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第2课时练习冀教版201901162117.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97063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第2课时练习冀教版2019011621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第2课时练习冀教版2019011621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口技(第 2 课时)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 分)家乡的歌舞曲艺独具地方特色:西安高腔激越高 kng ( ) ,龙游灯舞威武奔放,开化草龙阵式 fn( )多。江山的手舞狮一 d( ) 失传,幸得抢救,如今也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_2.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3 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3.口技一文选自_,作者_,虞初新志是清代_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本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_。(4 分)4.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我

2、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4 分)_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6 分)【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

3、,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选自乔山人善琴)(清 徐珂)鹘(g):一种凶猛的鸟。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媪(o):老妇人。阕:止息,终了。款扉:款,敲;扉,门。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A.不能名其一处也( )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 D.今客鼓此( )6.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3 分)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B.不能名其一处也。 酷类其声耳C.以弹絮为业 以丛草为林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不谓遇知音于此地7.用现

4、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 分)(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2)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_8.试设想【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 分)_9.【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 分)_参考答案29. 口技(第 2 课时)1.亢 繁 度 2.B 3.虞初新志 秋声诗自序 林嗣环 张潮 高超的技艺 4.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5.A.名:说出。B.走:逃跑。C.叩:问。 D.鼓:弹奏。6.B 解析:A.助词“的”;B.第一个“其”意思是“其中”; 第一个“其”代词,代丈夫弹棉花的声音。C.介词“把”; D. 介词“在”。7.(1)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2)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凄凉,使鹘鸟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8.我本以为在这里找到了知音,不曾想她是把我的琴声当作了她老伴弹棉花的声音了,真是知音难觅呀!9.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