君主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百姓提供生活来源,不是借助神权保护环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没有涉及儒学地位的内容,故D项错误。,A,3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解析: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君臣职责是

29、为民谋利,顾炎武则认为君主及其官吏应该尊重百姓,不应该对百姓横征暴敛以保证自己的享乐,这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传承,材料中并未提及经世致用,故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有本质区别,西方启蒙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B项错误;黄宗羲与顾炎武的主张是对儒家思想精华(民本思想)的传承,故C项正确;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C,4“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劝)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材料表明 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 D词的风格

30、属于浪漫主义文学,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兴起,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文学走向颓废,故B项错误;题干中“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劝)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说明词的发展与城市商业的兴起有关,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风格,故D项错误。,C,5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解析:材料体现汉字的文化凝聚力,故A项错误;各地文字并非完全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语言的多样性而是文字的凝聚力,故C项错误;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故D项正确。,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