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3.pptx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968902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X 页数:89 大小:6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3.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3.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3.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3.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3.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PART THREE,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 古诗词鉴赏与对比,【考情总结】,【考情总结】,【考情总结】,【考情总结】,【考情总结】,【考情总结】,(1)考查范围与形式。近五年考查的主要篇目为课外古代诗词,有些在“浙江省考试说明附录2”的范围内,涉及教材中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对课内篇目一般设置对比鉴赏题,考查次数较少。考查形式主要分三种:课外单独考查;课内外对比或课外对比考查;古诗文一体考查或在现代文中综合考查古诗文。 (2)题量分值。近五年考查的题型以主观题为主,有少量填空题,极少出现选择题,题量一般为12道题,分值为35分。 (3)体裁类别。近五年考查的体裁比较集中,只有诗和词,

2、没有考查过曲,其中诗占据绝对优势,近五年考查了三十余次,而词只考查了八次;在诗歌体裁中,绝句居多,律诗次之。在朝代选择上,唐宋居多,兼有晋元明清。,【考情总结】,(4)主题分布。近五年主要考查了怀古诗、思乡诗、写景诗、边塞诗、田园诗、送别诗、咏物诗,词以婉约派为主。 (5)考点频率。炼字考查了4次;内容理解考查了20次,其中字或词的理解考查了5次,句子理解考查了5次,景物或特点考查了8次,画面描绘考查了2次;分析情感考查了10次,探究情感考查了1次,把握作者志趣考查了1次。在对比阅读中,比较内容考查了3次,比较情感考查了10次,比较类别考查了2次,比较意象考查了1次,比较手法考查了2次;在综合

3、阅读中,主要考查内容的综合理解、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以及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综合分析。,【考情总结】,(6)难度评估。虽然考查篇目多为浅易的古代诗词,但是命题形式繁杂多样,难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考点设置上,虽然侧重于对基本内容的理解、评析,但是在能力层级上的要求逐年提升,出现了对诗歌情感的多元解读与探究,内容、情感、手法的对比,由课内外对比逐渐走向课外对比,还出现了古诗文一体或古今文一体的综合阅读,体现了对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较高要求。考生不仅要能读懂课外古代诗歌,还要能和课内或课外的作品进行比较,领会内容、情感、类别、意象的种种不同,能结合相关的文言文或现代文,对古代诗歌的内容、形象或情感进行

4、综合分析与归纳。,【考情总结】,(7)备考提醒。虽然浙江省的古代诗歌鉴赏题难度较高,题目灵活,但是各个地方的考题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对多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比较辨析及选择题,湖州已经连续考查了两年,因此每个地方的考生都要注意研究近两年的考题形式,突破这些题型的审题、解题障碍。另外,虽然考题复杂多变,但是考点趋于稳定,考生要透过考题抓住考点的本质,针对考点逐一训练,寻找突破考点的方法,规范自己的答题格式。,第1讲 课外阅读,2018嘉兴、舟山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 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莫烟平。 开元寺

5、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注释 滹(h)水:滹沱河。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莫:同“暮”。,考点1 炼字,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4分),技法精讲,【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图景。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也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

6、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炼字能力。要结合诗歌内容整体分析思考,前两联主要是写过去景色的繁茂和生机勃勃,后两联写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人物连坟冢也看不见了,只剩下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感叹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巨变。围绕“犹”字,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述即可。,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结合全诗,体会句中“”字的意蕴。 (2)“”是千古名句,句中“”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3)诗中“”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技法精讲,【答题思路】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

7、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炼字题的答题要点: (1)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字不离句”,要想准确解释某个词语的含义,一定不能孤立地看,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2)看看该字有没有运用某种手法,如拟人、比喻、双关等。 (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语言简练,信息全面。 (4)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技法精讲,【小贴士】 常考的炼字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叠词,同学们要注意这些词的

8、作用和答题要点。 1.动词 统摄全篇,突出动态、变化、气势,有时会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画面动态感,展现鲜明的意境,表现出作者的精神、气概或心情。 示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全诗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表现出诗人的英雄气概。2.形容词 贯穿全篇,突出事物或人物的状态,有时会采用修辞方法,使事物或人物的特点具体鲜明,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示例:“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奠定了全篇豪迈的感情基调,展现出作者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抒发了词人一心报国的壮志豪情。,技法精讲,3.副词 修饰限制动词,突出事物或人物的程度、状态,使事物或人物

9、形象更加生动具体,从而更为妥帖地传达出作者当时的心境与情感。示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修饰“见”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的恬淡形象,展现出他闲适的心境。4.名词 名词连用可以凝练地展现出动态的画面,呈现给读者蒙太奇般的剪接镜头,让人深受感染,充分体验当时的意境,体会到作者的心境。示例:“枯藤老树昏鸦”通过一系列的名词,展现出一幅天涯秋景图,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作者的羁旅苦思和寂寞之情。,技法精讲,5.叠词 叠词在形式上富有节奏与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可以渲染氛围,展现意境,同时传递出作者的独特的心绪。示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中的“悠悠”属于叠词,富有音韵之美,渲染出时间的漫长久

10、远,表现出作者的绵长无穷的千古兴亡之感。 【答题模板】 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点出该字烘托了的意境,或表达了的情感)。,角度一 词句理解,2018金华 古诗阅读。 遣意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 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酿黍:酿酒。移橙:栽橙。,考点2 品味诗歌语言,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1) ”字看出。颔联中的“(2)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2分),技法精讲,【答案】(1)泛

11、 (2)野花落,【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中对应内容的梳理。第(1)空根据提示里的“近”与“啭”(鸟婉转地叫)对应(能听到鸟儿婉转地叫可知“近”),可推知“轻”与“泛”对应(因为“泛”所以“轻”)。第(2)空可根据“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推知应填“野花落”(“花”与“枝”有关)。,技法精讲,【常见题型】 (1)句中的“”字,从“”字对应而来。 (2)全诗洋溢着一种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 (3)诗人说“”,你怎样理解?,【答题思路】 寻找对应字或词: 第一步,根据诗词特点,对应内容应该字数相同,范围就在上句或下句中。 第二步,根据诗词特点,对应内容应该词性相同,进一步缩小

12、范围。 第三步,如果通过以上两步,答案还不唯一,就仔细辨析内容,选择最佳对应字或词。 直接提取原字词: 第一步,根据题干限定的范围,比如“气息”“景色”“心情”等,从全诗或词中找到对应的句子。 第二步,从这些句子里逐字逐词筛选,寻找最适合的那个字或词。 第三步,将这个字或词代入题干中,看是否吻合;或将几个字或词代入题干中,比较哪个更吻合。,分析与概括: 这类题通常针对整首诗歌进行理解,要求解答出具体内容。 首先要诵读,反复诵读整首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 其次,确定诗歌题材,如咏史怀古诗、咏物诗、边塞征战诗等,初步掌握诗歌主旨。 再次,抓住关键词句和主要意象,体会相关词句的内涵,了解意象所

13、表达的意思。 最后,概述出题干所要求解答的内容,概括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感情。,角度二 景物特点,2017台州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泛舟后溪 唐 羊士谔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惟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 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 、 的特点。(2分),技法精讲,【答案】清新 优美,【解析】本题考查诗中景物的特点。作答时要理解诗意,“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的意思是:雨后芳草萋萋,没有一点沙尘,溪水碧绿,沙滩平坦,春光明媚。这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清新、优美的特点。,技法精讲,【常见题型】 (1)诗歌的某句和某句分别从

14、、 两个方面来表现景物的特点。 (2)某句写出了环境 的特点。 (3)诗中某个词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写景句,逐字翻译,确定有哪些景物,诗句中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第二步,如果回答有哪些景物,对所列景物进行提取即可;如果要求回答景物的特点或表现特点的方面,则须进一步分析概括。景物的特点除了要结合诗句意思进行概括之外,还要结合作者的经历与心境对所概括的词句进行修改,概括时既要体现其外在特点,又要兼顾其内在品性;表现景物特点的方面可以从颜色、形状、声音,动态、静态,时间早晚,历史景观、自然风光、环境特点等方面进行概括。 第三步,组织答案时尽量用诗中原词或在原词基础上调改

15、润色,各个特点或方面在字数、形式上保持一致,体现出语言的精练、严密与生动性。,角度三 画面描绘,2017金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小 雨 宋 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技法精讲,【答案】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于是,我虽然下得不大,但也不得全无,细细疏疏,形成一幕珠帘,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解析】本题要求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作答时,首先要对诗歌内容有所理解。这首诗是诗人一次旅途中遇小雨有感而作。前两句主要描述小雨的形态,后两句则写它的心思。这首诗的大意为: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

16、。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故意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解答此题,不仅要能关注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还要能指出两者的内在联系。,诗人写出了小雨的独特形态,并赋予它人的心思。请你化身小雨,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4分),技法精讲,【常见题型】 (1)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的画面。 (2)请用第一人称描述的情形。 (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画面?,【答题步骤】 第一步, 对题干要求的诗词句或整首诗词的描绘性文字进行集中分析与赏读。 第二步,重点结合诗歌整体意蕴、作者经历与情怀、典故或意象揣摩画面基调、色彩与氛围。 第三步,对描绘性诗句进行翻译,结合分析

17、,进行润色。 第四步,对原诗词进行联想和想象,审视自己的答案是否传递出了画面的意蕴和作者的意图。 【小贴士】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这三方面缺一不可。,2018温州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选自全唐诗) 注释 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殷尧藩:浙江嘉兴人。鹤发:白发。,考点3 分析情感,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结合全诗,从这个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4分),技法精讲,【答案】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逢端午,乡愁

18、满腹。“鹤发垂肩”,可见诗人历尽沧桑。他叙说乡愁,但儿童未谙世事,惊讶发问“何方是故乡”,更触动了诗人心中无限的苦痛。“鹤发”与“儿童”年龄跨度巨大,形象差异鲜明,形成对应,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深沉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思考:诗人为何将“鹤发”的自己与“儿童”前后对应,最后结合诗句内容来提炼诗人的思想感情。,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后两句写,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答题思路】 (1)审视标题与注释。通过标题

19、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通过注释可以了解创作背景,从而大致推断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等。 (2)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古诗词中常用到一些直接表露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从题目中的“寄”及诗中的“共剪”,可以看出诗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3)分析意象。意象即诗中已经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如杨柳表示送别怀远,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松柏表示坚强、正直,梧桐表示凄凉悲伤,抓住这些意象可以帮助考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4)准确表述作答。在平时学习时,考生要积累一些概

20、括感情的常用词语,避免答题时说外行话。如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怒、壮志未酬、借古讽今、旷达乐观等。,【答题模板】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2)描绘了的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歌颂了品质,批判了观点。,2016台州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若耶溪上 南宋陆游 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 村场酒薄何妨醉,菰正堪烹蟹正肥。 注释 此诗写于作者严州任满,卸任归乡之后。村场:村庄祭神的场地。菰(g):俗称茭白,可食用。堪:能够;可以。,考点4 探究情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愉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卸任后的落寞之感。对此,

21、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4分),技法精讲,【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抒发了诗人回到故乡的愉悦之情。诗人面对故乡秋高气爽、红叶翻飞的美景,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回到故乡后,与乡邻把酒言欢,品尝家乡的美食,感受人情的醇厚。 示例二:我认为表达了诗人卸任后的落寞之感。诗歌中的“霜风”和“红叶”衬托了诗人的凄凉心境;回到了故乡却以“客”自居,说明诗人没有归属感;“何妨醉”写诗人借酒消愁;美食虽好只能聊以自慰。,【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多元探究。可以抓住文中的景物描写,比如“红叶傍人飞”,阐述作者的愉悦之情;也可以结合诗歌背景“卸任归乡”,以及“吹客衣”等关键字词,揣摩作者的落寞之情。,【常见题型】

22、 (1)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之情,有人则认为,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简述理由。 (2)后人评价此诗时认为它传达了之情,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 (3)对于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历来众说纷纭,请就你的理解谈谈看法。,技法精讲,【答题步骤】 古代诗歌作品往往具有多元的意蕴,即便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比较单一,但因为诗歌词句的精练含蓄,往往也会在不同的读者心中产生不同的解读。这是诗歌的特性,也是诗歌的魅力。所以对古代诗歌鉴赏题设置多元探究题目,符合诗歌的特点,同时也能考查考生的解读能力。对于多元探究题,首先要打开思路,其次要从原诗中寻找证据,最后还要结合诗句将自己的观点、理由阐述清楚。,第一步,突破标准答

23、案的窠臼,不给自己设限,反复阅读诗词,列举作者情感和诗词意蕴的多种可能性。 第二步,诗歌的注释、作者的经历(课内可能学过)、题干中提示的解读意见,均可视作命题者的黄金提示,要考虑接不接受,接受哪一条。 第三步,从诗句中寻找证据,比如字词的暗示,典故的意蕴、意象的含义、注释中的写作背景。 第四步,排查证据,找到证据最充分、自己最有感触的一种作为自己的观点,然后组织答案,结合证据,阐述清楚理由。,【答题模板】 我认为这首诗或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理由(结合景物、人事、经历、注释分析)。,考点5 把握志趣,2015丽水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纳 凉 秦 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

24、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注释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2分),技法精讲,【答案】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志趣。,【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心志和情趣的把握。从诗歌标题“纳凉”可以把握诗歌整体的内容与画面,然后结合具体字眼“追”“倚”“自在”以及“莲”的意象内涵,可以揣摩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志趣。,技法精讲,【常见题型】 (1)“”一句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人生追求。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答题步骤】 第一步,整体感知诗意,初步判断诗歌

25、的情怀是消极的、积极的还是复杂的。 第二步,调动平时积累和课内所学,结合注释和背景介绍,对作者的人生轨迹有明确的认识,寻找这首诗词的定位,判断它处于作者的哪个人生阶段,是失意时所作还是得意时所作。 第三步,从描绘性的文字中,重组画面;从抒情性的文字里,把握作者情感;从议论性文字里,把握作者思想。 第四步,走进诗歌意境之中,假想自己是作者,看他看的风景,体会他的情感与思绪,理解他的思想观点。 第五步,用简明练达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志趣,最后读一遍诗词,看是否吻合。,第2讲 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26、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 行 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考点6 比较内容,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 ,这从“ ”一词可以看出。(2分),技法精讲,【答案】初到此地(初次来到这座青山) 不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比较诗歌的内容。第一个空根据题目的提示“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结合山行的内容来分析,主人公应该是初到此地;第二个空结合“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这两句诗即可得出答案。,技法精讲,【常见题型】 (1)某中学正准备编辑一本古诗评注集。下面诗歌是其中的两首,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评注。评注甲诗从

27、“ ”入手,;乙诗中 “ ”一词写出了。 (2)甲诗写了,乙诗则写了 。 (3)同样是写,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何不同?,【答题步骤】 第一步,分别阅读两首诗歌,初步比较,形成印象。 第二步,根据题目提示与划定的角度、范围,精选诗句对比分析。 第三步,找到不同之处,用精准简练的语言概括,一般字数大体一致。 【小贴士】 比较诗歌内容一般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比较浅易,只需各自理解诗歌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第二种则需根据提示,选择同一个角度进行比较,精准概括;第三种需要自己寻找角度,概括两首诗歌在内容上的不同。,2018台州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喜 雨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眠。 笑摘

28、园蔬漉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 夜 宋项安世 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释 牸(z):母牛。漉:滤。,考点7 比较情感,这两首写“雨”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4分),技法精讲,【答案】 喜雨通过写春雨滋润农田,农家儿女喜说丰收的场景,抒发了农人的喜悦心情。雨夜通过写诗人在雨夜独坐寒斋,想象友人孤篷听雨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孤寂之感。,【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比较。通过分析两首诗的不同内容,喜雨写的是一场滋润农田的春雨,雨夜写的是思念故人之夜的愁雨,结合内容分析不同的情感即可。,技法精讲

29、,【常见题型】 (1)(甲)诗直抒胸臆,赞美了 ;(乙)诗表达了作者 。 (2)此诗尾联与某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两首诗都有一词,所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这两首诗都写,却体现了诗人完全不同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答题思路】 把握两首诗歌不同的情感,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比较标题的不同。通常放在一起比较的诗歌,在标题上有相似之处,也必然有不同之处,关注相似之处,重点分析不同之处,后者往往是答题的关键。 (2)比较作者的信息。结合课内所学、平常积累以及注释提示,对两个作者的生活背景做比较,有时候也会帮助答题。 (3)分别圈定

30、两首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分析内容上的不同;接着抓住表达、透露情感倾向的关键字眼、意象、典故,分析承载的情感的不同。 【答题模板】 甲诗通过抒发了;而乙诗则通过,抒发了,还抒发了。,2018湖州 古诗阅读。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母),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3分),考点8 比较类别,A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B有感 明张以宁 马首桓州又懿州,朔风秋冷黑貂裘。 可怜吹得头如雪,更上安南万里

31、舟。 C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技法精讲,技法精讲,【答案】 C 理由: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两首诗写的都是动人的春景;两首诗都写出春天的美好;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解析】本题考查感悟、欣赏、辨析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仔细阅读、欣赏这四首诗歌,选择与晓过鸳湖相近的诗歌,从“内容、情感”角度进行分析。从晓过鸳湖中的“绿涨春芜”“菜花”及绝句中的“杏花雨”“杨柳风”不难看出,二者是最相近的,因此选C项。在阐述理由时,也应按照题目提示中的“内容、情感”这一要求,从诗人的感官,春风、春雨、春景,诗人的喜悦情感等角度进行阐述。,技法精

32、讲,【常见题型】 (1)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最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2)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上的不同。 (3)有人认为这首诗和风格相近,你是否同意?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答题思路】 根据题目提示,一般可以从内容、情感两方面进行比较,但这类题目有一个更为快捷、精准的办法,就是比较诗歌的类别。不同类别的诗歌,呈现的内容、情感有明显的不同。熟知诗歌类别,把握每种诗歌的常规内容和主要情感,便可在答题时一眼将类别相同的诗歌辨认出来。,【小贴士】 古代诗歌主要类别与特点,2018衢州 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示例: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

33、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实景赏析前三联写眼前的景,行人的足迹、板桥上的白霜、山路上的落叶和明灭的枳花,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考点9 比较手法,角度一 虚实相生,虚景赏析尾联想象故乡的景,池塘里满是自在戏水的禽鸟,一派生机,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无限向往之情。 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宋胡宿 短亭疏柳映秋千,马上人家谷雨前。 几树枪旗茶霍靡,一溪鳞甲水潺湲。 莺期别后闻余弄,蚕候归来见小眠。 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 注释 胡宿,衢州开化人,宋朝状元。霍:疾速的样子。弄:小曲。 实景赏析 虚景赏析,技法精讲,【答案】实景

34、赏析:前三联写眼前景,短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莺韵与蚕眠,这些景象充满亲切闲适的生活气息。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西湖夜景,湖水空寂,月圆人缺,寄托着诗人对西湖的眷恋之情。,【解析】本题考查根据示例赏析古诗的写作手法。题目所给示例规定了赏析古诗的角度为“实景赏析”和“虚景赏析”。回答此题,只需要将诗歌写了哪些实景(如:短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莺韵与蚕眠)列出,并回答出这些景象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即可。所谓虚景即诗人的联想想象之景。诗人面对的是“三衢道”,尾联却写到了“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无疑为想象之景,写出了“西湖夜景,湖水空寂,月圆人缺”的景致,之所以会想象西湖之景,无疑是要表达

35、对西湖的眷恋之情。,技法精讲,【常见题型】 (1)仿照示例,对下面这首诗的实景与虚景描写分别进行赏析。 (2)诗中句描写了哪些实景与虚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有人评价这两首诗虚实相生,亦真亦幻,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内容,阐述你的看法。,【答题思路】 实景是指诗句中描写的客观景物,或真实发生的场景;而虚景则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作者往往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丰富诗歌的内容,拓展诗歌的意境,曲折含蓄地表达细腻复杂的情感。此类诗歌从眼前之景过渡到想象之景,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令人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比如古代作者表达思念之情,往往通过假想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曲折含蓄地达到传递感情,表达渴望的效果。

36、解答虚实结合手法题,首先要区分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然后对实景进行概括,分析其中意蕴或情感、态度、思绪、气氛等;接着对虚景进行描绘,揭示其中蕴含的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思想情感;最后综合分析虚实结合手法的艺术效果。 【答题模板】 实景概括+态度分析或情感氛围;虚景描绘+思想情感;综合分析效果。,2016衢州 古诗阅读。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3分)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

37、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角度二 借景抒情,技法精讲,【答案】示例一:金陵酒肆留别更好。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示例二:渡荆门送别更好。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到至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

38、然贴切。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换,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则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技法精讲,【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鉴赏与对比。同样是借景抒情,两首诗的具体使用效果各有不同,可以选择自己最有心得的一首来鉴赏,围绕借景抒情的技法分析诗句,同时对另一首的逊色之处和原因也要提及。金陵酒肆留别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生动新颖;而渡荆门送别长于赋予流水以自己的情感,意味绵长。,技法精讲,【常见题型】 (1)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 (2)请从借景抒情的手法角度,对两首诗分别进行赏

39、析。 (3)这两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题思路】 借景抒情是指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绘,委婉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托物言志则一般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来寄托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的心愿。情景交融则是指情与景交织在一起,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在客观景物上,使它们充满主观色彩,从而传递出诗人的心绪和情感。在答题时,要注意这三者的区别。 在分析或比较借景抒情的手法时,要先分析景物或场景的描绘与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分析情感的表达效果;要对手法使用的优劣进行比较,通常答案并不唯一,要选择自己感触最深,最有把握,写起来最有心得和条理的那一首,对另一首的逊色之处,

40、略加提及即可,不必全盘否定。,【答题模板】 甲诗用得更好。甲诗通过描绘,赋予人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丰富了诗歌意境,产生了的艺术效果;而乙诗则不如甲诗。,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地古思刘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 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考点10 综合把握内容、形象或情感,技法精讲,【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在理解“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句意的前提下,结合注释“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

41、抚恤百姓,政绩卓著”,并联系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可知诗人“思刘宠”“忆范公”的目的是赞美他们清正为民,勉励自己,也告诫后人继承二人遗志。,【答案】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命名者范仲淹和会稽太守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勉励自己,也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技法精讲,【常见题型】 (1)结合文言文的相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品析画线句蕴含的思想情感。 (2)诗歌某句,诗人借,表现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 (3)请结合古诗文的内容写出你对作者的认识。,【答题思路】 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的综合阅读,以及在现代文中考查古诗文的理解,无疑对

42、综合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打破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的界限,消除古诗文和现代文的隔膜,让资料彼此交融,为我所用,的确是阅读能力提升后的较高境界。在遇到此类试题时,要善于互相借助,消除畏难心理,通过文言文解读古代诗歌,通过现代文理解古诗文,在答题时综合筛选信息,分析概括。一般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现代文和古诗文存在以下关系: (1)内容互相印证。指的是文言文中的某些记载和古代诗歌里面的表现或描述互相印证,呈现出时间、地点、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形象、情感的高度一致性,彰显出资料的互证性与重要性。能够互相印证,对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的综合阅读能力才算过关。,(2)形象互相补充。指的是文言文与古代诗歌里面的同一个人

43、物,在形象上虽然存在一致性,但表现了其不同的精神方面。在文言文中他是忠臣良将,在古代诗歌里他又是一位谦谦君子,奉母至孝,在解答人物形象题时就要综合这些方面进行作答。 (3)情感彼此提示。在现代文中通过对人物生平的散文化介绍,引出其诗文,便是对古诗文中思想情感的最明显提示。在解答古诗文的情感分析题时,要善于结合现代文资料中的上下文,将情感概括全面,揭示透彻。,(4)有交叉,有区别,有争议,有疑点。指的是文言文和古代诗歌,对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或事物的记载与表述、分析与评价、解读与认识呈现了“罗生门”的状态,有时候同中有异,有时候完全相反,让人读后顿生困惑与思虑。这也是我们在研究古诗文等资料时经常会遇到的现象,当古诗文呈现出内容、形象、情感与评价的复杂多样性与严重不一致的情形时,切莫急躁慌乱,要从古诗文各自的作者、时代背景上分析原因,找到他们各自的立场和角度,通常就能找到合理的解释,梳理清楚古诗文的不同,给出自己的判断与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