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凡卡一、教学课题:凡卡二、教学目标:1、会读写默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 (基本技能 文字符号的机械记忆)2、学习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说出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高级技能 课文内容及情感价值观)3、揣摩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虚实对比的表达效果。 (高级技能 表达技巧)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高级技能 朗读技巧)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难点:作者的
2、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四、任务分析:终点目标: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虚实对比的表达效果。(高级技能 表达技巧)起点能力:学生具有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具有虚实对比的规则。五、主要教学方法:练习法 讨论法 谈话法六、课时安排: 3 课时七、教具准备: 相关资料、课件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备注第一课时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这篇外国文学作品,其时代背景、人物身份、故事2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 。凡卡是 19 世纪
3、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所作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沿袭了契诃夫创造的抒情心理小说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特点。作者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凡卡写于 1886 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期,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内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大学毕业后的行医生活,使他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他们的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契诃夫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
4、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把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按要求自读课文。(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 (3810111215 自然段)(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菲吉卡:牧主。艾果尔,阿辽娜:凡
5、卡的小伙伴。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第 1 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 。第 2 段:从“亲爱的内容都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使学生在时间、空间上都会产生距离感,对生活在当今十几岁的小学生而言,是无法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和他这种深刻的情感有真切体验的,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将人物形象“标签化” 、文章主旨“政治化” 。基于这一想法,教师要在教学中确定适合学生的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感受凡卡在苦难中仍追求自由、美
6、好生活的品质。3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第 3 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凡卡是一个才 9 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 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三、作业。1抄写词语。 (课内完成)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
7、现的。 )二、学习第 2 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2找出第 2 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第 3、8、10、11、12、15 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只有一个亲人;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莫斯科不是穷人的;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8、。(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第 4、5、6、13、14 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 4、5、6 自然段。课文比较长,课堂还是要花一定时间朗读。注意插叙部分的理解,是以乐来衬苦,以此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1.烘托环境气氛。“在写第一个字以前架子上摆满了楦头。 ”这简单的几笔烘托出了凡卡写信时那种凄凉恐怖的气氛。2.刻画人物性格。“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你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 ”这描4(1)第 4、5 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先
9、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 4、5 自然段。(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 6 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 6 自然段。(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10、: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3导读 13、14 自然段。(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 “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 13、14 自然段。(凡卡
11、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 ,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 ,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写表现了凡卡是一个特别纯真的孩子,富有儿童情趣。3.勾连故事情节。“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这个细节很自然地使行文从凡卡对爷爷守夜和家乡夜景的想像中回到信的内容上来,使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4.揭示悲惨遭遇。“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只好摇那个摇篮。 ”这个细节刻画了老板娘的阴险狠毒和老板的冷酷凶残,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表明凡卡孤独地在苦海中挣扎。5.深化中心思想。“凡卡把那
12、张写满字的纸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 ”这里细写凡卡如何写信封,把信投进邮筒,目的在于告诉人们:凡卡的5(四)小结: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第三课时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
13、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习第 2 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 ,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 。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分四层意思:挨打;挨饿;没法睡;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
14、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 ”“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希望不过是一场不能实现的梦。联系前文可知,即使他写了详细地址,贴了邮票,也
15、不可能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因为他生在罪恶的社会。这就深化了中心思想。6(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 3 段课文“写信之后” ,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 3 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2)学生自学。(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4在凡卡写信的过程中,他几次看窗户?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凡卡第一次看窗户是在课文的第自然段。 “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
16、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 ”这段描写写出了凡卡定写信前提心吊胆的心情,说明他对老板等人的恐惧。这为后文写凡卡的痛苦生活埋下伏笔。第二次看窗户是在课文的第自然段。 “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遇出蜡烛的模糊影子”在圣诞节这个欢乐的日子,窗户上蜡烛的影子触动了他对世上唯一的亲人爷爷的思念之情。爷爷的形象好像出现在面前,他自然回忆起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日子。乡下的日子虽然贫苦,但在凡卡记忆中是如此美好,这更衬托出学徒生活的悲惨。第三次看窗户是在课文第自然段。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 ”这句话写出了凡卡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及对乡下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这个九岁
17、小男孩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从文章的结构上看,三看窗户也是三次很好的过渡。这篇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写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而成的。三看窗户的细节成为将三部分内容自然组合起来的重要手段。在第一次看窗户前,是作者的叙述,看窗户后,就转入凡卡写信的内容。第二次看窗户,凡卡触景生情,自然地想起爷爷,这使文章转入凡卡回忆的部分。第三次看窗户将两次回忆乡下快乐生活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不使人感到单调、冗长,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这三次看窗户,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都是我们理解课文的很好的突破口。5.把握对比,体悟写法一、老板与爷爷对比活计多。 砍圣诞树经常挨打。 充满了欢
18、声笑语挨饿挨冻。 充满了快乐 通过导读分析,7二、城市与乡村对比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房子全是老爷们的。有供玩乐的用具,如跟钓竿钓丝一块出卖的钓钩,各种枪,可是都很贵,只有富人才买得起。肉店里野味丰富,如山鹬、鹧鸪、野兔穷人也只有看的份儿。“在凡卡的记忆中,乡村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阅读“爷爷守夜”那一插叙部分,从而领会凡卡对富人天堂的厌倦,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三、梦想与现实对比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第一,将甜蜜的梦补充完整。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地描述了假如凡卡回到爷爷身边快乐的情景,而这与实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第二,凡卡的信爷爷是收不到的,假如收到信爷爷会接凡卡回去吗?爷爷是不
19、会接回凡卡的。因为爷爷是替一个老爷家守夜的,也很穷,当初将只有九岁的凡卡送去学徒,也一定是迫于无奈。现在即使把凡卡接回来送到别的老板家当学徒,遭遇也一样第三,第二天的凡卡又会怎样呢?第二天,凡卡还要和往日一样地挨打、挨饿、挨冻,一样地被伙计捉弄。凡卡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三、总结: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通过抓细节,抓对比,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学生深刻理解了凡卡在老板家里毫无幸福可言:“连狗不如” 、“生活没有指望” 、“只有死路一条” 。通过阅读讨论,学生从那夜晚看得见的白房顶、烟囱里冒出的缕缕的烟、披着浓霜的树木、雪堆,以及那天空中快活眨眼的星星、清楚的天河等景物的描写中,领悟到乡村在凡卡的印象中是多么的质朴、宁静而美好。九、板书设计:凡卡(俄 契诃夫)学徒生活悲惨乡村生活“美好” 对比、细节渴望得到关爱8心愿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