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专版)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部分教材研析篇专题十四关注国家的发展(第4课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件.pptx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945356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安专版)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部分教材研析篇专题十四关注国家的发展(第4课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泰安专版)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部分教材研析篇专题十四关注国家的发展(第4课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泰安专版)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部分教材研析篇专题十四关注国家的发展(第4课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泰安专版)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部分教材研析篇专题十四关注国家的发展(第4课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泰安专版)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部分教材研析篇专题十四关注国家的发展(第4课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4课时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考点研读,直击泰安考情,突破泰安考点,考点一 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内涵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是什么?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 神。 易错警示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 革创新。,一目了然 2.民族精神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熔铸了 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 神。,易学易通 民族精神内涵: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易错警示 要区分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的民族精神:

2、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建设时期。,考点二 民族精神的地位及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6年3考) 3.民族精神的地位。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支撑。 易错警示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不是物质支撑。 4.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2018年第12题,2017年第27 题,2013年第28题涉及) (1)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 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 力强弱的重要尺度。,(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3、继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特别提醒 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 强弱的重要尺度,但不是唯一尺度。 拓展延伸 对民族精神重要性的考查,常结合心理品质、团 结、集体力量等知识。,考点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年5考) 5.弘扬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是怎样的?(2016年第32题涉 及) (1)地位: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2)意义: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 特别提醒 民族精神属于文化建设。,6.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国家应该怎么做?(2018年第14题、25题,2 014年第24题涉及)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为民族精神增添新 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易学易通 “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可 以概括为“古为今用”。 “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可以概括 为“洋为中用”。,易错警示 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5、与充分汲取世 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都要坚持批判性原则,不能照搬。 特别提醒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结 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 容。 7.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016年第32题涉及) 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 要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拓展延伸 该部分知识常与学会合作、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无私奉献等知识一块进行考查。 易学易通 态度活动行动。,探究命题热点,【链接考点】,民族精神的含义、作用、如何弘扬等,【链接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