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枣核【教学设想】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关于枣核斗智斗勇的故事。把握故事内容,复述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枣核图片。提问:谁能介绍一下什么是枣核?我们今天所说的可不是这个枣核,而是一个像枣核一样大小的人枣核。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枣核)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1)本文介绍了枣核的什么事情?(2)枣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3.试着读课文。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枣核 夫妻爹娘 扶犁折腾 涨红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罢甘休注意读准:翘舌音“折” ,前鼻音“困 勤” ,后鼻音“牲” 。另外,一个多音字“折” ,在这里读“zh” ,还有两个读音,一个读“zh”组词为2“打折” ,另一个读音是“sh” ,组词为“折本” ;多音字“涨”在这里读“zhng” ,还有一个读音“zhng” ,组词为“涨潮” 。5.识记生字A.识记生字你
3、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熟字加偏旁:“父+多=爹” “利+牛=犁” “口+木=困” “牛+生=牲” “广+付=府”“四+去=罢”(2)形近字组词:核一该 折一拆 (3)组词扩展:妻子 夫妻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用生字卡片检查)衙役:衙门里的差役 。善罢甘休: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钱搭:古代装钱物的口袋。惊堂木: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也是古时县官用,举起拍于桌上,
4、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发泄,让堂下人等,安静下来。四、深入探究,感悟文法。1.自由读文,分角色读文。读了课文后,你觉得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枣核是一个既勤劳又聪明的孩子。)2.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些片段,说来给大家听听。(1) “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 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有趣了?(枣核很小,人可以钻进驴耳朵里,衙役们不会发现他。 )(2) “衙役们拿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3大笑。 ”你觉得以上句子,有哪些想象合理的地方?(枣核小,是完全可能从铁链缝里钻出来的。 )(3)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那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 ”这个片段,你想到了哪个故事?(活佛济公的故事。 )(2)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小组内表演课文内容,再选代表在全班表演故事。五、拓展延伸,说写训练1.默读课文,复述故事。2.续编故事。想象一下,枣核还有哪些聪明能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