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1901282167.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949488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190128216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190128216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190128216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190128216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190128216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 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2.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知识点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部分自耕农沦为佃农。(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2.表现:北宋中期,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北宋王朝统治。知识点二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集中军权:设置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以互相牵制;经常换防各地驻军。(2)集中行政权与财权:

2、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互相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2.空前强化的皇权专制的负面影响(1)形成“积弱”局面:表现为军队战斗力削弱,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签盟约以求苟安,如宋辽“澶渊之盟” 。(2)形成“积贫”局面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猛增。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知识点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出现危机。(2)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2.推行:1043 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3.措施(1)吏治上改革文官升迁办法,定期考核政绩,依

3、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员。2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改变专以词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慎选地方官吏。(2)经济上:减轻徭役,重视农桑。4.结局(1)失败:庆历新政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2)原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概念阐释】1.二府三司制: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分别掌握行政权和军事权;三司指“盐铁” “度支”和“户部” ,总管国家财政事务。2.“恩荫”制度:指官宦子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

4、负担。3.更戍法:无论驻屯京城的禁军,还是驻在外地的禁军都必须定期调动。这种轮流驻防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形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思维点拨】1.北宋统治危机多出现在统治中期,这与其统治政策密切相关。北宋统治者对土地兼并的放任政策,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2.宋代的民族政策虽然对宋政权来说是耻辱的,但客观上为宋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并促进了民族融合。3.庆历新政是在积贫积弱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统治阶级采取的一次改革自救。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次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结构图示】 王安石变法背景主题 北宋中期面临

5、的社会危机史料研读史料一 后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 ,重禁莫能止焉。宋史卷 1733史料二 今盗贼 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如一火,天下祸患,岂不可忧?欧阳文忠公文集卷 100史料三 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田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 591.史料一反映了宋代土地兼并问题严重。说明兼并土地,伪报田产少交赋税,这种行为已成习惯。2.史料二说明宋代阶级矛盾尖锐。“盗贼”指农民起义。3.史料三体现了宋代统治者通过养兵的办法防止民众起义

6、巩固统治。指如果不将他们收留当兵,那么恐怕就会做强盗。1.史料二中的“盗贼”指什么人?试据史料一探究“盗贼日多”的原因。提示 揭竿而起的人民群众。官僚地主兼并土地。2.据史料三回答,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提示 “荒年募兵”政策。不能。因为农民奋起反抗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被兼并,失去生活来源,募兵养兵只能暂时缓和矛盾。史论归纳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1)社会矛盾激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立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过于集

7、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和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主题 庆历新政史料研读史料 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 “抑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 ,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现代史学家邓4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招致朋党之讥 。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史料分析了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指范仲淹实施“严明官吏升降制度” “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这两项改革措施过于激进。指改革导致守旧官僚的反对和诽

8、谤。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庆历新政。提示 庆历新政是在北宋进入统治中期,制度逐渐成熟,各类社会矛盾也开始显现的情况下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庆历新政的失败,既有保守派坚决反对的原因,也有改革措施过于激进,实际操作中遭遇强劲阻力的原因。史论归纳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启示(1)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持怀疑态度,废止了新法。改革措施过于激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工作,配套措施不到位。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2)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做好

9、充分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坚持改革,勇于改革,并取得最高统治者的支持。1.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 ,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该政策( )A.导致自耕农经济衰退 B.阻碍雇佣关系发展C.造成了中央集权强化 D.导致北宋的贫弱解析 结合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宋太祖所指的“民”是豪强地主而非一般的自耕农,这直接后果就是北宋王朝奉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致使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自耕农经济不断衰退,故 A 项正确。答案 A2.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10、( )A.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5B.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C.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D.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宋神宗陈述宋太祖以来的“以何道致太平”即宋初以来巩固统治的措施:宋朝推行“强干弱枝,分化事权” ,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故 B 项正确。答案 B3.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 “命葺修先圣庙”(3)要求武人读书, “并鼓励武人读书”A.注重“以文治国” B.中央集权加强C.冗官现象严重 D.理学影响深远解析 材料中的“宰相须用读书人” “对先贤哲人的

11、重视” “要求武人读书”等都体现了宋代注重“以文治国” ,故 A 项正确。答案 A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 “冗兵” “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大力发展经济解析 改革导致了“三冗”局面的出现,使政府出现财政危机,所以要想改革且不出现财政危机的办法,只有精兵简政,故选 B。答案 B5.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

12、得了百姓赞誉解析 范仲淹之所以受到百姓的赞誉是因为他主持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故 D与题意相符。答案 D6.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6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解析 题干材料中范仲淹采取的是救济(发粟及募民存饷)与“以工代赈”(大兴土木)相结合的措施,故选 C。答案 C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如有纠纷, “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 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

14、宋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制度规定的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中“无致争讼” “今后客户起移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等信息综合分析作答。第(2)问,据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等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作答。答案 (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保护生产正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2)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71.北宋前期统

15、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解析 依据“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等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结论,在宋代对土地兼并不加干涉。故此题应选 C。答案 C2.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宋太祖曾对大臣说:“今之武臣欲尽令读经书。 ”宋太祖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A.提高将领的文化素质 B.确保北宋政局的稳定C.改变社会的价值取向 D.选拔杰出军事人才解

16、析 宋太祖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北宋政局的稳定,巩固统治,故 B 项正确。答案 B3.997 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 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削相权以加强君权 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C.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D.强化集体议事制度解析 根据材料,最初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后增设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以分化事权,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故 B 项正确。答案 B4.五代时期,后汉将领史弘肇曾公然宣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此类主张在当时很有市场。北宋建立

17、后,为扭转这种状况( )A.实行分割事权的制度设计B.改变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C.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D.“和平收买”功臣大将兵权解析 针对材料中那种武将擅权和拥兵自重的现象,北宋政府采取了“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基本国策,故 C 项正确。答案 C5.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 ”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8雇人荷之。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解析 本题引文介绍了当时士兵的状况:“衣服举措不类军兵” “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

18、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由此得出当时的军纪不严、士兵缺乏训练,变得骄纵懒惰。北宋的边境危机很好地验证了这种状态下军队的战斗力极弱的现实,所以本题选 D。答案 D6.庆历新政的措施中直接限制官僚特权的是( )A.定期考核官员 B.严格“恩荫”制C.改革贡举制 D.慎选地方官吏解析 “恩荫”制是宋朝官员子弟除科举制之外的一个重要的升官途径。庆历新政严格“恩荫”制,使官员子弟的升官途径大大缩小,直接限制了官僚特权,所以选 B。答案 B7.“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范仲淹为此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 )A.冗官问题 B.

19、冗费问题C.冗兵问题 D.边患问题解析 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因此,庆历新政主要是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答案 A8.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表达了封建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怀。为改善北宋危机四伏的统治形势,范仲淹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 )A.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大量裁减军队C.彻底消除边患 D.大力整顿吏治解析 范仲淹认为,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减老朽、病患、贪污以及无能的官员。在“庆历新政”期间,他大张旗鼓地整顿吏治。答案 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初,朝廷对百官实行月俸制。自咸平年间(9981003 年)开始,官吏队伍日

20、渐庞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于是出现了“俸禄不继,士人家鲜不穷窘”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官吏或“不守名节” “冒法受赃” ,或“不耻贾贩,与民争利” ,进而致使“吏有奸赃而不敢发,民有豪滑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 , “贫弱百姓理不得直,冤不得诉,徭役不均,刑罚不正,比屋受弊,无可奈何” 。真宗时便在月俸之外恢复了前代的职田制度。范仲淹认为,职田是在国家财用匮乏、无力增加官俸的情况下实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9养廉,以“督其善政” ,不应废除,而应“不均者均之” “未给者给之” ,至于有些官吏虽有职田仍然“侵民” “枉法” ,那不是职田制度本身的问题。项怀诚主编中国财政通史(1)根据材料

21、,指出宋代吏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危害。(2)根据材料,概括并简评范仲淹的主张。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问题” ,依据材料“官吏队伍日渐庞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得出官吏队伍庞大,官员俸禄未随物价上涨而增加;第二小问“危害” ,依据“官吏或不守名节 冒法受赃 ”“不耻贾贩,与民争利” “吏有奸赃而不敢发,民有豪滑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等信息分析作答。第(2)问,简评范仲淹的主张,首先依据“职田制度” “其目的是养廉”得出其观点“推行职田制度” ;简评依据“是在国家财用匮乏、无力增加官俸的情况下实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养廉,以督其善政 ”“有些官吏虽有职田仍然侵民 枉法 ”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作答。答案 (1)问题:官吏队伍庞大,官员俸禄未随物价上涨而增加。危害: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导致部分官员贪赃枉法。(2)主张:推行职田制度。评价:通过给予职田增加官俸,促使官吏廉洁从政,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这种办法难以根除官吏贪赃枉法的弊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