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近年高考对本讲的考查力度较小,属于“冷点”。 2.从社会热点看,通过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诠释辛亥革命的历史,弘扬了辛亥革命的精神,构筑了两岸交流的平台,保存和传播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 3.从预测角度看,通过新情境的设置,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突出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 晚清历史的近代化趋向 1.(2015山东,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
2、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答案,解析,-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深远,占主导地位的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受其影响,当时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暴力斗争运动评价较高,称其为中国近代三次革命高潮。而对主张改良的戊戌变法运动评价较低,认为其充分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这必然导致了史学界中对戊戌变法关注的较少。,-5-,命题规律,考题扫描,
3、2.(2013课标全国,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答案,解析,-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革命”与“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由于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现代化”始终围绕着两大任务而不断推进:即救亡图存与寻求强国之路,救亡图存的过程是通过寻求强国之路来实现的,寻求强国之路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现代化”范式的核心,是以是否有利于现代化的工业和民主制度发展作为评判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标准,这是审视中国近代
4、史的一个重要角度。,-7-,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广西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3)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力量迅速壮大。 2.经过 (1)兴起发展: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1853年3月,定都天京。 (2)达到全盛:经过北伐与西征,1856年在军事上达到全盛。在军事发展的同时,太平天国还进行了政权建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3)由盛转衰:天京事变。,-8-,(4)后期斗争 军事上: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 政治上:任用洪仁玕主持朝政,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
5、5)最终失败:1864年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意义 (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9-,二、辛亥革命 1.背景 (1)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3)革命党人的准备 组织: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思想: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宣传了革命思想。 军事:革命党人发动了黄
6、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10-,2.经过:武昌首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经过: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 (3)结果: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11-,3.高潮: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1912年3月。 内容: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及国民的基本权利;规定了内阁
7、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2-,4.结果 (1)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意义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13-,教材补遗清末“新政”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历史上称为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主要内容有:改革官制,裁撤闲散衙门,添新机构;改革兵制,扩练
8、新军;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励留学;依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者。由于清政府掌控全国能力削弱,执行力下降;改革缺乏诚意;革命打断了改革进程等原因,“新政”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14-,主题一,主题二,追梦与毁梦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9、 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人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物价低昂。 洪仁玕资政新篇,-15-,主题一,主题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资政新篇所反映的中国人的愿望。 【思路指导】,-16-,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17-,主题一,主题二,-18-,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1.(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6)史学家对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
10、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 ) A.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B.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最早进行“师夷”实践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答案,解析,-19-,主题一,主题二,为共和大厦奠基辛亥革命 材料一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签署并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21年他却在五权宪法中指出:“在南京定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在一次讨论中他又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国会且然,何有内阁?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
11、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 摘编自李伟迪孙中山与 的制定等,-20-,主题一,主题二,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摘编自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看法,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有学者将辛亥革命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的理由。,-21-,主题一,主题二,【思路指导
12、】,-22-,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辛亥革命中的妥协政治智慧 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后不到三个月就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冲突多方以社会共同体为念,以相互宽容为怀,根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谈判、协商、彼此间利益让渡解决了当时的矛盾和冲突,这种非暴力的社会调节方式,让辛亥革命成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23-,主题一,主题二,1.各派力量实力不足,-24-,主题一,主题二,2.妥协有效避免了更大规模刀兵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 (1)辛亥革命使民族矛盾及民族关系得到妥善处理,保证了祖国领土的完整统一。 (2)南方革命政权和清朝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与和
13、解,避免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与流血牺牲。 (3)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的权力妥协与和解。,-25-,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2.(2018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期中,10)“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最大的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多赢,大家都没有输。”下列理解最符合论者本意的是( ) A.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目标 B.优待皇室是尊重清王朝,南方这种妥协是为国家为未来作出的牺牲 C.清朝的妥协是清廷牺牲了自己的江山,放弃了“万世一系,皇权永固” D.各方的妥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重建秩序与和平,答
14、案,解析,-2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在政治上,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树立民主共和的观念。 3.在经济上,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在思想文化上,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5.在对外关系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人们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27-,对点训练 3.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
15、政府组织大纲时,宋教仁一再要求采用责任内阁制,但南京临时政府未予理会,采取了总统制。此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 ) A.利于制约总统专权 B.导致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C.有助于袁世凯称帝 D.使宪法背离了分权原则,答案,解析,-28-,【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9-,摘编自姜士林主编世界宪法全书,-30-,上表为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比较。从表中提取中外关联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关系。 论证
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制定形式、主要内容、主要制度等方面,明显借鉴了1787年联邦宪法的部分做法,并得以实施;但由于两国国情差异极大,时代相距久远,导致两者的命运迥异。 示例二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差异分析。 论证:参与制定者,前者更为多元化,历时较久;后者以革命派和欧美化的留学生为主,制定仓促;前者在妥协中得以制定,后者因人定法;前者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时代条件,因此能够持久;后者因自然经济、社会性质、社会环境不同,而未实施且很快被破坏。,-31-,示例三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运行特点成因分析。 论证:前者是移民国家,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后者是半殖民地半封
17、建国家,社会基础薄弱。前者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封建传统;后者封建统治根深蒂固。前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后者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劣势;前者分权明确,后者机制不明,因人定法。 解析:表格中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比较,分别从参与制定者、时间、主要内容、制度、实施和运行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有相近或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地方。因此确定论题可以从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深受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影响来说明。也可以从不同点,即二者的差异和差异的原因来确定论题。在确定论题后,要联系表格中的内容,结合史实,通过比较分析进行论证。,-32-,情怀链接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民主精神和局限性的认识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民主精神: 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从臣民转变为公民。 政体运作: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责任内阁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袁世凯而设的,有“因人设法”之嫌;从中国后来的历史来看,它未能防止袁世凯的专制,就这一点来看,未能达到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