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5.15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课件.ppt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918793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5.15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5.15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5.15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5.15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5.15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五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等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了解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既要知道两极格局、美苏冷战、多极化趋势这些重要概念的含义,也要知道两极格局与美苏冷战的关系、多极化趋势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与影响,更要理解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未最终形成,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一、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世,界政治,马歇尔计划,不,结盟运动,一,超多强,苏联解体,二、雅

2、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 框架,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表 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3.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的形式是 “_”,而“冷战”又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4.两极格局的瓦解,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及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1)多极化是指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处于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2)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迄今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固定的世界新格局。,(3)世界多极化

3、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 _,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 常是_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4)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 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 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经济实力,相辅相成,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 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_ _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 和平、稳定与发展。,霸权,主义,(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

4、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考向一 两极格局的形成(5年0考) 【史识拓展】一、两极格局的特点1.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两个阵线都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大局。,2.世界两极格局,实际是以美苏为中心全面对抗的格局。美苏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压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二、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

5、策1.美苏对抗特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上的“冷战”。美苏均势是基础,“冷战”是主要对抗形式。,(2)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战”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3)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2.美国对外政策:(1)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表现为实行“冷战”;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2)

6、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力量;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3)对日本: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植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4)两极格局解体后,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典题精练】 1.(2018苏州调研)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 ),A.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 B.防

7、止军国主义的复辟 C.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 D.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解析】选A。据材料中“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的信息可知华约的成立是为了对抗北约,故选A。,2.(2018南通三模)下图为“冷战”时期古巴发行的纪念邮票。仔细观察邮票信息,该邮票纪念的应是( ),A.万隆会议 B.越南战争 C.不结盟运动 D.古巴导弹危机,【解析】选C。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不符合20周年,故A错误;越南战争爆发于1955年,不符合20周年,且与古巴关系不大而无纪念意义,故B错误;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符合邮票左上角“1981”和20周年,故C正确;古巴导弹危

8、机爆发于1962年,且对古巴安全造成威胁,不符合20周年,故D错误。,考向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5年3考) 【再研真题】 1.(2018江苏单科T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 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 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 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 ) 世纪金榜导学号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学科素

9、养】时空观念:20世纪60年代末、1957年、1951年至1970年 历史解释: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史料实证:解读20世纪50到70年代,有关世界贸易和工业生产中美国与西欧国家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得出西欧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解析】选D。由“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美国实力下降、西欧国家地位上升,这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D

10、正确。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以后, A错误。B的“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西欧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会导致其与美国的矛盾加剧,C可以排除。,2.(2015江苏单科T20)“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 世纪金榜导学号,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解析】选C。材料中“新解放的国家”“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

11、作”反映的是政治的变化,故A排除;冷战期间国际力量没有失衡,排除B;D“消除了”过于绝对化,排除;材料中“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表明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发生了变化,所以C正确。,3.(2014江苏单科T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

12、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解析】选A。从材料中“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可以看出,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从材料中“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可以看出,还是美国一家独大。A表述最确切。B、C、D表述都不够全面。,【考向规律】重在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总体上是考主干核心知识,没有偏离教材的重难点。,【史识拓展】一、国际格局的变化对大国关系的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

13、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抗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二、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1.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2.多

14、极化趋势出现主要是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特别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中国的强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3.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拓展延伸】中国与世界多极化的关系 1.中国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基于两点,一是多极化符合世界潮流,是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二是多极化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能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是中国的战略选择。,2.中国的崛起是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上,中国是最大的

15、第三世界国家,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作用;经济上,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军事上,中国的军队已经成为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具备了在高科技条件下打赢局部战争的能力。中国的外交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典题精练】 1.(2018南京三模)1961年不结盟运动第一次首脑会 议宣言倡导,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 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 衡,废除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撤除一切设在别国 领土上的军事基地和消除核战争的威胁,只有根本消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宣言表明不结盟运动 世纪金榜导学号

16、( ) A.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B.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行动纲领 C.联合全球治理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D.谋求实现各国政治民主化与自由化,【解析】选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材料中“1961年不结盟运动第一次首脑会议”表明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故A正确。,2.(原创新题)英国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维克托托马斯认为,2020年可能形成以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和印度为重要角色的多极世界。在这个多极世界中,中美两支力量最为突出。该观点认为( ),A.中美会有战争 B.中美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C.未来会是多极世界 D.美国“一超多

17、强”会长期存在,【解析】选C。该观点只是提到中美是两种力量,并没有说对抗和战争,故A、B错误;“2020年可能形成多极世界”可知C正确,D题干没有体现。,3.(2018苏锡常镇四市一模)2018年2月,特朗普政府重申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是企图侵蚀美国安全和繁荣的“修正主义国家”。该报告反映出( ),A.美国是维护多极化的主要力量 B.美国谋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D.美国的“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解析】选D。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该报告正是这种政策的体现。故选D。,一、“冷战”爆发的

18、因素显然,“冷战”主要是由美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 大战在苏联领土上进行,所以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主要 方面是力图维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恢复遭到战争 破坏的经济。苏联采取的反击是回应式的,但是,冷战 的发生和加剧苏联方面也有责任。苏联对外政策中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例如拒不从伊朗撤兵, 对土耳其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尽管它表现的范围有限, 苏联出于安全带的考虑,主要是对周边国家,但为美国 发动冷战提供了借口,也使冷战具有美苏争霸的色彩。 当时斯大林在理论认识也有偏差,忽视了整体世界统一 的世界经济,认为存在着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把资本 主义和社会主义绝对对立起来,这反映了斯大林对时代,估

19、计的基本错误,对资本主义灭亡盲目乐观。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二、美苏争霸下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美国庞大的军费开支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随着西 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增长,美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朝鲜战争 和越南战争及其失败使美国在国际上处于被动地位,国 内也出现了反战运动。西欧和日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 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形成的,美国霸主地位发生动摇,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矛盾斗争,但是没有像历史上经常出现的情况那样发生战争。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得西方国家善于用妥协的方法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在矛盾斗争的同时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BR 3 AMD 1-1997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Terminal Equipment to Connect to an ISDN Using ISDN Basic Access《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采用ISDN基本.pdf ETSI TBR 3 AMD 1-1997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Terminal Equipment to Connect to an ISDN Using ISDN Basic Access《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采用ISDN基本.pdf
  • ETSI TBR 3 AMD 1-1997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Terminal Equipment to Connect to an ISDN Using ISDN Basic Access《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采用ISDN基本_1.pdf ETSI TBR 3 AMD 1-1997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Terminal Equipment to Connect to an ISDN Using ISDN Basic Access《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采用ISDN基本_1.pdf
  • ETSI TBR 30-1997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News Gathering Transportable Earth Stations (SNG TES) Operating in the 11-12 13-14 GHz Frequency Bands《卫星地面站和系.pdf ETSI TBR 30-1997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News Gathering Transportable Earth Stations (SNG TES) Operating in the 11-12 13-14 GHz Frequency Bands《卫星地面站和系.pdf
  • ETSI TBR 30-1997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News Gathering Transportable Earth Stations (SNG TES) Operating in the 11-12 13-14 GHz Frequency Bands《卫星地面站和系_1.pdf ETSI TBR 30-1997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News Gathering Transportable Earth Stations (SNG TES) Operating in the 11-12 13-14 GHz Frequency Bands《卫星地面站和系_1.pdf
  • ETSI TBR 31-199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Stations in the DCS 1 800 Band and Additional GSM 900 Band Access (Second E.pdf ETSI TBR 31-199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Stations in the DCS 1 800 Band and Additional GSM 900 Band Access (Second E.pdf
  • ETSI TBR 31-199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Stations in the DCS 1 800 Band and Additional GSM 900 Band Access (Second E_1.pdf ETSI TBR 31-199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Stations in the DCS 1 800 Band and Additional GSM 900 Band Access (Second E_1.pdf
  • ETSI TBR 32-199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Stations in the DCS 1 800 Band and Additional GSM 900 Band Telephony (Secon.pdf ETSI TBR 32-199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Stations in the DCS 1 800 Band and Additional GSM 900 Band Telephony (Secon.pdf
  • ETSI TBR 32-199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Stations in the DCS 1 800 Band and Additional GSM 900 Band Telephony (Secon_1.pdf ETSI TBR 32-199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Stations in the DCS 1 800 Band and Additional GSM 900 Band Telephony (Secon_1.pdf
  • ETSI TBR 33-1997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Packet Mode Terminal Equipment to Connect to an ISDN Using ISDN Basic Access《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采.pdf ETSI TBR 33-1997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for Packet Mode Terminal Equipment to Connect to an ISDN Using ISDN Basic Access《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采.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