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社会生活的变迁,总纲目录,1.近代中国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 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2.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突出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
2、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1.(2018河南濮阳一模)淡志室公牍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 初的山西,“十室之邑,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无洋货者”。由此 可以推断当时山西 ( ) A.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洋货已经完全取代土货 C.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崇尚洋货风气甚于沿海,主干点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根据所学可 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为鸦片战争后,与题干中所给的“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十室之邑,八口之 家,无一人之身无洋货者”可知,山西使用洋货的情况很普遍
3、,但 不能说明全部使用洋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十室之邑,八口之 家,无一人之身无洋货者”可知,洋货使用情况普遍,西方进口货 物输入山西,山西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仅 仅表明了山西的情况,没有涉及沿海地区使用洋货的情况,因此无 法进行对比,故D项错误。,2.(2018湖南怀化期末)据记载,1916年上海一家并不显赫的运输 洋行,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之内,就收到了铁路、面粉厂、纺织 厂等工业行业的订单20多张。此现象说明 ( ) A.中国工业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B.重工业已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 C.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空间 D.“实业救国”已经开始变为现实,答案 C 本题考
4、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据所学可知, 近代民族工业存在“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并未出现跨 越式发展,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民国时期近代民族工业仍以轻 工业为主,重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 16年”“订单20多张”可知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近代民 族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故C项正确;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 的加深,实业救国已变为现实,故D项错误。,3.(2018广东佛山一模)据资料统计,1937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 工厂237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式工厂。到1940年,西部地区工厂合 计达1354家,仅重庆就有429家。这说明了 ( ) A.西部优越的资
5、源条件有利于企业发展 B.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 C.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D.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做准备,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材料表明194 0年西部地区及重庆的工厂与1937年相比,大量增多,这与抗日战 争期间工厂企业内迁有关,并非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推动企业内 迁,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重庆的企业增多,但不能说明重庆成为 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中企业内迁与抗日战争有 关,并非西部开发的推动,故C项错误;材料中企业内迁,说明国民 政府意图通过企业内迁保留经济实力与物质基础,为持久抗战做 准备,故D项正确。,4.(2018江苏单科,6)江南制造总
6、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 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 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 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 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从材料信息看,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封建性质的官督商办企业,其生 产技术大权被洋人操纵,甚至出现不懂技术的洋匠招摇撞骗的情 况,这表明洋务企业过度依赖西方技术。故选B项。材料信息反 映了洋务企业管理的不合理之处,过度依赖洋匠,
7、排除A项;洋务企 业并不是外资企业,排除C项;材料信息说明个别洋匠属于外行,而 非全部,排除D项。,5.(2017课标,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 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 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 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甲午战争以 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 发展。从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期中国出现了兴办
8、实业的高潮,这得 益于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故选D项。这一时期,维新变法 运动并未影响经济领域,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以后,洋务运动破 产,清政府并未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列 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大增加,C项与史实不符。,6.(2016课标,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 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 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 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 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9、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从题干中 “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 关键信息,可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加 强,故选D项。A项题干材料未体现,排除;仅从成立了国有的中纺 公司一件事上不能说明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故B项以偏 概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1.(2018山西太原期末)近代以来,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 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允许满汉通 婚,以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汉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封 建等级制度,剪辫子、见面
10、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这说明 ( ) A.政府发挥社会变革的主导作用 B.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 C.突发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D.政治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主干点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维新派的呼 吁,不属于政府行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三次重要的政治 变革,都与社会风俗的变革相关联,故B项正确;社会变革是一个前 后相续、渐进的过程,故C项错误;社会的变革不一定都是由政治 变革所引发的,故D项错误。,2.(2018福建福州质检)1880年,淮军将领刘铭传提出修建四条从 北京通往全国的铁路,即能够有效防御外来入侵。慈禧太后与恭 亲王
11、奕已倾向同意修建。但光绪的帝师翁同龢却认为,如有人 谋反将朝发夕至,大清将危也!导致该计划泡汤。据此可知清政 府 ( ) A.拒绝接受新生事物 B.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 C.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D.维护专制统治高于一切,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材料只反映 出清政府拒绝接受火车这一新生事物,洋务运动说明清政府可以 接受一些新生事物,故A项错误;材料“有人谋反将朝发夕至”只 是预想,并不能说明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故B项错误;材料“慈 禧太后与恭亲王奕已倾向同意修建”,说明最高统治者是支持 修建铁路的,故C项错误;清政府惧怕“有人谋反将朝发夕至”导 致该计划泡汤,反映出维护专制统
12、治高于一切,故D项正确。,3.(2017课标,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 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 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 了当时上海 (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 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信息可 知,在集体婚礼上,既有体现中式习俗的“喜字纱灯”,又有体现 西式习俗的“头披白纱”,这反映了当时上海中西习俗融合成为 时尚,故选B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排 除A项;C项表述过于绝对;仅
13、从举办集体婚礼无法说明政府主导 整个社会习俗演变,排除D项。,4.(2018江苏单科,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 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 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清朝末年,上海张园门前既有黄包车、电线杆、洋楼等新式景象, 又有传统的交通工具马车,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新旧杂 陈。故选D项。该年画属于写实画,无法体现以形求神,排除A项; 年画仅涉及上海一个地区的个别
14、情况,无法说明追求时尚的国民 共识,排除B项;年画中并未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交通工具 汽车,排除C项。,1.(2018河南洛阳一模)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以奢侈品 为主,之后进口商品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19世纪30年 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 断增加。这反映了 ( ) A.中国自然经济已逐步瓦解 B.中国棉纺织品质量的下降 C.西方国家加紧对海外市场的扩张 D.民众传统生活用品结构改变,答案 C 材料反映出外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增加,但没有体现 出对中国的自然经济的冲击,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棉纺 织品质量的下降,故B项错误;外国棉布、棉纱
15、进口的增加,反映出 西方国家加紧对海外市场的商品输出,故C项正确;民众传统生活 用品结构仍然以棉布为主,故D项错误。,2.(2018广东韶关调研)轮船招商局最初由沙船商人出身的朱其昂 主持,招股困难重重,而买办唐廷枢、徐润接手以后,短时间内即 招足100万股本;上海织布局在郑观应入局后,其发展状况也与之 前不同。这反映了 ( ) A.买办阶层一定程度上代表先进生产力 B.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于近代官办企业 C.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D.实业兴国已成为近代民族思想主流,答案 A 结合所学可知,买办是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 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由材料中“买办唐廷枢、徐润接 手
16、以后”“郑观应入局”可知,买办阶层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并帮 助陷于困境的洋务企业盈利,这反映了买办阶层一定程度上代表 先进生产力,故A项正确;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于近代民用企业,故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洋务运动时期买办阶层的作用而非洋务运 动的影响,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产生广泛影响是在辛亥革命 后,故D项错误。,3.(2018贵州黔东南一模)据统计,1912年一年内成立的实业团体 有40 多个,遍及全国22个省区。这些实业团体以“振兴实业” “富强国家”为宗旨。如中国实业共济会章程规定:“集合五大 民族,共筹振兴实业,开拓国家之富源,发展民族之经济。”材料 主要反映了 ( ) A.各种实业团体
17、崛起 B.实业救国的潮流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D.辛亥革命的影响,答案 B 各种实业团体崛起只是当时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背 后反映的是实业救国的潮流,故A项错误,B项正确;民族工业的短 暂春天是在各种实业团体崛起后,实业救国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 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潮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 侵略,并非辛亥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4.(2018辽宁省实、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期末)1937年,云南全省工业资本仅421.6万元,仅占全国的工业资本总数的1.17%,到1942年,全省工业资本额就已达20 949.9万元,为全国工业资本的10.8%。该时期云南
18、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 ) A.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指导 B.民族企业向内地的迁入 C.滇缅国际交通线的打通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 A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云南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有利于 云南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云南不是民族企业内迁的主要地区, 故B项错误;滇缅国际交通线的主要作用是利于抗日,而非经济的 发展,故C项错误;抗战时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止,故D项错误。,5.(2018云南昆明期末)鸦片战争后,我国沿海地区陆续出现西洋 建筑。甲午战争后,西洋建筑向内地扩展,但发展主要限于城市, 在广大农村基本上仍沿袭原有的建筑模式。此现象说明西方建 筑 ( ) A.在中国发展不平衡 B.取代
19、传统建筑的必然性 C.与现代生活相适应 D.与传统建筑已逐渐融合,答案 A 材料体现了西洋建筑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及内地城 市,广大农村依然沿袭原有的建筑模式,这说明西方建筑在中国发 展不平衡,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材料仅体现西方建筑在中国 的分布特点,未体现是否与现代生活相适应,也未体现其与传统建 筑是否相融合,故C、D两项错误。,6.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 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 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 ( ) A.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农业
20、商品化趋势加强,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受棉花的出口刺 激,江南许多地方的农村广泛种植棉花。这表明农业商品化趋势 加强,故选D项。A项中的“根本改变”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 无法体现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只涉及棉 花的种植,无法说明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7.(2018陕西榆林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学者李长莉在对近代国内外的货品质量进行全面研究后总结道:洋货高档精致,价格偏高,国货低档粗糙,因而价格低廉。使用洋货还是国货就成为区分上下阶层和贫富的一种外在标志,洋货成为高档时尚流行和品质的符号和标志。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
21、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如荣氏企业的“兵船牌”面粉、大生毛纺厂的“魁星牌”棉纱等。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 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 动。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运动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
22、合所学,分析洋货与国货质量上存在差别的主要 原因。(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简要指出 近代史上抵制洋货的运动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8分),(3)对比今昔中国百年发展史,在对待洋货问题上,你认为应如何 正确表达民族情绪?(5分),答案 (1)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生产工艺不断成熟,洋 货产品质量比较高;在中国传统自然经济下,家庭手工业大量存 在,生产手段落后,部分产品粗糙;在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 力的阻碍下,民族工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产品质量有待提高(或 中国处于传统经济向近代工业化的转型期,起步晚,发展慢)。 (2)特点:与政治运动(事件)有关
23、;充满爱国色彩(属于反侵略运动); 规模比较大(群众性强);比较频繁。 作用:抵制洋货运动,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从而推 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洋货还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最 为集中的表达方式,痛斥外国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有利于增强国人的爱国意识。,(3)抵制洋货毕竟是国家虚弱之时的非常规办法。在当前中国融 入世界市场和全球化浪潮的大趋势中,片面强调抵制洋货不仅缺 乏理性,而且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应该积极融入世界,学 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发展自身力量,通过提高民族品牌竞争力 来捍卫民族尊严。,解析 第(1)问,从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手段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材料二中近代中国人民抵制洋货运动发生的时间(间隔)、斗争目标、性质、规模等方面归纳概括特点;依据材料二中“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五四期间”“五卅运动期间”“九一八事变后”“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等信息,归纳出抵制洋货运动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第(3)问,要站在中国融入世界市场和全球化的角度,理性地看待抵制洋货运动,注意正确区分近代历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和当今抵制洋货思潮,最后还要提出自己对待洋货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