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实验探究与评价聚焦济宁练习2019011614.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97307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实验探究与评价聚焦济宁练习20190116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实验探究与评价聚焦济宁练习20190116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实验探究与评价聚焦济宁练习20190116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实验探究与评价聚焦济宁练习20190116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专题五聚焦济宁类型一 探究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2017金华中考)小苏打(NaHCO 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 NaCl 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一)定性分析【实验目的】 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实验方案】【实验结论】 该白色固体由 NaHCO3和 NaCl 两种物质组成(1)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 。(2)写出步骤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定量分析【实验目的】 测定该白色固体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为了测定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 a 克该样品

2、,设计了如下方案:小吕方案:利用 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CO2,通过测定生成 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3)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4)D 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小周方案: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已知:NaHCO 3NaOH= =Na2CO3H 2O)(5)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之前,需判断所加 BaCl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 。【思路分析】 本题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实验的评价。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

3、,得到了正确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1)由题目信息可知: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硝酸;(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3)连接仪器的一般顺序: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或干燥装置)实验装置(或吸收装置)产物鉴定装置尾气处理装置(防外界空气干扰装置);(4)由于在反应后,D 装置中还存在着生成的二氧化碳,为了减少误差,反应后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到装置 E 中,使之充分被吸收;(5)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过滤之前2需判断所加 BaCl2溶液是否过量。判断 BaCl2溶液是否过量可以有两种方案:一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若有沉淀

4、生成说明 BaCl2溶液过量;二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滴加 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 BaCl2溶液已过量。但是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我们应选择第二种方案,因为没有增加沉淀的质量。类型二 有关成分类探究的探究2(2017河南中考)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查阅资料】 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 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实验 1】 小明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 BC (填序号),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

5、检验方法是 。【提出问题】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 M 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 根据过碳酸钠和水的组成做出三种猜想。猜想一:Na 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 2CO3和 NaOH。【实验 2】 小明取溶液 M,滴加 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 C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 Na2CO3。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 CaCO3。他的理由是 。【实验 3】 小刚取溶液 M,滴加稀 HCl,观察到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 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 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 4】 为进一步确定溶液 M

6、中是否含有 NaOH,他们向溶液 M 中滴加 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清液,加入 ,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 NaOH,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 CaCl2溶液而不能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 。【反思拓展】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时应注意防潮。(2)检验 A、B 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的互相干扰问题。【思路分析】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属于固液混合型,不需要加热,所以选用 B 作为发生装置;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选用 C 作为收集装置;氧气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实验 2】 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是 Ca(OH)2,因为 Ca(

7、OH)2微溶。【实验 3】 取溶液 M,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实验 4】 若溶液中含有 NaOH,则除去碱性的Na2CO3后,向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若没有明显现象则证明溶液中无 NaOH;实验中不能用饱和石灰水的原因是 Ca(OH)2与 Na2CO3反应会生成 NaOH,影响原溶液中 NaOH 的鉴定。 类型三 有关影响因素类探究3(2017大庆中考)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过氧化氢分解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3三个小组均可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收集 10 mL 氧气的时间,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8、2.5%、5%、10%三种浓度的 H2O2溶液、MnO 2、CuO、红砖粉末。A 组: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取 5 mL 10% H2O2溶液,三次实验分别加入 0.5 g MnO2、红砖粉末、CuO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试剂 MnO2 红砖粉末 CuOt/s 10 60 20由此可出结论:MnO 2、CuO 对 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末无催化作用,某同学对该结论提出疑问。补充对比实验,操作为 。结果:长时间(大于 100 s),收集到很少量气体。更正结论:红砖粉末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三者中 催化效率最高。B 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甲同学:取 10 m

9、L 5% H2O2溶液,加入 0.5 g MnO2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 t1。乙同学:取 10 mL 2.5% H2O2溶液,加入 0.5 g CuO 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 t2。实验结果 。结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丙同学:对实验设计提出疑问,并补充实验 。记录时间 t3,且 t1 t3 t2。更正结论:当 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 组:探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取 10 mL 5%H2O2溶液和 0.5 g CuO 为催化剂进行实验,两次实验分别将试管置于冰水浴和 50 热水浴,记录时间 t4、 t5,且 t4 t5。结论:当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相同时, 。

10、综上所述: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 ;探究发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思路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证明红砖粉末有无催化作用,必须与没加催化剂时进行比较,所以需要补做实验:取 5 mL 10% H2O2溶液,记录数据,通过实验可知红砖粉末有催化作用;催化效率最高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由表中数据可知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根据结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可知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收集相同体积气体需要的时间越短,所以 t1 t2;从丙同学的结论进行反推,催化剂不同时,进行对照,需要补充实验

11、:取 10 mL 5% H2O2溶液,加入 0.5 g CuO 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 t3。根据 t1 t3 t2得出结论:催化剂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 组实验中温度不同,所以影响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其他量相同;根据实验过程可知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其他量必须相同;由探究过程可知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催化剂、反应物浓度、温度。4参考答案1(1)稀硝酸 (2)CO 2Ca(OH) 2=CaCO3H 2O(3)ADBEC (4)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到装置 E 中,使之充分被吸收(5)

1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滴加 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 BaCl2溶液已过2【实验 1】 BC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是氧气【实验 2】 Ca(OH) 2在水中微溶【实验 3】 有气泡产生 Na 2CO32HCl= =2NaClH 2OCO 2【实验 4】 酚酞试液 Ca(OH) 2与 Na2CO3反应会生成 NaOH,影响原溶液中 NaOH 的鉴定3取 5 mL 10% H2O2溶液,不放入任何催化剂,记录产生 10mL 气体需要的时间 有 二氧化锰 t1 t2 取 10 mL 5% H2O2溶液,加入 0.5 g CuO 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 t3催化剂相同 温度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其他量必须相同 催化剂、反应物浓度、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