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 大气 、 水 、 岩石 、 生物 、 土壤 等。 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 和 岩石圈物质循环 等,各要素形成相互 渗透 、相互 制约 和相互 联系 的整体。 特别提醒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要素,土壤是多要素的中心环节。,-5-,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6-,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
2、6,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典题研析 (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7-,考向一,考向二,(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素养提升6,-8-,考向一,考向二,思路分析第(1)题,第(2)题,素养提升6,-9-,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命题立
3、意 本题依托堪察加半岛生物圈,进行自然、人文和区域知识的覆盖式考查。特别是第(2)题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寻找普遍中的特殊,在认知冲突环节设置问题,引导考生在地理较高层级思维方面有所创新突破。 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10-,考向一,考向二,整合构建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素养提升6,-11-,考向一,考向二,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
4、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如下表所示。,素养提升6,-12-,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13-,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14-,考向一,考向二,即时训练(2018浙江绍兴高考选考诊断)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 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2)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 含量
5、最高的是( )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答案,解析,素养提升6,-15-,考向一,考向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典题研析 (2018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固定表土 减少径流 沉积泥沙 降低风速 A. B. C. D.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
6、.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素养提升6,-16-,考向一,考向二,(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素养提升6,-17-,考向一,考向二,思路分析第(1)题,第(2)题,素养提升6,-18-,考向一,考向二,第(3)题,素养提升6,命题立意 本组题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效果为背景材料,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答案 (1)A (2)D (3
7、)C,-19-,考向一,考向二,整合构建 1.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的案例分析,素养提升6,-20-,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21-,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 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 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 (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
8、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22-,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23-,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24-,考向一,考向二,即时训练 (2018福建漳州模拟)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的活火山带,由超过300个火山岛组成。因附近海域
9、多风多雾、事故多发而被称为“魔鬼海”,也是世界浮游生物最密集的海区。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素养提升6,-25-,考向一,考向二,(1)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成为世界浮游生物最密集区的原因是( ) A.海水较浅,光照充足B.火山多发,营养源丰富 C.河流注入,带来养分D.上升流活跃,海水扰动 (2)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多大风的原因是( ) 地处西风带 狭管效应 气温变化大 地转偏向力大 A. B. C. D. (3)火山岛附近海域终日雾气弥漫的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 B.冷空气遇地热释放的热能 C.寒暖流交汇 D.温暖气流经过寒冷的洋面,答案,解析,素养提升6,-26-,
10、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2013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27-,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思路分析第(1)题,读图锁定:沼泽地带地下水水位较高地下水是沼泽的稳定水源补给;按图索骥:分析地下水从哪里来关键是抓住“植
11、被对径流的调节”,层层推理:植被截留降水增加 下渗 地下水在 低洼 处蓄积。 第(2)题,两图对照:找出桉树种植前后天然次生林、 灌丛 及 沼泽 的变化;阐释原因:速生桉能大量吸收 地下水 地下水的变化天然次生林、灌丛、沼泽的变化。,-28-,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命题立意 本题以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为线索,从整体性角度考查植被变化对水循环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突出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 答案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
12、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29-,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思维建模 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30-,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31-,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即时训练 (2018山东临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某高中学校的师生2017年2月20日去火地岛研学旅行,以下是他们的游记摘要: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为壮观。火地岛国家公园里的原始森林,很多树木匍匐在地,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醉汉树”或“醉汉林”,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一样,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下图示意火地岛位置范围、火地岛上的小木屋和火地岛南部的“
13、醉汉树”。,-32-,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33-,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1)分析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 (2)分析在火地岛出现许多“醉汉树”的原因。 (3)乌斯怀亚的民居多为低矮的木头房子,请指出其反映出的当地自然环境特征。,-34-,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答案 (1)地处板块消亡边界,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地处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降水丰富;正值夏季,森林茂密;纬度较高,且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多数山峰被积雪粗盖。 (2)地处西风带,全年盛行强劲的偏西风,树木顺风势而立,(风力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冠)不断生长;加之土层瘠薄,树根扎不深。 (
14、3)位于中纬西风带,风力强大;当地降雨、降雪多(斜坡屋顶利于排水);材料以木头为主,当地森林覆盖率高;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或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35-,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6,解析 第(1)题,“青山”说明植被茂盛,“雪峰”说明有终年积雪。故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青山雪峰”景观的成因。第(2)题,根据图示“醉汉树”的形态特征,从盛行风、土壤等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第(3)题,乌斯怀亚的民居多为低矮的木头房子,用木头建房子,反映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就地取材。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木头房子能减小灾害损失。房子低矮是因为位于中纬西风带,风力强大,能防风。斜坡屋顶反映了当地降雨、降雪多,斜顶利于排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