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9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教案20190225261.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960504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9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教案2019022526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9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教案2019022526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9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教案2019022526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9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教案2019022526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9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教案2019022526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板块 9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阶段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 年),中国近代化的新方向阶段政治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经济传统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但仍占据主导地位;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战乱不断,日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压榨,民族工业不断萎缩思想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发展特征生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2、,社会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对应学生用书第 6061页)一、北洋军阀统治后期的中国社会(19191928 年)1.政治上(1)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9191923 年)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 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2 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国民大革命(19241927 年)兴起: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

3、一战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成就:北伐战争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2.经济上: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颁布发展工商业的经济法规,鼓励利用外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3.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表现出了妥协与抗争的两面性。4.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5.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6.教

4、育: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 年)1.中国共产党的成熟(1)开辟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形成了成熟的党的领导集体: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继而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2)过程1935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影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

5、基础。3.国民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1)措施: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币制改革,提出关税自主的主张。(2)影响: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得到了较大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三、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年)1.抗日战争(1)日本的侵华罪行:制造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研制、使用细菌武器作战;对根据地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实行奴化教育。(2)全民族抗战:1937 年,七七事变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为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3)重大战役淞沪会战:1937 年八一三事变后,中日军队在上海及其周围激战三个月,打破了日本

6、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取得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1938 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堵截日军,取得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4)境外战场:1942 年,中国政府派远征军入缅作战。1945 年,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5)抗战胜利的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7、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民族工业的萎缩: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掠夺和战争的破坏,中国民族工业日趋萎缩。3.毛泽东思想形成(1)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2)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年)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2)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3)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

8、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2.解放战争胜利(1)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 年 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 年 6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3)第三阶段战略决战:1948 年 9月至 1949年 1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4)第四阶段渡江战役:1949 年 4月 23日,南京解放,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3.民族工业:美国商品排挤、官僚资本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等因素,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五、近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与习俗:服饰

9、更加西化;饮食中西结合;婚礼仪式进一步变革。32.交通业:20 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1920 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3.报刊业: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 新华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报刊展开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4.影视业:20 世纪 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3040 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对应学生用书第 6164页)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的十四年抗战角度 1 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典例 1】 (2016全国卷,30)如图是 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

10、.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D 本题的关键信息为“1932 年”及图案中“抗敌” “十九路军”等字眼。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1932 年,日军发动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民族企业在其生产的火柴图案上印有“抗敌” “十九路军”等表明前方将士奋勇杀敌,后方民众全力支持,反映了当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D项正确。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材料体现不出,材料中也没有营销方式更新的表现,A、B 两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中日战争后,C 项错误。角度 2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典例

11、 2】 (2018海南卷,9)1938 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的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解析:A 据材料时间信息“1938 年初”,可知决议通过是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由“以军事为中心”树立“重工业的基础” “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可得出这个决议意在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故 A项正确;B、C、D 三项错误。角度 3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典例

12、3】 (2015全国卷,30)1938 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4解析:B 日本侵略者在北平发行“联银券”和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目的是掠夺财富,转嫁战争负担,故 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日本侵略者的金融活动是在 1938年的“平、津、鲁、豫等地”,属于日占区,不是在国统区,A 项错误;日本侵略者的金融活动也不是针对抗日根据地的,C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物资管制问题

13、,D 项错误。【思维深化】一、艰难曲折的十四年抗战1.局部抗战:分为两个阶段。(1)局部抗战兴起阶段(1931 年 9月至 1932年 12月)。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兴起。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直接领导和推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而这一时期,由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同时侵犯上海,并炮制伪“满洲国” 。在民族危亡面前,东北和上海等地区的爱国军民奋勇抗战,推动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2)局部抗战发展阶段(1933 年 1月至 1937年 7月)。1933 年日军进犯

14、山海关,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部分国民党军及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 。为挽救民族危亡,促成全国抗战,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1936 年 12月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蒋介石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奠定了基础。2.全民族抗战: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战略防御阶段(1937 年 7月至 1938年 10月

15、)。全民族抗战初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战场,国民党军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中顽强抗敌,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作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抗日前线,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取得了平型关等作战的胜利。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2)第二个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1938 年 10月至 1943年 7月)。1938 年 10月下旬,广州、武汉失守以后,全民族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将战略重心转向敌后战场。国民党一方面坚持继续抗战,并组建中国远征军协同盟军作战,但其抗战在总体上逐

16、渐趋向消极。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承担起全民族抗战主战场的重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和中国战区的建立,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3)第三个阶段是战略反攻阶段(1943 年 7月至 1945年 9月)。从 1943年 7月开始,八路军揭开了局部反攻的序幕。1943 年 10月和 1944年 5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也开始反攻作战。1945 年 8月 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日,同盟国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9 月 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

17、5 年 10月 25日,中国正式收复被日本殖民统治达 50年之久的宝岛台湾,洗雪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1.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1)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东南沿海省份的工业损失最为严重,许多城市被摧毁,经济损失难以计算。(2)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正是因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才强化了国民党一党独大的地位,增加了中国推行民主的困难。2.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5(1)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的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2)促进了内地工业化的发展:内迁的工业虽然远没有战前发展迅速,但改变了原来各地区工业分布

18、不平衡的现象,形成重庆、昆明等 11个工业区。(3)为国内统一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使中国出现了政治力量大一统的形势,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4)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1943 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抗战胜利后,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5)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在抗日战争中,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空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努力角度 1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曲折探索【典例 1】 (2013全国卷,30)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

19、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B 分析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28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攻打中心城市的三大起义虽然已经失败,但是当时中共中央还是坚持以攻打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A 项错误,B 项正确。C 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却不完全符合题意,予以排除。D 项与题干的表述不符,可以排除。角度 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农民政策【典例 2】

20、 (2018全国卷,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解析:A 由材料信息“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抗日根据地中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符合农民愿望,激发了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故 A项正确。减租

21、减息是限制封建剥削,不是改变土地占有关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受到保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目的是保护地主和农民双方的积极性和利益,B 项错误。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当时尚未完成,C 项错误。题干材料所述情况出现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所以不能排除国民党的影响,D 项错误。角度 3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探索的实践【典例 3】 (2018海南卷,10)1945 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 。这些主张 (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促进了抗日

22、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6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解析:B 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故 A项错误;在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先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发展到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题干中“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 ”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的第一步,故 B项正确;1937 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 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

23、合,故 D项错误。角度 4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典例 4】 (2018全国卷,30)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解析:A 题干反映了面对西方国家对与中国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的试探,中国共产党坚持建交的条件、建交的步骤及其

24、时机皆由自己自主决定,故 A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没有英、法、美等国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的信息,且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仍支持国民党政权,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问题进行阻挠,B 项错误。当时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的包括美国,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主要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直到 1970年代,1949 年夏,“新政府”尚未成立,C 项不正确。 “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不等于“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当时国际上还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等,新政府当然急于取得这些国家的支持,D 项不正确。【思维深化】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努力探索与实践探索 实践革命纲领1921年

25、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922 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制定最低纲领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中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革命领导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八七会议确立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独立领导革命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革命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共产党认识到照搬苏联革命

26、“城市中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7道路心论”的局限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解决了内部矛盾胜利完成长征抗日斗争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年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全民族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工作中心1949年 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明党的工作由乡村转向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以及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人民解

27、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到城市土地政策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外交努力维护主权,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481949 年夏,面对英、法、美等国的外交试探,共产党坚持建交的条件、步骤及时机由自己自主决定。1949 年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制定独立自主的三大外交政策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思想的多元化角度 1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典例 1】 (2018全国卷,29)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 “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解析:C 据题干中“1920 年”和“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根本改造”,可判断为当时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主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的“根本改造”,即利用工人阶级来改造社会,实际上

29、是鼓吹无产阶级革命,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提倡的,这些知识分子希望通过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来达到好的社会改造。题干材料反映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这场论战是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斗争的第一个回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内部马8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的公开分裂。论战的结果是使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信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使大批进步青年开始辨清真假社会主义学说,走上科学社会主义道路,C 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前)的指导思想,与题目时间不符,A 项错误。实业救国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后兴起的,主要是宣扬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题目不符,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批判传

30、统礼教,D 项错误。角度 2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背景【典例 2】 (2018海南卷,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方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一旦革命告成,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使

31、产业集中,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国,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 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解析:第(1)问历史背景,据材料引文时间 1922年,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内部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中国内忧外患;1917 年十月革命爆发;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第(2)问周恩来认为共产主

32、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据材料“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可得出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据材料“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 “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 “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可得出共产主义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答案:(1)背景:中国内忧外患;十月革命爆发;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任答四项即可)(2)原因: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

33、思维深化】一、五四运动后思想界的发展状况1.思想空前解放,欧美各种思潮流入中国。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思想方面的变化最为突出,影响也更为深远,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欧美的实验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涌入中国,有很多思想甚至相互抵触,观点相反。这无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界最突出的特点。2.救亡的主题没有变化,救亡的主角却发生了改变。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思想都是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工具引进的,“救亡”的时代背景仍然没有改变。但是,传统知识分子逐渐从思想界的主角退下,较少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年轻知识分子涌现,使五四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偏激的倾向,但是也具有更彻底的战斗精神。

34、3.传统思想受到猛烈的冲击,也面临着转型的新机遇。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其忧国忧民的使命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却顽强地延续下来。一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反思西学,梁启超等近代儒学大师甚至提出用中国传统儒学改造西学,建立新的文化系统,传9统思想在危机中面临着转型的机遇。4.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方向。经历了喧嚣与沉淀,众多“主义”销声匿迹,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以俄为师”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提出都受这一思想潮流的影响。二、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新气象1.中国革

35、命性质的变化: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这些都预示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面临着新的领导、新的方式、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前途。2.国民的觉醒:这是五四运动引发的最显著的新气象。这种席卷全国,囊括各界的群众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国民觉醒的明确表示。在有的地方,青年学生还到农村做宣传,使一部分农民也加入这觉醒的行列。3.社会团体的大量涌现:五四运动后,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学校、工厂、街市,各种行业,都有社会团体的组织。他们办报刊,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4.青年人个性解放的发露:五四运动大大激发了青年人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从被动的受教育,变为主动的磨练自己。他们有的自动走出家庭,摆脱宗族、家族的压力,到学校,到各种团体中去求知识,求训练。五四时期,中国青年,主要是青年学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5.移风易俗的新气象:五四时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胡适率先示范,大胆进行婚礼丧礼的改革,各地效尤者,大有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