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B 159851995】 丝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丝虫病(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各期, 即微丝蚴血症、急性丝虫病和慢性丝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丝虫病防治工作和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丝虫病患者的诊治。 2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季节丝虫病流行区居住史、临床表现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 3.1 微丝蚴血症 3.1.1 流行季节流行区居住史。 3.1.2 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 确诊病例:具备 3.
2、1.2。 3.2 急性丝虫病 3.2.1 流行季节流行区居住史。 3.2.2 有反复发作的非细菌感染性肢体(或阴囊、女性乳房)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或精索炎、睾丸炎、附睾炎),局部疼痛、触痛、肿胀、温热感,或有丹毒样皮炎,症状持续超过 3 天,伴有发热、头痛、不适等全身症状。 注:马来丝虫病急性炎症局限于肢体。 3.2.3 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 3.2.4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阳性。 疑似病例:具备 3.2.1、3.2.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 3.2.3 或疑似病例加 3.2.4。 3.3 慢性丝虫病 3.3.1 较长期流行区居住史。 3.3.2 有不对称性肢体淋巴
3、水肿、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以及阴囊或女性乳房肿大(马来丝虫病慢性体征局限于肢体淋巴水肿、象皮肿,且肿胀处限于膝、肘关节远端)。或兼有 3.2.2 的表现。 3.3.3 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 3.3.4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阳性。 3.3.5 在尿、淋巴液、鞘膜积液(或其他抽出液)内查见微丝蚴,在淋巴管、淋巴结内查见成虫,或在病理组织切片查见丝虫断面。 疑似病例:具备 3.3.1、3.3.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 3.3.5 或 3.3.3 或 3.3.4。 4 处理原则 4.1 病原治疗 4.1.1 个体治疗 4.1.1.1 班氏丝虫病 一般用海群生(乙胺嗪)总
4、剂量 4.2g7 天疗法(总量 7084mg/kg),即每次 0.2g,每天 3 次,连服 7 天(成人量,儿童用量应递减,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有严重疾患者应缓治或免予治疗,下同)为一疗程,需复治 23 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 4.1.1.2 马来丝虫病 一般用海群生总量 2g的 4 天或 2 天疗法(总量 3340mg/kg), 即0.5g顿服,连续 4 天或 0.5g,每天 2 次连续 2 天,复治 23 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对微丝蚴密度较高者,首次治疗宜用海群生 1g 10 天微量递增疗法(即第 14 天,每天 12.5mg;第 57 天,每天 25mg;第 89 天,每天 50mg;第
5、 10 天补足 1.0g顿服)。 4.1.2 群体治疗 4.1.2.1 班氏丝虫病 4.1.2.1.1 人群微丝蚴率在1020的地区, 于血检普查后,采用全民普服 0.3海群生药盐 6 个月(海群生总量约 9g), 对检出的微丝蚴血症者再用海群生 3g 5 天疗法,即每次 0.3g,每天 2 次,5天为一疗程,治疗 23 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 4.1.2.1.2 人群微丝蚴率在 510的地区,于血检整群抽样调查后,全民普服 0.3海群生药盐 6 个月。 4.1.2.1.3 人群微丝蚴率在 5以下地区,采取普查,对微丝蚴血症者用海群生 3g 5 天疗法治疗 23 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 4.1
6、.2.2 马来丝虫病 4.1.2.2.1 人群微丝蚴率在 510的地区,采取普查,对微丝蚴血症者用海群生总剂量2g的4天或2天疗法治疗34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亦可采取全民普服 0.3海群生药盐 46 个月。 4.1.2.2.2 人群微丝蚴率在 5以下地区,采取普查,对微丝蚴血症者用海群生 2g的 4 天或 2 天疗法治疗 23 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 4.1.2.2.3 群体治疗时间以冬、春季节为宜。 4.2 对症治疗(详见附录C) 4.3 媒介防治 4.3.1 结合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清除蚊媒孳生地。 4.3.2 提倡使用蚊帐、纱窗、纱门等防蚊设备和应用驱蚊剂。 4.3.3 在有嗜人按蚊
7、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可结合疟疾防治开展杀虫剂室内灭蚊。 附录A 病原学检查 (补充件) A1 血液检查 A1.1 厚血膜法 A1.1.1 血片制作:于晚 9 时至翌晨 2 时,以酒精棉球消毒耳垂(或指端)待干,用三棱针快速深刺,轻挤出血液,取血 3 大滴,约等于 60L,置于已编号的清洁载玻片上,涂成边缘整齐、厚薄均匀的椭圆形或长方形厚血膜(约长 3cm、宽 1.5cm),平放于有盖的玻片盒内,以防落灰或虫吃。 A1.1.2 血片染色:次日,将经自然干燥的血片放入清水中溶血510min,至血膜呈乳白色,取出晾干,甲醇固定,染色。大规模普查可用硼砂美蓝染色,鉴定虫种及保存宜用吉氏液或苏木素染色。
8、 A1.1.2.1 硼砂美蓝染色法:取美蓝 2g,硼砂 3g,置研钵内,边研边加水,待溶解后冲洗入瓶中,加蒸馏水 100mL配成原液,过滤后放置备用。染色时取原液 5mL加清水配成 5稀释液,染 35min,使血膜呈天蓝色,然后用清水轻轻冲洗。本法染色前可不必先溶血、固定。 A1.1.2.2 吉氏染色法:染液由吉氏粉 0.5g,中性甘油 25mL及甲醇 25mL配成。先置染粉于研钵内,加少量甘油充分研磨,边研边加,至甘油加完为止,然后倾入 100mL玻塞瓶内,用甲醇小量多次洗涤甘油染液倾入瓶内,塞紧瓶塞,充分摇匀,置于 5560温箱内24h或室温下 35 天,即为原液,放置愈久染色效果愈佳,临
9、用时稀释。将溶血后已干的血片用甲醇固定约 1min,然后滴加 10染液(原液加清水稀释配成)染 45min,用蒸馏水轻轻冲洗。 A1.1.2.3 德氏苏木素染色法;染液由A液即铵明矾饱和液(铵明钒 20g、蒸馏水 100mL);B液(苏木素结晶 1g加纯酒精 10mL);C液(甘油 25mL加甲醇 25mL)配成。将B液逐滴加入A液中,倒入一不盖紧的容器内,置于空气流通处,经 2 周至 1 个月使其充分氧化,过滤后加入C液,密封备用。血片溶血固定步骤同前。用上述染液染 1020min,用 0.050.1稀盐酸脱色片刻,流水冲洗至血膜呈蓝色。 A1.1.3 血片镜检: 将染色的血片在低倍显微镜下
10、顺序逐个视野检查微丝蚴并计数,根据微丝蚴的大小、体态、折光性、有无鞘膜、表皮是否光滑及内部结构等特征,予以识别。在高倍镜下观察微丝蚴的体核及头端空隙、神经环、排泄细胞、排泄孔、肛孔、尾核等结构。必要时需要用油镜作进一步鉴别。 A1.1.4 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要点见表A1。 表 A1 A1.2 微丝蚴浓集法 A1.2.1 改良蒸馏水法:取静脉血 1mL(取血时间同A1.1),置于盛有 0.4mL3.8枸椽酸钠的离心管内,混匀后加蒸馏水 810mL,反复摇匀,待红细胞溶解后经每分钟 3000 转离心 35min,倾去上液,加 0.05mol/L氢氧化钠 810mL,按住管口,用力振荡数次,放
11、置 510min,使纤维蛋白凝块迅速溶解,再离心,吸除上清液,将沉渣涂片,待干、染色、镜检。 A1.2.2 微孔膜过滤法:将已编号的直径 25mm、孔径 5m的微孔薄膜经蒸馏水漂洗后装入过滤器内, 滤膜下垫一张同样大小经生理盐水润湿的滤纸。用注射器取静脉血 1mL(取血时间同A1.1),加 5构椽酸钠 0.1mL抗凝,吸入 10聚氧乙烯脂肪醇硫酸钠或可用 2吐温 80、0.1碳酸氢钠或 10聚氧乙烯脂肪醉硫酸钠(ES)溶液9mL,混匀后,去针头,直接插入过滤器,缓慢推动注射器,使已溶血的血液通过滤膜,以 10mL生理盐水洗涤滤膜 3 次。开启过滤器,取出薄膜,自然晾干后,置热苏木素中染色 5m
12、in,水洗,待干,镜检。 A2 淋巴液、鞘膜积液、乳糜尿内微丝蚴的检查 A2.1 淋巴液、鞘膜积液(或其他抽出液):直接涂片或用生理盐水稀释 10 倍离心后检查沉渣。液体蛋白含量高而呈胶状易凝者,加抗凝剂后检查。 A2.2 乳糜尿(或乳糜积液):取乳糜尿 4mL于试管中,加乙醚2mL,混合振摇,使乳糜中脂肪充分溶解,弃去上层脂肪,加水稀释10 倍后离心检查。 A3 活体组织检查 A3.1 检查淋巴管、淋巴结内成虫:将手术取出的结节,用大头针固定于木板或软木板上,分离结节周围组织,仔细将病变的淋巴管壁切开,分离内容物,取出干酪样脓样物检查。如于结节出现 2 周以后切除、解剖,则管内脓样物可能已纤
13、维化。脓样物内含大量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及夏雷晶体。将干酪样物或纤维组织移至玻片上,加数滴生理盐水,然后用解剖针将外层组织分离,即可见被包围的成虫。时间较久者发生粘连,虫体成碎段,不易将虫体与组织分离,则可用一针将包围的组织固定,另一针将虫体沿其长轴向一端轻移,或将组织移至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使虫体半浮,较易分离。但如结节形成较久,则不易取得完整的成虫。成虫或虫段可保存于甘油酒精(70酒精 95mL,甘油 5mL)中供鉴定。 A3.2 病理组织学检查:切下可疑的淋巴结、淋巴管结节或其他组织,用 10中性甲醛固定 12 天,移至 70酒精中作病理切片。在切片中除可发现丝虫成虫外,尚
14、可见到嗜酸粒细胞、 网状内皮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纤维母细胞、异物巨细胞、肉芽肿、假结核、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管周围炎、管腔内肉芽组织增生形成栓塞或息肉状阻塞管腔等病理变化。 在切片中所见结构清楚的雌虫体内的微丝蚴体核清晰,所在淋巴管壁有少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而无纤维素沉积或肉芽肿形成者,则成虫可能为活虫。如虫体周围有较多的嗜酸粒细胞和散在的组织,虫 体被炎细胞包绕形成肉芽肿,纤维化后形成纤维化结节,或结节内虫体已钙化,则均为死虫。如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渗出,内膜内皮细 胞肿大、增生,则为继发性细菌感染。 附录B 血清免疫学检查 (补充件) B1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
15、B1.1 抗原片 B1.1.1 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 用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腹腔感染长爪沙鼠。6 个月后,从感染鼠腹腔收集雌性成虫。用生理盐水洗涤 2 次,蒸馏水漂洗 1 次,包埋于 35甲基纤维素中,用冷冻切片机制成厚 45m的切片(每一切片含 46 个虫体横断面),贴附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丙酮固定,干燥保存于20备用。 B1.1.2 马来微丝蚴断片抗原: 从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腹腔液中收集马来微丝蚴,用PBS(或生理盐水)洗净。其悬液置冰格过夜,次日离心浓集,以甲醇固定,然后进行反复超声断碎,超声粉碎机输出功率不小于 25W(每次 30s,间隔 3060s,共 35min),至微丝蚴
16、断片为长 2030m。 滴 1 滴微丝蚴断片悬液(100 断片/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经 50左右热烘固定 3min后使用。 B1.2 血样:血清或滤纸血。 B1.2.1 血清: 采集受检者的静脉血或末梢血, 离心后收集血清。在低温下运送,4保存,20可保存 2 年左右。其间不宜反复冻融,以免影响抗体效价。 B1.2.2 滤纸干血滴: 用定量新华滤纸从受检者的耳垂或指尖取血,使血滴直径为 1.2cm,血量约 20L(约相当血清 10L),编号、晾干后放入有干燥剂的塑料袋内低温保存。4可保存半年,20可保存 2 年。 B1.3 操作方法: 受检血清用pH8.0、 0.01mol/L PBS稀释成
17、 110或 120(每一滤纸干血滴在 0.1 或 0.2mL的PBS液中浸泡 30min)。从冰箱取出抗原片,待复温后,在每一切片或一滴抗原上加 1 滴稀释待检血清,置 37湿育 30min。用PBS洗 3 次(每次 5min)后冷风吹干,滴加用PBS稀释的羊抗人IgG荧光抗体,同上湿育,洗涤,以 0.01伊文思蓝作背景染色 2min,同上洗涤,吹干。再加缓冲甘油(pH8.0)后覆以盖玻片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 对阳性反应的血样需连续作倍比稀释检测,直至阴性反应为止。最后呈阳性反应的稀释度即为阳性终点滴度。 B1.4 反应标准 B1.4.1 马来丝虫成虫切片抗原, 以虫体切面的荧光强度及荧光着色
18、范围区分为 4 个等级:“”虫体切面呈桔红色,无明显的黄绿色荧光;“”一般亮度的黄绿色荧光,显色范围较局限;“”中等亮度的黄绿色荧光, 显色较广泛; “”明亮的黄绿色荧光,显色广泛。一般以 1:20 血样滴度时荧光反应强度呈“”及其以上者,判为阳性。 B1.4.2 微丝蚴断片抗原, 以微丝蚴断片的荧光强度及着色范围区分成 4 个等级:“”微丝蚴断端呈模糊的淡黄绿色或红色:“”断端呈黄绿色荧光,形似哑铃,反衬红色明显;“”断端黄绿色荧光显著,膜上也有黄绿色荧光;“”断端和膜均呈明亮的黄绿色荧光。一般以 1:10 血样滴度时出现“”及其以上的荧光反应,判为阳性。 B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9、) B2.1 抗原: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从感染马来丝虫长爪沙鼠的腹腔收集马来丝虫成虫。虫体经生理盐水洗涤和蒸馏水漂洗后,置丙酮脱脂干燥,然后加 0.01硫柳汞生理盐水研磨成匀浆,冻融 3天(每天2次)后置4冷浸34天, 超声粉碎后低温高速(7000r/min)离心 30min,上清液即可溶性抗原。用分光光度仪测定 235 和 280nm波长处的光密度值(OD),按式(B1)计算抗原蛋白量: X(mg/mL)(OD235OD280)0.4(B1) B2.2 操作方法 B2.2.1 常规间接ELISA:用pH9.6,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将抗原按适宜的工作浓度(25g/孔)稀释,包被聚
20、苯乙烯反应板,每孔加 0.3mL, 4过夜。 次日倾去抗原液, 用pH7.2 PBS/吐温-20(PBS/T)洗涤 3 次,每次 5min,甩干。受检血清(或滤纸干血滴)用PB3/T稀释成 1200,每孔加 0.3mL,每样本加 3 孔,置湿盒于 37湿育 2h,同上洗涤,甩干。每孔加入 0.3mL PBS/T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IgG,同上湿育,洗涤,甩干。然后加底物溶液邻苯二胺 40mg,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 50mL,蒸馏水 50mL和 30过氧化氢(H2O2)40L0.3mL同上湿育,最后每孔加 2mol/L硫酸(H2SO4)75L终止反应。将每样品 3 孔的液量吸至比色杯(杯径
21、1cm),在分光光度仪上测量 492nm波长处的光密度(OD)值。每板均设阳性参考血清、阴性参考血清和空白对照孔。测得样品OD值进行校正。 B2.2.2 改良的间接ELISA:按适宜工作浓度用pH9.6 的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稀释抗原,包被 40 孔聚苯乙烯反应板,每孔加 0.1mL,4过夜。次日倾去抗原液,用pH7.2 PBS/T洗涤 3 次,每次 5min,甩干。受检血样用PBS/T稀释成 1200,每孔加 0.1mL,每样本加 2 孔, 置湿盒, 37湿育 30min, 同上洗涤, 甩干。 每孔加 0.1mL PBS/T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IgG, 同上湿育, 洗涤,
22、 甩干。然后加底物溶液 0.1mL,同上湿育后加 2mol/L硫酸(H2SO4)25L终止反应。用专用酶标检测仪(以PBS对照孔校正零点后)测定 492(或490)nm波长的各孔OD值。每板设阳性参考血清,阴性参考血清和PBS对照。每样品的OD值以 2 孔的平均OD值计,再以同板的阳性参考血清OD值作校正。 B2.3 反应标准 测定 100 份以上健康人的血清,求其OD值和标准差(SD),以OD均值加 2SD作为阳性反应阈值(通常为 0.4)。当样品OD值等于或大于该值时即判为阳性。或以样品OD值(P)和阴性参考血清OD值(N)的比值P/N2 者为阳性。 B3 溶液的配制 B3.1 pH8.0
23、,0.01mol/L PBS液原液 0.2mol/L磷酸盐缓冲液 a. NaH2PO42H2O 15.6g 蒸馏水加至 500mL b. Na2HPO412H2O 35.82g 蒸馏水加至 500mL 取a液 5.3mL,b液 94.7mL,NaCl 17g加水至 2000mL。 B3.2 pH8.0 缓冲甘油 5 份甘油(一级)和 1 份 0.01mol/L PBS(pH8.0)混匀后冰箱保存(无气泡)。 B3.3 pH9.6、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 Na2CO315.9g NaHCO32.93g 蒸馏水加至 1000mL B3.4 pH7.2 PBS/吐温20 NaCl 8.0g
24、KH2PO40.2g Na2HPO412H2O 2.9g KCl 0.2g 吐温20 0.5mL 临用前加蒸馏水至 1000mL B3.5 pH5.0 磷酸盐柠檬酸缓冲液底物溶液 0.1mol/L 柠檬酸溶液(21.041g/L) 25.7mL 0.2mol/L Na2HPO4(28.4g/L) 24.3mL 蒸馏水 50mL 邻苯二胺 40mg 临用前加 30过氧化氢(H2O2) 40L 附录C 对症治疗 (参考件) C1 急性丝虫病(肢体、阴囊、女性乳房) 应用消炎镇痛药,急性症状缓解后停药。对下肢急性淋巴结、淋巴管炎(流火)患者,如能于发作预兆期服消炎镇痛药,可明显减轻急性症状或制止发作
25、。合并细菌感染者需给予抗菌治疗。 C2 慢性丝虫病 C2.1 肢体淋巴水肿、象皮肿 烘绑疗法:对患肢采用辐射热或微波透热烘疗后用弹性绷带包扎。每天 1 次,前者每次 1h,20 次为一疗程,休息半个月,进行下一疗程;后者每次 30min,15 次为一疗程,休息 2 个月,进行下一疗程。 在烘疗和休息期间,白天均需用弹性绷带持续包扎患肢, 治疗 23 个疗程。 兼有足癣的患者,用抗霉菌治疗以控制霉菌感染。 C2.2 乳磨尿 一般治疗:发作期间注意休息,忌食油类、肉类和蛋类食物。出现乳糜凝块、 排尿困难和尿潴留者, 应减少饮水量, 以手按摩下腹部;或用中链油(MCT)代替普通食用油脂,能迅速解除病人痛苦。MCT用量为成人每次服 45g,每天 3 次,连服 1 月为一疗程,可间隔服 23个疗程。 发作频繁,病情严重病例可采用硝酸银灌注或手术治疗。 C2.3 鞘膜积液 手术治疗:鞘膜积液量多者用鞘膜翻转术治疗。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德建、史宗俊、邓珊珊。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