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2 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单元小卷(十二)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时间 /45 分钟 分值 /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 600 年至公元前 300 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几乎同时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 )A.宗教神学B.自然哲学C.社会现实D.民主与科学2.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
2、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段话主要强调( )A.孟子的“仁政”思想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农时对农业的重要性D.男耕女织的家庭关系3.习近平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来向巴西媒体表明自己对于干部遴选的想法。下列主张与习近平的想法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治大国若烹小鲜”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4.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天子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 ( )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
3、供理论依据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5.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 )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B.儒家思想出现质变C.儒学的政治化趋势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6.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遵循“天命观”B.旨在神化君权C.彼此存在继承关系D.都属于唯心主义27.朱熹劝农文记载:“乡村小民,其间多是无田之家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
4、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今仰人户递相告诫,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材料体现了 ( )A.儒家仁爱和谐思想B.宋朝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兼并问题严重D.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8.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言论 ( )A.主张格物致知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强调“心外无理”D.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9.清朝末年,黄宗羲的思想受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高度关注和大力赞扬,谭嗣同等人甚至还把原君等名篇节抄并散发。这反映了 ( )A.黄宗羲的思想实质上是民主思想B.黄宗
5、羲的思想是引进西学的桥梁C.改良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古代民本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思想10.顾炎武曾批评明代后期学者赵宦光的说文长笺(研究传统语言文字、音韵等方面的著作)过于简陋粗疏。现代学者解释:“明代后期谈说文,总是学问上努力的表现,清初研究说文成绩卓越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的粗疏,唯我们觉得开风气之先的,都是粗枝大叶的。”现代学者所说的“开风气之先”指的是哪种风气的转变 ( )A.从注释经典到谈论心性B.从空谈心性到注重实学C.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D.从固守旧学到西学东渐11.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
6、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 ( )A.具有儒学化特征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为封建统治服务D.得益于儒学的推动12.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 )A.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发展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C.印刷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D.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2 分)13.(3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主张把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促成忠君孝亲、奉公守礼的社会风俗的形成。他认为教育的作用
7、就是造就一批有道德、有才能、可从政的贤人,即君子。君子应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即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但他又把人分为上中下三等,认为可以受教育的是中人。上人是生而知之无须受教的,对于下愚之人,则只能用刑罚来管制他们。孔子继承西周传统,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并吸纳有用学科加3以充实调整。孔子主张教学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要求学生温故知新、学而不厌、学思结合、积极实践等。摘编自论语等材料二 柏拉图把教育看作是建立和巩固一个“理想”社会秩序的工具。柏拉图认为理想社会应该由优秀的哲学家来当统治者,因此教育的最
8、高目的是培养“哲学王”。他认为“哲学王”应该热爱知识、热爱真理、热爱国家、坚持正义且勇敢、大度、机智、灵敏。柏拉图主张“精英”教育。教育的对象应是那些中上层统治者,而下层的劳动者则应习惯于克制欲望,尽心尽力地为统治者服务。柏拉图的教学内容,被后人总结为“七艺”,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柏拉图在教学中多用演讲、交谈、对话、辩论来传授知识,教育中重思维的培养和理性的启发。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共同点。(14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8 分)14.(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材料 有学者将两千年间儒学内部的发展概括为“内圣”与“外王”两大流派,并揭示出二者此起彼伏、交相推衍、不绝如缕的大致路径。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4运用中国古代、近代儒学发展的史实,对上述流派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儒学与路径中一个或多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也可以对路径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路径,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 分)5单元小卷(十二)1C 解析 根据材料提及的时间段“公元前 600 年至公元前 300 年”可知,这在西方属于古希腊先哲中最早的自然学派和智者学派的活跃时期,在古代中国,这属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无论是孔孟儒学的“仁”还是墨家
10、的“非攻” “尚贤” ,这些东西方的思想先哲都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社会现实方面,故选 C。宗教神学不符合先秦诸子百家的关注目标,A 项错误;自然哲学属于古希腊以泰勒斯为代表的古希腊先哲的代表思想,中国百家争鸣时期未出现此思想流派,B 项错误;“民主与科学”这两面旗帜,都是进入近代社会以后才出现的,D 项错误。2A 解析 据材料“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可知,孟子主张统治者施政要关注民生,这体现了“仁政”思想,故选 A。材料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统治者之所以关注农时,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满足老百姓对安居乐业的要求,进而
11、达到巩固统治和称霸的目的,不是强调农时对农业的重要性,C 项错误;男耕女织的家庭关系在材料中没有反映,D 项错误。3A 解析“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是韩非子的观点,属于法家的思想,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的思想,故选 A。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的观点,B 项错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儒家的观点,C 项错误;“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是墨家的观点,D 项错误。4C 解析“君权神授”的思想表现为天子受命于天、皇权至高无上,为专制皇权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故选 C。材料强调“天子受命于天” ,与民本思想无关,A 项错误;“天人合一”体现了董仲舒新儒学对皇权制约的一面,
12、与强调君权至高无上不符,B 项错误;材料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皇帝对人民的绝对控制,未提及人民的态度,D 项错误。5C 解析 儒教经历了“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到“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 ,从原始儒教到国家宗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政治化,故选 C。根据题意,学者何新是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并未涉及中央集权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儒教由原始儒教成为国家宗教并未表明儒学思想发生质变,A、B 两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得出,儒学的不断世俗化是错误的,D 项错误。6A 解析 无论是孔子、荀子还是董仲舒,都遵循“天命观” ,故选 A。神化君权的只有董仲
13、舒,B 项错误;三者之间没有继承关系,荀子倡导的天命观属于唯物主义,董仲舒的观点是唯心思想,C 项错误;荀子的思想属于唯物主义,D 项错误。7A 解析 材料出自朱熹劝农文 ,由此可知文中记载与儒家思想有关,据材料中“二者相须,方能存立”可知,朱熹倡导佃户与田主应和谐相处,故选 A。据材料中“二者相须,方能存立”可知未体现出宋朝阶级矛盾尖锐,B 项错误;宋代虽然土地兼并严重,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意思是强调田主与佃户要和谐相处,C 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雇佣关系,D 项错误。8C 解析 材料通篇强调的都是一个“心”字,主张“心外无理” ,很明显是陆王心学的唯心哲学观,该哲学流派在方法论方面的主张是
14、“致良知”和“发明本心” ,故选C。 “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方法论,A 项错误;陆王心学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相比程朱理学更有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B 项错误;陆王心学是对儒学的一种继承和发展,真正否定儒学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D 项错误。9B 解析 据材料“黄宗羲的思想受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高度关注和大力赞扬,谭嗣同等人甚至还把原君等名篇节抄并散发”可知,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也有利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宣传西6方的民主思想,故选 B。明末清初,黄宗羲等人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但
15、黄宗羲的思想实质上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A 项错误;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改良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项错误;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对近代民主思想有一定影响,但“古代民本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思想”的说法有误,D 项错误。10B 解析“学问上努力的表现” “清初研究说文成绩卓越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的粗疏”说明清初由于严密的文化专制,导致文人更多从事空谈义理和心性,他们引经据典而不注重实学,而现代学者则反对这种做法,故“开风气之先”应该指的是B 项。11A 解析 从“以经命名” ,以及“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来看,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故选 A。B、C 两项材料不能反
16、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儒学对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推动,D 项错误。12A 解析“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反映了大众文化的发展,是文艺世俗化的表现,出现文艺世俗化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 A。B、C 两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无法体现“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D 项错误。13(1)教育的功能方面,都认为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工具和保障;教育的目的方面,都是培养巩固政权的统治人才;教育的内容方面,都非常重视道德、知识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方面,都提倡启发诱导、学以致用。(2)孔子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变革激烈;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周王室统治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柏拉图教育
17、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古代雅典城邦时期,商品经济繁荣,贸易发达;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哲学发展,自然科学受到重视。解析 第(1)问,从教育的功能、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来分析。第(2)问,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分析。14示例 1:“内圣”强调伦理道德的政治作用。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把“仁”引申到政治领域,提出“仁政”学说,认为只要将人内心固有的“仁义礼智”发掘、培育起来,就能管理好国家。 “二程”继承孟子的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提出“存天理,去人欲” 。示例 2:“外王”主张道德修养和经世致用。董仲舒提出“春秋
18、大一统”思想,解决了西汉时期的思想统一问题,顾炎武等人提倡“经世致用”思想,到清道光、咸丰年间,龚自珍、魏源等人提出“以经术为治术” ,谋求富强之策。解析 本题可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论证。根据材料“儒学内部的发展概括为内圣与外王两大流派”得出, “内圣” “外王”两条线索,根据材料提供的人物,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论述,要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注意史论结合。如:“内圣”强调伦理道德的政治作用。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把“仁”引申为“仁政”学说,二程继承孟子的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外王”主张道德修养和“经世致用”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思想,顾炎武等人倡导“经世致用”思想,龚自珍、魏源等人倡导“以经术为治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