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静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中期考试题(卷)历史(全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 6000 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 分封制受到冲击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诸侯不在勤王,这表明了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故 C 项正确;西
2、周后期周天子的权力就已衰落,周赧王属于东周,故 A 项错误;贵族政治彻底瓦解是在北宋,故 B 项错误;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制,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 。本题的现象是“勤王不成” ,这反映的实质是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严重冲击。2.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 (下图)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A. 天子B. 诸侯C. 士2D. 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诸侯”的大宗不可能是天子,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诸侯的爵位,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故 B 项正确;“诸侯”的大宗不可能是士,故 C 项错误;
3、“诸侯”的小宗是“卿” ,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比较项目 分封制 宗法制目的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内容特点(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2)诸侯义务:服从周王、镇守边疆、随从作战、纳贡述职(1)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2)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1)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王朝延续数百年(2)开拓了疆域(1)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
4、“世卿世禄”的特权(2)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关系 宗法孩子、分封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辅之以礼乐制度,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33.秦朝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公九卿制,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有误的是A. 丞相为百官之首,对百官进行监察,对皇帝负责B. 御史大夫是副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C. 九卿在丞相之上,分掌国务D. 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首的百官。丞相为“百官之首”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
5、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故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4.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 郡县官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 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C. 郡县官员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D. 郡县官员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答案】D【解析】秦朝的郡县制下郡守县令由中央和皇帝任免,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故 D 正确;郡县官吏对中央和皇帝负责,故 A 错误;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仍然由中央控制,故 B 错误;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并不能说明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
6、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故 C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郡县制的内容与作用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有学者指出,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 ”由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A. 强化君主专制B. 加强控制地方4C. 缓解民族矛盾D. 提高汉族官僚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要完
7、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说明行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故 B 正确 A 错误;C 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没有涉及 D。6.如下图所示,汉武帝这一规定A. 使相权得到了进一步削弱B. 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C. 使许多皇室宗亲离心离德D.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汉武帝时,规定诸侯王死后,必须把土地分封给所有子弟,令王国的土地分裂” ,由此可知这一政策是推恩令。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A 选项错误,本题涉及的是中央集权问题,不是君主专制问题;B 选项错在“消除”二字;C 选项不是主要目的和影响。点睛:在解
8、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认清楚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区别,把题目中涉及的问题搞清楚,不要将君主专制问题与中央集权问题混淆。本题涉及的是中5央集权问题,所以排除 A 选项君主专制问题的干扰,这样对解题有所帮助。7.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B.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C. 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治基础D. 打破特权垄断,推行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科举考试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这一制度把选拔
9、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材料中的“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可以看出,科举考试可以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治基础。故答案为 C 项。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民族融合,排除 A 项;科举制度是能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材料中的“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反映的是通过扩大入仕途径来加强统治基础,排除 B 项;科举制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 D 项。8.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 皇权不断加强C. 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D.
10、 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皇帝和大臣的关系从坐着奏事到站着奏事再到跪着,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6强化,皇权不断加强, B 项正确。 A 项突出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符合事实,但过于笼统,排除。D 项只是看到表面现象而已,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9.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材料中的“府”指的是( )A. 军机处 B. 内阁C. 唐中书省 D. 宋提点刑狱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雍乾后百八十年” ,故此项机构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故 A 项正确;内阁是明朝时期
11、设立,在雍正时期以后权力被架空,故 B 项错误;唐朝的中书省在明朝时即被裁撤,故 C 项错误;宋提点刑狱司是掌管刑狱之事,相当于现在的法官和检察官,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10.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包括A. 温杜德,男,40 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B. 麦克卡,男,28 岁,满腹经纶,文武全才,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C. 索斯丹,男,33 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D. 艾梵德,男,11 岁,雅典自由
12、民,公认的神童【答案】A【解析】本题设问雅典公民范畴的“男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雅典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公民资格,而广大的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故 A 项温杜德是公民,选 A。B 项麦克卡是外邦人,不属于公民,排除。C 项索斯丹是奴隶,不属于公民,排除。D 项艾梵德是未成年人,不属于公民,排除。11. 伯里克利曾承诺:“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即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下列规定最能证实这一承诺的是( )A. 各级官职均向公民开放而且以抽签方式产生7B. 运用“陶片放逐法”给予部落贵族势力以
13、打击C. 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D. 每个雅典人都有权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表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 项中“均向”的表述与伯利克里时代,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的史实不符,故排除;B 项应为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与题目中的人物“伯利克里”不符,故排除;D 项中“每个雅典人”的表述与雅典民主政治将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等排除在外的史实不符,故排除;伯利克里时代,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即“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即在政
14、治上湮没无闻” ,故本题应选 C 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12. 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这部法律A. 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人B. 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C. 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D. 适应了罗马共和国的发展需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作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庞大的罗马帝国是靠罗马法是治理的,材料是强调罗马法的作用稳固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强调罗马法的作用,而选项
15、 A 是强调罗马法的适用范围,不符合题意,排除;万民法不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十二铜表法才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万民法适应了罗马帝国而非罗马共和国的发展需要,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作用【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者是相反知识组成干扰8题肢,主要考查考生们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的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避免出现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的现象。13. 拿破仑时期的民法典以罗马法为蓝本,西方国家的陪审
16、制度、律师制度、某些司法原则均源于古罗马。下列表述符合以上论断的是( )A. 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的基础B. 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C.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D. 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突出强调拿破仑时期的民法典中的原则和制度源自于古代罗马法,说明罗马法对近代欧美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 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的影响14.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 1688 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
17、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 国家权力的重心彻底地由国王转至议会B. 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 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关键词是“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里的“革命性”自然是指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性。1688 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英国国家主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故选 A。B 项错误,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保留有君主,并非共和制;C 项错误,1689 年权利法案通过后,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并非光荣革命;D 项
18、是在 1832 年议会改革之后。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915.中新网报道,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英国政府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日本提供人道援助。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 )A. 英国女王今天仍可左右政府行为B. 英国女王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C. 英国政府是英国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D. 英国女王的哀悼只是个人行为,与国家无关【答案】B【解析】英国女王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权,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故 B 项正确;英王是“统而不治” ,没有实权,故 A 错误;C 中决策者应该是议会;英王代表英国,故 D 错误。16. “每个州
19、都印刷了自己的钞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每个州都开始自己征税国会没有钱支付军饷,也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 ”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宪法规定实行A. 联邦制 B. 共和制 C. 两党制 D. 总统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每个州都印刷了自己的钞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每个州都开始自己征税国会没有钱支付军饷,也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 这反映了在邦联制的弊端。结合所学,为克服邦联制的弊端。制定了1787 年宪法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 1787 年宪法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背景【名师点睛】邦联制和联邦制比较:第一,二
20、者的含义不同。联邦也称“联盟国家” 。是由若干成员单位(共和国、州、邦等)组成的统一国家,如现在的美国、德国、印度等。邦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达到军事、贸易或其他共同目的而形成的一种国家联合,如现代的欧盟、东盟等实际上就是邦联。第二,两者的范围不同。联邦的范围小,邦联的范围大,邦联之中有联邦,但联邦之中无邦联。欧盟中就包含了一些联邦国家,如德国。第三,两者的机构不同。联邦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中央政府,邦联无联邦的最高立法、行政机关,其主要机构是邦联的议会或成员国首脑会议。第四,两者的职权不同。联邦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联邦的地位高于组成单位,一切重大10权力均属于联邦中央政府,联邦法律为国家
21、的最高法律,各州法律不得与它相抵触,联邦法院的判决,其效力适用于全国,各州政府、法院和公民均有遵守的义务;参加联邦的各州,可以根据联邦宪法制定本州宪法和法律,可以建立本州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并在自己的管辖区内行使权力,领导下属各级政府。邦联的活动只限于特定方面,其首脑会议的决议必须经过成员国认可才能生效,但无法律效力,各成员国仍是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各自拥有立法、行政、外交、军事、财政等方面的权力。第五、两者的国际交往不同。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不过有的联邦国家也允许成员国有某些外交权。邦联不是国际交往的主要主体,其成员国各自保持内政和外交上的独立,具有主权实体性质的仍是成员国。17.有学者
22、说:事实上美国采取的是“一党制”即“民共党”但却伪装为两党制(即民主党和共和党) ,不管你投哪家的票,你总归投“民共党”的票。这段话说明美国A. 共和党与民主党已没有区别B. 两党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C. 选举制度是为一个党服务的D. 政治局势需要成立新的政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是阐述美国两党制的实质是一致的,分析选项,A 和 C 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中也没有表达出美国需要成立新党的思想,排除 D。实际题干强调的是两党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答案为 B。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两党制的实质的掌握和理解,解题时
23、要注意题干主旨强调的是什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18. 近代法国政体更换频繁,17891875 年间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这反映了A. 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C. 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D.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答案】A11【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近代法国政体更换频繁,是因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相对强大。所以保皇派与立宪派的斗争使得法国政权更迭,反映了民主进程艰难曲折。故选 A。考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国 1875 年宪法的背景19. “帝国元首是德
24、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 ”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 军国主义色彩B. 专制主义色彩C. 民族主义色彩D. 民主主义色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皇帝的权力非常大,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军国主义,而是强调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主义,而是强调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排除 C;材料是强调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专制主义色彩而非民主,排除 D。20
25、.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评论的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1858 年英法联军发动对华侵略,即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和美国趁机利用调停等借口大获其利,特别是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占据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221.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入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 外国在
26、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B. 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C. 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D. 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外国在华设厂对中国的危害更大,危机更重,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领土主权的问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强调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而是强调列强扩张的危害,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是对题意的曲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22.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出现两个纲领性文件,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下列有关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
27、的愿望后者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私有制两者都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相关内容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项表述正确,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项表述正确, 资政新篇是在近代中国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两项的表述均不符合史实,表述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认识1323. 南
28、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割占中国领土 清政府巨额赔款 开埠通商 划定使馆界 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对近代中国相关不平等条约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内容里,均涉及到的只有“清政府赔款”一项,即体现三者的共同点。比较、判断选项,可知,D 项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 三项均不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29、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4.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答案】A【解析】“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可见第一点指的是民族意识增强,第二点指的是民主意识增强,只有 A 项符合。B、C 和 D 项只是说了民主方面,均不全面。二、非选择题(共 3
30、小题,共 52 分)25.人类文明史上,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多元化的民主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14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二“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出自英、美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依据文献两国
31、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中有何重大历史功绩?(3)上述材料体现的近代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是什么?【答案】 (1)政治文献:英国 1689 年权利法案 ;美国 1787 年宪法。15政治体制: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美国资产阶级联邦制共和政体。(2)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主化(若答法制化得【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据材料二“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英国 1
32、689 年权利法案 、美国 1787 年宪法等方面回答这分别出自英、美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再依据所学知识即可从君主立宪政体、联邦制共和政体等方面回答两国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本题结合材料三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等方面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中有何重大历史功绩。(3)本题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主化的角度回答材料体现的近代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是什么。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
33、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客观上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有人就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请结合史实评述这种观点。【答案】整体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合理性。因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战争的结果,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但鸦片战争
34、的客观后果的确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一是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二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如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局面逐步形成。16【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和“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可以分析得出,材料中的观点是鸦片战争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在评述之前先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即材料中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合理性。论证过程应当联系所学,
35、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对中国的危害等方面说明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其合理性可以联系所学有关史实,从鸦片战争带来的积极影响来回答。【点睛】运用不同史观评价鸦片战争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从阶级史观来看,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从文明史观来看,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从全球史观来看,鸦片战争是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相遇。从近代化史观来看,鸦片战争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开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27.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材料一 当时的人对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36、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至于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的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总而言之,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出现了海国图志 、 瀛寰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
37、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17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根据材料一,指出蒋廷黻先生所说“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分别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蒋廷黻先生这样说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中英两方面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并指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中又昏昏睡去”分别是什么?(3)请对材料三中该学者的
38、观点进行评价。【答案】 (1)争所不当争:五口通商;放弃所不当放弃的:治外法权,协定关税原因:五口通商标志着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通商口岸以及附近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而治外法权和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和关税主权。(2)失败原因:政治:中国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外殖民扩张;经济: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方式落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方式先进;军事:中国武器装备落后,战斗力低,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日本因炮声而震撼: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国昏昏睡去:
39、中国没有认真分析失败原因,仍然闭目塞听,妄自尊大。(3)评价:费正清只是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上,把战争爆发的原因单单归罪于清政府;他没有指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1)从材料中的“当时的人对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 “至于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等信息可以看出,蒋廷黻先生所说“争所不当争”指的是五口通商, “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是指治外法权
40、和协定关税。蒋廷黻先生这样说的原因应当从五口通商、治外法权和协定关税各自对当时中国社会和主权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2)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等信息,从当时中英两国各自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不同来回答。联系所学可知, “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18醒”是指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中又昏昏睡去”是指中国仍然闭目塞听,妄自尊大。(3)对材料三中该学者的观点进行评价,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反映出的观点,然后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英国方面的侵略性质等等来反驳该观点,指出该观点的错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