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7011-1997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95977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17011-1997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GB 17011-1997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GB 17011-1997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GB 17011-1997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GB 17011-1997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B 170111997】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前 言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以肝实质细胞炎性坏死为主的肠道传播性疾病。患者主要为成年人,病死率较高,尤其孕期最后 3 个月的妊娠妇女患病后,病死率可达 1039。戊型病毒性肝炎,首先在印度次大陆发现,中亚、东南亚、非洲、印度次大陆均有较大流行的报道。多数爆发流行为水源性的。食源性的报道亦见诸文献。我国人群戊型肝炎的感染率约 18。急性散发性肝炎中戊肝约占 10,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B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

2、科学院病毒 学研究所和北京地坛医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刘崇柏、徐道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作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依据。 2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依赖病原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 21 急性戊型肝炎及(黄疸型无黄疸型) 2 1 1 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前 26 周内接触过肝炎病人或饮用过被粪便垃圾污染的水或外出就餐,到戊型肝炎高发区或流行区。 21 2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 1 周以上

3、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或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 21 3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明显升高。 21 4 血清病原学排除急性甲、乙、丙、庚型肝炎。 21 5 皮肤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 BIL171 molL (10mgL )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21 6 病原血清学检测,抗 HEVIgM 阳性或抗 HEV IgG由阴转阳,或滴度由低转高,或高转低 4 倍以上者。 临床诊断:2 12 、2 1 3 加 21 4 。 确诊病例:2 1 6 。 注:有 21 5 者为黄疸型,无 21 5 者为无黄疸型。 22 急性重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22 1 符合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

4、参照 21 )。 2 2 2 起病后 10 天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指肝性脑病)而排除其他原因者。 22 3 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 171molL 。 22 4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40。 疑似病例:2 2 1 2 2 3 。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 22 2 2 2 4 。 23 亚急性重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23 1 符合急性肝炎黄疸型(参照 21 )。 23 2 起病后 10 天以上出现以下情况者: a)高度乏力和明显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重度腹胀或腹水。 b)血清胆红素上升 171mol L 或每日升高值大于 171 molL 。 c)血清凝血酶原时间显

5、著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40。 d)意识障碍(指肝病脑病)。 疑似病例:2 3 1 2 3 2a )和 b)。 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 23 2c ),参考 23 2d)。 3 戊型肝炎的处理原则 31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3 1 1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是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施治,主要用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 3 1 2 重型戊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加强对病人的监护,密切观察病情。采取延缓肝细胞继续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微循环等措施。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脑水肿,大出血,肾功能不全,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腹水,低血糖等,并加强支持疗法。 4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疫情处理(

6、见附录 A) 5 戊型肝炎的病原血清学诊断试剂(见附录 B)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疫情处理 戊型病毒性肝炎尚无特异性的主动被动免疫手段, 加强卫生教育及切断传播途径,管理好传染源是预防戊型肝炎的主要措施。 A1 管理好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A1 1 各级医务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病例报告。 A12 隔离病人自发病日起 3 周。 A13 对病人的居住、活动区进行终末消毒。 A14 对接触者观察 45 天,进行 ALT 和尿胆红素检查。 A1 5 对 ALT 异常、尿胆红素阳转、抗 HEVIgM 阳性者视为新发病例,依法报告及隔离治疗。 A1 6 按表

7、A1 对病人排泄物包括尿便及尿液接触的器皿进行消毒。 表 A1 附录 B (提示的附录) 戊型肝炎的病原血清学诊断试剂 目前尚不能在组织培养上获取供诊断用的病毒抗原、 化学合成抗原肽和 cDNA 重组抗原。两者组装的 EIA 试剂在检测抗 HEVIgG时敏感性和特异性相似。 B1 化学合成寡肽抗原,由位于第二读码框架 3端的 B 细胞表位决定簇的 42 个氨基酸和第三读码框架的 3端的 33 个氨基酸组成,对第一读码框架的依赖于 RNA 的 RNA 聚合酶区的部分氨基酸也有合成。此三个读码框架中以第二、 三读码框架为优势表位决定簇,一框架的聚合酶片段较差。 B2 CDNA 重组抗原:用原核细胞

8、分别表达的第二、三读码框架的 3端编码多肽,证明具有抗原性,可用作组装诊断试剂盒的抗原材料,将第二、三读框的 B 细胞表位决定簇片段嵌合表达可得嵌合多肽,对第二、三读框都有抗原反应,并且抗原性较分别表达的肽段强。当前国内外检测戊型肝炎均用 EIA。其基本原理是: 在聚苯乙烯板孔内在碱性条件下包被纯化的戊肝抗原, 饱和吸附后洗净未结合的抗原,加待检血清标本(120稀释)洗净,加入由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 IgG 抗体(如检测 IgG 则加标记的抗人IgG,如检测 IgM 型抗体则加抗人 链抗体)如果血清中抗 HEV 阳性, 标记抗体可与抗 HEV 结合, 温育, 洗净后加 OPD 底物显橙黄色

9、,在 492nm 波长下光吸收值( OD 值)越大表示阳性强度越大,无色则表示阴性反应。其阳性判定值各厂家产品均有说明。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均有说明,在此不多述。 抗 HEVIgM 在疾病的早期出现,可作为 HEV 病原分型诊断的重要判定标准,从初步的临床检测结果看 HEVIgM 的反应强度低于甲型肝炎, 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在病人入院时立即采血做 150稀释检测抗 HEV IgM,最晚不能迟于发病后半个月,因抗 HEV 滴度较低,故凡抗 HEVIgM 阳性应检测类风湿因子,如类风湿因子阳性同时抗 HEVIgM 阳性时应再进一步稀释血清进行验证,如抗HEVIgM 仍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诊断成立。亦可先用抗人 IgG 与待检血清预先中和,仍能检出 IgM 则可判为抗 HEVIgM 阳性。当前所用的间接 IgM 检测法特异性较捕捉法差,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