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5 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到多极化趋势的历程。线索 1 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以实力确立了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线索 2 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与加强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第 12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纲要求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点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实力变化:西欧和日本衰落; 成为资本主义世
2、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 (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 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表现(1)开始标志:1947 年,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 ”出台。 2(2)对峙表现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 杜鲁门主义,“遏制 ”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植、控制西欧 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 成立北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成立 ,对抗北约 3.影响(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欧洲:1949 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
3、共和国和德意志 。 亚洲: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爆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拉美:1962 年, 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最终撤走导弹。 (2)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材补遗】 乔治凯南电文1946 年 2 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 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一份八千字的电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政策、行为动机和做法以及美国应当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建议,为美国“已经采用的强硬政策提供了一个完美的逻辑依据”。乔治 凯南的遏制理论对战后初期美国对苏联战略和政策的确立与执行,产生了直接的重大影响,为杜鲁门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本人被称为“冷战之父”
4、。【构图解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构图解史】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命题点一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3史料一 1947 年 3 月 12 日,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把世界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这便是人所熟知的“杜鲁门主义”的问世。“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史料二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
5、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钩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成为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重要标志。表明“杜鲁门主义”的方针是“遏制共产主义”,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2)史料二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提出、目的和援助范围。表面上看是为了恢复世界经济,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达到其对抗苏联的目的。说明美国通过对西欧国家的援助,促使其经济复苏,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社会。 史
6、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的理解。2.根据史料一、二,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内在本质联系。 史论归纳比较“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背景: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4(2)不同点直接原因:“杜鲁门主义”是针对“希土危机”提出的,马歇尔计划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秩序面临威胁的情况下提出的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内容:“杜鲁门主义”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
7、援助;马歇尔计划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命题点二 美苏“冷战”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 1950 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史料二
8、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 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史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史料四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 年 9 月 9 日) 史料解读(1)史料一为美国拍摄的马歇尔计划宣传片,反映了美国的立场和目的。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
9、欧洲经济的恢复。(2)史料二为苏联的宣传图片,漫画揭露和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的真实意图。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3)史料三反映了“冷战”时期和“冷战”结束后批评家对美苏争霸认识的变化,由“指责”到“赞扬”。表明美苏“冷战”中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4)史料四指出了美苏争霸在客观上起到的积极作用。说明“冷战”对峙不仅加剧了军备竞争,也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史料运用5根据上述史料,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史论归纳1.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
10、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两大阵营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2.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
11、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2017全国卷34美苏“冷战”对峙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漫画为载体,考查二战后“冷战”政策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影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归纳历史结论的能力62016全国卷35马歇尔计划的影
12、响以历史叙述的材料情境为背景,考查马歇尔计划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物的阐释、判断、评价能力2016全国卷35“冷战”的特点及影响以美国政府支持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巡演非洲为背景材料,考查美苏“冷战”对峙的争夺特点,主要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考题 12017全国卷 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考题 22016全国卷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
13、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考向 1 美苏“冷战”的背景1.1946 年 2 月,斯大林发表演说,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包含着危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斯大林的演说 ( )A.加剧了美苏争霸B.扩大了对峙范围7C.推动了“冷战”兴起D.分析了二战的根源2.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书中提到:“当美国陆战队在 1947 年 4 月到 9 月间从华北撤退时,他们丢弃了6
14、500 吨弹药武器及其他军用物资给国民党。6 月,美国又将上亿发剩余的步枪子弹以原收购价的 10%售给国民党政府。”这种情况表明美国 ( )A.试图维护雅尔塔体系的权威B.希望通过威慑中共以避免内战C.放弃败局已定的国民党政权D.与苏联“冷战”的重点转至东亚考向 2 美国的“冷战”政策3.1947 年,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作出了一系列承诺,包括放松价格管制、平衡政府预算、保持金融稳定、保持汇率在合理水平、降低和消除配额和其他贸易管制。这些承诺 ( )A.加速了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有助于市场化机制的运转C.推动了西欧国家经济腾飞D.有利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4.1949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时的
15、宗旨强调:北约在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这一宗旨 ( )A.确保了欧洲的持久和平B.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C.推动了西欧走向一体化D.缓和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考向 3 “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5.有学者认为,“尽管古巴危机得到了和平解决,但它却是一件很侥幸的事它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控制核武器试验协定、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拉美无核区规定、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协定第一个西方苏联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该学者旨在强调这一危机 ( )A.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
16、际紧张局势B.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秩序C.削弱了美苏两国超级大国的地位D.体现了世界秩序构建中的正义性86.“冷战”期间,不少历史学家批评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对抗的危险。而“冷战”结束时,赞扬北约和华约具有避免冲突升级的能力成为学术时尚。这反映了 ( )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B.学术界力图对“冷战”作出辩证评价C.历史研究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D.意识形态决定学术研究的水平第 13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考纲要求 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考点一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
17、现实原因:西欧的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外部原因: 的影响。 直接原因:法、德的和解。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思想原因: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2)进程1951 年,西欧六国签订 ,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 随后成立。 1967 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作用西欧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增。9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的外交政策。 2.战后日本的崛起(1)原因进行 ,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中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政府制订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
18、重视教育。(2)表现:到 20 世纪 80 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 (3)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2)标志: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3)政策和目标奉行非集团、 的政策,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以建立 作为行动纲领。 (4)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
19、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5)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构图解史】 欧共体的形成【图画证史】 二战后美日关系的演变10美日邦交之透视 1987 年时代 周刊封面从图片可以看出,二战后美日关系是既合作又斗争。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对美国态度逐渐强硬。命题点 欧洲走向联合 史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史料二 1951 年,法国、
20、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8 年,上述国家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1965 年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上述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2 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 12 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 年欧盟成立;1999 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4 年,欧盟成员国达到 25 个。欧洲一体化:神话与现实 史料解读(1)史料一表明欧洲的联合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反映出欧洲有走向联合的可能性。表明欧洲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联合的重要性。(2)史料二反映了欧洲逐渐走向联合的过程。是欧洲一
21、体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自此欧共体成立。表明欧共体成立后,欧洲一体化进一步发展,说明了欧洲合作的领域和规模扩大;欧盟合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2.结合史料二,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有何显著特点。11 史论归纳全面认识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领域扩展。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欧洲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合作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2)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促使欧洲各国长期保持合作和欧洲的和平发展。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
22、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市场。考点二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原因:受 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实质: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表现:1989 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 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2)苏联解体原因: 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 标志:1991 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2.“冷战”后的形势12(1)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原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
23、矛盾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3)表现1999 年,美国打着“ ”的旗号轰炸南联盟。 2001 年,发生“911”事件,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洲:1993 年, 正式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结果:世界格局呈现“ ”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构图解史】
24、苏联解体的原因【漫画解史】 危险的“冷战”思维【构图解史】 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13命题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 25 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史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史料解读说明大国之间综合
25、国力对比的变化及国家利益的变化导致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明了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 史料运用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极格局“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的表现。 史论归纳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及加强的特点(1)多极化是指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处于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状态。(2)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迄今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3)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4)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
26、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俄罗斯经济的振兴及大国地位的恢复,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命题点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14史料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史料解读史料阐述了多极化趋势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指出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未来世界政治秩序的基础。说明多极化趋势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史料运用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格局发展趋势将对世界秩序产生
27、哪些积极影响? 史论归纳认识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2017全国卷35政治格局多极化与经济秩序的变化以二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演变为载体,考查世界多极化
28、趋势加强的影响2015全国卷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从国际格局演变趋势角度考查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因素,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15352013新课标全国卷32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以欧洲联合的争论为载体,考查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考题 12017全国卷1976 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 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
29、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考题 22015全国卷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考题 32013新课标全国卷1950 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考向 1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1.1950 年初,日本经济阴云密布
30、、使人窒息,谁也看不出有什么光明前景。但到 1950 年 6 月至 1951 年底,日本外贸增长达 2.8 倍,1951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达到战前的水平。推动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B.朝鲜战争“特需订货”的推动16C.民主化改革的促进D.日本政府对第三产业的扶植2.“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 20 世纪 50 年代,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B.“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C.美苏两
31、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考向 2 两极格局的瓦解3.1990 年 1 月 1 日,成千上万名柏林人在新开放的柏林墙边载歌载舞,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割后新的 10年的开始。这一年,也是他们迎接德国重新统一的一年。促使德国统一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控制加强 B.苏联的操纵减弱C.欧盟的积极推动D.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努力4.有学者在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时认为,“出发点本是国富民强的改革计划最终导致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毁灭”。其中“社会的毁灭”主要指 ( )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两极格局瓦解D.环境污染考向 3 “冷战”后的世界形势5.走过对抗走向
32、合作纵论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中说:“在国际社会多元化、多极化运行当中,由于相应条件与机制尚未完备,大国的影响与操纵还大。诸多矛盾依然存在,相应的冲突与动荡不可避免。”材料意在说明 ( )A.大国肆意践踏国际准则干涉别国的内政B.世界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C.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D.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正在不断加强176.到目前为止,中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认为“911”事件确实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学者们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大国丧失主宰世界的绝对能力B.反恐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主题C.挑战霸权主义的政治势力骤增D.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下降考向 4 当今
3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7.有学者认为,21 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A.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B.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C.国际格局的发展完全由大国操控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在逐渐加剧8.以一定时期内的一大强国为基轴,以绝对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优势为基础的霸权国际体制,成为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史的普遍规律(如下面的中心边缘等级格局图)。这种国际体制 ( )A.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 B.保持着动态中的平衡C.一直
34、以欧洲为核心国D.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18单元整合(五)【认读导引】一条主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大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三个阶段: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 世纪 90 年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1.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对付苏联,稳定资本主义阵营,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得以控制西欧。(2)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同英、法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关系。(3)20 世纪 5070 年代,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欧
35、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4)随着欧共体的建立和扩大以及欧盟的诞生,西欧发展成为可以同美国并驾齐驱的重要力量。2.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19(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民主改革,完全控制了日本。(2)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扶植日本经济的发展。(3)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了对日本的占领。(4)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经济领域中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的崛起极大地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考题例证
36、 1】 美国政治家乔治凯南曾发表一段名言:“面对一个真正友好的日本和一个有名无实的敌对的中国,我们美国会感到相当安全但一个有名无实的友好的中国和一个真正敌对的日本对我们的威胁,已为太平洋战争所证实。一个敌对的中国和一个敌对的日本更糟。”由此可见,美国对远东政策 ( )A.对日本侵略中国采取了纵容态度B.导致中国陷入了被列强瓜分状态C.有助于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崛起D.使远东地区成为美苏争霸的重点二、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阶段 世界格局 主要表现 认识工业革命至二战期间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二战后至20
37、世纪 50年代中期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20世纪50 年代后期至 80年代末90 年代初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至今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呈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不可逆转(4)多极化既带来了机
38、遇,也带来了挑战20【考题例证 2】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说:“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1970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这一变化 ( )A.说明美国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意图B.反映了美国经济衰退、霸主地位丧失C.反映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较大改变D.源于石油危机引起的美国经济“滞胀”20 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1.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特征欧洲为中心(一战前)欧美为中心(一战后
39、)美苏为中心(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0 世纪 70 年代后)。2.国际格局的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1)第一次: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地位。(2)第二次: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原因: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各国
40、在战争中普遍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中国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成立了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第三次:20 世纪 90 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快速发展。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中国地位: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过程
41、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考题例证 3】1964 年 1 月 27 日,中法两国发表公报,西方媒体称之为“外交核爆”(如下图)。这一事件 ( )21A.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B.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C.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D.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素养五 历史解释从本质上看待和评价史事的能力 理论阐释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所谓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
42、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考题例证】2016全国卷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 有利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B. 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
43、关系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解析】 据题干信息分析,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美国给予欧洲经济援助,同时敦促欧洲国家联合,以增强欧洲国家的实力,遏制苏联,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出现,故 A 项符合题意。【答案】A 方法点拨22(1)要注意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的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2)要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3)要充分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4)要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
44、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新论七 关于“冷战”起源的争鸣 史界观点“冷战”起源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和相关领域研究者关注和争论的重要问题。美国史学界关于“冷战”起源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美国政府对威胁人类自由的“共产主义侵略”所作出的“勇敢反应”,苏联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第二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美国最先引起的,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必然产物。第三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美苏两国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史学界认为,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而苏联则是被动应战者。对于苏联对外政策在“冷战”起源上的作用,一种观点认为,“冷战”完全是美国发起的,苏
45、联没有任何责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冷战”是战后美苏共同采取强硬政策的结果,这成为苏联存在霸权主义的因素。还有的观点认为,“冷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思考感悟二战后美国对外关系的主线一直是美苏关系,它影响着世界的全局。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可以看作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主线。“冷战”是由于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与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引发的经济竞争、军备竞争与科技竞争。23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 12 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分层突破】考点知识回扣1.美国 国家利益2.杜鲁门主义 共产主义 华约3.民主共和国 苏联核心探究命题点一 1. 美国战后对外政策实现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
46、义的转变。2.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方式对“杜鲁门主义”进行的实践,在强化“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命题点二 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命题多维研析】解考题1.D 解析 本题以漫画切入,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漫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名称可以看出,这有别于二战期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这里强调的是二战后斯大林格勒的经济建设。依据漫画中掉落在地上的烟头、手拿武器的人物以
47、及四个人物在听到“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时的反应可知,漫画寓意为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了遏制政策,但苏联的经济建设仍然获得很大发展,D 项符合题意。二战期间,苏联卫国战争的出现,使得第三个五年计划中断,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故 C 项错误。“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 1920 年,与材料中“苏联时期”不符,故排除 A 项。漫画无法体现苏联实现了工业化这一成果,故 B 项错误。2.D 解析 本题以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的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非洲的演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解读材料的能力。“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和材料中到非洲国家巡
48、演无关,故排除 A 项;20 世纪50 年代,美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不需要非洲国家的认可,故 B 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是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和相互支持而发起的运动,与题干主旨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 C 项;题干主旨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新闻署资助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非洲等地很多人通过音乐了解了美国,这是美国为了拉近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共同对抗苏联所采取的措施。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 D 项。练经典1.C 解析 为了回应斯大林的演说,丘吉尔在一个月之后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这些都对“冷战”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故选 C。在这一时期,美苏争霸的格局尚未形成,A 项错误;有关对峙范围的问题,材料并没有提及,B 项错误;材料中,斯大林对二战爆发根源的分析并不准确,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才是二战爆发的根源,D 项错误。242.A 解析 根据材料“军用物资给国民党。6 月,美国又将上亿发剩余的步枪子弹以原收购价的 10%售给国民党政府”可知,是为了确保美国在雅尔塔体系中的远东利益,故选 A。材料中提到时间为 1947 年,此时国共内战已经开始,B 项错误;1947 年国民党军队依然有优势,C 项错误;美苏“冷战”的重点在欧洲,D 项错误。3.D 解析 根据材料“放松价格管制”“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