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943385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甘肃省临夏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一历史(卷面分值: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象宫室屋宇之形, “ ”可能表示A. 青铜兵器B. 铁制农具C. 祖先牌位D. 皇帝宝座【答案】C【解析】“宗”强调敬族敬先,所以可能表示祖先牌位,而和青铜兵器、铁制农具、皇帝宝座均无关系,只有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2.汉书记载:(秦朝)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

2、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 ”这说明秦朝A. 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B. 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C. 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D. 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2县”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县制;“十里一亭,亭有长” “乡有三老、有秩、蔷夫、游徼,三老掌教化” ,县级以下,又设有乡、亭、里等行政单位,从中可以看出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了比较严

3、密的地方管理体系。材料涉及的是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并没有提及皇权、中央体制,B、C 项均可排除;地方行政机构的划分并不是等级制度,D 项也不对;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易错警示】本题考查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划分。秦始皇把全国分为 36 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县设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 、 “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从上到下依次为郡、县、乡、里等。3.“(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

4、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 ”这表明三省六部制A. 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 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C. 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D. 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可知三省六部制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B 正确;A 是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影响,排除;封建社会时期,皇权至上,材料也无法体现“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C 错误;三省制是君主专制前提下的权力分配,谈不上真正的民主性,故排除 D。【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

5、政效率。4.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 ”这体现出:3A. 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B. 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C. 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 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仁宗认识到君主专制的过度强化易产生决策失误,不易更改,行政事务交给宰相处理,检察官可以直言其失,容易更改,这体现了其政治理性化色彩,故 B 项正确。A、C 两项说法错误;隋唐科举制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故 D

6、 项错误。5.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 明 清高层政区 州 行省 布政使司 省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加强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重要原因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A. B. C. D. 【答案】D4【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7、依据所学,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趋势就是中央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故第项表述错误,排除 BC 两项。从秦到元,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到元时形成行省制度,基本稳定下来,故第项说法不准确,排除 A。所以应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沿革特点6.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8、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既体现了中央的意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的舆论,在本质上体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B 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时代特征”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社会经济水平”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品中正制也是中央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有利于中央而非各地区人才的选拔,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

9、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 ,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7.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被公开处死后,朱元璋编撰了一系列皇谕钦训:臣诚录记录了 212 名违背君命的亲王、高官、皇族和宦者的名氏;相鉴记录了历史上 82 名“贤”相和 26 名“奸”相。朱元璋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A. 震慑官员B. 整治朝纲5C. 罢除丞相D. 强化君权【答案】D【解析】:朱元璋编撰臣诚录是想用反面教材来警示官员,防范官员作奸犯科,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治,所以本题选 D 项

10、。8.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程度随着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而不断强化,故 C 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发展。点评:本题为 2012 年全国高考课标卷试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代以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强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9.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A. 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B. 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 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D. 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描述的现象表明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原始直接民主方法,由于公民的道德休养的差异,在投票中出现以多数票而不是以6公正正义

12、或真理来判断,体现它的弊端,故 C 项符合;陶片放逐法是针对所有公职人员而不是仅仅对将领,故 B 错误;A 项与史实不符;D 项表述错误。所以答案选 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10.法国古典学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中写道:“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参与祭祀,他不能相信只有一个神”由此可知,当时雅典

13、的A. 民主政治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B. 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C. 良性的政党政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D. 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关系密切【答案】A【解析】通过归纳概括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强调了雅典公民对城邦的义务和雅典公民所受的约束,而自身权益却没得到应有的保护,故 A 项正确;从“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可判断出,根据城邦规定,雅典公民有义务在被抽中签时,捐献个人财产,但并不意味着财产实际被城邦所有,故 B 项错误;雅典的民主是直接民主,没有政党政治,故 C 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的关系,D 项错误。11.德国文学家歌德说,

14、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7材料“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说明罗马法是近代大陆的法律基础,故选 A;罗马法维系的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而欧洲近代是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所以罗马法不可能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排除 B;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制民主制度而非资产阶级民主,

15、排除 C;人类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说罗马法改革欧洲历史发展方向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 D。12.426 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A. 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B. 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C. 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D. 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

16、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可知,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在古罗马司法审判中具有法律效力,故 D 项正确;由材料可知,执法者自行选择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不是任意裁判,故 A 项错误;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就是法律,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的信息,故 C 项错误。13.18 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

17、当时的英国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D8【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某些名义权力,故 D 项正确;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并未完全剥夺,因此国王“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这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无关,故 A 项错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 B 项错误;18 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排除 C 项。14.“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

18、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A. 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B. 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C. 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D. 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是在 18 世纪中叶,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故 B 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要求,故 C 项

19、正确; D 项错在“解决了” ,不符合史实,故错误。【点睛】学生做材料题一定要依据材料,千万不可脱离材料做题。本题学生只需理解题干所述,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5.杨和平在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中写道: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 ,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光荣革命”是革命的倒退B. 国王“统而不治”是妥协的结果C. 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D. 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9【答案】B【解

20、析】从“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 ,可知妥协的结果是王权接受限制,故 B 项正确;从“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 ,可知“光荣革命”完成了革命任务,不是倒退,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内阁制的内容,故 C 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没有实权,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16.大多数的美国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约翰亚当斯认为:“民众的忌妒的呼声、猜忌、疑心、自负、傲慢、骄横、野心和某个地位优越者的暴躁” ,一旦被用来对付某个人,其结果必然是, “一群不受节制的乌合之

21、众的愤怒和狂暴,通过擅长蛊惑的专制者的暗中挑唆,就会爆发为各式各样的攻击、毁谤和怒火,往往以谋杀和屠戮而告终” ,其程度之可怕,在专制主义的历史上都是难有其匹的。为此美国实行了A. 议会制共和制B. 三权分立C. 精英政治D. 邦联制总统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意在强调只有“开国精英”们才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即强调要建立精英政治,美国不是议会制共和制,美国是联邦制而非邦联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

22、制的确立美国的精英政治【名师点睛】从当今的历史试题命制的潮流上来看,历史题目经常以文字材料或图片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解答,读懂材料是关键。需要考生提取材料的关键词或主旨信息,例如本题的材料就是很长,如果材料很长一定要读完,可以用划分层次、简化材料的办法提取主旨信息。17.华盛顿在 1787 年 3 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10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 废除君主

23、立宪制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1787 宪法是美国 1787 年制定并于 1789 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与“1787 年 3 月”时间信息不合,也就是说联邦制还没有建立,故 A 项排除;三权分立是政府权力的的分权与制衡,与题意无关,故 B 项排除;美国从未建立过君主制度,故 C 项排除;据所学可知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种松散的邦联体制,因此“彻底变革”就是要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故 D 项正确。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美国邦联制18. 1796 年 9 月 17 日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告别词中说:“我已经提醒你们,

24、在美国存在着党派分立的危险,并特别提到按地域差别来分立党派的危险。 ”这反映出华盛顿A. 预见到美国地域矛盾的危害 B. 认为南北分裂迫在眉睫C. 深受美国两大政党的排挤 D. 主张民权应有宪法保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华盛顿在告别辞中“特别提到按地域差别来分立党派的危险” ,说明他已经预见到美国地域矛盾的危害,故选 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1787 年宪法19.1875 年,法国议会以 353 对 352 票通过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

25、缝潜入的共和国” 。这反映出A. 总统行政权受到议会干涉B. 法国不适合采用共和政体C.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D. 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弱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 ,材料中总统与议会的身份和职衔被承认,故 A 项错误;1875 年,从法律上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材料中也表明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法国议会只以一票的优势确立共和政体及“戏称”等,充分说明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故 C 项正确;启蒙运动的中心国家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对法国影响最深刻,故 D 项错误。20.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 1793 年法国唯一的

26、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 “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三权分立B. 君主立宪C. 人民主权D. 法律至上【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又是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由平民大众组成,代表人民,而它同时又是权威机关,又是法庭可知,人民享有极大主权,C 项符合题意;三权分立是美国最早实行,建立起联邦制政府;由题干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可知,没有君主,所以不是君主立宪;题干没有体现法律至上的观点。由此分析 AB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C。21.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 1906 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

27、,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A. 社会秩序陷入混乱B. 专制体制臻于极盛C. 政府官员纪律松弛D. 军国主义弥漫社会【答案】D【解析】12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老鞋匠,打扮成少尉,打着皇帝的旗号迫使财务官员交出钱财,这说明了当时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极为浓厚,故 D 正确;统一后的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秩序较为稳定,故 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至上,因此专制体制极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 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官员的纪律松弛与否,故

28、C 错误。【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军国主义色彩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新课标高考的高频考点,其特点有,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军队在国家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军国主义色彩浓厚。22.依据 1871 年德意

29、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A. 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 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解读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代议制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如民主选举、分权制衡、政党政治等,据此分析选项内容可知 D 项正确;帝国立法权由联邦参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院制议会行使

30、,但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帝国议会完全处于从属地位;政府首脑宰相由皇帝任命;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这些体现德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色彩,故 ABC 排除。故选 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3.1895 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13的评述是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 “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举国听

31、于议院,势太偏重”体现出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这指的是英国,故 A 项错误;“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指的是“君权仍重”的君主立宪制,这是近代德国的政体,故 B 项正确;“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这是美国的三权分立,故 C 项错误;“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指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责任内阁形成前的特点,故 D 项错误。24. 思想家柏克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念:一种是“狂野的瓦斯,固定的气体”其释放出来的最终结果需要到“最初的激荡略微平静下来,等到溶液澄清,直到看到某种要比表面浑浊的泡沫动荡更深一层的东西时才能判断。 ”另一种自由是一种高贵的、由继承而来的自由, “它

32、带有一种堂皇动人的面貌,有一部家谱和显赫的祖先们,这是一种合理的而有气概的自由。 ”对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分别是指( )A. 法国大革命、 “光荣革命”B. 北美独立战争、英国议会改革C. 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D. 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前一种自由指的是轰轰烈烈、曲曲折折的法国大革命,后一种自由指的是充满着高贵的、充满王者之气的、没有流血冲突的宫廷政变,所以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只能分别是指法国大革命、 “光荣革命”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 “光荣革命”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材料解析

33、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其中 25 题 13 分,26 题 13 分,27 题 26 分。14)25.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到(位次)从必尊以世(世系)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荀子君子材料二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适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三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是哪

34、一种选官制度?分析荀子反对它的原因。(2)归纳材料二中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并结合材料三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答案】 (1)制度: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原因:选官不以品行为依据,只看出身(血缘) ;容易造成政治黑暗、混乱。(2)特点:历代沿用;不断完善(逐渐规范) ;趋于公平(公正) 。(3)作用:打击门阀士族(豪强宗法势力) ;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制度,“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到(位次)从必尊”体现了按血缘继承王位,属于世袭制;第二小问原因, “以世(世系)兴贤,虽欲无乱,得平哉”说明

35、荀子反对世袭制是因为靠血缘继承,容易造成政治黑暗,从这个角度来归纳分析。(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问特点,“历代踵行,行加修正”反映了历代没用和不断修正, “以适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体现了日趋公平公正,从这个角度来组织归纳。(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15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等信息概括归纳即可。整体分析:本题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为切入点,考查世官制、科举制等相关内容,问题简单,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

36、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变:总体上反映的趋势是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选官方式、标准、范围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形成一整套严密的选官制度,为中华帝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很早的时期起,血缘亲族关系纽带在希腊社会中就被打破了。公元前六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希腊城邦不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航海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迁入定居,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会中的血缘亲族组织。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材料

37、二 从秦朝建立到五代十国,宗族在封建国家的建立中不断被分解、变异。秦朝仍实选行“家天下”的政治统治,血缘亲疏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西汉文景期间,地方宗族开始利用宗族关系建立自治共同体,并逐渐发展为影响中央集权的强大集团。汉武帝时, “徙强宗大族,不得族居” 。东汉时,宗族以士族门阀形式持续到了魏晋。隋唐宗法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因其顽强生命力,并未完全排除于国家政治生活。由宋到清,宗法逐渐内化为主体政治结构的潜在因素,一改以往的贵族存在模式,将自身形态深入到民间基层,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组织群体,既维护了宗族的长治久安,也稳定了国家政治体制。摘编自王露中国古代宗族与臣民意识研究(1)根据

38、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血缘亲族组织削弱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角度,分析血亲组织变化对古代中国和雅典的不同影响。【答案】 (1)原因:克利斯提尼改革(梭伦改革) ;商品经济发展;航海贸易繁荣;外邦人定居。(2)特点:贯穿古代社会始终;与古代政治生活关系密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由显性到隐16性,由贵族存在模式深入民间基层;长期维护古代政治体制稳定。(3)影响:中国:血亲组织长期存在,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雅典:血亲组织不断削弱,为民主政体的确立创立了条件。【解析】(1)由材料“克里斯提

39、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 、 “商品经济的发展,航海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迁入定居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会中的血缘亲族组织” ,可见古代雅典血缘亲族组织削弱的原因可答为:克利斯提尼改革(梭伦改革) ;商品经济发展;航海贸易繁荣;外邦人定居。(2)由材料“从秦朝建立到五代十国,宗族在封建国家的建立中不断被分解、变异。 ”、“血缘亲疏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 “宗法逐渐内化为主体政治结构的潜在因素,一改以往的贵族存在模式,将自身形态深入到民间基层” 和“维护了宗族的长治久安,也稳定了国家政治体制。 ”,可见,血缘宗族在中国

40、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可答为:贯穿古代社会始终;与古代政治生活关系密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由显性到隐性,由贵族存在模式深入民间基层;长期维护古代政治体制稳定。(3)由材料“维护了宗族的长治久安,也稳定了国家政治体制。 ”,可见中国古代血亲组织长期存在,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而雅典血亲组织不断削弱,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这有利于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为民主政体的确立创立了条件。27.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

41、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国家与地方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17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

42、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材料三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43、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这种政体有何特点?(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体现了哪些原则?(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局限及意义。【答案】 (1)政体:君主立宪制。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虚君) ;首相主持内阁并对议会负责(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议会权力至上;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2)安排:确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原则:分权与制衡;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法治原则(3)局限: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意义:巩固了德国统一,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解析】【详解】第(1)问, “全新政体”根据材料一信息“

44、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宪制。 “特点” ,依据所学知识从国王统而不治(虚君) ,内阁并对议会负责,议会权力至上,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第(2)问, “精巧的制度安排” ,依据材料二信息“将国家与地方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得出:确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 “原则” ,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分18权与制衡、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法治原则等。第(3)问, “局限” ,依据材料三信息“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 “意义” ,依据所学知识从巩固了德国统一、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