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49.pptx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965374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59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49.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49.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49.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49.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49.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分层突破命题多维研析,第18讲,考纲要求,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 地区。 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洋纱、洋布涌入,“纺”与“织”分离、“耕”与“织”分离。 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 。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东南沿海,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知识回扣,商品化,2.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陷入 的窘境。 (2)兴起:洋务派在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洋务

2、运动。 (3)活动 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创办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创办 、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 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 三支海军。 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了 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内忧外患,轮船招商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建,京师同文馆,(4)失败: 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影响 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 的发展。 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对本国 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 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提供了客观条件。 外商企业的丰厚利润,起了刺激作用。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 ,起了诱导作用。,甲午中日战争,封建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技术,(2)表现(3)影响: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产生了 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构图解史】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关系,【误区警示】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但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构图解史】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构图解史】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史料一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少一技能

4、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黄炎培等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核心探究,命题点一 近代自然经济解体,史料二 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陈旭麓,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外国商品的倾销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反映出伴随着西方的经济入侵,中国传统手工业大量破产;反映出洋纱、洋布盛行,洋纱厂、洋布局出现,雇佣中国女工。 (2)史料二阐释了晚清时期旧的生产方式的解体和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说明晚清经济结构变动中新的生产方式出现

5、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传统的谋生手段受冲击而走向破产,为谋生前往城市做工,感叹社会风气的变化。, 史料运用 1依据史料一,概括在近代历史变迁中国人“迷惘和阵痛”的表现。,【答案】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是资本主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史料二中“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的含义。, 史论归纳 晚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的解体速

6、度远比内地迅速且程度更加深刻。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与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史料一 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命题点二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史料二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了

7、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表明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和对抗外国侵略势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史料二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说明了洋务运动客观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诱导了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答案】洋务运动采取机器大生产,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道路;洋务运动客观上诱导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洋务运动从科技、教育等方面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史料运用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 史论归纳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明统治阶

8、级承认了“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 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工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政府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

9、教育近代化的开端。,1.初步发展 (1)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为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 的限制。 (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民间办厂,考点二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回扣,民族资产阶级,2.短暂的春天 (1)背景 推翻了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群众性 的推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以

10、面粉业和 发展最快。 (3)萧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辛亥革命,纺织业,反帝爱国运动,3.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曲折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战时体制,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教材补遗】“实业救国”思潮 “实业救国”思潮指一种向西方学习、发展民族工商业,以实业挽救国家于危亡的爱国主义思潮。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资产阶级一反之前的陈腐观念,以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抵抗外来侵略,成了爱国、救国、富国、强国的明智之举。 “实业救国”思潮是作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封建王朝出卖民族利益的对立物出现的,其内涵在近代中国不同阶段不断得到丰富,对整个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一

11、定的促进作用。,【漫画解史】民族工业的困境破扇难挡暴风雨(1930年)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下,提倡国货运动无法挽救民族工业衰败的悲惨命运。,史料一 中国资本家组织的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并聘了几个日本工程师和技师该厂已自英国买来一座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及锅炉。有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司,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由于原料昂贵及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核心探究,命题点一 夹缝中求生存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史料二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

12、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史料解读 (1)史料一阐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规模小、资金少且依赖外国机器及技术人员等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19011911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表明19011911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较快;说明地区发展不平衡;反映了行业发展不平衡。,摘编自

13、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答案】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史料运用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史论归纳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因素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

14、这导致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促进因素 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史料一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 鉴于中国

15、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 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 825吨。,命题点二 近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表现。反映了日本侵华,内地工业基础差,难以满足抗战

16、的需要,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反映了日本全面侵华,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内迁。 (2)史料二主要阐述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处境。反映了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掠夺。,史料二 我(刘鸿生: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1936年3月,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低价收买股票20万股,占南洋公司股票总额的一半,从而控制了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烟草公司。,【答案】原因: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民族工业内迁。 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

17、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地区。, 史料运用 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答案】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官僚资本主义,很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2史料二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史论归纳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1)工业布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大后方初步建立起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近代工业体系,使中国的工业布局得到一定的改善,也推动了大后方战时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长期抗战。 (2)客观上促进了西部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战争促使大量人口西迁,对于开发西部地区,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

18、中不乏科技人才,这就为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加速了西部地区工业的近代化。,(3)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东部工业及人口的西迁带去的种种事物和思想冲击了当地人的传统观念,为西部地区经济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并广泛传播了科技文化知识。 (4)国民政府西部开发活动的宗旨是满足军事需要,为其政治目的服务。从整体规划上看,国民政府的西部开发活动难以从整体角度出发,导致开发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不合理发展。,明考情,考题1 2017全国卷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

19、种变化反映了 (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解考题,【解析】B 本题以福州船政局生产模式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历史理解能力。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军事工业为官办企业,不存在转为商办一说,故排除A项。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由不向各省索取分文转向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反映出企业经费紧张,不得不采取“协造”方式进行生产,故选B项。材料只显示造船经费由不取分文到由用船一方拨付的转变,未显示出军工产品市场化的趋势,故排除C项。题干只反映了福州船政局一个企业的变化,并不能说明整个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

20、境,故排除D项。,考题2 2017全国卷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 A 本题以开平煤矿土煤所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开平煤矿的创办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目的,“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减少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阻碍,进一步增强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A项符

21、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的史实,体现不出对企业的管理,排除B项;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排除C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煤矿业的稳健发展是根本没有保障的,排除D项。,考题3 2016全国卷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 C 题干主要提供了两方面信息:一是时代背景,二是洋货大量涌入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22、,大量外国商品流入中国,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经济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材料中“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关税问题,A项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考题4 2016全国卷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解析】 C 甲午中日战争

23、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这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洋务运动大力创办海军,建立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舰队,促进了中国军备的近代化,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故A项错误;集权制度不一定能带来有效的作战指挥,也不属于军备优势,而且之前两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也是集权制度,但结果还是战败,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西方列强面对日本的扩张,采取的是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故D项错误。,考题5 2015全国卷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

24、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解析】 D 本题以1852年中英贸易中的现象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史料有效信息与综合应用的能力。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后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的包装布由中国产的土布变成了“无用的”英国棉布,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商品倾销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出现了滞销,故答案应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土布的质量,排除A项;材料表明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并没有体现其价格优势,

25、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中国生丝在英国的销售量,排除C项。,考题6 2015全国卷 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解析】 A 本题以时人对洋务派代表人物的看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题干中从事洋务的人物都被当时的人所讥讽,说明了这是不同观念之间的冲突,故答案为A项。材料无法体现崇洋媚外,排除B项;C项是后人对洋务派的态度,与材料无关;D项与题

26、干无关。,【解析】 D 本题以1853年中国与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为切入点,考查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1853年是英国侵占印度之后,也是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棉纱、棉布在中印两国出现销量的差别,根本原因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封建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对英国商品进行抵制。故答案为D项。,考题7 2014新课标全国卷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

27、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解析】 D 本题以19世纪末中国社会出现的现象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在全面解读材料的基础上正确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但遭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可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政府对官督商办企业大力扶持是在洋务运动时期,而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不得不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的近代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考题8 2017

28、全国卷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对兴办实业的限制,【解析】 D 本题以1932年的火花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1932年的抗敌牌火花,火花内有“十九路军”的文字,这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上海抗战的内容,故答案为D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与设问角度不符;C项错在实业救国

29、开始的时间,实业救国思潮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题9 2016全国卷 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 D 本题以国民政府合并日伪纺织企业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能力。由国民政府高层的解释可知,国民政府合并日伪纺织企业,将其国有化,并不是试图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针对日伪纺织企业,并非全部纺织(轻纺)企业,故B项表述不确切;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严重打击,故C项错在“开始”;题干的核心信息是抗战胜利后国

30、民政府对沦陷区纺织业的控制加强,这说明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了,故D项表述正确。,考题10 2016全国卷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解析】 C 洋纱的大量进口,逐渐取代土纱,加速了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织”分离,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进口洋纱数量增多,并

31、未说明传统土布退出中国市场,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进口洋纱,不是列强掠夺中国的原料,B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项错误。,1下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 )A.使传统土布退出了中国市场 B.使中国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C.加速了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织”分离 D.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练经典,考向1 自然经济的解体,2 19世纪40年代后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种状况的出现缘于 ( ) A.中国外贸格局改变 B.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自然经

32、济解体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解析】 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广州失去了以往在对外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外贸格局的变化促使该地区的贸易总额出现了下降的局面,故选A。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这只能使通商口岸的贸易总额上升而非下降,B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无法通过广州一地的贸易总额变化来体现,C项错误;在这一时期世界市场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并不能从材料中得到体现,D项错误。,31883年10月,申报发表评论说:“(轮船)招商局开其端(指招商集资的方式),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这种经营方式 ( ) A.开创了民族工业

33、的先河 B.最先倡导建立私营企业 C.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是在众人推动下建立的,【解析】 C 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与材料“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相符,故选C。开创民族工业的先河的是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A项错误;洋务企业都是官办企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不是私营企业,B项错误;招商集资的方式最初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的,D项错误。,考向2 洋务运动,4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工业大力着手,却如同泥沼里的战车,一筹莫展。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洋务派( ) A.得不到统治者的支持 B.未能完全采用西方先进科技 C.强调以政治制度为

34、本 D.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力干涉,【解析】 C 洋务派强调“中体西用”,主张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所以其进展不明显,故选C。洋务运动是在统治者的支持下进行的,A项错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西方列强对洋务运动的干涉,D项错误。,【解析】 B 甲午战争失败一方面使清政府财力衰弱无力再兴办洋务企业,另一方面使清政府面临巨额赔款,为获取更多商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因而出现材料中允许商办民用工业及低价转让洋务企业给私人的情况,故选B。清政府允许商办民用工业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列强的资本输出,但这并非主观目的,A项错误;清政府受限于其阶级性,不可能大力扶植

35、民营企业,C项错误;允许商人兴办民用工业能促进工业发展,D项错误。,5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此转变( ) A.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 B.是甲午战争失败影响的结果 C.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 D.导致了工业体系崩溃,考向3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面对近代企业举步维艰的情况,郑观应指出:“既无商律,又无宪法,专制之下,股东辈亦无可奈何。”据材料,郑观应认为影响近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封建主义的制约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36、C.官僚主义的压迫 D.民族资产阶级不作为,【解析】 A 材料中“专制之下,股东辈亦无可奈何”表明了封建主义对近代企业的制约,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外国资本主义,B项与材料中“专制之下”不符,故错误;封建主义不等于官僚主义,C项与材料中“既无商律,又无宪法,专制之下”不符,错误;材料中“举步维艰”不等于不作为,D项错误。,【解析】 B 材料“7%上升到22%”“增长了近6倍”表明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故选B。材料未涉及政府保护的相关信息,A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采用跌价竞争等手段压制民族工业发展,C项错误;在此期间,民族工业始终处于夹缝中艰难求生的状态,中国依旧是一个典型的

37、农业国,D项错误。,7据统计,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率由7%上升到22%。 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这表明此时 ( ) A.民族工商业受到政府保护 B.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较好 D.西方公司制度得以普及,考向3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8下表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促成这一时期轻工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内统一,局势稳定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 D.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解析】 B 材料时间是19331936年,此时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轻工业的发展,故选B。这一时期中国的局势并不稳定,内有国共对峙,外有日本侵华,A项错误;实业救国在19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不是这一时期轻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19331936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