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十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每题 4分,共 48分)1.(2018江西新余质检)在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时,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虽然中共领导人此前曾考虑过首先发展轻工业效果是否会更好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很快消失了。“当时的情况”是指( ) A.不具备首先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B.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计划经济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D.冷战对峙格局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2.(2018河南郑州一模)1953 年,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 年
2、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3.(2018广东广州调研)1953 年至 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18%,其中内地为 20.4%,沿海为 16.8%。“二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B.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C.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4.1952年和 1953年,国家从各方面调集专业人员,提前一年毕业分配理工科大学生
3、,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其人数由二百多人发展到数以万计。这一措施旨在( )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完善地质勘探工作C.实现教育体制改革2D.服务国家战略需要5.(2018新疆乌鲁木齐诊断)金冲及说:“到 1952年,无论在工业和商业中,社会主义成分不仅早已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而且在数量上也已取得优势,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的途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6.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 637元,比 1952年增长 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长近
4、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 )A.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B.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完成D.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7.(2018江西赣州期末)下表为新中国 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表格数据的变化最能反映( )时间从业人员(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1957 年 23 771 81.23% 9.01%1958 年 26 660 58.23% 26.60%1959 年 26 173 62.17% 20.64%1960 年 25 882 65.75% 15.89%1961 年 25 590 77.17% 11.16%A.新中国的
5、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C.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一直下降D.新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8.(2018山东滨州期末)1958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人口流动实行严格限制。1984 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该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经济体制的改革3B.法律制度的健全C.民主政治的发展D.对外开放的深化9.(2018辽宁省实、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期末)1985 年 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
6、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C.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状况D.呼应教育体制改革的“三个面向”10.(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的“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
7、(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11.(2018江西赣州期末)1980 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些措施( )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B.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12.(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1953 年,新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将东北作为建设的重点;1979 年,中央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影响这些地区成为不同
8、时期经济建设重点的共同因素在于( )4A.都是著名的侨乡 B.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C.都容易获取技术支持 D.都有重工业基础二、非选择题(共 2题,共 44分)13.(2018安徽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 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1952 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之一。其实,早在 19世纪,英国政府已经着手治理环境污染问题。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 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1853年到 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
9、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 年)、河流防治法(1876 年)。经过 100多年的治理,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城市上空重现蓝天白云。摘编自王肃之等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材料二 1973 年 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在会上做主题发言时明确指出:“有人认为,公害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以不必注意这个问题。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我们国家,有的地方环境维护得好,有的地方污染却比较严重,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中国政府高层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承认中国也存在环境污染。摘编自岩流中国的绿色
10、文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出现烟雾污染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污成功的经验。(12分)5(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改革开放前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8 分)(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指出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环境问题。(4 分)6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71949 年,通货膨胀始终是困扰国民政府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税收主要依赖东南沿海的关税与盐税,东南沿海沦陷后,出现大量财政赤字。同时,内地的工业化建设也尚未完成,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加剧纸币贬值。商业投机也促使物价水平轮番上涨,又使政府不得不增发纸币来应付不断增加的开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尚未恢复之
11、时发动内战,导致赤字继续扩大,人民对法币的信心降至最低。此外,国民政府还把通货膨胀当作一种有效聚敛财富的方法,通过操作预算,官僚资本进一步壮大。(1)根据材料一,分析 19371949年中国恶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10 分)材料二 中国 19521956年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变化图(单位:亿元)7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经济统计年鉴(2)依据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10 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D 19491952 年,新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已经具备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故 A项错误;西方国家走上工业化之路是从轻工业开始的,首先发展轻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12、,故 B项错误;计划经济是在 1956年才确立的,故 C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世界处于冷战之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故 D项正确。2.B 根据所学可知,19531954 年仍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尚不发达,故 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19531957 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中中央人民政府在 19531954年逐步实现了对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的统购统销可知,此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 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 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
13、恢复时期为 19491952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83.A 由材料中的“内地为 20.4%,沿海为 16.8%”“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可知,国家在“二五”计划期间侧重于对内地、中西部地区工业的投资与发展,以缩小东西部差距,促使工业均衡发展,故 A项正确。4.D 据材料“1952 年和 1953年”“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并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可知,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期,国家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材料中的措施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战略服务的,故 D项正确。5.B 1953 年“一五”计划开始实行,故 A项错误;三大改造使生产资
14、料从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 B项正确;1958 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故 C项错误;1978 年开始改革开放,故D项错误。6.D 仅从职工、农民收入增加无法判断生产关系是否发生了变革,故 A项错误;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与农民收入增加无直接关系,故 B项错误;我国至今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 C项错误;由材料中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等信息可知,这是我国推行“一五”计划,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故 D项正确。7.D 由表格内容可知,1958 年以后,工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大跃进”使工业发展受挫,故 A项错误;由表格内容可知,农业依旧是中国经济中很重要的一
15、部分,故 B项错误;由表格内容可知,从 1958年开始农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故 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571961 年”及工农业从业人员比例的调整可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体现,故 D项正确。8.A 材料反映了 1958年时国家限制人口流动,1984 年放宽了相关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我国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故 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制度,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放宽人口流动政策,不能反映民主政治的发展,故 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内的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故 D项错误。9.C 根据材料中的“促进地方经济振兴”“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
16、,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等信息可知,该计划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改变农村粗放的经营方式,故 C项正确。10.A 中国古代的农业是个体小农经营的方式,所以“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是指个体经营,“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指公有制,而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所以“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指集体经济,故 A项正确。B、C、D 三项符合题意,排除。11.D 根据所学可知,1984 年中国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 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所有制改革,故 B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中的“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信息不符,故 C9项错误;材料中的“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
17、价”,体现了成本、供求等市场因素,故 D项正确。12.C 广东是著名的侨乡,但东北不是,故 A项错误;东北具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但广东没有,故 B项错误;在“一五”计划中,把东北作为建设重点,可以很好地得到苏联的技术支持,广东开放时间较长,在对外开放中,把它作为前沿阵地,容易获得西方国家的技术支持,故 C项正确;东北具有很好的重工业基础,但广东没有,故 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答案 (1)原因:两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城市化进程加快;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经验:政府重视;立法保障;治污系统全面;长期坚持。(2)原因:重视程度不够;片面发展经济;“左”倾思想影响(或
18、“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的影响);对环境问题认识错误。(3)应对: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社会倡导节能的生活观念;加大治污力度;产业升级;等。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的“19 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经验,据材料一中的“英国政府已经着手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得出政府重视;据材料一中的烟尘防止法伦敦法制碱业管理法河流防治法等法律的制定得出立法保障,治污系统全面;据材料一中的“经过 100多年的治理”得出长期坚持。(2)据材料二中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以不必注意这个问题”得出对环境污染重视程度不够;据材料二
19、中的时间信息“1973 年”并结合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得出片面发展经济,“左”倾思想影响;据材料二中的“有的地方环境维护得好,有的地方污染却比较严重”得出对环境问题认识错误。(3)借鉴材料一中西方国家治理环境污染的经验,吸取材料二中存在的教训,结合当前治理环境污染的相关措施提出应对策略: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社会倡导节能的生活观念;加大治污力度;产业升级;等。14.答案 (1)长期战乱使国民政府丧失税收来源,造成大量财政赤字;工业发展水平低,布局不合理,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官僚资本掠夺和商业投机活动。10(2)情况: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第一产业产值高于第二产业,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国;第
20、二产业发展速度高于第一产业。原因: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国家重视工业化建设。解析 (1)据材料一中的“东南沿海沦陷后,出现大量财政赤字”得出长期战乱使国民政府丧失税收来源,造成大量财政赤字;据材料一中的“内地的工业化建设也尚未完成,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得出工业发展水平低,布局不合理,物资供给严重不足;据材料一“商业投机也促使物价水平轮番上涨”得出商业投机活动;据材料一中的“官僚资本进一步壮大”得出官僚资本掠夺。(2)第一小问情况,据材料二中的总体数据变化得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据材料二中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数据变化得出第一产业产值高于第二产业,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国,第二产业发展速度高于第一产业。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得出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国家重视工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