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月清”试题高二(历史) (文)一、选择题(25 题,每小题 2 分)1.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陪审员A. B. C. D.2.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4.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A.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 B.秦国通
2、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 C.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D.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攻打南朝 .打击旧贵族的势力.与汉族通婚 D.进一步实行改革6.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是( )A制定俸禄制 B实行三长制 C迁都洛阳 D颁布均田令7.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 。 “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 B C D8.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 )北魏统一北方 民族融合 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 民族
3、矛盾尖锐- 2 -A. B. C. D. 9.北魏孝文帝能够实施改革政策,主要是因为( ) 。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 B. C. D.10.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11.王安石变法中的青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 B.
4、C. D.12公元前 340 年,秦国都城咸阳某客舍的老板收留了一位没有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结果两人都被以“奸人”罪论处。实施这种惩罚的主要依据是( ) 。A什伍制 B连坐制 C分异令 D塞私门之请13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 B C D 14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影响之一是世卿世禄制度的瓦解,符合此说法的选项是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 “尽地力之教”C “相地而衰征” D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高无所荣华”15北宋中期社会积贫积弱,政府以节约开支方式解决
5、“积贫”的措施有A青苗法 B均输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16能够体现王安石变法“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思想的措施是(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17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 。- 3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18公元 997 年,宋廷岁收 2200 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 11000 多万缗,收支却亏 1500 多万缗,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6、。A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B地主兼并土地,政府财政收入减少C采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机构臃肿 D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19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A急功近利 B动摇不定 C反对变法 D软弱无能20.梭伦之所以能够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最主要的原因是A.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B.梭伦曾带领军队夺回失地 C.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 D.贵族与平民斗争的结果21.公元前 8 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自于平民 奴隶 工商业奴隶主 外部城邦A B. C. D.22北魏孝文帝说:
7、“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23下列史料无法直接反映出北魏时期洛阳繁荣景象的是( )A “宫阙壮丽,列树成行” B “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C “京畿之内,路有行馑” D “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24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对社会发展共同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逐
8、步确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4 -25.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二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共 50 分 )26.(2016 全国卷 3)(12 分)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 398 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 “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
9、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4 分)27.(2016 新课标 1)(12 分)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
10、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 ,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 ,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 ,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 293 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
11、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 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6 分)28.(2015 全国卷 2) (12 分)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丈官年薪俸银 180 两,正七品知县 45 两,正九品官员 33 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通人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水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 “大州上县
12、,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 ;部分轴线“数倍于正赋” ,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6 分)29.(2014 全国卷 1) (14 分)材料 西汉建立后, “
13、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 。汉武帝时, 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 359“章” ,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 1000 多条, “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 ;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 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选 906 卷,770 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 ,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 20 篇、620 条、27600 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